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最大化:恰到好處的鹽
跳槽的資本在於經驗
去年的這個時候,小A作為全國611萬應屆畢業生的一員,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在網上投遞簡歷。憑藉青年志願者服務隊的活動經歷,以及不錯的綜合素質,他順利進入某外企培訓部門,成為一名小小的培訓專員。
第一年過後,小A和很多按捺不住的「菜鳥」一樣,抱怨著手邊的工作過於瑣碎,抱怨著在公司學不到東西,抱怨著付出與勞動不成正比,於是下定決心在金九銀十的跳槽季找好下家。
從此,他的大部分業餘時間都在網上搜索目標公司與職位。一段時間之後,他泄氣了,因為他發現以目前的經驗,只能在平級之間跳來跳去,自己真正嚮往的培訓師、培訓主管,大部分公司都要求3~5年的培訓管理經驗。小A試著向幾家目標公司投了簡歷,也委託了同行的朋友進行內部推薦,均由於工作年限太短宣告失敗。這段經歷,如同一盆冰水,徹底讓小A冷靜了下來。
在之後的一次行業內部培訓會上,小A認識了J,J是一家外商獨資企業的人事培訓主管。小A向J訴說自己的苦惱,J笑了,曬出自己的職業經歷:本科畢業後,J從培訓專員做起,最初只是協助培訓主管擬定培訓計劃,對公司各部門進行培訓需求的調查與統計。慢慢地,J開始協助主管實施培訓計劃,跟進培訓後效果反饋,聯繫各類培訓機構,辦理員工外部培訓事宜等。這些經驗的積累,J用了4年時間。當J以培訓主管的身份進入一家新公司時,他已經熟悉業務流程,熟練使用辦公軟體和人事管理軟體,工作重點也有一部分轉向了戰略層。同時,J更加勤奮、主動,也更富有團隊精神。
J送給小A一個忠告:跳槽的資本在於經驗,讓未來的老闆看到你能夠在新的崗位上把職位所要求的職業經驗最大化,給公司創造更大的收益,這樣才有跳槽的本錢。
「經驗最大化」,這5個字深深印在了小A的腦海中。他靜下心來搜索信息,並盤點了一下自己目前的經驗:能力方面,如積極傾聽、時間管理、口頭表達、文字處理似乎都有接觸;知識方面,如消費者需求評估、課程和培訓技巧、培訓效果測量、文書處理等等也偶有涉獵。
但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如果把上述培訓專員的工作經驗用這樣的語言分解開,小A感覺自己的「專員」之路還「路漫漫」,更不要說希望通過跳槽晉陞了。小A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於是及時調整了心態,制訂了新的學習計劃,放棄了跳槽的念頭。
「經驗最大化」,簡單的5個字,卻包含了職場的酸甜苦辣。對於小A這樣的職場新人,經驗最大化是他未來的籌碼,事業成功的敲門磚。注意,「經驗最大化」的前提是「有經驗」,然後通過人的主觀能動將其「最大化」,為組織創造利潤。如果沒有能夠「最大化」的經驗,只有達不到組織標準的經驗,即便「最大化」也無法產生令人滿意的收益,只能說明職場內功的修鍊還未到境界。
有些經驗其實不適合發揮
小O最近比較鬱悶,他發現跳槽後新的工作環境自己很難適應,有幾個同事對他總是不咸不淡,讓他覺得新公司的團隊氛圍不夠和諧。奇怪的是,其他同事似乎相處得還不錯,只有他像個外來人,和他們總是隔著一道看不見的玻璃牆。
小O大學畢業後在某外企搞技術研發,工作4年後,自感外企生存壓力較大,雖然薪水頗豐,卻精神緊張,加之結婚後孩子出生,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家裡,於是在業內朋友的推薦下,來到一個國企性質的單位。新環境中的小O兢兢業業、工作認真,行事風格和原來公司完全一樣。半年後,小O感覺依然沒有很好地融入團隊。
在一次年會上,小O多敬了部門領導幾杯,領導意味深長地說:「小O呀,國企是國企,外企是外企,有經驗是好事,但還是要看場合……」小O納悶了,怎麼領導會沒頭沒腦地說這樣的話?回去之後琢磨了半天才明白,原來領導在暗示他:「有些經驗不適合發揮在現在的崗位上。」
小O能夠感受到國企與外企的最大不同在於人際關係,特別是和一些領導的關係。以前在外企,雖然人事關係的鬥爭也時常出現,但是作為一個底層的技術研發人員,工作獨立性相對較強,複雜的人際關係似乎也不是太多,所以小O的經驗是很少理會,很少參與。
如今在國企,員工之間的關係相對複雜,每一個進入公司的、有經驗的員工,可能都是某某關係推薦進來的,包括小O自己。反省的結果是,小O忽視了這個問題,有些問題過於強調原則性,忽視了問題背後的關係網,在和同事打交道的時候讓個別同事感覺「不爽」,反映給了分管領導,而同事之間也互相通了信息,使小O不能很好地被群體接納。
小O的問題是,違反了變化環境中的遊戲規則。對於小O來說,是由於有了經驗才被推薦到新的環境,但同時這個「經驗」就像是一個框框,限制了小O的思想與做事風格。外界變化了,小O的經驗卻依然沿著固有的「最大化」軌道跑下去,忘了「最大化」是有條件、有限制的。外企中經驗的最大化不等於國企中經驗的最大化,過去經驗的最大化與現在經驗的最大化也不能畫等號。
讓積累成為一種價值而非負累
很多人都希望獲得事業上的成功,無論對於成功的定義是什麼,經驗的積累卻是必要的。因為經驗來自專業化,缺乏對一個行業的深入了解,缺乏對行業規律的透徹掌握和熟練運用,如何能成為行業的頂尖人才呢?
了解一個行業的規律,最起碼也要3年以上,像前面提到的小A,工作一年只摸到了一些皮毛,無論有什麼樣的機會都沒有辦法做到「最大化」,因為經驗的「厚度」遠遠沒有達到企業希望的最低標準。所以專業的精通、經驗的積累在職業生涯發展中是非常重要的,而經驗也不能時時「最大化」,就像例子中的小O,情境變了,思維的模式也要發生改變。說得直白些,經驗要符合遊戲規則,是組織需要的「經驗」,換了一個組織、換了一個環境,「經驗」就要被遷移、被改變。「經驗最大化」是有限制條件的,不是無限制的「最大化」,否則會讓自己被「經驗」牽絆住,這時候,經驗就不再是增加個人競爭力的籌碼,而是一塊絆腳石。
對於「經驗最大化」來說,在需要經驗的地方最大化,就如同一盤菜里加了鹽——提味;在不需要經驗的地方最大化,無疑是給工作這盤菜多加了鹽——難吃。有一位知名企業家說:「一件事情的價值,不取決於現在你判斷的價值,而取決於在未來情況中的價值……」經驗最大化,也要成為一種價值,而非一種負累。
推薦閱讀:
※純經驗:半年從170斤瘦到115斤,他是怎麼做到的?
※科學食用幼兒保健品媽媽經驗談
※阿米巴痢疾西醫治療經驗方
※【幽默達人必備之三】有點color的幽默笑話^ ^ - 理論經驗 - 泡茗社交學-泡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