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學家方剛: 通姦出軌與換偶是人性 不是犯罪

因從小被壓迫的生活經歷而開始關注性和性別研究的方剛,開辦了首個「男德班」。雖然只招到兩人但他覺得重在理念倡導。他說男性氣質不只陽剛、霸權一種,男性需反思並改變做個「暖男」。他認為性人權高於道德,通姦、出軌和換偶都是人性,不能簡單歸為犯罪。

問:十一期間,您在北京辦了一個「男德班」,為什麼叫這個名字?聽起來會讓人很快想到去年火極一時的「女德班」。

方剛:最簡單的道理,如果不是叫這個名字,你會來嗎?

問:您為什麼要辦「男德班」?

方剛:大部分人認為,男性就是性別不平等機制的既得利益者,在性別平等運動中,你要做的就是檢討、改變。但男人一定要陽剛,一定要事業成功,一定要主宰支配,一定要大男子漢,一定要性格、能力強,這些標準一定程度上對男性不是壓迫嗎?

我們就是要告訴男人,首先要反思你的男性氣質,意識到傳統男性氣質對你有哪些壓迫?那些壓迫給你、你的伴侶、孩子帶來什麼傷害?我們雖然教帶孩子、做家務,但我們最關注的是理念。對自身有了反思,男性才能真正參與到性別平等中來。

我在微博上吆喝了兩個多月,17名學員中僅有兩人是繳費報名,其餘都是白絲帶志願者。

問:「白絲帶」是個什麼樣的組織?

方剛:我自己做性別研究,其中很重要的一塊兒是關於男性的研究,在中國在整個性別研究界都是完全空白的。現在除白絲帶之外在中國做性別平等參與的男性非常少。

2010年我辦了「白絲帶」熱線,2013年成立了「白絲帶」志願者網路。

「白絲帶」是從加拿大「舶來」到中國的民間組織,主要從事針對性別暴力施暴者、受暴者、目擊者的熱線諮詢、團體輔導,同時進行反暴力學術研究、社會倡導等活動。

問:您有沒有注意發布招生的微博下面的網友評論都是什麼內容?

方剛:根據網名和頭像判斷男女網友的話,男網友留言時多有不屑或質疑,比如說「這還用學?男子有財全交妻就OK了」、「中國女人只要好好洗衣做飯生孩子就行了,男人們想幹啥而且怎麼做都是對的......給男人開什麼培訓班啊,難道不是該給女人開么?」,而少數支持者則大呼「希望方老師能幫忙治一治直男癌」、「男德班應該改名為男神班!」

不過這些都在我意料之中。

問:開班前您的預期是多少學員?

方剛:我想的是一個也招不上來,所以有兩名繳費的學員已經超過了我的預期。如果那麼好招,就不需要辦這個班了。

媒體評論文章大多偏否定才是最大挫敗感

問:您所說的傳統男性氣質不止局限於中國男人吧?

方剛:世界上各種工業社會需要的男人氣質都是這樣。在西方來說已經做了幾十年的男性參與有了很大改變。

所以我們要在中國做改變,招上來算成功,招不上來純當倡導,目的就是更新理念並傳達出去。

「男德班」的叫法其實是為了引起媒體關注,但實際上開班前媒體的報道也並沒有帶來學員。

後來很幸運,我們找到了一些贊助,這個班最終辦成了。我還招來了15個白絲帶網誌願者。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宣傳倡導。

但讓我挫敗的是網站、報紙的評論文章,這半個月里有近20家媒體發表評論,正面肯定的目前為止只有兩家,剩下的都是否定。

問:媒體評論文章否定的觀點是什麼?

