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圍場,茫茫草原,繁花似錦,徜徉其間,心曠神怡,不知有暑。九月壩上,紅葉滿山,霜林疊翠,無數國內外遊客和藝術家前來觀光攝影。冬季林海雪原,莽莽蒼蒼,氣象萬千。而隱身在山間水畔的古老歷史軼聞,更為這裡增添了幾多傳說中的童話…… 清代京旗駐防熱河滿族畫家興隆阿繪製大型歷史畫卷《木蘭秋獮圖》(局部)
隱身在山間水畔的厚重歷史 據《木蘭記》 碑記載,「圍場舊為契丹、蒙古科爾沁、翁牛特部落等民族的游牧之處,周環千餘里。北峙興安大嶺,萬靈萃集,高接上穹。群山分干,眾壑朝宗。物產富饒。牲畜藩藩育。」是不可多得的天然名苑。宋朝的歐陽修在出使遼金路過這裡時,曾這樣描述過那時的民情風貌:「兒童能走馬,婦女亦彎弓」,「合圍飛走盡,移帳水泉空」……表現了契丹和其他民族強悍的性格和遊獵的情景。自從康熙於1681 年(康熙二十年) 選中了這個地方,就以「喀喇沁、敖漢、翁牛特諸旗獻牧場」的名義,設置了「木蘭圍場」。場內根據山勢地形的變化和飛禽走獸的分布情況,劃分為67 個小「圍場」。以木柵、柳條邊為界,設置了40座巡邏哨所(原稱卡倫) 巡邊保護,絕對禁止一般平民進入這個皇室禁地。也許正因為如此,境內才能林木參天,野獸遍地,成了一座天然的動植物自然保護區吧。據歷史記載,在康熙九年(1670 年) 以前,出古北口以北這一帶廣大的地區,還是未開墾的處女地;可是到乾隆三十四年(1769 年) 以後,僅僅99 年間,這裡已成為「墾遍山林不見林」,「非木蘭圍場禁地,皆不可行圍矣」。可見造成自然生態不平衡的原因,已非自今日始。 開闢木蘭圍場是清政府「肄武綏藩」,鞏固北部邊防的戰略決策。清軍入關後,嫻熟弓馬的八旗子弟逐漸驕逸自安,耽於遊樂,戰鬥力日益衰退。而當時的北方又戰亂頻仍, 康熙四年(1665 年),沙俄重占黑龍江的雅克薩,又入侵喀爾喀蒙古色楞格河流域,煽動民族分裂;康熙十四年(1675 年),察哈爾蒙古布爾尼叛亂,康熙十六年(1677) 漠西北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發動叛亂,進攻和碩特部,侵佔青海,次年,又侵入新疆,並勾結沙俄進行民族分裂活動。內憂外患給剛剛以「弓矢定天下」的清王朝籠罩了一層陰影。因此,整飭武備、團結蒙古諸部、鞏固北部邊防,成了清政府的當務之急。於是,清朝選中了這塊南拱京師、北控漠北、山川險峻、里程適中的漠南遊牧地,建立圍場。這樣既可鍛煉軍伍,提高戰鬥力,又可藉助滿、蒙民族圍獵的活動,聯絡感情,加強團結,從而實現「以蒙古內外之心,成鞏固之業」的安國大計。 木蘭圍場初建時,由蒙古各王公分頭負責管理,到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 才設圍場管理機構。乾隆十八年(1753 年) 又增設左右「翼長」和「驍騎校」,駐防圍場的官兵由康熙初年的一百餘名增至八百名。圍場管理體制也日益完善。
木蘭圍場建立後,清廷在這裡開始了大規模的圍獵習武活動。木蘭習武也稱「木蘭秋獮」或「秋獮大典」。每年或隔年舉行一次。嘉慶六年(1751 年)以後無定製。據統計,自康熙開圍至嘉慶二十五年(1820 年) 的140 年間,共舉行木蘭秋獮105 次之多。 當時木蘭秋獮的規模相當宏大,康熙二十二年(1683 年) 規定,每年行圍「派兵一萬二千名,分為三班,一次獵撥兵四千」,並令宗室及各部院官員隨行。分班隨圍的還有蒙古各部的王公貴族。蒙族也是一個善於騎射的民族,視行圍打獵為人生的樂事。清帝每次設木蘭圍場,蒙古諸部都前來隨圍行獵,符合蒙族的心理要求和民族習俗。