標籤:

「暮從碧山下」的孤獨的李白

「暮從碧山下」的孤獨的李白(2008-07-18 04:13:42)

轉載

標籤: 雜談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從碧山下, 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 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 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 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 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 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 陶然共忘機。

譯文:

從終南山下來,去拜訪斛斯山人,在他家留宿,並和他一起喝酒

李白

我從青綠色的終南山上往下走時,太陽已經落山了。月亮已經升起來了,一路上跟隨著我往山下走。我朝我來時的小路看過去,青黑色的翠微山橫卧在遠處的暮色之中。我沿著這條來時的小路往回走,到達斛斯山人的家,他家的小孩子過來迎接我,並給我打開了柴門。通往他家住所的小路兩邊是綠色的竹子和高大的松樹,使這條路顯得特別幽深,一路上松蘿從松樹上垂掛下來,拂動我的衣服。斛斯山人和我聊得很高興,我們一杯又一杯地喝酒。我們一起唱起古曲《風入松》,唱完之後月亮已經上到中天了。我喝醉了,斛斯山人也特別高興,我們都暫時忘記了人世間的紛紛擾擾。

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寶二年)5-10月的某一個晴天,李白一個人從長安城出發,經過翠微寺(現在戶縣的皇裕寺),行經15公里左右,來到終南山,一路遊玩,爬到終南山頂時,太陽已經下山了。天色已黃昏,月亮也出現在天空里。下得山來,李白決定到一個叫斛斯山人的熟人那裡去借宿,並和他聊聊天。這一晚,他和斛斯山人又是聊天又是喝酒又是唱歌,十分愉快。回到長安之後,李白寫了一首詩,將這個愉快的經歷記錄下來。這首詩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遊歷。一年前,唐玄宗改元天寶,大赦天下,並詔令「前資官及白身有儒學博通、文辭英秀及軍謀武藝者,所在縣以名薦京」,就是要各地方向朝廷推薦人才。這年夏天,李白帶著家眷來到安徽省南陵縣,本來想再去江浙一帶的,聽到這個消息,就不走了。果然,唐玄宗的詔書下來了,因為玉真公主等人的推薦,玄宗要他儘快趕到長安。李白一陣狂喜,他在臨行前寫了一首詩《南陵別兒童入京》,來表達他這種心情:「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意思是:我本來就不是一般的俗人嘛。李白的這種躊躇滿志,一方面來源於他過人的文學才華,一方面來源於他想要從政的熱烈願望。12年前,李白三十歲時就來過長安,結果是乘興而來,掃興而歸,沒有人賞識他。這一次是皇帝親自徵召,怎能不讓他得意忘形呢?因此,這一年秋天,李白就高高興興地來到長安,而且是一個人。他把孩子老婆都放在安徽南陵縣,大概就是想甩掉包袱,在皇帝面前好好表現一番。

到長安以後,李白見到了當朝太子的賓客、老詩人賀知章,賀知章非常欣賞李白寫的《蜀道難》一詩,認為這首詩只有仙人才能寫得出來,因此送李白一個「謫仙人」的稱號,意思是「被貶到凡間來的仙人」。賀知章再次向唐玄宗推薦李白,於是李白得到玄宗的接見,受到非常好的優待,並被任命為「翰林院供奉」。這樣的一個職位,待遇是很不錯的,可以幫助皇帝代寫詔書,可以在皇帝出遊的時候伺候在左右,但是更多的情況是奉皇帝的徵召,寫一些詩詞來娛樂皇帝和他的愛妃--楊貴妃。李白渴望施展政治抱負的希望化為了泡影,心情失落,於是常常和賀知章等人跑到長安城的酒館裡去喝酒,有時甚至醉卧街頭,連皇帝的徵召也不放在眼裡。李白這樣的放浪形骸,令宮中太監高力士等人頗為不滿,時不時地給唐玄宗吹耳邊風,說他的壞話,唐玄宗就開始疏遠李白了。