方剛:有一種少數觀點是男人本來就該大男子漢。

多數觀點是男人培養要從小培養、社會培養、制度培養、社會輿論倡導培養,不是「男德班」能培養出來的,也不是三天能培養的。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否定的評論的聲音?我覺得這些評論的作者清一色是男性。當然另外兩篇寫正面支持的文章也可能是男性,因為男性當中也有一些性別平等思想。但主流男性,尤其是有話語權的男性,更反映出男性的社會性別意識現狀,也更需要所謂的「男德班」。

全世界婦女的解放運動進行了200多年,性別平等仍然沒有實現,男性角色的改變不會一夜之間完成,當然也不是三天完成的,要經過了幾十年、幾百年的努力。

男性角色改變會帶來整個社會環境的改變

問:男性角色改變帶來了整個社會的改變,能否舉個國外的案例?

方剛: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瑞典。瑞典上世紀70年代社會民主黨開始執政,左派想推男女平等,其中有個舉措就是政府出錢鼓勵男人歇侍產假,開始實行時沒有男人歇。瑞典政府便推動了一個「男德班」。

到了2000年初,瑞典90%多的男人都會歇侍產假,50%左右的男人歇後面男女互選的產假。

瑞典現在是全世界性別平等指數最高的幾個國家之一,大量女性參政議政,這在30年前是沒有的。

男性的改變帶來了女性的改變,帶來了整個社會環境的改變,與之相伴的是性別歧視、性騷擾、性暴力急劇降低。

父親角色缺失甚至家暴對孩子未來影響大

問:「男德班」有哪些課程設置?

方剛:整個課程設置圍繞平等來做,男性參與的核心就是促進性別平等。在家庭中表現是關愛伴侶、帶孩子、做家務。在公領域的表現就是反對性騷擾、促進職場的非歧視等等性別平等的努力。

我們通過做遊戲來認識社會性別刻板印象,比如每個人分別說出5個分別描寫男人和女人的成語,這個很容易。再說5個既寫男人又寫女人的成語就變得困難了。

每個人講述自己從父親那裡接受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幾乎在場的所有人都受到過來自父親的傷害,肉體暴力或精神暴力。大家一起把消極方面寫到紙條上,撕碎,踩到腳下。

問:在父親的影響中,消極和積極因素的比例是多少?

方剛:17個學員中有一兩個人分享的是正面的影響。負面影響中最常見的就是在孩子的成長中缺席,基本不管,不給精神支撐,對孩子的人生沒有引導作用。暴力普遍存在,不一定是打孩子,而是精神暴力,甚至疏忽也是暴力。

問:那麼學員反思的如何?

方剛:有個學員講,自己年輕時是一個笑笑魔,特別和藹。工作後當了一名中學老師,別人說你不能總是笑咪咪,沒有威嚴感,男人就要非常嚴肅,這樣才像男老師的樣子,學生才會相信你。然後他就調整成功了。

後來他女兒長大了,他發覺女兒願意跟別人說自己的心事而不跟他說。問到原因,女兒回說「你一天到晚都板著個臉,誰想跟你說話呢。」

由這一點反思看,當時那個男性角色破壞了他,連女兒都不敢不願跟他親近。

丈夫在性生活中普遍忽視妻子感受

問:「男德班」的培訓當中還有一門課程是「男人怎樣做才能讓伴侶對性生活滿意」方面的過程。學員們表現如何?根據您的了解,在婚姻生活中,男人在夫妻生活方面是什麼樣的狀況?

方剛:學員中大多是心理諮詢師,受過性教育培訓。最開始讓學員們上台畫出「男女的性反應周期」和「女性的陰蒂示意圖」,結果只有一個老師上來畫,別人都不知道。

在關心伴侶的性感受方面,也有關心的,但普遍來看還是差些,有的男人即便關心也不是真正為了伴侶的愉悅,可能是為了自己表現得更男人一些。

這個課程設置是想傳達擁抱性的美好,開放自己的身體。討論性和諧,不希望會變成性壓力。我們批判的其實是男性必須扮演性強者這種觀念。

問:「男德班」要培養的好伴侶好爸爸是什麼樣子的?

