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位海外職業心理學人聯袂為你精選的 18 本心理學界最佳入門讀本

一張書單,是一個人最完整、也最私密的知識地圖

燈塔學院主創全新頻道

「常春藤校友的私人書單」(Ivy League Reading List)

定期更新 1 次,每次發布 1 張獨家原創的主題書單

每一張書單,均由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康奈爾大學等常春藤院校畢業的校友親自設計擬定

為你首次分享一張完整原創、可供學習和收藏的私人閱讀清單

這裡是這個頻道的第 2 張書單

由海外心理學專業背景的專心 WeCare 團隊和燈塔學院一起

為你擬定的心理學主題閱讀清單

List 1

推薦人:毛兔。國家註冊心理諮詢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專心WeCare心理諮詢師。

《社會性動物》

作者:艾略特·阿倫森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這是一本講述人際關係的社會心理學入門讀物。不同於以往接觸的枯燥著作,這也是一本可以像小說一樣閱讀的床頭書。它用深入淺出,有趣易懂的案例分析了從眾、說服、偏見、喜歡、愛和人際敏感性等社會現象。書中的很多問題都是大眾感興趣的:被傷害的人反而更願意去主動修復關係?越是「聽話」的人越容易有偏見?對方的長相是繼續約會的最重要原因?它將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已經通過經驗認識到的社會心理學現象用學術派實驗的方法加以證明。

都說好的書授人以魚,卓越的書則授人以漁。學習心理學不僅僅是記住各種術語和理論,作者在書中提供的精巧的思維模式,能讓讀者真正的通過日常生活去理解心理學,去追溯社會關係的本質,以及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與他人相處。

《愛的藝術》

作者:艾里希·弗洛姆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譯者:李建鳴

你了解愛嗎?你有很多次失敗的愛的試圖嗎?現代人一方面顯擺著對愛情的無所謂,另一方面又因愛的缺乏而深感焦灼與空虛。

我覺得這是一本每個都需要常翻常溫習的書。它不是情愛聖典,而是關於人生意義的心靈哲學。作者弗洛姆從哲學和精神分析的視角出發,不僅講述了我們通常意義上默認的兩性之「愛」,也涉及了父母之愛,自愛,博愛,神愛。

他認為雖然我們一直在談論愛,但其實很多人都沒有愛人的能力;愛是一門藝術,可以像學習音樂、繪畫一樣獲得;只有擁有完整人格的人才有真正「愛」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恭謙地,勇敢地真誠地愛他人,那麼你在愛情生活中也永遠無法得到滿足。

List 2

推薦人:麥子。紐約大學社會工作碩士研究生,專心WeCare諮詢師。清華大學中文學士,曾出版雜文集《過目》。

《Introducing Psychology: A Graphic Guide》

作者:Nigel C. Benson

出版社:Icon Books Ltd, 2014

這本書我是從舊書市場花$2淘回來的,還是1998年版,現在市面上應該很少見這一版了,基本上都是上圖的這個封面和樣式,2014年版。我對比了一下,發現內容幾乎沒有變化,而且此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將知識點通過漫畫的形式展現,數據都出現在圖表內,對於初涉此專業的讀者來說應該算得上淺顯易懂了。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清晰明確的概念:何為心理學。由此作為開篇,本書展開了從古至今的心理學發展理論的探索。包括:Psychoanalysis(精神分析)、 Behaviorism(行為主義)、Biopsychology(生物心理學)、 Social Psychology(社會心理學)以及Humanism(人本主義)。每一部分中的重點理論和重點實驗,本書都有所涉及。更是對心理學中對後世影響頗深的幾位學者,如弗洛伊德、馬斯洛、巴普洛夫、約翰.華生等人的研究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和概述。

雖然這是一本心理學入門類書籍,作者在儘可能用簡潔明了的詞句以及幽默風趣的漫畫形式呈現作品之餘,更是不忘將心理學中最基本的概念以最詳盡的解釋,這在入門級的書籍中稱得上是佳作。

