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永遠的鮮卑14

5胡16國時期,應屬北方民族或稱少數民族與漢族衝突最激烈的時代。直到北魏統一北中國大地,歷史發展又把種族間的衝突推入了融合的階段。由衝突而至融合,正是歷史效用的偉大。它能使相異者相容,相容後發展,使中華民族的文明內容變得豐富多彩。在魏晉南北朝階段,這使中華文明變得豐富多彩成就最大者,當屬文明文成皇后馮氏和她的孫子孝文帝元宏。雖然,在他們之前,融合之聲就如春風解冰、咔嚓作響。比如《魏書·崔浩傳》:「浩又上《五寅元歷》,表曰:『太宗即位元年,敕臣解《急就章》、《孝經》、《論語》、《詩》、《尚書》、《春秋》、《禮記》、《周易》。三年成迄。復詔臣學天文、星曆、《易》式、《九宮》,無不盡看。至今39年,晝夜無廢。臣稟性弱劣,力不及健夫人,更無餘能,是以專心思書,忘寢與食,至乃夢共鬼爭義。遂得周公、孔子之要術……今遭陛下太平之世,除偽從真,宜改誤歷,以從天道。是以臣前奏造歷,今始成迄。謹以奏呈。唯恩省察,以臣歷術宣中書博士,然後施用。非但時人,天地鬼神知臣得正,可以益國家萬世之名,過於三皇五帝矣。』事在《律曆志》。」

這是崔浩在世祖?太武帝拓跋燾時所上表文的一段。從崔浩所上表文,我們可以看出,在北魏中前期,鮮卑族統治者們,一邊開疆拓土在馬上攻取天下的同時,一邊學習漢家文化,貫徹四書五經,甚至是修改天文曆法。也就是說,鮮卑族的北魏政權嚮往漢族文明,是漸進式的一貫準則,只不過北魏中後期的文成文明皇太后馮氏臨朝稱制,和孝文帝執政階段,表現得更堅決、更徹底、取得的成就更偉大而已!

北魏文成文明皇太后馮氏,是北燕皇室之女,後因父罪陷入北魏皇宮,多虧她姑姑,也就是拓跋燾的妃子「雅有母德,撫養教訓。」先是做為拓跋燾嫡孫文成帝的伴讀,想那時馮氏之美貌與才華,尤其是對人對事的處理智慧,和文成帝的思想,在青梅竹馬中發酵結合。馮氏14歲時,文成帝繼位,先被選為貴人,後被立為皇后。文成帝當了13年皇帝去世,27歲的馮氏在「三天兒」燒皇帝御用衣物的時候,悲鳴嚎叫著投入大火,想到陰曹地府追尋他們夫妻的美好愛情。被救出來的時候,已經失去了知覺,搶救了很長時間,才悠悠轉醒。從這件事上,可見其性格的剛烈與堅貞。

馮氏的殉情之舉,贏得了朝野的尊重。由於小皇帝獻文帝才12歲?,由改稱為馮太后的馮氏臨朝聽政。及至獻文帝稍長,與馮太后政見不合,18歲被逼做太上皇——把皇位讓給了他5歲的兒子孝文帝。而馮氏又由太后改稱太皇太后,但其在北魏政權中的重要性,已經從給文成帝當皇后時的觀政,到給獻文帝當皇太后時的聽政,進而發展到給孝文帝當太皇太后時的臨朝執政。孝文帝由馮太皇太后一手撫育教養,與年輕的祖母(馮太皇太后在孝文帝元年才33歲)祖孫情深、志同道合。史書記載:「自太后臨朝專政,孝文帝雅孝謹慎,不欲參決,事無巨細,一稟於太后。太后多智,猜忍,能行大事,殺戮賞罰,決之俄頃,多有不關帝者。是以威福兼作、震動內外。」

從《魏書》記載的這段話中,我們讀出了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馮太后從獻文帝時的臨朝聽政,到孝文帝時的臨朝專政。臨朝聽政相當於現在的人大、政協,臨朝專政相當於今天的黨中央、國務院,從獻文帝執政開始,到孝文帝上台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馮太后一直身在中樞,決定大事,既有時間上的連續性,又有政策上的連續性,而且是權利越來越大。我們讀出的第二層意思是,馮太后多智略、猜疑、殘忍,辦事不拖泥帶水,乾脆利索。多智略就是治國理政有辦法,猜疑、殘忍當然不是褒義詞,但在樹立權威上,卻特別有用。殺戮賞罰,決之俄頃,就是辦事乾淨利索,這就特別能加強政策的執行力,當然,關於政策執行力上,也有許多史料專門記載馮太后的策略。至於能行大事,是別有意味的。那麼,馮太后都行了那些大事呢?

