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噶瑪巴開示轉心四思維 (2-2)
實證諸法本性無繆誤
依觀照見大圓鏡妙智
眾生憶念賜喜慶吉祥
日佩多傑足下誠祈請
清涼境域正法之傳規
再次重披弘揚之鎧甲
為成如此心願而降生
鄔金欽列多傑誠祈請
黃金珠鬘噶舉傳承
何為成熟/就是比昨天
更能承受卑賤/更能承受委屈
法王噶瑪巴開示轉心四思維 (2-2)
時間:2016年5月28日
地點:瑞士 布拉赫(Bulach)
在下午的課程中,法王接著開示轉心四思維中的因果業力和輪迴過患
課程一開始,法王先釐清大家一般對於「業力」一詞的誤解,並且強調因果業力和輪迴過患跟早上所開示的人身難得及死亡無常有很緊密的關連:「我們應該以更寬廣的角度去思考業力──因為我們大家彼此是相互依賴的,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除了跟自己有關,還會影響家人、身邊的朋友,甚至是整個世界,因此我們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是非常重要的!」
法王說明,許多人會把因果業力的運作想得很簡單,舉例來說,這輩子我遭受批評是因為我過去世曾經批評別人,用這樣子淺薄的方式思考業力只會帶來更多的困惑,尤其是當我們看到壞人功成名就、善良的人卻遭逢苦難時。事實上,業力的運作是非常深奧且複雜的,業力的形成與業果的成熟取決於我們所處的時空環境,我們應該宏觀的從整個宇宙與累世來看待。此外,就像是法庭的審查判案一般,我們可以了解業力的運作是非常複雜困難的。
我們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然而遵循大乘之道的修行人基於利益他人的清淨發心,更要額外承擔起一切眾生的福祉。若我們認為自己是大乘的修行人,就必須誠實的評估自己是否吻合這樣的行持,這是很重要的。我們要問自己:「我真的是個好人嗎?」成為大乘的修行人之前,我們必須先成為一個善良的人。
法王開示,成為佛教徒無法讓我們立刻變成好人,然而實修能夠產生轉化的力量,引領出我們內在的美好特質,慢慢地成為好人。舉例來說,當車子壞掉時,我們可以丟掉它,但是人不是物品,無法這樣被丟棄,人必須好好被教導。當我們決定奉獻自己去利益眾生時,我們必須以穩定的慈悲為基礎,否則利益眾生會變成一種負擔。
法王接著開示轉心四思維的第四個:輪迴過患,並且進一步指出,轉心四思維隨著思維層次變得愈來愈複雜。
「從根本上來說,所有的人都想要快樂,沒有人想要痛苦。」法王如此開示。然而,我們可以問問自己,真正的快樂是什麼?我們經常事與願違。往往想要的是快樂,得到的卻是痛苦;看似是痛苦的事物,卻可能為我們帶來快樂。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21世紀尤其如此,很多人錯誤的認為,當他們擁有所有想要的東西時,就可以帶來快樂,但是他們的慾望永遠沒有被滿足的一天。擁有的越多,想要的就更多,正是這種永無止盡的慾望,阻礙了他們得到真正的快樂。再者,這樣的慾望也會對環境造成危害,因為大部分的物質都來自於有限的自然環境。
法王總結以上的開示:有限的自然資源不可能滿足無限的慾望。許多科學家告訴我們,如果再繼續這樣地消耗資源,地球終將走向毀滅。因此,我認為如果我們試圖從物質中得到快樂,這不僅是一個錯誤,甚至是一場災難。這樣的心態破壞了整個生態,也摧毀了後世子孫的居住環境,我們應該要退一步問自己:我們所做的是否正確。
接下來法王談到,佛法把痛苦分成三種:苦苦、壞苦、行苦。痛苦指的不僅只有身體的苦痛,痛苦是由於我們的負面行為所導致的結果。「苦苦」指的是顯而易見的痛苦,例如身體的疼痛;「壞苦」是由無常所帶來的,我們通常以為自己經驗到的是快樂,但最後會轉變成痛苦,因為快樂的根本本質就是痛苦;「行苦」在輪迴中隨處可見。
法王解釋,真正的快樂是從煩惱中解脫。若深受負面行為或是貪瞋癡三毒的影響,我們很難獲得自由與自主。被這些煩惱牽動就是行苦。
佛法定義真正的快樂,是指從所有負面的行為與煩惱中解脫。我們必須讓自己從無明與蒙昧中解脫。大量的廣告與消費文化說服著我們購買那些不必要的商品,導致我們失去了自主性。事實上,我們想要的東西並非真的需要,生活中真正需要的東西其實很少。
接著,為了讓現場氣氛輕鬆一點,法王講了一個令人莞爾的故事,雖然他也不確定這個故事的真實性:
曾經有一個人跑去跟佛陀說:「我想要快樂。」佛陀告訴他:「首先你要先捨棄『我』,這樣就可以放下對自我的執著;接著,把『想要』拿掉,最後就剩下『快樂』了。」
快樂無法從外在的事物中獲得,只能向內探索,從內在獲得寧靜與滿足,這是佛法的精隨。法王提醒大家,即使是呼吸這件事,都是美好與快樂的泉源。
接下來的時間開放給現場的觀眾提問。
第一個問題:可以為臨終者做哪些祈願與修持?