《心理學最佳入門》

作者: [美]桑德拉·切卡萊麗(Saundra K. Ciccarelli) / [美]諾蘭·懷特(J. Noland White)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原作名: Psychology(Second Edition)

譯者: 周仁來

這本將近700多頁的書是我從國內千里迢迢的背來美帝的。我當時也處在一個入門者的階段,深知心理學知識似汪洋大海,中文尚處在一無所知的我一開始就要接觸用英語授課的知識內容。於是,本是圖著心理慰藉,打算拿這本大書壓箱底的。沒想到開始學習,這本書也變成了專業課必備的理解資料。

如果覺得上一本英文原版書籍閱讀吃力的讀者可以選擇這本書來閱讀。相較於上本書,從篇幅上就可以看出本書的詳盡程度。它一共分為十六個章節,涵蓋了普通心理學的全部知識點及內容,典型的美式教材,通俗易懂,圖文並茂。文中的例子更是生活化和有趣,比如在認知學習理論這一概念下,作者提出運用所學的理論教你的貓用馬桶上廁所,並非一件難事。同時,作者還涉及了自我檢驗的環節,在每一章節之後設計了選擇題與思考題,讓學習者有更強的學習儀式感,也能夠更嚴謹的將所學運用到專業領域及生活中。作為一本工具書,它的可讀性拔群。

《The Cognitive Behavioral Workbook for Anxiety》

作者:William J. Knaus

出版社: New Harbinger Publications, 2014

這是一本輔助自我治療的書籍,也可以用來作為心理諮詢的樣本入門。對於產生焦慮情緒的人來說,這本書教會你如何減緩自己的焦慮。關注你的生活,關注令你焦慮的事件、人物或者情緒。但關注並不意味著希望你沉溺在其中不作出任何改變。相反的,關注這些細節是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比如有的人會在一場陌生人眾多的餐會上產生焦慮甚至恐慌。當發生這個焦慮情緒的時候,William提出要將問題具體化和有針對性。比如,你可以試著問自己:對於這場餐會,我知道些什麼?對於我的這些焦慮和恐慌的情緒,我都知道哪些解決方法?我現在可以使用哪些?當你將注意力從人群中轉移到以自我為中心的時候,或許你的焦慮和恐懼感會慢慢降低甚至平復。在每一種方法之後,作者都會將表格清空,讓讀者將自己的心境填進去,並試圖需找解決的方法。

對於想要進一步了解心理諮詢的讀者,閱讀此書其實就是在與William——你的心理諮詢師進行一次對話。一些來訪者在進行一段時間的心理諮詢後反饋說效果和自己期望得相差甚遠。談及原因,則說因為覺得心理諮詢師沒有給一個明確的解決方法,還需進行自我思考,以得到答案。但其實,心理諮詢對於來訪者而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帶領其進行不斷地自我思考與自我反饋。心理諮詢師並非算命大師或解夢專家,告訴你今天宜出門,不宜久坐,或是外科醫生,看看你腫脹的腳踝和X光告訴你有沒有骨折。心理諮詢師的最大作用是引導來訪者進行積極有效的思考。通過思考,來訪者根據心理諮詢師的思路進行逐步的問題解決。而這個過程絕非一蹴而就的。而這本書,就是一個循循善誘的過程。它帶著你尋找自己的問題,設立不同的目標,最後試圖破解。對於自我的探尋和了解有很好的效果。

List 3

推薦者:來思。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碩士研究生,專心WeCare主筆。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

作者:羅傑,霍克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譯者:白學軍

心理學專業的人,最常被誤解為算命者、能夠看透他人想法的人以及心理不正常的人。對於大眾的這些誤解,我們常常一笑置之。但如果有一個機會讓我推薦一本書,能夠讓大家了解真正的科學心理學是什麼,我首推這本《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

著名的《心理學與生活》以及國內必修基礎教材《普通心理學》,對於形成心理學科的整體把握有幫助,但是這兩本書對於心理學研究、實驗的這一面的強調不如今天推薦的這本書。

該書作者精心挑選了40項來自10個心理學領域的經典研究,深入淺出的講解了每一項研究的假設、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對結果的批評以及結論,從研究的視角來促進人們對科學心理學的了解。