方剛:男性參與的核心是促進性別平等。如果男人陽剛,霸權不可能是性別平等。實際上根本要從改變男性氣質做起。

比如有關伴侶的環節,通過互動來討論如何溝通,不使用家庭暴力,還有性生活方面的內容。

好爸爸方面,包括如何照顧孕婦,如何陪伴侶進產房,怎麼帶孩子,從一開始的細節入手,餵奶、換尿布、換衣服、洗澡等等,然後是如何跟孩子溝通。我們不要嚴父的形象。

我們設計了從小學到青春期整個交流時應該注意的事項,後面還做了一些情景設計,比如孩子考試不及格,回家後怎麼辦?孩子淘氣打架怎麼辦?一個好的父親應該怎麼跟孩子相處、怎麼溝通。

還有一個版塊是職場,但時間緊張沒用上。

從小被壓迫排斥引發自己關注性別平等

問:您從什麼時候開始關注性別平等?為什麼會關注性別平等?

方剛:我對自己的性別覺悟是1997年吧。特別偶然的接觸到女權主義後茅塞頓開。

那時候讀了一本女權主義的書,特別激動,在屋裡走來走去,就是一種被點燃的感覺。我從中看到的是平等,不僅僅是男女的平等,是人與人的平等。

平等、人權、博愛、民主、公正,這恰恰是女性主義的內核。我由女權主義開始,因為我自己的成長經歷是不平等的。

在性別學界,比方說整個人類社會,政府對百姓就是男人對女人;美國對伊拉克就男人對女人;警察對犯人就是男人對女人。整個社會的機制就是複製了男女不平等的機制,人類對大自然就是男人對女人,去奴隸自然、破壞自然。

問:為什麼您從小就會被壓迫被排斥?

方剛:因為我的「黑五類」的家庭背景。文革後期,都在打我斗我。7歲時我就被同學斗,這種心理創傷伴隨了很多年,20歲的時候說話還結巴,那時走在街上對面過來一個同事,我都低頭不敢正視,不敢打招呼,特別自卑。

我介入到性別研究之後找到了人權的理念,從女權找到人權。後來我開始讀人權方面的書,我看別人被壓迫就會感同身受。

最早接觸到同性戀,我就特別激動。

當時做記者,採訪了一些同性戀後寫了第一本書《同性戀在中國》,1995年出版。我覺得他們的處境跟我幼年的經歷有一致的地方,就是被壓迫。

後來我做其他性少數方面的研究,都會非常鮮明地站在人權立場上,還寫過《裸體主義》等。

家暴具有家庭傳承性

問:通過白絲帶志願者網路這邊了解到的情況,家暴在現在社會的家庭中是什麼現狀?

方剛:家庭暴力就是性別不平等最典型的表現之一,家庭暴力包括:肢體暴力、精神暴力(言語暴力)、性暴力、經濟控制、行為控制,等等。人們通常注意的都是肢體暴力,而對其它類型的家庭暴力形式有所疏忽。比如很多人認為伴侶之間有做愛的義務,從而對於一方強迫另一方發生的婚內強姦(性暴力)視而不見;有人以愛的名義,不讓伴侶與異性朋友交往,甚至不讓外出,這便是行為控制的家庭暴力;非常苛刻地控制伴侶的日常開支,是經濟控制的暴力。

我們已有的統計顯示90%是男暴女。

家暴有傳承性,通常施暴家庭會一代代傳,我們有調查統計傳承佔70%左右。

我們都是從原生家庭中學習如何做人。比如說父親告訴我打孩子,我就接著打孩子。告訴我要打老婆,我就接著打老婆。

也有少數人覺悟,像我們這次來 「男德班」的有一個小夥子就想改變,他就是家暴妻子四年多後來覺悟到這是不對的,他說自己也是父權制的受害者,傳承了暴力。

這個小夥子清楚地記得六歲之前,父親並不打他。直到有一次父親的朋友來家裡串門,炫耀般地講起自己教訓兒子的過程,兒子一犯錯,就罰跪。他的父親就學到了這個「知識」,便用在他身上,犯錯的時候,開始罰跪和吊打。

問:您覺得施暴者有救嗎?或者說家暴能根除嗎?

