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甲三教授論八種腰痛及治療
導讀自打入行起,腰痛一直活躍在中醫人的眼前,那麼問題來了,腰痛治療哪家全?小編推薦本文,楊甲三教授論八種腰痛及治療,針葯並用,嚴謹實用,可謂是腰痛治療臨床必備口袋書,收藏吧!
___________________
楊甲三教授在腰痛的辨證治療方面,在繼承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又多有發揮。將其分為寒濕腰痛、濕熱腰痛、血瘀腰痛、腎虛腰痛、風寒腰痛、痰濕腰痛、勞損腰痛、閃氣腰痛八種類型進行敘述。
1 寒濕腰痛
癥狀分析
腰部疼痛、重著,脊強拘急,轉側不利,遇陰雨則痛勢更劇,得溫暖則痛減,或腰中冷痛,體重腹脹,小便清白,苔白膩,脈沉濡。查腰部無固定壓痛點。
寒濕侵襲腰部,阻塞經絡,氣血流行不暢,不通則痛。寒濕為陰邪,寒性收引,濕性粘滯,靜卧則濕邪易於停滯,故靜卧疼痛加重,遇陰雨則寒濕更甚。熱能散寒勝濕,故遇熱則減。苔白膩,脈沉濡,亦為寒濕之象。
藥物治療
治法:擬益土製水之法,溫中以祛內寒,健脾而燥內濕。
選方:腎著湯加味。
乾薑,甘草 茯苓 白朮 肉桂,澤瀉 杜仲 金毛狗脊。下肢牽引痛減乾薑,加獨活、防風、當歸、芍藥、細辛、牛膝。
方義:此方無表葯,適用於內存寒濕者。用乾薑、肉桂之辛熱祛除寒濕,白朮之苦溫以勝濕,甘草之甘味以和中補脾,茯苓、澤瀉之甘淡以滲濕。以上諸葯均屬溫脾陽化內濕之品,是益土製水之法。再輔以杜仲之味甘辛性溫、狗脊之味甘苦性溫人腎經而溫補腎陽。這樣既健脾而又溫腎,脾腎兼治,有相得益彰之妙。腰痛常引下肢作痛者,此為肢體經絡亦存寒濕入侵之症,故加表葯獨活、防風之祛風勝濕,當歸、芍藥之補血養筋,細辛溫通經絡,牛膝引諸葯下行而舒筋活絡。
針灸治療
治法:以脾經原穴及脾俞穴為主,參以局部加灸,溫健脾陽,散寒勝濕。
處方:太白,脾俞,三陰交,阿是穴。
方義:足太陰脾經主土,太白是脾經之輸土穴,是土中之土穴,也是本經之代表穴,功能健脾化濕。太白又是足太陰脾經之原穴,脾俞是脾臟經氣輸注之處,二穴相配是俞原配穴法。脾主運化,脾虛則水濕不化,濕盛則脾土被困,再加上外來寒濕之邪的侵襲,則更傷脾陽。
《素問·咳論》曰:「治臟者,治其俞。」故以太白用補法,健脾化濕,溫補脾土。三陰交為肝、脾、腎三經的會穴,能健脾化濕,治肝、腎二經病患,對寒濕入腎所致的腰痛更是適合。阿是穴灸刺,就是在腰部疼痛處以中間帶兩頭排刺三針,加灸溫散局部寒濕。
2 濕熱腰痛
癥狀分析
腰脊脹痛,痛處覺熱,或關節紅腫,手按得溫痛均不減,煩熱口渴,小便短赤,煩躁便閉,苔黃膩,脈濡數。
濕熱壅滯,經脈痹阻,且濕熱之邪極易流注關節,故關節紅腫,腰脊作痛。熱為陽邪,故痛處有熱感。濕熱耗灼津液,使津不上承則煩熱口渴,濕熱下注,則小便短赤。苔黃膩、脈濡數亦為濕熱之象。
藥物治療
治法:堅陰勝濕。
選方:四妙丸。
蒼朮,黃柏,牛膝,薏苡仁。
方義:腰為腎府,腎欲堅,故以黃柏之苦味堅陰清熱。益脾能制腎水,故以蒼朮之苦辛健脾燥濕。輔以薏苡仁之甘淡除濕清熱。牛膝活血通經,引諸葯下行。
針灸治療
治法:化濕清熱。取足太陽膀胱經。
處方:腎俞,委中,小腸俞。
方義:腎俞是腎臟經氣輸生之處,有瀉結以清下焦濕熱的作用。委中是足太陽膀胱經之合土穴,是腎經與脾經的聯繫點,故有健脾化濕清熱作用。委中又名血郄,本病「皆內有風濕之邪,及血滯於腰脊之內,一泄此穴,氣血邪熱之在上者,盡泄於下矣」(《經穴解》)。故此型腰痛最適宜放血療法。二穴相配是表裡俞合配穴法,有瀉腑補髒的功用,再配與火經有關的小腸俞,可瀉小腸之火助清泄下焦濕熱。