我在本文的開頭之所以斷定李白寫這首《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是在公元743年的5至10月之間,有這樣的幾個依據:一是,據日本學者筧久美子《李白年譜》(以下引用均來自本書),公元743年,「暮春,興慶池牡丹盛開,玄宗與楊玉環同賞,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對御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始縱酒以自昏穢。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八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嘗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宮中人恨之,讒謗於玄宗,玄宗疏之。」這段話說明李白是在這年的4月份以後,才開始對御用文人的生活開始厭倦的。因為西安的牡丹盛開是在陽曆4月份(也就是「暮春」),花期為10-20天。從公元743年4月對御用文人的生活開始厭倦,到得罪高力士及宮中人,到受到玄宗疏遠,到感覺到宮中事情複雜、人心叵測,應該有一個過程。而距離公元744年「三月,自知不為朝廷所用,上書請還山,賜金,離長安而去」,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二是,李白在詩中用「碧山」來形容終南山。我沒有去過終南山,但是通過搜集網路上各位「驢友」在網上發布的照片,我判斷終南山在10月中旬以後,到次年的3月之間,終南山要麼是一片枯黃,要麼是白雪皚皚,不能用「碧山」兩個字來形容的。我甚至想要推測李白是什麼時候到的山頂,又是什麼時候下的山,甚至在和斛斯山人喝完酒後,大概是晚上幾點鐘。遺憾的是我的天文知識奇缺,難以把它們計算出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推算一下,應該不難。根據終南山的經度和維度,當時的月相(太陽下山之前月亮就出來了),大概可以推算出當時的日落時刻,以及黃昏時天光持續的時間。根據終南山的高度,以及一般人上下終南山的速度,可以推算出上下終南山所花費的時間。根據月相,可以推算出月亮上到中天,使銀河的眾星光輝失色所需要的時間。

我這樣想的目的並不是處於考據的興趣,而是想真切地了解大詩人李白,在一千多年前的那個夜晚,到底是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環境。這一天的遊玩給心情鬱悶的李白很大的放鬆,大概也堅定了離開長安的決心。不管怎麼說,一個人獨自跑到離城十多公里的地方去玩,又獨自在暮色中下山,應該是很孤獨的。但是,在查閱相關資料以後,我又感到,李白的這種孤獨是必然的。這是因為李白生活在一個很奇特的歷史背景當中,而身在其中的他毫無察覺。李白在長安城呆的這一年,以及前後一年,各自發生了一些非常詭異的事件。

公元742年,也就是李白還在安徽的時候,「二月,群臣上玄宗尊號為『開元天寶聖文神武皇帝』」,「以安祿山為平盧節度使、鏢騎大將軍。是時,天下有州三百三十一,隸屬之州八百,以十人為節度使與經略使(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東、范陽、平盧、隴右、劍南、嶺南),以守備邊防、時鎮護總兵力為四十九萬人,軍馬八萬餘匹,邊境軍事費自此逐年增多,民始困苦。」日後叛變的安祿山被玄宗皇帝提拔了,並且從這一年開始,用於邊境的軍費逐年上漲。公元743年,李白在長安的時候,「正月,安祿山入朝,玄宗寵待甚厚,許謁見無時。」安祿山入朝,並且可以隨時見玄宗皇帝,這位未來的叛將可能就是從這一年開始恃寵而驕的。而玄宗皇帝開始沉湎於享樂了,「時李林甫專政,公卿有不出其門者,必以罪斥之。」在朝中管事的實際上是李林甫,別說李白不會有什麼作為,連皇帝都無為了。公元744年,李白離開長安以後,「八月,突厥內亂,冊立回紇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君主),回紇盡得突厥土地,日漸強盛。玄宗以天下太平無事,欲高居而無為,將一切政事委李林甫處理。」皇帝已經徹底放權下去了。公元755年11月,安祿山開始造反了,「安史之亂」開始了。這一年離李白離開長安城只有11年。安祿山造反也許不是必然的,如果玄宗皇帝不是放任李林甫、楊國忠把國家搞得一團糟的話。

我感到李白進長安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以後歷史事件的主角也是在這個時候來到長安,而皇帝也是在這個時候決定休息一下。大詩人李白似乎起到了一個測試探頭的作用,探測到這個王朝的氣氛開始發生變化。從這一年開始後的11年,歷史在為帝國的衰落做著準備,包括李白在內的各色人等,都毫無察覺。這正是我們人類的可悲之處。

推薦閱讀:

若八字十二運星有「絕」星,是喜歡熱鬧而孤獨的人!
心智 | 阿倫特:感到孤獨?可能是專制政府的詭計
我是一隻52赫茲的落鯨
陰氣很重的八字,晚年容易孤獨的女人
理智地面對被孤獨

TAG:孤獨 | 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