康熙到木蘭圍場狩獵多達40 次,乾隆47 次,他們每次都親自接見蒙古王公貴族,給予很高的禮遇,賜宴行賞,處理蒙古諸部事務,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無疑使他們感到親切,加強了他們對清朝政府的向心力。 康熙三十年,這位聞名於世的馬上皇帝,出古北口到木蘭圍場,又到多倫諾爾對來歸的漠北蒙古諸部編旗,在此,漠南、漠北蒙古結成了歷史上著名的多倫會盟。康熙皇帝當時曾說:「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為堅固。」清政府依靠蒙古的力量,不僅擊敗了噶爾丹的叛亂,還抵禦了沙俄的侵略勢力,在北疆築起一道長城。 從一定意義上說,木蘭秋獮是清政府組織的一場頗有聲勢的軍事活動,是滿、蒙等民族的聯合軍事演習。每歲行圍,車駕人馬數以萬計,頓時塞外山谷,旌旗飄揚,軍伍浩蕩,不見首尾。所經道路及一切事宜俱有章程,軍紀異常嚴明。無論兵士還是宗室的貴族王公「圍獵不整肅者,照例懲治」。 木蘭秋獮一般於八月舉行。清帝於五月或七月從北京啟程。出古北口,沿線經由巴克什營、兩間房、常山峪、王家營、喀喇河屯、熱河、釣魚台、黃土坎、中關、波羅河屯、張三營、濟哈爾朗圖、阿穆呼朗圖等10 余處行宮,供清帝途中小憩、食宿。這10 余座行宮中以熱河行宮(即承德避暑山莊) 規模最大。行圍前,清帝先駐蹕熱河行宮。此時御行營護軍先頭到達圍場,先擇地形,於水草佳處建御營。清帝於八月到達木蘭圍場。
行圍狩獵開始,由管圍大臣率蒙古兵丁一千餘人分翼入山撒圍。天亮,皇帝從御營至看城。蒙古兵丁、八旗勁旅、虎槍營士卒、各部落射生手也齊出營盤,從兩翼迂道繞過選定的圍場,依山川大小、道路遠近,形成十五公里、二十五公里以及三四十公里不等的包圍圈。日出前,清帝出看城,在護從大臣、侍衛及親隨射手拱衛下引弓射獵,讓蒙古諸部仰瞻聖武。其後,清帝令蒙古王公及諸部落射生手馳獵,射獲者記冊頒賞。霎時間,圍場之中百騎並發,弓箭齊鳴,圍獵官兵左奔右突,呼嘯山林,酷似一場短兵相接的實戰演習。如遇熊、虎猛獸,皇帝親行射殺或命槍營殪斃。野獸過多,令圍開一面,以示「詎徒恣從獸,要寓詰戎情」。行圍結束,營地點起熊熊篝火,滿蒙官兵席地而坐,烤炙獵物,同進野餐。待飽餐之後,他們吹響樂曲,翩翩起舞,引吭高歌,滿、蒙官兵們沉浸在「君臣和樂」的熱烈氣氛之中。在承德離宮的陳列館裡,可看到一幅巨大的《木蘭秋獮圖》,描繪當時圍獵的壯麗圖景,滿山滿谷,到處是營帳,到處是隊列,人聲鼎沸, 弓箭簌簌,狼竄虎突。 行圍期滿,皇帝和王公貴族齊集圍場南部的張三營,舉行盛大的慶功告別宴會。飲酒歌舞,摔跤比武,以顯示清王朝的文治武功。清朝皇帝也常藉此機會厚賞隨圍的王公貴族,以達到結好全國各族上層人物,「備邊防,合內外之心,成鞏固之業」的政治目的。通過木蘭秋獮,密切、加強了滿族與蒙古、維吾爾等民族統治階級之間的聯盟,從而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同時,通過木蘭秋獮,清軍的戰鬥力也有了提高。康熙二十九年(1690 年),清軍在康熙帝的親自指揮下,在木蘭圍場北部的烏蘭布通一舉擊敗進行分裂活動的噶爾丹部。以後,清軍在平定蒙族的封建割據、武裝叛亂和抵制沙俄入侵的戰鬥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新中國創奇蹟的塞罕壩 塞罕壩是木蘭圍場的一部分。在人民的支持下,清政府取得了兩次雅克薩反擊戰的勝利。康熙在塞罕壩行幄里同意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塞罕壩在自然地理上屬興安嶺余脈與蒙古高原的交接處。氣候屬大陸性半濕潤地帶,雨多土肥,大部分地面被原始森林覆蓋,西北部水草茂盛,清人趙翼作詩道:「木蘭草最肥,飼馬不用豆。」