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水立方」大埔第一樓-泰安樓
浩瀚的人類文明歷史長河中,民居隨著時代和地域的變遷都有不同的特色。廣東梅州因其為客家人的最主要聚居區而被稱為「世界客都」。作為客家人的最大聚居中心,其客家特有建築圍屋有2萬座之多。雖不比福建土樓名氣大,但這裡的客家風情更真、更切。
這次跟隨「一帶一路」城市旅遊聯盟舉辦的「尋找一帶一路上的旅遊奇蹟」遊記攻略大賽活動第二站,來到歷史文化名城梅州,在其所轄屬的大埔縣,看到了客家人的「水立方」—泰安樓。
客家人的「水立方」 航拍攝影/星雲視界
客家人的「水立方」
據大埔坊間的傳聞,前些年,中國北京申奧成功後,為設計主體比賽場館,國家體育局邀請了當今國內外著名建築設計大師到國內採風,當來到大埔看到泰安樓這座石方樓,紛紛驚嘆稱讚為:奇蹟、奇觀、瑰寶。一年後,北京奧運會主要場館建築設計圖樣中,便有了類似石方樓的建築「水立方」。於是,泰安樓便有了個新稱謂:客家人的「水立方」。
暫且不去考證「水立方」的設計是否就是從泰安樓得到的設計靈感,但從外觀上兩者確實有著相似之處。只不過泰安樓為石頭築起來,「水立方」為鋼骨架玻璃幕牆而已。
國內極為少見的石方樓圍屋作為客家文化的載體,優美的屋脊線、樸素的外觀以及精緻的裝飾都展現出梅州客家人的智慧。大埔的客家民居建築形式多樣、種類齊全,被譽為「客家建築大觀園」。圓樓、方樓、走馬樓、半圓樓和圍龍屋屬於豪宅型,泰安樓就是當時藍姓富商建於清高宗乾隆二十八年(公元 1764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
泰安樓屬磚石木結構建築,坐東北向西南,呈四方形,門口有寬闊的門坪和水塘。樓高11米,分三層,一、二層外牆為石牆,三層外牆壁及內牆為磚牆。因樓外牆為石牆,故該樓俗稱石方樓。
樓內中軸線主體建築為平房,分上下二堂,上堂書「祖功宗德」,陳列藍氏先祖神主牌,並作為祭祀的祠堂。
主屋兩側各有一座書齋,是供讀書求學的場所,樓內右側天井有口水井,井水清澈可口,現仍可飲用。
雖然處在繁華的鬧市區,隨著周圍景物變幻不斷,泰安樓依舊風雨中散發著別樣風情。無人機從高處俯瞰,這些古屋在繁華都市中熠熠生輝。
石方樓外表樸實無華,甚至還有些冷峻和壓抑感,但走進圍內,紅紅的燈籠掛在屋檐之下,陡然多了一層喜氣。 讓人感覺到了民間藝術的活潑感,鄉土文化的質樸感和一般濃濃的生活氣息感。
如今,泰安樓內還有年長的藍姓後代居住,穿行在泰安樓內,感受他們的安逸生活,可以將思緒拉回200多年前。踩著吱呀的木製樓梯,一步一階的向上,在每一個轉彎處,似乎歷史就回退100年。登上三樓,倚欄遠眺,本來建造時為避世享幽的,現在卻被四周的現代高樓包圍,古韻猶存的「泰安樓」佇立在城市邊緣,演化著古今的傳奇,讓每一個走進石樓的遊客,都會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嘆為觀止。
泰安樓的大門非常獨特,遠處遙看,眼前一座雄偉的門樓,可是走近細一看,這樓門原來是鑲嵌在牆上的。據說,這樓的主人是做生意發家的,沒有功名不能建門樓,後來他靈機一動,就想出了個絕妙的辦法做了個假門樓。我還是認為應該為了安全考慮。防止外部人員上柱爬檐進入圍屋。這樣既美觀有安全,體現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
客家民俗文化展覽館圍屋裡如果沒有民俗,沒有文化,那就是一堆冷冰冰的石頭和磚塊。如今泰安樓一側配樓布置成了客家民俗文化展覽館,收集整理了客家人生產、生活用具,客家服飾,節慶活動用具,詳細地展示了千年來大埔客家人的發展、生產、生活情況;較為集中地展現了大埔客家人情風貌。
如今這些曾經為農業社會做出過傑出貢獻的生產生活工具逐漸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有的都已塵封為歷史,被遺棄或遺忘。這些象徵我們祖先農業文明的工具是我國勞動人民奉獻給人類的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我們應該加倍地珍惜和愛護。
圍屋曾經歡騰熱鬧的場景已經漸遠,在歲月中慢慢落寞,斑駁的牆體,堆滿房間的雜物,到處可見的塵灰、蜘蛛網,偌大的泰安樓如美人遲暮,令人心生諸般不忍。曾經的輝煌,精美的建築。近200間大小房間,等待它們的,將是一個如何的宿命呢?
欣聞政府已投入巨大資金開始對泰安樓進行重修,整合周邊環境修建大型保護公園——西湖公園。公園分陸地、水域兩部分。建成中心、文化、湖岸、溪流、古樓、牌坊等6個功能區,38個景觀集大埔「四鄉」、「四名」特色於一園。建成大埔縣的一個人文旅遊景觀。
泰安樓是客家建築的一大奇觀,也是中國與世界民居建築史上的文化瑰寶,希望其光彩依舊,魅力永存。
(來源: 網易新媒體(樂途旅遊網)樂途專欄作家:星雲視界)
推薦閱讀:
※像粵語,上海話有書面語言一樣,客家話有沒有書面語言?
※為什麼有些客家人是講畲族話?
※淺談客家人的根源意識與宗族觀念
※客家人祭祀文化:慎終追遠、報本返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