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姿、霧霾、跑步時在想什麼…!知乎大V談談跑步的那些事兒

之前我參加了一次由「鳥巢-亮中國」組織的一次飯局聊天活動,主題關於跑步,關於「堅持的力量」。我受邀參加談談這幾年自己跑步以來的感想。這是一次非常有親和力的飯局聊天活動,同桌晚餐的是十幾位不同行業背景的商界精英,但都對跑步和運動有著共同的興趣,話匣子一打開都熱情高漲,聊得收不住。

下面是根據主辦方提供的現場發言速記記錄,我把自己發言部分大致整理了一下,主要聚焦回答和討論了很多跑步朋友比較常談到的一些問題,這裡跟大家再次分享下。 北京的霧霾天還會外出跑步嗎?

關於空氣污染指數,我建議每個人心裡都給自己劃一道線,你認為200以下可以出門跑,我認為150以下才行,他認為220也沒問題。具體數值多少都可以,反正劃一道線,自己認為每個人都有一個內心的原則,覺得你行就去跑,不行就不跑。所以我覺得不用太糾結霧霾,肯定有影響,但總需要一個方法去面對。

關於跑步的幾個常見誤區我覺得跑步有很多誤區,幾大經典誤區:誤區一:跑步應該一直不能停其實真沒有必要這麼理解,你只要一直在移動就可以了,別停下來。就是跑走結合的方式特別適合入門跑者,特別簡單一個工具方法,跑和走9比1或者10比1的比例關係,如果跑100米就走10米,要是跑200米就走20米,不用那麼精確,大概就行。只要跑走結合,因為跑和走是用的身體完全不同位置的肌肉,你就稍微換一下,讓這塊肌肉休息休息,讓那塊肌肉調用一下,稍微輪換著跑,會發現遠遠超過預想的距離,我說的最大的誤區之一。在剛開始跑步時,沒必要一口氣連續跑,特別是在基本動作和一個姿勢和一些技巧沒有完全掌握的情況下,你連續跑得時間越長,受傷的幾率越大。 誤區二:跑步會腿粗這是女生經典關心的話題,我認為這是完全的誤解,腿真的跑不粗。因為跑步腿粗只有一種情況,就是你進行大的力量重量的訓練,包括騎自行車腿的行動和一般人是不一樣的。或者特別愛登山的人,小腿會很粗,登山小腿非常強大,但是越野跑的時候不是靠小腿,是靠跟腱把你彈上去。特別是女性,你的基因決定了不可能練成肌肉發達型,有的可能覺得肌肉線條不好看,那可能是運動結束之後沒有進行充分的拉伸和恢復,會讓肌肉特別僵硬。

但是還有一些小的誤解,很多人喜歡在跑步運動之前,進行大量的靜態拉伸,所以你參加全馬,觀察真正的老手,絕對不會那樣。全馬之前經常有帶領熱身的教練,跟著他在賽前練完20分鐘或半個小時,基本上等於多跑5公里,體力沒少浪費。

跑步的姑娘並不一定腿粗,你看上面這位真正公路跑比賽出發前的熱身,其實什麼都不要干,最簡單方法就是原地跳,讓心率上來,稍微感覺可能要冒汗了就可以了,因為你那樣亂熱身的話,等於比別人多跑了5公里,非常消耗體能,而且那還算好的,最不好的是冬天靜態拉伸,那就直接容易拉傷。關於公路跑和越野跑的不同感受

最主要的核心問題是,因為你還沒有干,因為聽上去完全不跑步,你們認為跑完一個全馬很難,其實就算你沒跑,如果咱倆認識三個月,帶你跑幾次之後,半年之後跑一個全馬不受傷,我認為一點問題都沒有。很多人太冒進,很多人過於把這個事情看得很恐怖,就是跑跑走走,很開心的就完成。但是你要跑進三小時,對於業餘選手絕對很難,330是一個坎,一般男性中年是可以的,稍微練一練,330是可以實現的,但是需要一定規劃的訓練,你要跑進4小時稍微練練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要進330再往裡,再往前越難,幾乎三小時是要有運動天賦的。這個跟年齡沒有關係,我就跑過4場公路馬拉松,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我一直在我心目當中,我小時候在青島在山上跑,我一直以為跑步就應該在山上跑,我認為在操場跑、公路上那叫不得以而知,為了訓練,那不是跑步的狀態,因為我小時候就在山裡面瞎玩,所以我喜歡山。

