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珍鑒寶:古錢幣篇(開元通寶)

隋煬帝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正值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隋唐國公,太原留守李淵趁機起兵,攻克隋都大興,自封唐王,立隋煬帝孫楊侑為帝。不久廢楊侑並自立為帝,改大興為長安,建立唐朝,隋亡。唐朝初建,為統一全國,簡化軍餉籌集步驟,故唐朝建國伊始仍然沿用五銖錢。

在唐朝始鑄開元通寶之前,始於漢代的五銖錢在全國已流通700餘年之久。期間歷經王朝盛衰,大小輕重已無統一標準。即使是版式最簡單的隋五銖也有大小多種規格。再加上前代的北周,北齊和南朝錢幣的流通,通貨之狀極其混亂,又由於隋末戰亂,貨幣大幅貶值,百姓生活非常困苦。所以當唐朝局勢穩定後,為適應其統治需要,於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頒詔廢五銖錢,由唐高祖李淵親自主導,給事中歐陽詢監製,改鑄統一的「開元通寶」。

開元通寶花錢一枚,該枚開元通寶直徑為4.1厘米。錢幣正面自上而下由右至左,書「開元通寶」四字。該錢幣為圓形方孔幣,其包漿自然,錢文書寫有范,歷史過渡痕迹明顯,具有非凡的價值。開元通寶的出現,宣告了自秦以來流通了八百多年來的銖兩貨幣的結束。從此,我國的方孔圓錢多以通寶、元寶相稱,亦即寶文錢的開始。它的文字、重量、形制均成為後世鑄錢的楷模。

送拍或鑒寶點擊

唐代開元通寶的鑄制與流通,在我國錢幣形制發展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開元」,意指開闢新紀元;「通寶」,意指通行寶貨。開元錢的劃時代地位表現在:唐代以前的錢幣,多以形制或重量為名稱,如刀幣、五銖錢等,而自開元錢後,改稱「寶」、「通寶」、「元寶」等。開元通寶是唐朝統治290年中的主要流通貨幣,而且影響了中國1000多年錢幣的形制、錢文模式和十進位衡法。

開元通寶具有辟邪,旺財的作用,已經成為大五帝錢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開元通寶還是唐代第一種貨幣,也是沿用時間最長久的貨幣,因此其在歷史上影響力較大。由於其質量合理,通貨控制得當,加上錢幣做工比較精美,故深受廣大藏友喜愛。

專業鑒定、交易、拍賣與交流諮詢等包括高古瓷、字畫,玉器,古幣郵品,銅器銅雕,古典傢具,西畫雕塑,工藝品,陶器瓷器,金銀珠寶,奇石化石,雜項擷物,明清官窯器,珠山八友瓷板畫、古字畫、近現代字畫精品,高古玉、明清玉器,青銅器、古籍善本、錢幣等。

公司展廳有包括高古瓷、中國書畫,玉器玉雕,古幣郵品,銅器銅雕,古典傢具,西畫雕塑,工藝品,陶器瓷器,金銀珠寶,奇石化石,雜項擷物,明清官窯器,珠山八友瓷板畫、古字畫、近現代字畫精品,高古玉、明清玉器,青銅器、古籍善本、錢幣等精品可供挑選,投資收藏。


推薦閱讀:

"古玩江湖"黑幕重重 究竟誰來鑒定"鑒寶人"(圖)
澳門中信春拍啟幕 北宋官窯洗驚艷亮相(圖) ·中國鑒寶在線
兩地時的雙城記 品鑒寶珀Villeret系列兩地時年曆腕錶
專家分析鑒寶節目亂象:快速鑒定難保準確
農民看鑒寶節目後欲暴富 一周連盜10座漢墓(圖)

TAG:錢幣 | 古錢幣 | 古錢 | 鑒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