方剛:參加了「男德班」就有救。性別暴力的真正根源在於不平等的社會性別關係,理念需要慢慢更新,甚至需要一些觸發點。自我主動尋求幫助的很少很少,所以我們要有文化倡導。

政府應該強制男性進「男德班」學習,不強制的話,至少要納入倡導體制,社會倡導加上媒體輿論倡導。

我們也在嘗試尋求政府的合作。

大眾接受多元的男性氣質不能只靠花樣美男唱唱歌

問:在您看來,大眾對兩性角色的認識誤區在哪裡?

方剛:過去一說就是男人陽剛,女人溫柔,把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簡單對立。實際上,男性氣質各式各樣,甚至有學者認為,有多少個男人,就有多少種男性氣質。但社會大眾仍沒有普遍接受多元的男性氣質,這種觀念不是靠幾個花樣美男出來唱唱歌就能改變的。

我們理想的性別其實跟理想的情愛一樣,是多元的。

每個人做到自己就好,1萬個人有1萬種性別,不是男人、女人、跨性別三種,他是什麼性別,尊重他的選擇就好,不要去排斥。

比如說小男孩喜歡刺繡,不可以嗎?發掘自己的生命潛質,讓他自己認識到多元的世界,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不應把通姦說成一個罪名

問:2008年,您帶領一批學者評選「年度十大性與性別事件」,7年過去了,您覺得民眾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有什麼變化?

方剛:比較有趣的一個變化,是對於擁有權力關係差異的性,公眾的態度在變化。3年前,對於官員情人的問題,社會是罵聲一片,包養、權力、腐敗。當時我們就提出來,一定要到具體情景中,看他有沒有利用權力要挾、牟利,有的話當然不可以。但一個領導和一個下屬,或者說一個老師和一個學生就不能正常相愛嗎?名人相愛我們就說是經典的愛情故事,普通人就一定是性騷擾嗎?

問:最近媒體報道山西一女市長與多名上下級長期保持情人關係,標題還被做成「通姦女市長」。

方剛:關於用私生活來處理官員這個事,我覺得要處理的是官員在權力當中的腐敗,如果沒有權力腐敗,頂多是他們有私情,就不應該用公權干預。更不能把「通姦」說成一個罪名。「通姦」本身加引號,不是罪名。罪名是因為這個事情之後對於公共利益的傷害。如果那兩個人沒有權錢交易呢?就算有,你也不應該盯著他們兩人床上的事情,即不應該因為這二人上床而處罰他們,應該因為侵犯公眾利益處罰他們。

社會上當然有主流道德,但是主流道德不一定都是對的。而且我們社會應該倡導尊重人權的,肯定多元的道德觀。

性人權高於道德 不能用主流道德要求少數人

問:在中國為什麼談性色變?

方剛:因為中國人談到性都會和道德捆綁在一起。如果用道德,總是會處於困惑當中。因為你發現這個符合道德,發現別人說的不符合道德。

我說道德跟性無關,不應該跟性綁在一起,或者有人說讓性道德見鬼去吧。我覺得考慮性的問題只有一個標準,就是人權的標準。

如果用人權來分,一切都解決了。購買性服務服務人權嗎?符合。出賣身體符合嗎?符合。換偶符合嗎?符合。強姦符合嗎?不符合。用性人權標準來衡量,全都解決了。用道德標準衡量就糾結。

問:您做的研究跨界比較多,性教育、反暴力、男性參與、性人權、性少數。性人權指的是什麼,如何看待它和道德的關係?

