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 洞穿宇宙的秘密之後|《人物》35周年特刊「大師」

當人生邁入第93個年頭,楊振寧仍舊相信要服膺自然,人的智力有限,世界美妙的結構無限。

宗教感

人到了90歲以後,不免要回想自己的一生。對於楊振寧先生而言,沒有什麼比發現「複雜世界的背後,有如此簡單、美麗的秩序和規律」這一事實,更妙不可言的了。

1957年,他和李政道因「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所謂「宇稱守恆」,簡單地說,就是物理定律在最深的層次上,左邊和右邊是沒有區別的。長久以來在沒有實驗證據的情況下,物理學家們都相信弱作用中宇稱守恆。楊振寧和李政道提出,這可能是不對的,需要進行驗證。當他們的猜想被物理學家吳健雄半年後的實驗證實,當時的物理學界受到了極大震撼,以至於有人慨嘆「整個物理學基礎都動搖了」。

在電話那頭聽到吳健雄說出實驗結果的瞬間,楊振寧感覺自己「看見了宇宙一個很深奧的秘密」。那種感覺里混雜著震撼、驚奇與恐懼,用他的話來說——「彷彿看到了凡人不該看到的東西」。

這種感受只為極少數最卓越的科學家共享。比如,19世紀中葉,發現光是一種電磁波,並寫下控制光的4行簡潔方程的麥克斯韋。再比如,1953年用分子生物學的結構解釋了遺傳的沃森和克里克。

楊振寧無疑是他們的同路人。他好奇並揣摩這些偉大的心靈在「那個瞬間」所經歷的。作為一個虔誠的教徒,Maxwell 在發現光就是電磁波時,是否曾向上帝祈禱,原諒他「泄露天機」?楊振寧傾向於相信,Watson 和 Crick 在《雙螺旋》論文結尾寫下「我們所發現的分子結構可能就是生物遺傳的最終秘密」一句時,兩人一定心潮澎湃。

「如果說年紀大了以後,會有宗教感,我想我現在很了解這一點。」北京4月的一個早上,清華園的高等研究所辦公室里,93歲的楊振寧說,「那種感受就跟走到了大教堂裡頭,有一種畏懼感是一類的。」

宗教感往往在他思索世界基本結構的時候降臨。「因為就不懂,」他微微皺眉,「怎麼能夠用這麼極度簡單的方程式控制著整個世界這麼複雜的結構。」

「這是一個非常神秘、非常美的事情,年紀越大,就越對這個美產生一種佩服、尊敬,甚至於害怕的感覺。」

他時時與由此而生的「警覺感」相伴。他說,一個天主教徒在向牧師坦白後,可能會獲得些許安慰,但他不是。「了解到了世界的結構是這麼樣的美,這麼樣的 powerful (有力量),當然不可避免地覺得還有更高層的(智慧)控制著整個世界。用基督教講是上帝,在中國文化傳統裡頭,叫它造化或自然。」

「我不覺得有一個像人一樣的上帝。」他說,「但你要我再講下去呢,就有了問題,說這智慧是哪兒來的。」他笑起來,搖搖頭,示意討論最好到此為止——「這是一個沒法回答的問題。」

為20世紀物理學樹立風格

採訪這天,楊振寧穿著深色的西裝褲和圓領的米色羊毛衫,舉止自然隨意。他精神很好,眼睛不似年輕時那樣大而突出,卻明亮有神采。

他右耳戴著透明的助聽器,為了聽清問題,身體保持微微前傾。他在西南聯大時期的老友、中國固體和半導體物理學奠基人黃昆曾說他,「對朋友、人情都照顧得很好,是一個最正常的天才。」在接受採訪一事上,他表現得熱情慷慨,對記者提出的每個問題都興緻盎然。回答時,他語速緩慢沉穩,句子說出口時都已處理得簡潔利落,不落冗餘。

這令人聯想起他作為理論物理學家的研究風格。在總結自己的風格時,楊振寧同時提到了20世紀最重要的兩位物理學家海森堡與狄拉克。他說前者的文章中有非常重要東西的同時,「也有很多噪音」。後者卻「秋水文章不染塵」,乾淨得不帶一點渣滓。

他形容狄拉克的辭彙完全適用於他本人。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是走狄拉克這條路,不是走海森堡那條路的。」

他的科學工作被公認為具有深邃、優美的數學風格。他常常引用跟數學有密切關係的觀念去解決理論物理工作中的難題,並且一再得到驚奇發現:解釋客觀宇宙現象的物理理論,竟然和數學中的純粹邏輯觀念相互吻合。跟他大多數同事對數學採取實用主義態度不同,也許是因為身為數學博士的父親的影響,他自己對數學「有更多的欣賞」。

他曾寫道,「我欣賞數學家的價值判斷,我崇尚數學的美和力量:既有戰術操縱上的機智和複雜,也有戰略行動上的激動人心的掃蕩。而且,當然,奇蹟中的奇蹟,數學中一些概念竟提供了主宰物理宇宙的基本結構!」

物理學家戴森在石溪為楊振寧退休所舉行的學術討論會上說:「楊振寧對數學的美妙的品位照耀著他所有的工作。它使他的不是那麼重要的工作成為精緻的藝術品,使他的深奧的推測成為傑作。」也使得他「對於自然神秘的結構比別人看得更深遠一些」。

戴森認為,楊振寧是繼愛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後,為20世紀物理學樹立風格的一代大師。

「楊-米爾斯規範場理論」、「宇稱不守恆定律」與「楊-巴克斯特方程」被公認為楊振寧的工作中達到世紀水平的3項成就。

「宇稱不守恆定律」讓他在34歲時與李政道分享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規範場理論被認為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

美國華裔科學家、斯坦福大學物理系教授張首晟是楊振寧的學生,他被後者評價為「獲得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張首晟在郵件中告訴《人物》,「理論物理學家們都深信,真與美在最高的境界是統一的。愛因斯坦的 E=MC2 ,麥克斯韋的方程,像美麗簡潔的詩句描寫宇宙的奧秘。楊振寧的 Yang —— Mills 方程(即規範場理論)也一樣達到了至美的境界。」

1994年,美國富蘭克林學會向楊振寧頒授「鮑爾獎」,頒獎詞中說,規範場所建立的理論模型,「足以和牛頓、麥克斯韋及愛因斯坦的工作相提並論。」這項在1954年提出的理論,至今影響深遠,確立了楊振寧一代物理大師的地位。


推薦閱讀:

《西遊記》中有關唐僧肉的秘密
《倩女幽魂》背後的秘密 (倩女幽魂 影評)
《三世因果文》揭開了禍、福的秘密 邵偉華 轉載
血硨磲的秘密
醫野掇拾:吻」的生理學秘密

TAG:宇宙 | 人物 | 楊振寧 | 大師 | 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