法王建議,各種本尊法的修持或是咒語都可以,包括不動佛心咒。此外,我們還可以念誦《西藏生死書》。如果臨終者是佛教徒,就可以大聲的祈願或持咒,如果不是,安靜或秘密的進行即可。
第二個問題:何謂佛性?
法王引用故事回答,有一個學生問一位已經證悟的上師:「做佛的感覺如何?」(通常大家想到的就是佛陀的頂髻等德相)喇嘛摸了摸自己光凸凸的頭,然後說:「什麼都沒有,就是感覺喜樂。」佛性就是如此。法王進一步解釋,覺囊派(Jonangpa tradition)的他空見(zhentong view)提到所者的空性與能者的智慧,主張心的本質不受任何染污,而充分體現心的本質就是證悟。
第三個問題:清淨的愛會是無常的嗎?
法王解釋,無常意味著事物剎那、剎那的改變,但不否認事物的相續性。愛也可以是一種持續不斷的狀態,然而一般的愛通常是以自我為中心,因此無法持久。
第四個問題:請問法王對用自己的母語修持儀軌與持咒的看法?
法王回答,重要的是在念誦時我們要明白其中的意義。法王建議,如果有精確的翻譯,就可以修持,然而多數的西方弟子仍然喜歡用藏文發音,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可以領受更多的加持。過去西藏的譯師們保留下梵文咒語,是因為梵文音節的書寫和發音都很重要。
第五個問題:我們的心是否可以改變業力?因為許多開示說到,萬事萬物都是心的顯相,一切都是業力的結果。如果這兩個論點都正確,那是不是表示我們的心可以將負面的結果轉為正面的結果?心可以轉業嗎?
法王回答,雖說萬事萬物都是自心的遊戲幻變,但只要我們還有二元對立的認知,我們依舊會被這樣的認知所綑縛,因此,我們的解脫是有限的。有些高度了悟的菩薩確實可以改變業力,但我們只是一般人。有些開示說到,被困在地獄裡的眾生是因為錯誤的認知,如果他們的心沒有被迷惑,就可以從地獄中解脫,否則他們只能繼續經歷地獄的痛苦,直到惡業耗盡。因此,我們要深入的了解因果業力的法則。
第六個問題: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修持四加行?
法王建議,可以利用假日做密集的閉關。法王開玩笑的說,還可以在像是殊勝月薩嘎達瓦節(Sagadawa),我們所做的修持會增長十萬倍,一次的大禮拜變成十萬次,一次的獻曼達變成十萬次等等。另外一種方法是,為了創造好的緣起,盡己所能並且不計次數的精進修持一個月。
第七個問題:我們是誰?我們是那個正在觀察的人嗎?而甚至這個觀察者也會被觀察嗎?當看到面前的花瓶時,我們是誰?
法王回答,一開始我們能看到花瓶並且指出它,但是當我們更深入的去觀察,我們會了解到花瓶並不存在;同樣地,當我們看著自己,我們找不到一個固有的「我」。然而,在因緣和合所產生的花瓶和自我的顯現中,有一種赤裸的覺知。
第八個問題:是否可能在多個僧團或佛法中心進行修持?
法王解釋,所謂的僧團指的是一群人和諧的聚在一起學習佛法,因此,和諧是最重要的。如果我們在兩個僧團修持,這兩個僧團的見解可能不一樣,這時就會對我們的修持造成阻礙,可是如果我們可以在和諧的情況下進行修持,那我們就能在一個、兩個甚至一百個僧團中修持。
於此,轉心四思維的開示圓滿。
菩薩如果認為投身地獄的火海可以幫助眾生,
他就會毫無猶豫這樣去做,就像是天鵝飛進涼爽的湖泊一樣。願你能成為 /你所在之處的 / 那道光明
|中國噶舉中心|
讓我們共同搭建一個沒有邊界的精神樂園
Let us work together to build a spiritual paradise without borders.
弟子,要堅定,堅強,上師一直在看護和注視你,你感覺到力量了嗎?
Disciples, to strengthen, strong, Guru has been nursing and watching you,
yet you feel the power?
推薦閱讀:
※【頭腦革命】好書推薦——經典思維50法(目錄)
※15思維模型:框架效應—說什麼比怎麼說更重要
※葉勝超:如何建立一套自己的框架思維?
※思維導圖軟體中功能鍵快捷鍵技能,必備!
TAG: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