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搞了大事情:讓酵母菌在無限可能中「成長」|科學家|鹼基對|酵母

  來源:科學人公眾號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們搞了個大事情,讓酵母菌在無限的可能中找到更好的自己……

  上個月,叫獸君的朋友圈被一則「中國科學家再造人工合成生命」的新聞刷屏了。該報道稱,中國科學家以「史無前例」的姿態,用封面文章的形式,在頂級期刊《科學》雜誌上同時發表了4篇論文。論文稱科學家們從頭編寫了一種真核生命——釀酒酵母的DNA,從而創造了人造的真核生命。

圖1。《Science》專刊封面。那些長得像草又像蘑菇的棒狀物是酵母的染色體,而那些金色的部分是人工合成的染色體。人工合成的染色體結構和遺傳信息與天然的染色體相似,例如我們都可以看到一圈圈纏繞在一起的像電話線一樣的DNA。圖片來源於《science》雜誌

  得知此消息的朋友們紛紛跑來向我求證,說這回中國科學家又搞了個大新聞啊,連合成生命都開始搞了?這個人造的酵母到底有啥用啊?甚至有人感到了恐慌——這次搞了個酵母,下回是不是要做人造人了?當然,也有好多人問我要人工合成生命女神的電話…

「人造生命女神」、2號染色體合成文章第一作者,華大基因合成與編輯平台負責人沈玥博士和她的小夥伴們

  大新聞是咋回事?

  這次報道的主角——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組項目(Sc 2.0項目),旨在重新設計合成一個真核單細胞微生物——酵母的16對染色體,即合成世上首例人造酵母。這個項目是由傑夫·博克(Jef Boeke)教授發起,多國團隊共同參與的國際項目。截止目前,科學家們一共合成了16對目標染色體中的6對半。這次《科學》雜誌以專刊形式報道的就是其中5條合成染色體的最新研究進展。專刊中有4篇文章是中國科學家的工作成果,說明中國在合成生命的科研領域已經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此處應真心的為中國的科學團隊點贊!

圖2。迄今為止人類已合成的酵母染色體示意圖。左邊是用合成酵母和野生酵母菌落畫出來的染色體示意圖,金色的是含合成DNA的酵母菌落,藍色則是野生的。大家數一數,看看現在有多少條是合成了的,多少條是還沒合成的?圖片來源於《science》雜誌

  科學家是直接合成出一個酵母嗎?

  很遺憾,由於細胞的成分結構太複雜,科學家還無法通過化學方法直接合成出細胞的全部成分。但是沒關係,也沒有必要重新合成那麼多複雜的東西。有更簡單直接的辦法——合成操縱著生命核心密碼的DNA。首先,科學家們用電腦程序重新設計了酵母菌的DNA序列,然後通過化學合成的方式合成出寡核苷酸鏈(就是超級短的DNA)。因為化學合成越長的DNA越容易出錯,成本很高,窮苦的科學家們hold不住啊。所以只能先合成短的DNA,再像拼積木一樣拼接出長的DNA。你問為什麼不直接化學合成全部DNA?我只能告訴你…

  完成這一步之後,再把酵母體內天然的DNA替換為合成的DNA,就算完成了人造生命。當然,現在我們只完成了一部分染色體的合成,等16對染色體全部合成完畢,將它們整合進一個酵母中,形成完整的「人造基因組」,才能最終誕生真正意義上的人造酵母。

圖3。 人造酵母染色體合成流程示意圖。首先使用化學合成方法合成一系列長度60-80個鹼基對的寡核苷酸鏈。由於相鄰的寡核苷酸鏈被設計為部分重疊互補,可以使用PCR反應將這些寡核苷酸鏈組裝成750個鹼基對長度的building block。將buildingblock導入酵母中,利用酵母的同源重組能力將building block組裝成2-4千個鹼基對長的minichunk。再將minichunk放到同一個酵母中,再次利用酵母的同源重組能力,將天然的DNA逐步替換為合成的DNA。對於每個合成的染色體,具體的方法有所差異與創新,但大體思路相同。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閱讀文獻中的方法。圖片引用自:Annaluru,N。, Muller, H。, Mitchell, L。 A。, Ramalingam, S。, Stracquadanio, G。, Richardson,S。 M。, 。 。 。 Chandrasegaran, S。 (2014)。 Total Synthesisof a Functional Designer Eukaryotic Chromosome。 Science, 344(6179), 55-58.doi:10.1126/science.1249252

  人造酵母和天然的酵母有啥區別?