物理學是公認的硬科學,而當人們想到物理學的時候,會聯想到經典力學、相對論以及量子力學等著名理論。而當人們想到心理學時,卻很難聯想到什麼著名的理論。

心理學所包含的知識本質上是來源於一個個實驗研究,來源於對這些研究的綜述。如果將科學心理學比作一座大廈,那每一個心理學研究都是這大廈的一磚一瓦。和物理學一樣,那些經得起事實檢驗的心理學研究,才是了解心理學最好的途徑。

如果你想弄懂心理學到底是什麼,就去看看心理學家都在研究什麼;如果你想弄懂心理學到底是什麼,就去看看心理學都有哪些研究方法;如果你想弄懂心理學到底是什麼,就去看看心理學都有哪些研究邏輯。慶幸的是,你想了解的,這本書里都有。

《怪誕心理學》

作者:英/理查德 懷斯曼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這是一本有魔力的書——能夠吸引人不停的讀下去,細細讀來卻發現又是一部生動有趣的心理學科普書籍。本書的作者理查德·懷斯曼,曾是一位深諳魔術中對觀眾採用心理欺騙的職業魔術師。他後來修得心理學博士學位對人類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並不斷通過實驗研究在探索著。

採用科學的心理學方法去研究生活中最有意思的主題,就是對這本書的一句話概括。其實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中,有些研究不那麼吸引人,而這本書就可以作為有趣的心理學研究的補充。與國內常見的學術研究風格不一樣,該書中的每一個研究課題都非常有意思:時間心理學、欺騙心理學、靈異心理學和幽默心理學等都會吸引更大眾化的眼光。作者在文中融入大量現實生活的例子,讓本書的可讀性非常高。

學術與趣味並存,理論與生活交織,實驗與實用共濟,《怪誕心理學》你值得閱讀。

list 4

推薦人:馬靜嶸。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專心WeCare心理諮詢師;浙江大學應用心理學碩士;上海心理學會會員。

《地下》

作者:日/村上春樹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譯者:林少華

在浙大讀心理學的時候,精神分析課的教授建議我們去看村上的書,因為他對人物心理的描寫刻畫很細膩具體,而且還能層層深入,彷彿和人聊天,靜靜的傾聽,故事由淺及深。

我最推薦的一本是《地下》。這本書是日本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的紀實。村上是在事後一段時間採訪了地鐵沙林的事件中的受害者和目擊者。採訪紀實並不順利,當事人大多因為不願意回憶那種痛苦而拒絕談論這個事件,可見在心理的「次生災害」有多大。

遭遇地鐵沙林毒氣事件的人們幾乎都出現頭痛、縮瞳、痙攣、咳嗽不止的癥狀,重則死亡或長期昏迷不醒。但倖存者們無一例外地產生或輕或重的心理障礙,經歷的一切如同噩夢一般揮之不去。

沙林的恐怖,難以用語言形容。若是地震一類的災難,人們能夠用肉眼看到房屋的倒塌,災民的狀況,救災的現場,從而對整個事件有正確的認知,內心會產生同情、理解和悲傷。然而沙林事件由於本身性質特殊,從表面上看不出受害者的創傷,所以重新回到工作崗位的受害者在因後遺症而不得不休假的時候,常有人做出「這事兒怎麼沒完沒了」這類反應,這種不被人理解的心情極大地加重了受害者的心理壓力,許多人不得不因此辭去工作。

