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張彥:以寫生展開與世界的對話

???

一身戎裝、一頂軍帽,開軍綠色越野車,軍人的身材和神采,相比一名中國山水畫家,張彥更像一名軍中儒將。

四十年外出寫生,塑造了張彥獨特的氣質和著裝風格。他常常一出去寫生就是十天半月,長期風餐露宿,在強光下暴晒,往往幾天無法換洗衣服。這身行頭,耐磨耐臟又不會打擾他置身其間的山水。

「只有站在黃河壺口瀑布邊上,感受到那種萬馬奔騰,沙石撲面的氣勢,才能把這種感覺傳遞到畫面上。」張彥毫不掩飾他對寫生的執著和熱愛。即使因強光刺激而眼底病變做了手術,他依然不放棄外出寫生。

張彥出生於河南洛陽,求學和執教於廣州美院,寫生足跡遍及國內名山大川,以至周遊列國。

他繼承嶺南畫派注重寫生的傳統,扎紮實實深入生活,對景寫生,「寫生—創作」二元合一的藝術理念,是中國山水畫畫家中風格極其突出的一位。劍與玉,是張彥最愛的收藏。他的氣質中帶俠之劍氣與溫潤如玉的君子之風,作品亦受到熏染。

張彥,現任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院長。科班出身,師從林豐俗,傳承嶺南畫派正統,正值藝術盛年的他,對於中國山水畫有著自己的追求和思考。

作品:壺口瀑布14歲踏上寫生之路「老師太愛畫畫了!」張彥的一位學生說。每到外國寫生,張彥進房間第一件事都是先支起畫架畫畫,等太陽沒了,看不到風景,實在畫不了,他才整理行李。有時,他與很多畫家一同外出畫畫,一個小時的時間裡,大部分畫家是拍照和收集資料,而張彥則一般先畫15分鐘觀察,然後迅速把主要東西畫下來,回去再補充畫細節。「對景寫生帶著對當時描畫景物的感覺和狀態,這和對著照片畫差別很大。」張彥常常跟學生強調寫生的重要性,能在現場就盡量在現場畫。

2014年張彥在陽江寫生

張彥的很多畫都是在路上搶出來的。他走到哪裡畫到哪裡,飛機、高鐵、吃飯的餐桌,任何一個街景,他總是隨時隨地拿出速寫本寫生,把生活的細節畫下來。他認為寫生、速寫最能鍛煉一個人構圖、捕捉細節的能力。

從中學時代開始,張彥就痴迷於山水畫,而且一開始就對景寫生。他的父親畢業於河南大學藝術系,擅畫花鳥、人物。家庭的熏染下,張彥從小對於繪畫有天生的熱愛。當時的啟蒙老師劉書民按照從小到大的尺幅規格,要求他以每種規格的宣紙上畫百幅水墨寫生。1982年張彥考入廣州美院中國畫系。分專業時他選擇了山水方向。當時廣州美院的山水工作室師資陣容非常強大,集結了陳金章、梁世雄、劉書民、郝學軍、陳新華在內的一批中堅力量畫家,並且是6個老師帶2個學生。回憶起來,張彥直嘆這簡直是「超豪華配置」。更加幸運的是,嶺南畫派的翹楚人物關山月、黎雄才等人物也時常造訪美院。「我在校園裡畫畫,畫著畫著,一位老師走過來,給我指點一番走了,過一會兒又來了一位老師,又說一通走了。老師們講的也有矛盾的時候,有講的更深透些,有的則換一個觸角。做學生就要有自己辨別和領悟,才能真正學到。」張彥笑說。

在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山水畫專業學習期間,林豐俗等師輩從宋人繪畫入手的教學路徑,為他奠定了紮實的功底。與此同時,嶺南畫派兼采中西的畫法與注重寫生的傳統在很大程度上進一步助長了他投身大自然的熱情。

林豐俗老師對於速寫非常嚴格和注重,要求學生大量速寫。張彥從林老師的速寫中感受到了寫生的美感,使他在以後的幾十年中一直醉心於速寫中的硬筆線條。

除了對景寫生,張彥從大學時代開始就時常對著歷代前輩的畫作,品讀他們的心跡,揣摩前輩畫中的筆墨密碼和行筆軌跡。張彥並不否認畫面上曾經有很多前輩的影子,包括關山月、黎雄才、林豐俗、傅抱石、李可染等,但他從中學習到不同前輩的視覺呈現方式的長處。