都說越野跑才是跑者最後的歸宿但是現在可以去很巨大的山,累計爬升1000多米都見不到頂,最高峰三四千米,我是習慣山,其實我們就不是跑步,超馬不是跑步,就一直在爬山。下降有時候是跑不起來了,所以從來不存在,跑步從來不是一直跑步,所以公路馬拉松對我來說更累,不好意思停。我對公路馬拉松沒有任何的感覺和戰術,也沒練過就瞎跑,但是越野跑不一樣,越野跑有賽道的研究補給,其實這是兩種運動,相差很大的。所以我公路跑得很差。我第一次跑得成績最好3小時43分,後來就4小時左右,我不敢玩命拼PB,我怕對心臟壓力太大,因為如果訓練不系統,公路跑馬拉松很容易形成長時間維持很高的心率,我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跑步時都在想什麼?有人在知乎上問我,跑步時是不是聽音樂,或者跑步時在想什麼?我說我跑步的時候沒有腦子想別的事情,他們問我參加比賽100多公里都在想什麼,我說我不想任何事情,我只想此時此刻跑步我的動作,關於跑步本身這件事情有無數件事情腦子同時想,你才保證不摔倒,你的策略是不是準確。

你在跑的時候,要同時讓身體保持一個正確的姿態,有幾十個點同時達到,比如說姿態、重心、角度、擺臂、頭、呼吸、節奏、飲水、出汗、汗量、風、環境,將近20個元素要同時考慮,要同時應對,哪有腦子想別的。所以剛才說跑8公里跑不下去。我每次跟朋友聊天,就是這麼聊,聊完之後演練幾下,跑個十幾米、二十米就夠了,剩下就是靠自己練,因為所有的道理講得特別明白,但是如果你這麼跑,腦子裡想著這些事兒的時候,就會變得有樂趣,如果只是真正覺得,你根本不是在跑,根本不是身體在跑。

跑步本質上是重力帶著你去跑,是地球的重力牽引著你去跑,跑步本質上是一個連續防止跌倒的過程,這又是一個根上認知的不一樣。所以你就往前倒,重心控制,保證不跌倒,也根本不要把腿往前伸,只是把腳後跟抬起來就可以。

他把他想的寫成了一本書,你跑步的時候想什麼呢?

為了保持正確的慢跑姿態,你要同時考慮很多元素。如果你想做到完美的省力又不受傷的標準的動作,每一項運動都有一個標準動作,那是要考慮,當你熔化在血液裡面,站起來,往前就自然出去了,都符合這個動作的時候,怎麼跑都不會受傷。剩下當然還有一些吃、喝解決的問題。關於正確的跑步姿勢

我自己跑步的姿態是完全清零,因為我覺得我們小時候跑步的姿態都是最完美的,你看小朋友,兩歲到三歲剛會走的時候,沒有走的概念,都是在跑,永遠感覺要跌倒,那是最完美的動作,完全是靠身體重心帶著自己,永遠不跌倒,就是那種感覺,只是我們現在是成年人了,但是我們小時候都是穿白膠鞋的,從來不要相信什麼東西,一穿著白膠鞋什麼時候受過傷,玩命在操場上飛奔,400米比賽,800米比賽,這都無所謂,鞋不是很重要,我們那時候跑步姿態都非常正確,體育老師教得都很好從來不會考慮到腳後跟先著地的問題,永遠是飛奔。

孩子似的跑姿具有美感

盡量是前腳掌,這個地方先著地,但是這裡面很多人都理解成全程這個地方著地,這個是不對的,你腳後跟可以碰著地,但是不受力,因為你要把整個腳踝利用起來,大部分人要腳後跟落地,你的腳踝就被浪費了,衝擊力直接到膝蓋了,所以對膝蓋有壓力,所以要前腳掌先落地,整個是Z字型彈簧起到作用,要把肌肉練得有一定的作用,吸收振蕩,你的身體才發揮原來這個結構本來應該起的作用,不然浪費了。


推薦閱讀:

北京空氣質量爆表!為什麼他們房間卻是0霧霾?
別了,帶來霧霾的瘟神駱家輝
無關掌聲!寫在柴靜《穹頂之下》800天後
今天,我覺得涉縣才是世外桃源

TAG:霧霾 | 跑步 | 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