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最動人的文章:媽媽走了

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馬英九和母親感情深厚,曾多次公開表示,他這一生最自豪的,就是自己的家教。馬英九母親秦厚修的教育方法在家族中頗有聲名。馬英九兄弟姐妹共5人,都受過高等教育,其中馬以南、馬英九都是哈佛大學畢業。母子情深2008年5月20日,當馬英九在小巨蛋宣誓就職台灣地區第12任領導人,坐在台下的老母親秦厚修頻頻拭淚。這一幕,曾感動不少藍營支持者。秦厚修一生低調,很少在鎂光燈下露臉,但就算秦厚修再低調,在兒子從政的關鍵時刻,她有時也會化身"超級助選員"。2013年10月8日,秦厚修化著淡妝,一襲黑底褐紋正式套裝,一貫地優雅。這天,她與兒子馬英九出席台灣婦女聯合會舉辦的活動。這是秦厚修最後一次公開露面,也是秦厚修在馬英九捲入"九月政爭"後,親自站出來力挺自己的兒子。她沒有發表言論,雖無聲卻給了馬英九莫大的支持。馬英九經歷過多次政治風暴,從擔任市長到台灣地區領導人期間,他常被對手抨擊。秦厚修曾用巧妙的話語,回答記者們帶挑釁意味的問題,表達自己對兒子的支持與愛護。她曾對媒體說:"我的兒子不是聖人,每個人都有某些缺點。被罵沒關係,因為這也是進步的過程。"曾有媒體請秦厚修比較馬英九和謝長廷,她回應說:"謝長廷比較能幹啊,我的兒子老實得很,他比較不『奸巧』。"秦厚修不擔心馬英九被人批評,卻在乎她與兒子共度的時光越來越少。自從當上台灣地區領導人,多年來,馬英九太忙了,作息時間和家人完全不一樣。這些年來,秦厚修想見兒子一面並不容易。為了見兒子,秦厚修曾想了一個辦法:坐電梯。馬英九早晨六點半出門跑步,然後回家吃早餐,準時上班。秦厚修就拿捏著時間,守在3層電梯口,陪馬英九坐電梯到1層,目送他上班。2007年,在"特別費案"的起訴期間,馬英九每天和幕僚們談到深夜,等電梯也不管用了,住在對門的母親很久都見不到他。一天早晨,秦厚修早早打開門等著。馬英九剛出門,她便緊緊地抱住兒子。50多歲的馬英九,此時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眼淚簌簌地往下掉。馬英九當上台灣地區領導人之後,搬出了位於秦厚修對面的家,與母親見面的機會更少。縱使公務繁忙,馬英九每周都抽空回家看看媽媽,吃頓飯。這是馬英九與秦厚修多年來雷打不動的習慣。據台灣媒體報道,秦厚修在加護病房救治一個月後,因慢性肺部腫瘤並發呼吸衰竭,於2014年5月2日傍晚6點16分病逝於台北萬芳醫院,享年93歲(1922-2014)。馬英九在傍晚6點左右抵達醫院,陪伴母親度過其人生的最後十餘分鐘。母親辭世後,馬英九乘車離開醫院,並在車上被台灣記者拍到。照片里的馬英九,眼含淚水,悲痛之情溢於言表。馬英九一篇《祭母文》,更是道出了母親秦厚修艱辛而不尋常的一生。湘女秦厚修,出生於寧鄉縣楓木橋鄉雙井村,少女時代曾在湖南、重慶兩地求學,後在動蕩紛亂的戰爭年代,隨父親秦卓安、丈夫馬鶴凌前往台灣,她的母親與3個弟妹則留在了大陸。一家人分散各處,再取得聯繫是在近30年後,重逢更是等待了近40年。甚至家族中的很多人沒有等到與親人的通信和見面,便已離世。歷史的跌宕,深深印刻在秦氏家族的變遷流轉之中。半個多世紀里,多少思鄉念親的故事與情懷被時光銘記……秦門四傑1922年農曆十月初一,寧鄉雙井村的秦家大宅里,誕生了一個女嬰。她的父親秦卓安時任國民黨第11集團軍機要室主任,母親劉夢桃亦是將門閨秀。對這個女兒的到來,夫妻倆盼望已久。很快,秦卓安夫婦為自家千金取名厚修,字彤熙,其中所蘊含的期許與珍愛可見一斑。秦家在當地是名門望族。秦厚修的爺爺秦篤生是晚清舉人,在當地曾經擁有幾千畝的土地。「祖父、祖母有9個子女,六男三女。秦厚修的父親秦卓安是老大,我的父親秦勉庵排行老四。」曾擔任省政協委員、寧鄉縣政協副主席,今年73歲的秦希午是秦厚修的堂弟,他是目前秦氏家族留在寧鄉縣的後代中唯一通曉家族歷史的人。