作品:古城霜月

作品:桂林山水寫生、創作二元合一「每個人的審美的趣不同。我最主要追求的審美趣味,是畫面的簡潔、樸素,厚重感、有鮮活的生活氣息,不能概念化。」 長期大量的寫生讓張彥形成了對於中國畫獨特的審美追求。1986年張彥從中央美院畢業後,先後求學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史論系,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後返回到廣州美術學院教書。此間,他走遍國內的山水、村落。基本上一有空就出去,短則兩三天,長則十天半月。2002年,張彥又至法國進行藝術考察,學習數月。期間又進行過域外寫生這一課程的實踐,隨後又到過英國、美國、俄羅斯、土耳其、日本、柬埔寨、尼泊爾等國家繼續寫生,積累了一大批寫生作品。並舉辦了多次域外寫生展。

巴黎小景 2002年

銅鑼灣之夏 2007年

張彥繼承了前人重視寫生的傳統,但與前輩所認為的「寫生—創造」二元格局不同的是,張彥認為寫生和創作並沒有明顯的差異。大學時張彥還認為寫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直到2002年從法國考察學習歸來,他才更加堅定了他的一種想法,即對景寫生本身就是一種創作。「中國畫的各家各派,都非常重視寫生。我很幸運,有這個條件能夠走出去寫生。而出去寫生越多,越能加大我對寫生的認識。」張彥說 。細觀張彥歷年畫集,80年代受到關山月、黎雄才、林豐俗、傅抱石、李可染等前輩的影響痕迹還比較重。通過四十年的持續寫生和點滴感悟,其個人的風格越來越成熟,畫面亦變得越來越厚重、獨到,用筆鋒利。張彥每次外出寫生,他總會帶著自己的學生,寫生、教學、創作三種交融結合。域外寫生又成為張彥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而學生們對於張老師的評價是,教學非常認真嚴謹,從不馬虎。而在生活中輕鬆幽默,沒有架子,亦師亦友。

「張老內非常注重師傅帶徒弟的傳統。他對學生的學業、生活、成長、內心的想法都非常關注,他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家人一樣對待。」 一位學生如此評價張彥。