方剛:其實背後理論基礎都是人權理論,涉及性和性別平等,在我看來都是性別研究。只不過我創造力比較強,所以能涉及到很多點。

性人權理論是指人權至高無上,這是人類核心價值觀。人權包括性,性肯定是人權、身體的一部分。

我的身體我做主。我認為,性人權高於道德。道德一直處於流轉變化中,而且每個人對道德的定義不一樣,不能用主流道德要求少數人。道德應該律己,不宜律人,但侵犯人權是不可以的。

問:您現在做的一個研究是關注殘障人士的性教育嗎?

方剛:對,現在開始關注殘障,這是長期被空缺的一塊,找本資料看都特別困難。最近國際殘聯在中國推動殘疾人的性教育,他們找我去講課,我就關注了一下,覺得現在做的不太好,應該有更好的性教育。

我覺得殘疾人不僅要尊重人權,還要尊重公正原則。什麼公正?公正不是平等。你看有幅畫,一面高牆,一個高個子,一個中等個子,一個矮個子。高個子站著可以看到外面,矮個子什麼都看不到,只能看到牆。高個子在這,這叫公正嗎?這不叫公正。但是後來矮個踩了椅子,矮個看到了,這叫公正。殘障人的性一定要有這樣一個理念。但現在沒有人提出,我在呼籲這個事情。

殘障人應該享有什麼樣的權利?應該享有購買幸福的權利,還有被提供性看護服務。

外遇方傷害配偶的是情感價值觀和道德感

問:那麼在現實生活中,一對夫妻一方有外遇了,另一方會覺得被侵犯被傷害。您怎麼看?

方剛:2000年《婚姻法》進行了一次修改,焦點就在於要不要有配偶權,就是對性的忠誠。人對自己的身體有支配權,因為結婚,就規定一個人的某個器官只有另一個人擁有唯一使用權,那就侵犯了他的人權。爭的結果是妥協了,沒有明確寫配偶權,但有相互忠誠的義務,司法解釋是道德倡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德觀,從沒有統一過,每個人都是互相傷害。

從感情的角度,一方有外遇,當然傷害了配偶,但是我們要意識到這個傷害的是什麼?傷害的不是他的人權,而是情感、價值觀和道德觀。每個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不一樣,沒法保護。這要當事人自己做出決定,你是接受、容忍,還是反抗。

問:如果真的都用人權來衡量,社會不會亂套嗎?

方剛:不會亂。每個人做他自己,又不侵犯別人的權益。因為侵犯別人就侵犯了別人的人權。每個人個性充分地張揚,這才是人類最理想的和諧社會。每個人快樂地使自己的生命潛能得到充分發揮,不只是在性領域,這個社會才最和諧。

我們關於和諧有兩種觀念,一種觀念是不許你不和諧,不許你異類,不許你另類。

還有一個觀念就是大家所謂百花齊放就是自由地做自己,但前提是不能侵犯別人。

看和諧的時候要從統治者的角度看,那可能前者更好。但是從個人角度看,後者更好。

所以有人說,國家權力、公權和私人生活離得越遠越好。私人生活跟公共事務沒關係,只要不侵犯公共利益即可。

傳統愛情觀和性教育害人無數 就要顛覆和改變

問:過去我們以為出軌、外遇才是離婚的根源,但現在發覺有些夫妻並沒有出現第三者也會離婚,原因是丈夫不肯不願和妻子溝通交流。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方剛:傳統男人大多會不和妻子交流溝通。以前女人不是有一些罵男人的話嗎?「八竿子打不出一個屁來」。這還是我們說的霸權主義的支配的男人氣質,男人是一個硬殼裹著。

出軌是最不值得離婚的事,我們做婚姻培訓,我講的就是出軌是最不應該離婚的,你離了,下一個還出軌,然後那個男人也未必忠誠你。

而是要看兩人的感情,還有沒有親情。出軌跟愛情沒關係。出軌就不愛我了,這是多數女人的錯誤認識。

我們的性教育就要改變顛覆傳統的愛情觀,顛覆傳統的愛情觀是指愛情多麼忠貞偉大,至始至終海枯石爛。

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女大學生因為失戀想不開就去自殺,傳統的性教育要負責,他們把愛情忽悠得太高了。

真實的人生、真實的情愛是多元複雜的,戀愛,分手,移情別戀,多角戀,都很平常。

錯誤的情愛觀對女人的傷害特別大。還有些成本不只在親密關係當中,可能她一生的定位都改了,因為女人覺得婚姻愛情對她最重要,這不是傳統文化教育毒害的後果嗎?