  很多人可能會想,既然咱們能創造生命,是不是想造啥就造啥了?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只能默默流淚:生命的機制非常的複雜,科學家還遠沒有弄懂它的作用機制。因此,人造酵母的設計和構建還得參照自然界的酵母,而且,也得保證合成的酵母能表現出與天然的酵母相似的功能。

  那麼,人造酵母和自然界的酵母真的沒有區別嗎?當然不是,在盡量模擬自然界酵母的基礎上,科學家們在合成的DNA上做了一些細微但重要的改變。例如,科學家們去除了DNA上一些他們認為無用累贅的序列,作了一些遺傳密碼的同義改寫,並在基因上加入了一個「進化開關」,給每個合成酵母一次進化的機會。科學家們通過引入一種叫做SCRaMbLE的進化系統(圖4),在經過誘導之後,能使每個酵母細胞的全部基因像洗牌一樣發生一次隨機的重新排列。這就給人工合成的酵母菌帶來了無限的可能,讓酵母菌在這無限的可能中找到更好的自己。

圖4 SCRaMbLE 系統示意圖。SCRaMbLE的全稱是Synthetic Chromosome Rearrangement and Modification by LoxP-mediated Evolution,能夠像洗牌一樣隨機打散染色體上所有基因的排列布局。圖中綠色的菱形就是「進化開關」,誘導之後染色體會隨機發生重排、刪除等變異,變異出不同的酵母。圖片引用自:Dymond, J。, & Boeke,J。 (2012)。 The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CRaMbLE system and genomeminimization。 Bioengineered Bugs, 3(3), 168-171。 doi:10.4161/bbug.19543

  合成的酵母有什麼用?

  說了這麼多,那合成這樣一個人造酵母有什麼用呢?首先,合成酵母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讓人類更好的認知生命。大家可能覺得基因組學和分子生物學發展的那麼迅猛,科學家們應該很了解生命了,那麼按圖索驥的合成一個生命應該也沒什麼難度。但是生命的複雜性就像女朋友的心,你以為你對她很了解,但是當你給她買口紅的時候,你才發現…

  了解生命對於科學家來說就像了解女朋友,不敢說我們對她的了解一定是正確的——只有當合成生命按照我們預想的方式運作時,才能證明我們對生命的認識無誤。因此,科學家才期待通過研究人造酵母,找出更多與天然酵母不同的地方,從而更好的了解女朋友的本質。

(科普就科普,為什麼一言不合就撒狗糧T-T)

  其次,合成的酵母菌本身也有巨大的應用潛力。人類已經利用酵母做了幾千年的啤酒、麵包和饅頭,在基因工程技術的幫助下,可以利用改造的酵母做更多的事情,例如生產抗體、靶向藥物、酵素(酶)、味精等等。這裡不得不提到諾貝爾獎的明星——青蒿素。2013年,傑伊·凱斯林(Jay Keasling)等人在酵母體內加入一系列基因,使其獲得青蒿素前體的合成能力,產量高達驚人的25g/L,大大降低了青蒿素的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利用類似的思路,科學家可以將人造酵母打造成一個「細胞工廠」,可以用來生產香水、合成藥物、生產清潔的能源物質,甚至帶來更多超越想像的新應用,更好的為人類服務。

  最後,酵母菌的合成本身就是一種科學技術的突破。科學家從合成最簡單的病毒開始,到支原體菌,再到酵母菌,一步步克服了大小和複雜程度上質的區別。就像製造黑白手機、彩屏手機和智能手機一樣,經過了一個又一個軟體和硬體突破原有技術障礙、逐步升級的過程。掌握了酵母菌的合成技術,合成更高等的生命也就不再是夢想了。

  酵母造完了,還有人造人嗎?

  從古至今,創造生命就是一個人們津津樂道又爭議不斷的話題。在各民族的神話里,創造生命都是神靈的工作。然而,從合成病毒到合成原核微生物再到正在合成的人造酵母,這些曾經遙不可及的神話如今卻逐漸成為現實。當人類破譯更多真菌、植物,以及動物的遺傳密碼,可能,在不遠的將來,合成第一棵人造植物,第一隻人造萌寵,甚至人造人都會成為可能。但是,合成生物學的飛速發展也帶來了倫理和生命安全上的隱憂。如同所有科技都擁有兩個面,人造生命既能成為對人類有益的「細胞工廠」,也可能被利用來生產具有潛在危害的物質。如何監管這樣的合成生命,維護人類的安全也是一個沉重但不容忽視的話題。

  人造生命是一條充滿希望又飽受爭議的荊棘之路。叫獸君認為,不管爭議如何,科學家對於合成生命的探索應當在合理的規範和監管之下,一往無前的繼續走下去。很期待合成酵母之後,不遠的將來能夠看到更多有趣的合成生命誕生。

  編輯:明天

  排版:曉嵐

  題圖來源:123RF

  參考文獻:

  1.Annaluru, N。,Muller, H。, Mitchell, L。 A。, Ramalingam, S。, Stracquadanio, G。, Richardson, S.M。, 。 。 。 Chandrasegaran, S。 (2014)。 Total Synthesis of a Functional DesignerEukaryotic Chromosome。 Science, 344(6179), 55-58。 doi:10.1126/science.1249252

  2.Cello, J。,Paul, A。 V。, & Wimmer, E。 (2002)。 Chemical synthesis of poliovirus cDNA:generation of infectious virus in the absence of natural template。 Science,297(5583), 1016-1018。 doi:10.1126/science.1072266