3 瘀血腰痛
癥狀分析
痛定不移,如針刺樣。大多有外傷史,按之愈甚,轉動痛甚,晝輕夜重,或便黑尿清。舌質暗紫,或有瘀斑,脈澀。
外傷後,瘀血阻滯經脈,致氣血不能通暢,不通則痛,且病有定處,如針刺樣。舌質紫暗,有瘀斑,脈澀,晝輕夜重,均為瘀血內停徵象。
藥物治療
治法:補血養陰,行氣止痛。
選方:活血四物湯。
當歸,川芎, 生地黃,芍藥,肉桂,桃仁、紅花、延胡索。俯仰艱難,閃挫痛,加木香、茴香、甘草。
方義:當歸為血中主葯,通肝經,能補血活血。生地黃為血中血葯,通腎經,能補血養陰。川芎為血中氣葯,通肝經,能行血中之氣。赤芍為血中陰葯,通脾經,能和血止痛。以上四物治血各有特點,合用統治血證百病。桃仁、紅花、延胡索行瘀活血以止腰痛。血脈凝澀,遇溫則行,故配以溫葯肉桂暖腎陽,促進氣血之運行。閃挫痛者,屬經氣不和,氣滯血瘀,故加木香、小茴香之行氣,氣行則血活,通則不痛。
針灸治療
治法:局部取膀胱經穴止痛,以遠道配穴祛瘀生新。
處方:腰部痛處阿是穴(用圓利針刺後加拔火罐),委中(三棱針放血)。
方義:阿是穴是在痛處取穴,即以痛為穴,採取圓利針淺刺後加拔火罐,借真空吸力吸取局部瘀血,局部瘀血有所出路,新血方能暢行。腰背部是膀胱經所過之處,故取膀胱經穴委中,採用三棱針放血,以瀉腰部瘀血。委中與阿是穴配伍是局部遠道相應瀉血的療法。
4 腎虛腰痛
癥狀分析
痛勢綿綿不休,腰腿酸軟無力,不能久立遠行,痛處喜按,或伴有氣短、耳鳴、遺精、尿頻等症,此為最常見之腎陽虛。如面頰赤紅,掌心發熱,舌紅苔少,脈細數者,為腎陰虛。
腰為腎之府,腎主骨生髓,腎之精氣虧虛,腰脊失養,故痿軟無力。腎虛則腰不耐勞,故久坐久勞後諸症加重。脈尺部不足亦為腎虛之象。
藥物治療
治法:益陰補腎。
選方:六味地黃丸。
熟地黃,山茱萸 山藥,澤瀉,茯苓,牡丹皮,心熱,舌絳脈細,加龜板、知母、黃柏。氣短尿頻加肉桂、杜仲、補骨脂。
方義:六味地黃丸是純陰重味潤下之方,能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手足心熱,舌絳脈細,屬腎陰虧損,故加龜板滋陰填腎,知母、黃柏堅陰燥濕。氣短、尿頻屬腎陽虛,故加肉桂、杜仲、補骨脂之助陽溫腎,益火之源以消陰翳。
針灸治療
治法:從腎論治,壯水補腎。
處方:腎俞,太溪。腎陽虛加熱灸。腎陰虛加復溜。腹脹加三陰交。腰痛引脅腹仰俯不利加中封、帶脈。
方義:腎俞是腎臟經氣輸注之處,太溪是腎經之原穴,二穴為伍,有益陰補腎之功。腎陽虛者加灸有助陽溫腎的作用。足少陰腎經屬水,復溜是腎經之經金穴,水經中之金穴,與手太陰肺經相聯繫,肺屬金,為腎水之母,金能生水,故腎陰虛者取肺經有關的復溜穴。痛引脅腹,仰俯不利兼屬肝經,故加足厥陰肝經之中封、足少陽膽經之帶脈。
5 風寒腰痛
癥狀分析
卒然起病,腰痛拘急,痛引及項背,甚則尻、胭、周身關節均痛,腰間畏寒,得溫則腰痛減輕,苔薄白,脈弦緊。
足太陽膀胱經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人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夾脊,抵腰中,人循膂,絡腎,屬膀胱,其支者……入胭中……以下貫脯內」。足太陽經脈為風寒邪氣所阻,輕則腰脊強痛,項背強几几,重則項如拔,脊痛,腰似折,胭如結,脯如裂,寒性收引,則腰痛拘急。朔風、寒流侵襲腰部,故腰間畏寒。寒邪得溫則散,故腰痛得溫則減。苔薄白、脈弦緊亦為風寒之象。
藥物治療
治法:祛風散寒。
選方:獨活寄生湯。
獨活 桑寄生,秦艽 防風,細辛 當歸 芍藥 川芎,地黃,杜仲,牛膝,人蔘,茯苓,甘草,桂心。
