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清是靠什麼確立起對越南的宗主地位?

清宮畫家作 平定安南得勝戰圖 - 富良江戰圖

越南原屬於中國一部分,明初,這裡設交趾布政使司,還對這裡行使管轄權。明帝國派去太監胡作非為,引起民憤。越南本地豪強黎利,在越南普通百姓的支持下,舉兵造反,因為當地守將無能,加上北方蒙古壓力過大。大明帝國被迫放棄「交趾布政使司」,被迫承認黎利建立的越南後黎朝。

這個明朝「交趾布政使司」從開張設立,到關門大吉,滿打滿算一共二十一年。二十一年裡,其中有十七八年在用兵,幾乎就沒有正經行使過管轄。

明朝是打仗打敗了,腐敗的明王朝被迫割地,承認對方獨立。但內心還要自淫,靠出大錢來保持與越南的宗主關係。

再看看大清與越南的宗主關係,完完全全是靠武力為後盾建立起來的。

順治四年(1647),清軍平定福建,發現安南(今越南)使臣尚留閩未還。於是,被「執送京師」。此為大清與越南的第一次來往。

順治十六年(1659),清軍平定雲南,安南國王黎維禔遣使勞軍。十七年(1660),安南國王黎維祺正式向清朝奉表投誠,進貢方物。

乾隆五十三年(1788),安南阮氏篡國對這一宗藩體制發起了挑戰。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廣南阮惠領兵攻入黎城,國王黎維祁出奔。其母妻、王子及宗族二百餘人在大臣阮輝宿、黎炯的保護下,由高平府登舟,逃至廣西太平府龍州斗奧隘對河求救,並冒死涉水登北岸。過河男婦老幼62人,沒來得及渡河者盡為南岸追兵所殺。廣西巡撫孫永清得報,立即將這一情況上奏。

乾隆皇帝認為,黎氏傳國日久,且臣服天朝最為恭順,今猝被強臣篡奪,若竟置之不理,殊非字小存亡之道。令兩廣總督孫士毅馳赴廣西龍州,詢明妥辦。顯示了乾隆皇帝維護宗藩體制、為黎氏復國的決心。

但清廷並未立即做出「厚集兵力,聲罪致討」的決定。而是根據奏報,陸續做了如下布置:

第一,妥善安插黎氏眷屬及隨從人員,優給廩膳,勿使失所。並派兵保護,保證其生命安全。

第二,調兵駐守各關隘,整飭兵馬、器械,朝夕操練,造成清朝不日即將出兵的聲勢,以此威懾阮惠,聲援黎維祁,希望黎維祁藉此聲援,招集義兵,徐圖恢復。

第三,檄諭安南高平、諒山等處鎮目,爾等俱系黎氏舊臣,又與天朝接壤,理應擁戴舊主,何得甘心附逆?倘能改邪歸正,必邀厚賞。如不速知悔改,將來大兵進討,決不寬貸。廣發檄文,發動政治攻勢,對阮惠營壘予以分化瓦解。

第四,阮氏逐主亂常,不許其進貢納款,於鎮南關對其貢使「大聲呵斥,並諭以天朝已調大兵,分路進討」,同時令進貢夷官歸諭阮惠迅速悔罪自新,迎還故主。對阮氏政權不予承認,施加政治壓力等等。

總之,希望通過黎維祁依靠舊臣擁戴,或阮氏悔罪迎還故主的方式達到黎氏復國的目的,不煩內地兵力。

然而,這一希望很快就在無情的現實面前化為了泡影。黎維祁赴山南招集義兵,被阮惠攻逼,勢窮人山藏匿,不能力圖恢復;阮惠打聽到清朝進兵的消息,退回富春,保護舊巢,不肯妥協。

因此,至乾隆五十三年(1788)八月末,清廷即醞釀用兵,並為贏得這場戰爭做著各個方面的準備。

其軍事布署為:兩路出擊,兩廣總督孫士毅、廣西提督許世亨率兵一萬出鎮南關為正兵,擔任主攻;雲南提督烏大經率兵八千出白馬關為偏師,配合作戰。兩路皆聽孫士毅節制。

乾隆皇帝明確規定了這次用兵的戰略目的:官兵直抵黎城,設法將首惡擒獲,以期一勞永逸,確保黎氏在安南的統治者地位。

他說:「黎維祁系無能之人,全仗內地大兵代為恢復。若不趁此兵力將阮惠悉數成擒,倘大兵撤回,復乘虛構亂,黎維祁斷難抵禦,勢必將該嗣孫及送回眷屬一併戕害,豈不虛此一番進剿?且將來又須另辦,倍覺費手,殊非一勞永逸之計,自須全行拿獲,方可蕆事。」