  3.Dymond, J。,& Boeke, J。 (2012)。 The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CRaMbLE system and genomeminimization。 Bioengineered Bugs, 3(3), 168。

  4.Dymond, J。 S。,Richardson, S。 M。, Coombes, C。 E。, Babatz, T。, Muller, H。, Annaluru, N。, 。 。 。Boeke, J。 D。 (2011)。 Synthetic chromosome arms function in yeast and generatephenotypic diversity by design。 Nature, 477(7365), 471-476.doi:10.1038/nature10403

  5.Gibson, D。 G。,Glass, J。 I。, Lartigue, C。, Noskov, V。 N。, Chuang, R。 Y。, Algire, M。 A。, 。 。 。Venter, J。 C。 (2010)。 Creation of a bacterial cell controlled by a chemicallysynthesized genome。 Science, 329(5987), 52-56。 doi:10.1126/science.1190719

  6.Hutchison, C.A。, Chuang, R。-Y。, Noskov, V。 N。, Assad-Garcia, N。, Deerinck, T。 J。, Ellisman,M。 H。, 。 。 。 Venter, J。 C。 (2016)。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a minimal bacterialgenome。 Science, 351(6280)。 doi:10.1126/science.aad6253

  7.Jackson, D。 A。,Symons, R。 H。, & Berg, P。 (1972)。 Biochemical Method for Inserting NewGenetic Information into DNA of Simian Virus 40: Circular SV40 DNA MoleculesContaining Lambda Phage Genes and the Galactose Operon of Escherichia coli.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69(10), 2904-2909。

  8.Mercy, G。,Mozziconacci, J。, Scolari, V。 F。, Yang, K。, Zhao, G。, Thierry, A。, 。 。 。Koszul, R。 (2017)。 3D organization of synthetic and scrambled chromosomes.Science, 355(6329)。 doi:10.1126/science.aaf4597

  9.Mitchell, L.A。, Wang, A。, Stracquadanio, G。, Kuang, Z。, Wang, X。, Yang, K。, 。 。 。 Boeke, J.D。 (2017)。 Synthesis, debugging, and effects of synthetic chromosomeconsolidation: synVI and beyond。 Science, 355(6329)。 doi:10.1126/science.aaf4831

  10.Paddon, C。 J。,Westfall, P。 J。, Pitera, D。 J。, Benjamin, K。, Fisher, K。, McPhee, D。, 。 。 。Newman, J。 D。 (2013)。 High-level semi-synthetic production of the potentantimalarial artemisinin。 Nature, 496(7446), 528-532。 doi:10.1038/nature12051

  11.Richardson, S.M。, Mitchell, L。 A。, Stracquadanio, G。, Yang, K。, Dymond, J。 S。, DiCarlo, J.E。, 。 。 。 Bader, J。 S。 (2017)。 Design of a synthetic yeast genome。 Science,355(6329), 1040-1044。 doi:10.1126/science.aaf4557

  12.Shen, Y。,Stracquadanio, G。, Wang, Y。, Yang, K。, Mitchell, L。 A。, Xue, Y。, 。 。 。 Bader,J。 S。 (2016)。 SCRaMbLE generates designed combinatorial stochastic diversity insynthetic chromosomes。 Genome Res, 26(1), 36-49。 doi:10.1101/gr.193433.115

  13.Shen, Y。, Wang,Y。, Chen, T。, Gao, F。, Gong, J。, Abramczyk, D。, 。 。 。 Yang, H。 (2017)。 Deepfunctional analysis of synII, a 770-kilobase synthetic yeast chromosome.Science, 355(6329)。 doi:10.1126/science.aaf4791

  14.Wu, Y。, Li,B。-Z。, Zhao, M。, Mitchell, L。 A。, Xie, Z。-X。, Lin, Q。-H。, 。 。 。 Yuan, Y。-J。(2017)。 Bug mapping and fitness testing of chemically synthesized chromosome X.Science, 355(6329)。 doi:10.1126/science.aaf4706

  15.Xie, Z。-X。, Li,B。-Z。, Mitchell, L。 A。, Wu, Y。, Qi, X。, Jin, Z。, 。 。 。 Yuan, Y。-J。 (2017)。「Perfect」 designer chromosome V and behavior of a ring derivative。 Science,355(6329)。 doi:10.1126/science.aaf4704

  16.Zhang, W。,Zhao, G。, Luo, Z。, Lin, Y。, Wang, L。, Guo, Y。, 。 。 。 Dai, J。 (2017)。Engineering the ribosomal DNA in a megabase synthetic chromosome。 Science,355(6329)。 doi:10.1126/science.aaf3981


推薦閱讀:

美國的中國城
《中國站起來》:震撼中國人的精神福音
中國的「四靈」民俗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課堂里遇到的最大挑戰
最後的勝利:魏德邁與中國大反攻

TAG:科學家 | 中國 | 科學 | 成長 | 事情 | 酵母 | 大事 | 無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