後來隨著秦篤生的病逝,秦家開始中落,但家境還算殷實。「秦卓安是幾個兄弟當中官職最大的,很多兄弟姐妹在他的影響下,逐漸離開老家,進入國民黨政府上班。」秦希午說,這當中就包括了自己的父親。秦厚修的母親劉夢桃雖然沒有進過正規學校,卻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能背誦許多古典詩詞。秦卓安、劉夢桃夫妻育有兩子兩女:長女秦厚修,次女秦冰熙,三子秦燦石,四子秦效頗。「舊社會講究家庭出身,秦家是讀書世家,講究以讀書培養後代。」秦希午說,在秦家的家譜中,有「耕讀傳家,勤儉課子」的祖訓,再加上秦卓安接受過新式教育,認同男女平等,因此秦厚修四姐弟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秦厚修1944年畢業於重慶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曾任職國民黨中央黨部幹事,台灣「中央銀行」專員、外匯處主任等職;秦冰熙畢業於湖南大學外語系,曾在長沙第十中學任教,1989年參與創辦長沙培粹實驗中學;秦燦石畢業於湖南農學院,之後在山東省農科院工作,是研究棉花育種的專家,曾連續擔任第七、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秦效頗從長沙有色金屬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冶金研究院工作,1957年被下放到內蒙古冶金工業廳,曾擔任過五、六、七屆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赤峰市計委副主任。對於秦家四姐弟,馬英九曾有過一段敘述:「我有一個辦教育的阿姨,一個研究棉花的舅舅,一個冶煉黃金的舅舅,還有一個從事金融的媽媽,你們四姐弟真是有趣。」而家鄉人則稱他們四姐弟為「秦門四傑」。事實上,除了在各自的專業領域成就突出外,四姐弟在文學書畫領域均有著很深的造詣。2005年,姐弟四人將他們一生的書畫、詩詞作品,結成了一本《淮海餘音書畫集》。秦效頗曾回憶,姐弟四人擅長詩詞的緣由是因為母親。「她把詩詞當成搖籃曲,教給孩子們詠唱,我們從小就在這種詩詞的旋律中長大,自小就會背誦很多詩詞。」姐弟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關於詩詞的故事。秦效頗小學畢業後,因病錯過了升學的考期,在鄉下讀了一年私塾。私塾老師的入學試題是一副對聯:「青草池塘青蛙叫」,秦效頗不假思索地對了個「烏龍潭裡烏龜爬」。先生莞爾一笑道:「算是對上了,只是孩子氣十足。」接著先生感慨地說:「十年前收過一名女學生,對的這幅對聯是『白石山頭白鷺飛』,意境十足。」秦效頗大為讚賞,忙問先生這位師姐是誰。先生告訴秦效頗,女學生正是二姐秦冰熙。放棄仕途 相夫教子1941年,在重慶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繫念書的秦厚修,認識了政法系大她兩歲的湖南同鄉馬鶴凌。不久,秦厚修便寫信將戀愛一事告訴了母親劉夢桃。劉夢桃收到信後,高興之餘又有幾分擔心。她既怕馬鶴凌在老家訂過「娃娃親」,有了原配,又怕馬家家境不好,委屈女兒。盤算了幾天,她就委託秦厚修的表哥劉堯明冒充馬鶴凌的同學,去馬家探個究竟。「身家清白,從無婚配。」表哥回來向秦厚修的母親報告:「馬家是戶好人家。」 秦家父母便答應了這樁婚事。1944年8月20日,秦厚修和馬鶴凌在重慶舉行婚禮。1948年與1949年,馬鶴凌、秦厚修夫婦兩度前往台灣,準備國民黨的撤退工作。期間,秦厚修曾在台北一家餐廳當過會計。因念及家人,夫妻二人兩次返回大陸。1950年,馬鶴凌、秦厚修帶著3個女兒來到香港。當年7月,馬英九在香港九龍出生。整整6年時間,秦厚修帶著年幼的孩子,跟著丈夫馬鶴凌輾轉流離,三赴台灣,又兩度離開。