由上可見,清朝出兵安南決策的形成經歷了一個過程,它是在其它解決途徑無效,而又要履行宗藩關係所賦予的義務這種情況下才決定出兵的,並非利其土地。

前期進軍順利。十月二十八日,孫士毅統兵出關,一路勢如破竹,各守隘軍隊望風奔遁,阮惠惟扼三江之險,以拒清軍。十一月十三日五鼓,清軍抵達壽昌江北岸,阮軍退守南岸。清軍發起猛攻,浮橋斷,乘筏直衝。時濃霧瀰漫,昏暗不辨敵我。阮軍於霧中自相格殺。清軍乘勢全部渡江。十五日,進軍至市球江。市球江江面寬闊,且南岸依山,地勢高於北岸。阮軍據險列炮,守御甚固。清軍進攻受阻。為迷惑阮軍,清軍伐運竹木,於正面搭建浮橋作欲渡之象,同時派兵二千潛行至上游二十里處宵濟。十七日,於上游渡江的清兵已繞至阮軍背後,乘高大呼下擊,正面清軍乘勢搶渡,阮軍瓦解敗北。十九日,軍抵富良江,江之南岸即為安南首都黎城。此為黎城最後一道屏障。為阻止清軍過江,在清軍到達前,阮惠下令盡伐沿江竹木,並將沿江所有船隻停泊南岸。清軍到達後,艱難覓得幾隻小舟。夜幕降臨,載兵百餘,駛向江心,奪得戰艦一隻。許世亨親自率兵乘艦渡江,復奪得小舟三十餘只,更番渡兵,分搗敵營。昏夜中,阮軍不辨多寡,驚慌潰逃,清軍焚其戰艦十餘艘。二十日黎明,清軍全部過江。黎氏宗族、百姓出迎,匍匐道左。黎城不攻自潰,阮惠遁還廣南。是夜二鼓,黎維祁方走出藏身處所,趕赴軍營進見孫士毅。烏大經所帶滇省官兵出關後,於十二月二十一日才行抵宣光,於此料理一、二、二日,亦即起程前赴黎城。在這一階段,清軍以萬餘兵長驅深入,進軍神速,從十月二十八日出鎮南關,到十一月二十日黎城克複,僅用了二十二天的時間。

那麼,清軍進軍勝利的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民心向背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此次用兵安南的目的是為黎氏復國,師出有名,並非利其土地和人民,道義上的合理性為清軍贏得了廣泛的支持。黎氏傳國已久,自明朝英宗以來,雖政治風雲多有變幻,王權孱弱,但一直保持著安南合法統治的地位。猝被阮惠顛覆,人心思舊。清朝為黎氏復國之舉,反映了思黎舊民的願望和要求,贏得了他們的擁護和支持。如在清軍尚未出關前,即有安南牧馬土司閉阮律等將阮惠任命的偽官阮遠猷等擒獲,解獻內地;阮惠心腹潘啟德接到清軍檄文即「去逆效順」。普通「夷人」投順亦復不少,「關外夷人紛紛籲請賞給口糧,隨同進剿。」清軍出關後更是得到安南民眾的歡迎。清軍打過壽昌江後,「其沿途村莊人等跪迎道左,」並予物質援助。孫士毅雖「不受其饋獻」,但表明了他們的態度。清軍進至市球江,戰鬥異常慘烈,「江岸及江中積屍幾滿,總在千人以上」,安南「義民」予清軍以支援,為清軍搭蓋浮橋。安南廠丁為數眾多,亦因感念黎氏舊德,「隨同官兵打仗殺賊,探道路,均屬出力」,不少廠民還因此獲得清朝獎賞。廠民李宏旺、林槐端、徐紹富俱著賞給千總頂戴,陳秉鈞、何景昌、魏榮標、馮陶、曾君元,俱著賞給把總頂戴。他們熟悉情況,為清軍「先驅嚮導」,是清軍進軍勝利的重要力量。

第二,紀律嚴明,秋毫無犯是一支勝利之師所必備的。清軍在出關前,兩廣總督孫士毅就站在全局的高度反覆申明紀律:「不許兵丁擅入該國民居,妄取一草一木,致夷地無知不以為德,而反以為怨」。乾隆認為此舉「所見正大,深合朕意。」這一舉措因獲乾隆激賞而在軍中嚴格執行。「王師所過秋毫無擾」。

第三,後勤保障有力。大兵出關征戰,軍需浩繁。為保證軍需供給,清朝方面做了妥善的安排。兵行餉隨,糧草籌措尤為關鍵。此次進兵為黎氏復國,本應由黎維祁供應軍糧,但因戰亂,安南官民蓋藏俱盡,勢難供應。若大兵出關後就地採買,又因「安南地方節年荒歉,今歲秋間雨水過多,收成自薄」,糧食不敷,難以採辦。乾隆決定全由內地運往,並指派專人負責。雲南一路,由雲貴總督富綱「在邊防一帶,彈壓稽查,辦送糧運」;廣西一路,「辦理糧餉事務,系孫永清專責」。軍裝、軍火更是打仗所不可缺少的。這些也都運自內地。為運送糧餉、軍裝、軍火,清朝在關內、關外安設了大量的台站。道路寬敞平坦。「以百里為一站,如遇偏橋路仄,車馬難行,口內七十里為一站,口外為四十里為一站」。滇、粵兩路共設台站七十餘所。運送軍需物資的隊伍浩浩蕩蕩。僅廣西一路,「常川在站滾運糧餉、軍裝、軍火一切物件以及應付官兵等項」的夫役即達五萬四千名,運送軍裝、軍火、炮位等項共重達七十八萬八千二百零八斤,米八萬餘石。通過這些台站,大批的軍需物資及時地運到了前線,切實地保障了戰爭的勝利。