我們現在也要改變男人的想法,如果一個女人承擔了全部養育孩子的責任,那麼就有一個男人無法體驗為人之父的滋味。

這就是改變男人角色,同時改變女性角色。我們以往的性別教育、性別平等運動都是女人怎麼樣,不理男人。但是女人再想怎麼變,男人不答應,你想這事能變得了嗎?女人回家說我們應該平等地分攤家務,男人不幹,那怎麼辦?

所以我們現在要教育男人,改變男人,這樣才有可能真正的性別平等。

一萬個人就會有一萬種親密關係 只要沒侵犯人權

問:那麼您覺得理想社會的親密關係應該是什麼樣的?

方剛:未來的人類社會親密關係,我覺得1萬人有1萬種親密關係。有人就單身一輩子,有人同居終身相守,有人是三個人在一起過得挺好。

現在,一夫一妻制被認為是唯一道德的親密關係。實際上一個理想的社會,不應該僅有唯一一種被認為是道德的親密關係。每個人的選擇、理念、生命體驗,都不一樣。我覺得理想的社會應該尊重不同方式的親密關係。所謂和諧社會是每個人能夠有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而不是所有人都朝一個方向行走。

人類的親密關係多種多樣,兩人在一起時間久了也有可能沒有性慾,現代社會就是這樣。這就需要用別的方式來彌補。一夫一妻制早破產了,恩格斯就說沒有成功過。

我寫過一本書叫《換偶者》,就說很多伴侶出去換偶。

問:您是否認為換妻會對婚姻造成影響?

方剛:會的。很多受訪者表示說,會對他們的婚姻會造成好的影響。我做換偶研究三四年間,訪問了約三十個受訪者,他們都說換偶使他們的婚姻關係更加親密無間,感情更加牢固。

一個受訪者說,換偶之前,他們夫妻睡覺時背對背,換偶之後他們要抱著,拉著手睡。

另一個受訪者說:換偶後,連散步的時候太太都一定要叫上他,二人一會兒也捨不得分開。

問:也有聲音說放縱身體猶如野獸,是文明的退步,您怎麼看待這種人權保護和身體放縱之間的關係?

方剛:性的自由真有那麼可怕嗎?真是野獸嗎?至少在我看來,性自由是天使,反對性自由的人才是野獸。 尊重個人性選擇才是文明進步,打擊別人的性選擇才是文明退步。

所謂人權保護,是說,個人有權利選擇自己的行為方式。換句話說,即使「放縱是野獸」,只要這野獸沒有強姦別人,那也是他的權利,別人無權說三道四,更無權把這野獸抓起來。換偶,沒強姦別人,也就不是野獸。

問:那您對真正達到性別平等的目標是樂觀還是悲觀呢?

方剛:要說悲觀也挺悲觀。瑞典經歷了三四十年,婦女運動解放用了200多年,也遠沒有實現完全的平等。我樂觀的是我覺得能做這件事。對於長遠的文化改變,我剛也說了,我不幻想在我有生之年看到特別大的改變。但這就是慢慢的推動文化的工作。我們做很多很難一下子改變。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太行山上》為了避免暴露八路軍位置而捂死嬰兒的情節?
為什麼《甄嬛傳》里做錯事的奴才被皇上賜死的時候只說「冤枉啊饒命啊」卻不說「是我家小主」指使我的呢?
人性與慾望的較量
有什麼話讓我們脫了「衣服」慢慢談
職場做人不要太老實太本分,長點心計了解人性老油條都是這麼乾的

TAG:人性 | 犯罪 | 通姦 | 出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