「除非走不動了,我就會一直寫生下去。」張彥對於寫生的執著,已經融入自己的藝術生命之中。

2013年張彥帶領廣州美術學院山水工作室同學們至寮國寫生

對話張彥 : 我從不相信不經過「過程」的神話在廣州美術學院張彥工作室內,張彥用一把德產軍用茶壺,衝上一道普洱茶,與我們聊他受到宋畫的啟發,聊林豐俗老師對他的提點,聊他的收藏和愛好,聊他所執著的域外寫生。這是一個藝術家以他豐富而敏銳的觸覺,去探尋幾千年中國繪畫傳統的精髓,去感受各國文化器物所蘊含的美感,去描摹這個世界的光影變化意境起伏。而這一切都是過程。「 談嶺南畫派傳承宋畫精神 」《收藏·拍賣》:中國傳統山水畫傳承幾千年,您如何感受其中的美感?張彥:從中國古代山水畫來看,唐代的山水畫在形上可以定位為一種「筆法森嚴,氣度宏大」的時代風格;宋代的山水畫在形上更是「窮其物理」地「格物致知」;元代山水畫的形是繪畫風格化的進化,以「筆墨為本體、主體,擺脫對客觀對象的具體描繪」。而倪雲林、蘇軾等人為代表的文人繪畫,則講究筆墨美感的精神化趣味。《收藏·拍賣》:嶺南畫派傳承了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哪些精神?張彥:嶺南畫派主要受宋畫影響。宋畫講究「窮其物理」,「格物致知」,代表時代的一種高度。宋畫里的每一筆,你都可以理解到時光的變化,非常真實。嶺南畫派就延續了宋畫的精神,著力於對於景物物理的把握,對時代的表現,就是時代性。嶺南畫派是力求客觀之上,找出一種美的東西,同時又能準確表達事物,表現現實,表現時代,這也是嶺南畫派一直倡導的精神。 「 談林豐俗老師的創作 」《收藏·拍賣》:林豐俗老師給您哪些啟發?張彥:林豐俗的畫處處表現出他對這個時代的感受。《假日公社》是他大學畢業後,分配到懷集縣的作品。他觀察到,每逢周末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去看露天電影,他把那個場景和鳳凰樹結合起來,畫面很親切很樸實,但是越看越覺得有內涵。鳳凰花的顏色濃烈、燦爛,是一種藝術誇張,大家踩著單車往前走,形成裝飾性的一條線。這就是那個時代的狀態。一幅山水畫能夠畫出時代精神,這是非常難得的。《收藏·拍賣》:似乎林豐俗老師的畫總是有一種感動人的力量。張彥:林老師經常講要畫出「意境」,但到底什麼東西是意境?在他的作品《大地回春》中,為表現出「氣息」,他把的元素放在油菜花上,而且畫的非常細,雙勾加色。油菜花畫完了再加上鑽井。春天土地解凍,北方就有鑽井。那種春天來了,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氣息立刻出來了。但是還不夠,要點題。他就在上面畫了密密麻麻的鷯哥,畫出了氣勢。意境要通過具體的東西展現。這些細節是非常感人的。當你明白了,覺得很簡單,但是很多人未必能體現。林豐俗老師給我最大的啟示是,如何感受生活,感受時代的脈搏。這個時候,筆法已經不重要。這也是嶺南畫畫創作的一種狀態,筆墨有時候放在第一位,有時候放在第二位,就是要表達你的內涵和意境,可以用各種筆墨各種方式去表達意境,讓它變得沒有邊界。可以說林豐俗老師對我的影響最大。 「 談域外寫生 」《收藏·拍賣》:為何您要堅持域外寫生,與在國內寫生相比,遇到哪些困難?張彥:以前想出國,除了經濟、體制、國外的封鎖,很難出去一趟。五六十年代的前輩出去非常艱難,而且是非常個別的行為。現在允許你出去, 感受不同文化的交融和碰撞,自然而然會思考一些問題,並且想辦法去解決。譬如出去寫生時間緊迫,很多時候是走馬觀花,使得畫面多呈現一種速寫的狀態。其次對於中國山水畫的傳統觀察方式也是一種挑戰。很多畫家面對西式的房屋不知道怎麼畫了。是不是可以用焦點透視方法來解決畫面所碰到的問題?我認為關鍵是個人筆墨的表現如何更加貼近對象。《收藏·拍賣》 :您到國外寫生會經常到集市上購買刀劍,收藏刀劍似乎是您的一大愛好。張彥:我確實收集了很多各個時代不同民族的刀劍,從中感悟到不同文化的美感。在冷兵器中,「形」的審美趣味一目了然,中國的劍、土耳其的彎刀、印度的手刺、馬來西亞的克里士曲形刀劍,無不體現了本民族對於「形」的審美喜好。在國外寫生,不能按照畫案上的靜氣去表現,我會用更加直接、概括的筆墨。我那些域外寫生的畫,基本上直線多,逢曲必直,所有小的東西都省略,一筆過去就行了,高度簡練概括,這其中就有我對明代繪畫風格和器形的認知。「 談筆墨與藝術追求 」《收藏·拍賣》 :從1978年中學時代,您就開始了寫生。如果能用三個詞來概括您關於藝術道路的探索,就是寫生、寫生、寫生。為何您對寫生這樣執著?張彥:有的藝術家是通過一兩張創作而改變自己的藝術之路,來確定自己的藝術發展方向。同為中國山水畫家的藝術之路,卻是用時間來確定和改變的,這是我經過長期寫生得出的一些體會。一兩張作品無法印證一個山水畫家的思想認識和藝術探索的方向。它需要長時間的沉澱:用幾十年甚至一生時間來反覆自問,反覆提高認識,一方面是對傳統認識,一方面是對造化理解。這種歷程是一種工作,也是一種生活。《收藏·拍賣》 :用傳統筆墨來表達現代人情感,是否會有束縛?張彥:我時常在想用古人之法來盡現代人之情感,這是以各種矛盾的綜合體。筆墨的程式化明顯束縛著人激情的一面。行筆的冷峻,用墨的一絲不苟、理性多於感性的處理畫面,在寫生中卻是會阻礙感情的抒發。但是傳統筆墨技法以及許多可繼承的手法。卻是大大豐富了表現語言,而且有著強大的美感和生命力。傳統仍然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利用的表現自己對於大自然的感悟的載體之一。能夠帶著鐐銬跳現代舞,而且要跳好,卻是是一門專業本事。《收藏·拍賣》 :關山月的題字「江山開眼界,風雪練精神」是您的座右銘?張彥:是的。我已近知命之年,因而更明確自己的追求。「樂天知命」也是畫畫人的以後總心態吧。過程,這是極為重要的。蝴蝶的美麗是在蛻變中緩慢形成的,我從不相信不經過過程的神話。這個過程中包含著艱辛、失敗、痛苦,卻又充滿著希望與執著。「人間正道是滄桑」,回首歷代畫壇名家大師,沒有哪一個是不飽經滄桑而最後修成正果的。麗江古城蒼山曉月微信編輯:竇浩真


推薦閱讀:

影空間 | 藏家群體為要素,藝術市場嫁接者
如果川普贏了美國大選,他的「登基」儀式會長啥樣?
歷盡寒霜仍傲雪——記美女畫家李秋瑩的藝術之路
美國藝術家ARIAN繪畫作品
藝術創作中常用的幾個感測器

TAG:藝術 | 世界 | 藝術家 | 對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