村上對他們的心理描述非常真實具體,那些陰暗又寫實的描寫讓我一度承受不了,情緒抑鬱,村上對心理的描述鋪墊能力可見一斑。

書里人物細緻的心理刻畫,極其精妙,不管是心理諮詢師還是非從事心理諮詢專業的人都值得一看。

List5

推薦人:思思。紐約大學心理學碩士研究生,專心WeCare創始人。

《對偽心理學說不》

另一譯名為《與眾不同的心理學》

作者:基斯 斯坦諾維奇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譯者:竇東輝,劉肖岑

我覺得這本書堪稱為心理學正名的經典入門之作。無論是想要系統的學習心理學的人,還是就想了解心理學在做啥圖個好玩的人,我都會首先推薦此書。

這本書主要回答了兩個問題:科學是什麼?心理學是科學嗎?所以,它不僅是一本為心理學正名的書,也是一本給「科學研究」做科普的書。我覺得本書對我們形成科學的看世界的方法,提高防忽悠和思辨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

這本書描述的是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是以一種科學,實證的研究方式來做的,是可以普遍推廣的。書里分章別類介紹了可證偽性,實證主義,相關與因果,操作主義,概率預測等心理學研究中的基本的概念。

這本書可以完全顛覆我們平日里對心理學的刻板印象,比如——「看一眼就知道你在想什麼」「星座學」「九型人格」「僅僅是心理諮詢」,這些不是心理學,只是八卦而已。

中文翻譯還算可以,不過更推薦英文不錯的同學看原版,英文名是《How to Think Stright about Psychology》。

《Feeling Good》

作者:David D. Burns

出版社:Harper,2008

給大家推薦一本特別實用的書,這也是我在紐約大學的認知行為治療(CBT)課上教授推薦的最佳自助書籍。實用實用實用,重要的話說三次。

我們身體上出現疾病比較容易得到重視,有健全的醫療體系幫助治療,也有各種熱播的養生節目教你如何預防身體疾病。然而情緒生病了,我們可以尋求幫助的資源卻匱乏的多,自我治療更是難上加難。而這本書的出現無疑給大家帶來了福音。

本書是一本對「認知行為治療(CBT)」的科普書籍, 更是一本克服認知錯誤的實用手冊,對於一些由於認知錯誤引起的情緒病態,這本書幾乎有立竿見影的療效。

List 6

推薦者:鮑堅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專心WeCare心理諮詢師;國家一級人力資源管理師; EAP執行師;DISC行為風格測評師。

《一日浮生:是個探問生命意義的故事》

作者:歐文 亞隆

出版社:心理工坊文化出版社,2015

存在主義心理大師歐文·亞隆最新力作,通過十個生命故事,呈現了在面對死亡的主旋律之下,觸及老化、疾病、親密關係、自我追尋等人生課題。

這些人生課題有溫暖有沉重,有些甚至是不敢輕易碰觸的,你可以跟隨著故事中的人物體會人生的起起落落,嘗試著面對生命中的痛苦、困惑和內心深處的恐懼,或許未來也就有更多的可能和希望。書中體現的人性、真實、和勇氣深深地打動了我,它又是發人深省的,相信每個人能讀出自己的體會和對生命的觸動。

List 7

推薦人:劉頔。艾德菲大學高級心理研究臨床心理學博士生,紐約大學心理學碩士;紐約Mount Sinai Beth Israel 綜合醫院心理科實習精神科醫師;專心WeCare諮詢師。

《I Never Promised a Rose Land》

作者:Joanne Greenberg

出版社:Henry Holt and Company, 1964

心理醫生最重要的職責之一是理解並且儘力去感受患者的內心矛盾和痛苦。如果你像我一樣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和內心世界有興趣,不如就從這本書開始吧。

這是一本半自傳體的小說,講述一個十幾歲的少女(Deborah Blau)與精神分裂症的鬥爭。聰明並且有藝術天分的Deborah 童年時期平凡遭受虐待,為了能夠抵禦混亂、可怕的現實世界,她的潛意識創造了一個美麗的、舒適的避風港 – 一個虛幻的世界。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虛幻世界的神變成了殘暴的獨裁者,並且控制著Deborah的一言一行。小說從多個角度(主人公的父母、妹妹、心理治療師、以及主人公自己 )描述了主人公對她疾病(包括她的幻覺和恐懼等)的鬥爭。

小說的主人公是以作者自己為原型,而小說中的心理治療師Dr. Fried正是作者在現實生活中為她治療的精神科醫生(Dr. Frieda Fromm-Reichmann)。與主人公一樣,作者也曾經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

《When Nietzsche Wept》

中文名:《當尼采哭泣》

作者:Irvin D. Yalom

出版社:Harper Perennial, 1992

想看一部以存在主義大師尼采、醫學大師布雷爾、以及精神分析學之父弗洛伊德為主人公的小說嗎?