第四,孫士毅調度有方。兩廣總督孫士毅作為此次用兵的主帥,其才能是得到乾隆皇帝賞識的。如在主將的選擇上,乾隆皇帝頗費思量,在已任命兩廣總督孫士毅為主帥後,雲貴總督富綱亦隨之上奏,懇請與烏大經一同帶兵出關。乾隆皇帝立即看出了富綱的意圖,並直截了當地道明了他選定孫士毅的緣由。他說:「富綱之意,自因伊與孫士毅同系總督,而富綱又屬滿洲,見孫士毅既帶兵出關,是以有此一奏。不知富綱才具,若果能承辦此事,料理妥協,則伊系滿洲總督,朕早將此事交與專辦。皆緣富綱平日辦事才具見知於朕者不能如孫士毅,是以剿捕安南事宜,專交孫士毅督辦。」另如在孫士毅率兵渡過富良江、克複黎城奏捷後,乾隆皇帝更是興奮異常,對孫士毅大加讚賞。他說:「朕覽之以手加額,慶國家得一全材好大臣,較之平定安南,尤為快意!」等等。考諸史實,孫士毅在戰爭前期的指揮、調度確實有許多值得稱道之處。如此次進兵,粵師擔任主攻,為保證這支軍隊的絕對安全,孫士毅採取了分路前進的策略,總兵尚維升、副將慶成率廣西兵,總兵張朝龍、李化龍率廣東兵,兩路互為犄角,「使賊無從掩襲後路」,安排頗具匠心。在指揮進攻市球江、富良江的戰鬥中更充分地展示了孫士毅的軍事才能。十一月十五日,清軍進至市球江,阮軍在江對岸山樑屯紮,為數頗多,防守堅固。經孫士毅籌劃,於十六日黃昏發起攻擊,以密集的炮火猛轟對面山樑,並令加緊修建浮橋,於正面牢牢地吸引住敵人。同時,密令總兵張朝龍帶兵二千,馳至上游二十里處,在夜色的掩護下用竹筏和農家小船暗渡。十七日,正當正面戰事相持正急之時,上游暗渡之兵已繞至阮軍背後,清軍前後夾擊,阮軍棄寨奔逃。清軍取得勝利。孫士毅奇正相互為用的用兵謀略顯示了他嫻熟的指揮藝術。在橫渡富良江的戰鬥中,孫士毅更運用夜戰的戰法取得了奇效。十九日黎明,清軍推進到富良江,其時,沿江竹木已被伐盡,船隻全都收?自對岸。清軍僅從遠岸覓得小船,於當夜載兵百餘至江心,奪得戰艦一隻。孫士毅令許世亨等督率官兵二百餘人,乘昏黑之夜直衝對岸。阮軍不辨清軍兵數多寡,驚慌潰敗。清軍復乘勝追趕敵船,「用槍炮火球圍燒」,阮船十餘只沉入江心。二十日黎明,清軍畢濟,黎城不攻自潰等等。

大清軍隊威武,阮惠跑的無影無蹤了。於是大清正式宣布黎維祁襲封安南國王,送黎維祁及家眷回安南。但大清主力一走,越南黎氏仍不能正常行使政權,被清軍打跑的阮惠再度卷土再來,並又打敗了黎氏。

大清也感覺這黎氏是扶不上牆,決定放棄,聽從安南人民的選擇。但這阮惠打心理害怕清軍。睡覺都不踏實。

自乾隆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始,阮惠三番五次遣使乞降請封。清朝雖已決定放棄黎氏,但提出的先決條件,不許改動一個字,否則就不批准你當安南王。大清提出的條件如下:

(一)必須將散落安南的清朝官兵先行送出;

(二)戕害清朝提、鎮大員之人,其罪深隇重,在所難赦,須縛獻軍前正法示眾;(三)阮惠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八月高宗八旬萬壽節到來之際,「親自赴京吁懇」;

(四)在安南為許世亨等陣亡將士建立祠宇,春秋虔祭。

阮惠一聽說只要滿足這些條件,大清就不在追究他本人責任,還可以任命他為國王,高興的屁顛屁顛的。馬上回復全部無條件接受大清方條件,並陸續付諸實施。


推薦閱讀:

11.名譽地位財富,並不是真正的人生道路
墳地位置斷法
大陸巡航釣魚島 台灣網民:已恢復世界超級大國地位
桑樹在古代地位可不一般,全身都可藥用
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訴訟地位與執行

TAG:越南 | 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