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筆畫名稱等 - 花兒朵朵開-----新世紀學校六年級一班博客 - 我愛新世紀 - 和訊...
在網路和書籍上查詢到了幾個不同的《漢字筆畫名稱表》,先把它們放在這裡比較一番:
圖1:網路上的圖例一
圖2:網路上的圖例二
我的觀察:以上兩個表格是目前網路上能查詢到的最基本的《漢字筆畫名稱表》。第一個表格一共28種筆畫,第二個表格是31種筆畫。按筆畫的名稱從中可提取出「點、橫、豎、撇、捺、提、折、鉤、彎」九個單字的筆畫名稱,其他的筆畫名稱都是有這九個基本字組成的。而其中的「折、彎、鉤」三個字和其他6個筆畫不同之處在於其他的6個筆畫名稱都是一個方向行筆完成,獨立存在。而這三個字表示的是筆畫行筆方向發生了改變,需要兩個在筆畫中才能存在。由此得出結論:漢字筆畫有6個最基本的獨立筆畫「點、橫、豎、撇、捺、提」,而「折、鉤、彎」是代表最基本的轉折形式,其他的筆畫就是由獨立基本筆畫和基本轉折形式組合產生的。
圖3:《筆跡分析與測試》圖例
我的觀察:以上這張表格是《筆跡分析與測試》(趙慶梅著)和《筆跡心理學》(張福全等編著)兩本書中採用的表格。把筆畫分為了9大類,每類又有不同的變化小類。有些小的分類和圖1、圖2的相同,有的不同。但我認為這張表格有些分類和舉例並不適合學習筆跡學來使用,比如表中的「點」類下的小類,從例子上並不能很直觀的區分出來;再如「上仰橫」、「直橫」、「下俯橫」在舉例中基本是一樣的形態等等。
圖4-1:《筆跡學研究與應用》圖例1
圖4-2:《筆跡學研究與應用》圖例2
圖4-3:《筆跡學研究與應用》圖例3
我的觀察:袁之宜所著的《筆跡學研究與應用》一書中的這個表格,明顯是建立在毛筆楷書手寫體的基礎上。這個表格是作者多年研究經驗的精華,針對筆跡學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表中不但有筆畫的基本形態,而且把起筆收筆的形態也列入了其中。但是表中有些類別對於當前流行的硬筆手寫體,稍稍有些差別,不能很直接地套用。在分類上,這張表格把筆畫劃成了8種基本分類。
圖5: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中國書法用筆法則。以「永」字八筆順序為例,闡述正楷筆勢的方法:1、點為側(如鳥之翻然側下) 側是傾斜不正之意,點應取傾斜之勢,如巨石側立,險勁而雄踞。如點成平卧或正立,則獃痴失勢。永字點以露鋒作收,是為與下邊橫畫相照應。 2、橫為勒(如勒馬之用韁) 橫取上斜之勢,如騎手緊勒馬韁,力量內向直貫於弩(豎)。如卧筆橫拖或下斜則疲沓無力。逆鋒落筆,緩去急回,保持「逆入平出,有往必收」之勢,不宜順鋒滑過,以免輕飄板滯。 3、豎為弩(同努) 努是有力的意思,豎畫取內直外曲之勢,如弓弩直立,雖形曲而質含無窮之力。所以豎畫不宜過直,須配合字體之全局,於曲中見直,方有挺進之勢。過直如枯木立地,雖挺直而無力。 4、鉤為趯(躍的樣子,同躍) 謂作鉤時,先蹲鋒蓄勢,再快速提筆,然後絞鋒環扭,順勢出鋒,力聚尖端。如人要跳躍,需先蹲蓄力,然後猛然一躍而起。鋒不平出,為的是與策(挑)畫起筆相呼應。 5、提為策(如策馬之用鞭) 策本義是馬鞭,這裡其引申義策應之意。挑畫多用在字的左邊,其勢向右上斜出,與右邊的點畫相策應,形成相背拱揖的形勢。永字的策畫略微平出,主要是與右邊的啄(橫撇)相策應。兩個筆道雖錯落不相地稱,而其心氣相通相應。勢略上仰,用力在發筆,得力在收鋒。 6、撇為掠(掠是拂掠之意) 如篦之掠發,狀似燕掠檐下。謂寫掠畫應如以手拂物之表,雖然行筆漸漸加速,出鋒輕捷爽利,取其瀟洒利落之姿,但力要送到末端,否則就會飄浮無力。 7、短撇為啄(如鳥之啄物) 謂寫橫撇應如鳥之啄食。行筆快速,筆鋒峻利。落筆左出,銳而斜下,以輕捷健勁為勝。 8、捺為磔(磔音窄,裂犧為磔,筆鋒開張之意)
這裡有兩層意思:其一指磔畫在字體結構中的作用而言,磔本義是指肢解祭祀用的犧牲,含解體張裂之意。楷書中的捺畫承隸書的波磔而來,而隸書的波磔正是為了解散小篆屈曲裹束的形式,使字體向外開放。所以隸書又叫分書,楷書中的捺也起到這個作用。楷書捺筆,力雖內聚形卻外張,使字體開展舒暢、開放。其二是說這一筆直要寫得剛勁、利剎、有氣勢。磔本義是肢解,肢解必以刀劈,磔畫即取刀劈之意。寫時要逆鋒輕落,右出後緩行漸重,至末處微帶仰勢收鋒,要沉著有力,一波三折,勢態自然。
永字八法把漢字分為了8種基本筆畫:「點、橫、豎、撇、短撇、捺、提、鉤」和前面集中分類比,少了「折、彎」,多了一個「短撇」。永字八法是中國書法筆畫的根基,從隋代就已經總結出了這個很精簡的方法,經過後代漢字的不斷發展,雖然筆畫形態有了很多變化,但也沒有突破這個基本方法很多。所以,永字八法至今還是具有指導意義。
我的結論:
通過比較學習,我覺得學習筆跡學的過程也是由簡入繁。如果給初學者很多細緻的筆畫特徵,可能會覺得學起來很累,有些人也許就半途而廢。大道至簡,我們應該把筆畫最基本的種類提取出來,由淺入深。所以針對筆畫的分類,我認為可以先把學習單獨的筆畫「點、橫、豎、撇、捺、提」六類,之後馬上再研究「折、鉤、彎」三類。掌握了它們的基本形態後,就可以嘗試它們之間不同的組合模式了。
另外我覺得筆跡學需要建立一套針對現代人硬筆手寫體的分類方法。雖然很多漢字筆跡學的書中列出了很多筆跡特徵的分類,但並沒有很統一。如果筆跡學要更快地發展,必須建立一套具有廣泛性、標準性的筆跡特徵體系。這樣既有利於筆跡學研究的科學性需要,也符合筆跡學標準化、可快速複製性、傳播性的要求。雖然筆跡學可能更突出的是個性化而不是類型化,但在學習掌握和快速傳播的要求下,必須先要類型化,在掌握了這種類型化後,筆跡分析的操作者在積累了一定經驗和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後,才能提出往個性化發展的可能。如果一開始就走向個性化,控制不好,難免會走入歧途,這樣不適合普通的學習者。
好了,現在我通過對漢字筆畫分類的學習了解,心裡已經有了一定的基本概念。接下來就是繼續我的筆跡特徵的學習之路,把一些剩餘的筆畫特徵學習總結完成。
推薦閱讀:
※VBA常用小代碼:就任性!一鍵批量更改工作表名稱~
※含筆畫名稱的生字筆順動畫
※第二節 二十八宿名稱、分野與職能範圍
※人體各部位名稱及體表標誌
※藝園紅木--綉墩的名稱及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