這是一部高潮迭起的心理推理小說。作者假託19世紀末的兩位大師:存在主義大師Friedrich Nietzsche和醫學大師Dr. Josef Breuer,透過史料和名著中呈現的真實歷史、思維觀念和人格特質,將兩人連結成醫生與病人,開啟一段扣人心弦的「談話治療」。故事開始於身陷對病人肉慾幻想而無法自拔的Dr. Breuer 在他的學徒Sigmund Freud 的啟發下,試圖勸服患有偏頭痛的尼采接受治療。然而在治療過程中Dr. Breuer卻面臨自己的「絕望」,於是歷經一場不知誰是病人、誰是醫生的心理治療,在治療可能隨時胎死腹中的情形下,經過幾許峰迴路轉,面臨高處不勝寒的疑慮,最後兩人以出科意料的方式,得以超越自己的人生困境。

作者Irvin D. Yalom是當今世界上最著名、著作流傳最廣、最有影響力的心理治療大師之一。目前擔任斯坦福大學精神病學榮譽教授。他與Viktor Frankl 和Rollo May 一起並稱為存在主義療法三大代表人物。

《Crime and Punishment》

作者:Fyodor Dostoevsky

出版社:The Russian Messenger, 1866

第一次接觸Fyodor Dostevsky 是在哲學課上閱讀他的一部中篇小說,Notes from the Underground(電影Life of Pi中Pi在船上讀的也是Dostevsky哦!)。 在領略被稱為存在主義哲學始祖的Dostevsky 的哲理推論的同時,我更是被他對人物心理糾結的刻畫所深深吸引。而在這部經典著作Crime and Punishment 中,他更是深度探索了人通過使自己痛苦來實現自我救贖的心理。

小說中聰明但是內心充滿矛盾的年輕主人公Raskolnikov在走投無路的困境中,經過苦思冥想,他頭腦中產生了一種「理論」。根據這一理論,這個世界上有一類人是「非凡的人」,他們是統治者,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約束,可以為所欲為,甚至可以隨意殺人。為了實踐一下自己的「理論」, 他狠心用斧子砍死一個放高利貸的老太婆和她的妹妹。自他萌生殺人念頭的時刻起,他的內心便成了一個永不安寧的戰場。人性與反人性、良知與他的「理論」幾乎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激烈的鬥爭。作者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充滿懸疑,超出犯罪本身的心理分析。同時也揭示了人類的一個本性:有時候你越是試圖用理性推理,你越容易將自己囚禁於自己創造的矛盾困境之中 。這其實也是有些心理疾病的根源之一。

List 8

推薦人:荔枝。香港教育學院心理學碩士,專心WeCare主筆。

《親密關係》

作者: [美] 莎倫·布雷姆 / 丹尼爾·珀爾曼 / 羅蘭·米勒 / 蘇珊·坎貝爾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5年

親密關係長久以來都是人們最感興趣的問題,每個人都能對親密關係有著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接觸起碼一段親密關係。在這本書里,心理學家們幫你科學地定義親密關係,解釋了親密關係中的一些現象,甚至告訴我們一些常被誤解的想法。這本書科學、理性地帶你更清晰地了解親密關係。

《曠野無人》

作者: 李蘭妮


推薦閱讀:

收入和房租比例?
達到7條就是心理成熟,達到15條的人簡直無敵!
婚前必問 15 個問題,技術性排除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婚姻痛苦
災後心理救助者需要「大心臟」
不管談多少次戀愛,每一次我都無法信任對方,怎麼辦?

TAG:心理學 | 心理 | 職業 | 海外 | 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