方義:獨活散寒祛濕,專入下肢,與秦艽、防風祛風濕,止痹痛;方中四物湯養血調血,通經止痛;細辛發散風寒,且能止痛;杜仲、牛膝、桑寄生補益肝腎,助陽散寒止痛;桂心溫通血脈,散寒祛濕。
針灸治療
治法:祛風散寒,疏通經脈。
處方:腎俞,命門(二穴加灸),風池,陽輔。
方義:腎俞、命門如上所述。風池為足少陽膽經經穴,是手足少陽與陽維之會穴,乃風邪人中流注之處,為搜風要穴。陽輔為足少陽膽經之經火穴,乃本經所生。清·岳含珍所撰《經穴解》中云:「……少陽本經為木,而中有相火,此穴乃為經火之穴,故少陽經風邪、寒邪、火邪,一切有餘之症皆取此穴者,以泄本經之有餘也。所謂盛則泄其子也。」
6 痰濕腰痛
癥狀分析
腰部有形作痛(如條狀、菱形、三角形等結節,多位於腰骶部),疼痛綿綿不已,肢體倦怠,面色萎黃,苔膩,脈滑。
痰濕素盛之體,復感外濕,兩濕相合,粘結為痰核,故腰骶部出現結節。濕性粘滯,故疼痛綿綿不已。濕邪困脾,化源衰少,臟腑經絡、四肢百骸、五官九竅失於滋養,故四肢倦怠,面色萎黃。苔膩,脈滑亦為痰濕之象。
藥物治療
治法:燥濕化痰。
選方:二陳湯加味。
茯苓,陳皮,半夏,甘草,獨活,蒼朮,牡蠣。
方義:二陳湯為治痰濕之基本方。半夏辛溫而燥,功擅燥濕化痰;陳皮理氣燥濕,使氣順而痰濕化;茯苓健脾滲濕;炙甘草調和諸葯。治療腰痛,必加用獨活引葯下行,散風化濕;蒼朮健脾燥濕;牡蠣咸寒入腎經,以軟堅散結,壯骨益腎。諸葯合用,使痰化濕利,經脈通暢,通則不痛。
針灸治療
治法:健脾化痰,散結通絡。以足太陰脾經腧穴為主。
處方:腫塊結節處,太白,豐隆。
方義:結節處直刺,不捻轉,直至結節底層,而後再行捻轉提插手法,提插時要保持在一定深度,即病變部位的深度,得氣後將針提起向五個方向刺入(合谷刺)。合谷刺是與脾相應的刺法,可健脾化痰,促進結節消散。太白為脾經之輸土穴、原穴,針用補法,可健脾化痰,與胃經絡穴豐隆相配是為原絡配穴法,可加強健脾化痰之功,且豐隆為治療痰病之要穴,《玉龍歌》載:「痰多宜向豐隆尋。」
7 勞損腰痛
癥狀分析
腰疼痛,固定於脊柱兩側,靜卧疼痛不減,晨起疼痛明顯,輕度活動後疼痛減輕。
勞作時腰部長期固定一種姿勢,使腰部某處肌肉長期負擔過重,氣血供給不足而致病。動則氣行,血亦隨之而行,故輕度活動後受累肌肉氣血供給略有改善而疼痛減輕。
針灸治療
治法:舒筋活絡。
處方:阿是穴(大分刺、小分刺)
方義:兩塊肌肉之間謂之大分,一塊肌肉中的肌纖維束之間謂之小分,刺分肉間即《靈樞·官針》所載九刺中的「分刺」,針之可舒筋活絡,疏導氣血,因為勞損肌肉本身已經受傷,而針刺本身為創傷療法,所以手法宜輕,以免損傷加重。
8 閃氣腰痛
癥狀分析
有明顯外傷閃挫病史,腰部無明顯腫脹壓痛,當體位變動或深呼吸、咳嗽、噴嚏時感到劇烈刺痛。
外傷閃挫後,致絡脈氣滯血阻,活動後,外周絡脈空虛則疼痛加重。
針灸治療
治法:通經活絡,行氣活血。
處方及刺法:遠刺近動法。腰兩側痛則用攢竹,脊中痛則用人中。痛處輕刺法或刺絡法,遠刺委中放血,局部揚刺拔罐。
令患者直立,雙腳略分開,淺刺遠離腰部的攢竹或人中,進行捻轉瀉法,邊令患者活動腰部;或淺刺壓痛點,邊行捻轉瀉法,邊令患者活動腰部。
揚刺為《靈樞·官針》十二刺之一,即正入一針,旁人四針而淺,後代演變為梅花針,刺後拔罐放血10mL左右。
推薦閱讀:
※華師大心理學教授談「幸福」
※論文大燜鍋 | 年終特輯:教授們的書桌(最終波)
※論使用假幣罪與相關犯罪的關係——兼與陳興良、張明楷二位教授商榷
※王瑤怎樣當北大教授 錢理群
※佛陀教授的觀吸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