後來清廷大興土木,為了修建北京圓明園和承德避暑山莊,乾隆三十三年至三十九年7 年中,從此處伐古松34 萬株。到了清末,政治腐敗,經濟蕭條。慈禧為了彌補國庫虧空和供自己揮霍享用,先後於同治元年和光緒二十七年宣布圍場開禁,並在錐子山設置木局,收購木材。木蘭圍場自清朝後期開禁以後,遭到令人痛心的嚴重破壞,原有古木參天的森林被砍伐一光,動植物資源蕩然無存。解放前,這裡成為土匪的地盤,窩藏著大小40 股土匪。他們秋天下壩搶足了糧食、布匹和大煙,回來躲到牛皮帳篷里飲酒作樂,據說威虎山那個座山雕就是從這裡一條叫大煙拐的山溝里起家的。解放後,土匪絕跡,可是西伯利亞寒風長驅直入,推動沉沙南移,大自然報復性的災難像洪水猛獸一樣,威脅著承德地區。 在我國暫時困難的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人們還吃不飽肚子的時候,林業部一位司長冒著嚴寒對塞罕壩進行了三天勘察,要在這千里雪原上鋪開新中國的綠化宏圖。林業部在這裡籌建我國北方最大的人工林場,目的之一就是改變京津生態環境。國營塞罕壩機械林場1962 年上馬,來自全國18 個省、市的369 名職工,其中127 名大專畢業生,在茫茫雪原上鋪開了建設宏圖,開始了大規模的機械造林。卻不知這裡的冬季是冰天雪地,人跡罕至。因為沒有山脈庇護,西伯利亞寒流長驅直入,這裡冬天比哈爾濱還冷,年平均溫度為零下1.3 度,冬天最低到零下43 度,白毛風刮個不停。在造林的黃金季節,沉寂多年的荒原沸騰起來,男女青年駕駛著植樹機穿梭馳騁,驅跑了成群的野狼,迎來一個又—個金色黎明,送走一個又一個火紅的黃昏。真是名副其實的創業,這裡的山山水水都是處女地,連個名字都沒有,需要第一次命名。那邊張義從馬上摔下來,就取名張義落馬坡;這邊王全翻過車,就叫王全翻車地;那條溝形狀像汽車搖把,就叫搖把溝。他們住的是牛頂架窩鋪,吃的是莜麵,有時供應不上就嚼鹽水煮麥粒。八月十五下大雪,過一回冬天脫一層皮。羊皮襖、氈疙瘩,穿在身上如一層紙。灶膛里火一滅,褥子凍到炕上,還得用鐵鏟才能敲下來。冰天雪地里清理火燒跡地,兩腳踩不到底,上坡下坡雪上滾爬,棉衣結為冰甲,棉鞋凍成冰鞋,走起路來嘩嘩響。植樹造林講立地條件,人在塞罕壩上生活,立地條件太差了。但是,他們一個個在高寒壩上紮下了根,而且扎得深深的,扎到了理想和事業之中。幾十年如一日,他們用青春、愛情甚至寶貴的生命,創造了一個人間奇蹟,與雷州半島相媲美的我國最大的人工林在這裡崛起,從此,木蘭圍場獲得了曾經遺失的青春。他們造林112 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80%,林木總蓄積量達到1012 萬立方米,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一個人工林場。今天,驅車林海潛游,偶爾還可以看到當年創業者的窩棚,像是出土文物,像是林海的珊瑚,反映著時代的變遷,它們就是一個個苗圃,育出了塞罕壩百萬畝松林。
林海茫茫,花的原野,塞罕壩近幾年成為我國北方新發現的風景區和避暑勝地,吸引著大量遊人。而今,在一望無際的森林裡,又有熊豹和成群的野豬,在百花盛開的草原上,狍子和馬鹿逐年增多,高空不難望見飛翔的鴻雁、天鵝和白鶴。 春夏圍場,茫茫草原,繁花似錦,徜徉其間,心曠神怡,不知有暑。九月壩上,紅葉滿山,霜林疊翠,無數國內外遊客和藝術家前來觀光攝影。冬季林海雪原,莽莽蒼蒼,氣象萬千,提供了滑雪、狩獵的理想場所。而隱身在山間水畔的古老歷史軼聞,更為這裡增添了幾多傳說中的童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