我們先說說馮太后執政時的歷史背景,從拓跋珪建立北魏到拓跋燾統一北方,國家的主要經濟來源是游牧業和軍事掠奪。隨著進入中原後,佔領的農田越來越多,農業經濟的比重越來越大,原來的宗主督護制——?即把原先漢族地主管轄的地區作為地方基層政權,逐漸形成的私兵塢堡,影響了社會的向前發展。因為私兵塢堡成了他們自己的勢力範圍,即隱瞞了丁戶,又影響了稅收。另外,馮太后執政前,官員沒有正常俸祿,其財富來源靠皇帝賞賜和貪污受賄、搜刮掠奪,造成了極大的貪腐現象。在土地所有制上,有田人接田連陌,無地人流落街頭或依附塢堡主,造成三五十家一個戶頭,即前文所說的隱瞞丁戶。社會矛盾十分激烈。這關係到草原游牧民族所掌握的北魏政權,能否統治中原的大問題。

馮太后執政後,做出了如下幾件大事,或者說掄出了政治經濟改革的三板斧:第一板斧就是官員發俸祿——把官員的收入納入到陽光之下?,並規定官員俸祿之外貪贓滿一匹布者,一律處死且獲得了有效的執行。這樣,就壓縮了官吏黑色和灰色的收入空間,極大地控制了貪腐,為國家創收創造了條件。第二板斧就是「均田令」,把國家佔有的大片無主荒田,分配給貧民,使無立錐之地的貧者既能自給自足,又能向國家交納賦稅。再就是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自行買賣——「盈者得賣其盈,不足者得買所不足。」這實際就是在封建市場經濟的基礎上,由國家給赤貧者投放了最低土地保障(低保),從而使整個土地進入封建土地經濟的大循環之中。這個高瞻遠矚的政治策略,不僅固定了封建土地經濟的基礎,安置了無業游民的工作,擴大了國家的賦稅收入,關鍵是使社會秩序得到穩定。第三板斧就是改宗主督護製為三長制,徹底改造了地方基層政權的組織架構——五家為一鄰,五鄰為一里,五里為一黨,鄰、里、黨各設一長,即「三長制」。三長制的實行,打破了私兵塢堡的勢力範圍,保證了國家對人民的有效控制。尤其是令牧民分土定居,改造大部分牧民為從事農桑的農民,穿插到私兵塢堡之間,使原來的一個個私人勢力範圍變成了國家公器,把國家政權四腳落地到基層組織之上,上下呼應成為一體。

在「三板斧」的同時,從減輕百姓租調出發,又改革了稅賦,將租調分開,租即征穀物,調即征絹帛。由於破除了私兵塢堡,絕對多的增加了戶數,雖然減少了每戶的租調,但國家的稅賦總數卻大大增加。在「三板斧」之前,就移風易俗、推行漢化,大興教學、昌明禮樂,在「三板斧」推行之中,又建明堂(禮制的載體)、修水利,開關禁、通商務,勸農桑、增財富,使北魏王朝如她所說,「齊美殷周,等同秦漢」了。據歷史記載,當時國有九年之糧,戶有三年之備,民戶發展為六百九十餘萬戶,人口三千二百七十餘萬人,超過西晉初年的人口,展現了北魏王朝的輝煌。馮太后時期頒布的「均田制」,從北魏王朝開始,歷經北齊、北周,隋、唐,近300年長盛不衰。其時訂立的租調製、三長制、太和新律等,都為後來朝代與帝王提供了楷模。

在《魏書》里有這樣的記載:「後性嚴明,假有寵侍,亦無所縱。左右纖介之愆,動加捶楚,多至百餘,少亦數十。然性不宿憾,尋亦待之如初,或因此更加富貴,是以人懷於利慾,至死而不思退。」這是馮太后的馭臣之術或馭人之術,可以從賞罰分明、不徇私情上理解;也可以從豁達大度、不計前嫌上理解;反正是有過即罰、不惜動刑,有功即賞、不惜血本,但就事論事,事過如初,致使臣下們因利慾攸關,死都跟著馮太后走。《魏書》也有這樣的記載:「太后行不正,內寵李弈,獻文因事誅之,太后不得意,遂害帝。」「李沖以器能受任,亦由見寵帷幄,密加賜賚,不可勝數。」甚至和南朝使者也有曖昧之情,常引某使者至卧室密談,更有今人演繹者稱其頻選面首或美好俊美年輕之男,多行淫亂之事。

今人演繹?自不必駁斥,捕風捉影、妄加猜測、添油加醋、亦博讀者眼球而已。在此既不談《魏書》同有記載的李弈與馮太后密定大策,粉碎了丞相乙渾的謀逆集團,穩定了國家政權;也不談與南朝使者密談,贏得20多年的和平,否則戰爭頻仍定會影響改革大業的有效進展;但從《魏書·李沖傳》來看,馮太后執政時,李沖是「三長制」的首議者,馮太后去世後,「高祖亦深相杖信,親敬彌甚,君臣之間,情義莫二。」虧得高祖孝文帝是個男人,要是女的,說不上又給扣什麼屎盆子呢,真應了某小品中的一句話:「做名人難,做名女人更難!」「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女人若在高處,就更危險了。後來的寫史者不看馮太后的歷史功績,不說她倡導的改革使鮮卑部落聯盟?建立的北魏,跨越了一個歷史時期,從游牧文明過渡到農耕文明,從奴隸制過渡到封建制。不說她推行的漢化政策,促使我國北方各民族大融合,為隋唐的大一統和中華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專說一些風之、影之、或有或無的男女之事,對馮太后是極不公正的。還是讓我們沿著鮮卑歷史的大河,看馮太后去世後,孝文帝與李衝上演的遷都洛陽那場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的好戲吧!


推薦閱讀:

就《錦繡未央》談談鮮卑男子的髮型
永遠的鮮卑4
永遠的鮮卑15
為什麼56個民族中沒有鮮卑族?
歷史上人才輩出的鮮卑族,後來去哪兒了?

TAG:鮮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