直到1951年再到台北,才算安定下來。為了維持一家八口的生計,秦厚修在生下小女兒馬莉君後不久,就得出去工作。她做過"國防部總政治部股長",1957年出任了"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組員",1960年又升至"專員"。馬鶴凌秦厚修夫婦在外打拚時,沉重的家務不可避免地落到了年邁的婆婆和年幼的女兒身上。一家人居住的宿舍樓里共住了11戶人家,將近70口人,大家共享一個水龍頭、一間公廁,家家要自備水缸和馬桶。馬鶴凌一家擠在2樓的最後一間宿舍中,婆婆負責看護剛出生的小女兒馬莉君。那時候,7歲的大女兒馬以南每天倒馬桶、幫奶奶做飯,停水時還要帶著奶粉罐去對面的龍山國校提水。到了刮颱風的季節,屋頂漏雨,5歲的二女兒馬乃西就用餅乾盒接水。這是秦厚修到台灣後最艱難的一段時光。此後,家境漸漸好轉,一家人搬遷到了台北復興橋的一處寓所。眼看著馬英九逐漸長大,秦厚修做了一個果斷的決定:放棄很有希望的仕途,全心全意相夫教子。在家裡,馬鶴凌定下了"教育大計",秦厚修是這些"大計"的執行者。她把走廊改造成"書房",在走廊的每個窗戶下都釘了一塊木板,給孩子們當書桌。每天早上6點,她催孩子們起床看書。到了晚上10點,誰還貪玩不睡,她就直接關電閘。她辭退了傭人,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做家務,誰做得多,"獎金"就拿得多。家裡的衣服,除了馬鶴凌的西裝是定做的外,其他都是她一針一線親手縫製的。秦厚修每天都要給馬英九講解一篇古文。有一次,馬英九和妹妹吵架,秦厚修也不責罵他,只吩咐道:"去把《左傳》拿來。"馬英九捧著書走過來,秦厚修又說:"翻到《鄭伯克段於鄢》,大聲讀出來。"馬英九照辦了。等他讀完,秦厚修才說:"這篇文章的意思,是說做兄弟的要一心一意;做母子的要相親相愛。家庭如果不和睦,就會影響到國家大事。你明白了嗎?"馬英九聽了,心服口服。馬鶴凌能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他要求馬英九也好好練。但如何運筆、用墨、臨帖,卻是秦厚修在指導。馬英九的字,習的便是母親鍾愛的"柳體"。喜歡背古文、練毛筆的馬英九,一度被同學們戲稱"古代人"。馬英九曾多次公開表示,他這一生最自豪的,就是自己的家教。這正是他對母親秦厚修最貼切的尊敬。"父親像是理論家,母親像是實踐家",秦厚修的言傳身教,對馬英九的一生影響深遠,更是馬英九從政生涯的最大支柱。來源 |綜合《環球人物》馬英九最動人的文章:媽媽走了2014年馬英九於臉書上寫下了這篇飽含深情的悼文,不僅回憶了慈母的一生,更是將中華民族那段跌宕起伏的近現代史娓娓道來。質樸的文字、淳厚的家風、動人的傾訴,感動了億萬華人。媽媽走了,走得平靜安詳。她彌留之際,我趕到萬芳醫院加護病房,緊握著她微溫的手,這一雙把我養大的手,吻著她的臉頰,在她耳邊低聲的說:媽媽您好走,您的子女、媳婦、女婿、外孫都在您身邊送您,爸爸會在那邊迎接您,妳好好走,不要怕喔!我們結緣64年,來世再做母子,好不好?我們接著用「生日快樂歌」的調子含淚輕聲合唱:「謝謝媽媽生我,謝謝媽媽養我,謝謝媽媽教育我,謝謝媽媽愛我」。媽媽合上眼,告別了這個世界,享年94歲。時間,是5月2日下午6點16分。

◎馬英九全家福。他是家裡唯一的兒子,旁邊是母親秦厚修媽媽生長在湖南寧鄉一個書香世家。父母知書達禮,她幼受庭訓,從小聰慧善良,進小學前念過私塾,國學底子不錯,又寫得一筆娟秀洒脫的好字,有大家風範。媽媽小學畢業後,初中、高中念的都是長沙著名的周南女中與省立長沙女中。高中畢業前一年,「七七事變」爆發,日軍全面侵華,她親身經歷這一場艱苦慘烈的民族禦侮聖戰,自有刻骨銘心的感受,影響她的一生。高中畢業後,她順利考上中央政治學校(政大前身)與金陵大學,她選擇前者。抗戰時期,政校從南京遷到風光明媚的重慶南溫泉,她也在此遇到法政系的同鄉馬鶴凌─我的父親。媽媽年輕時美麗而有氣質,會念書、字寫得好、又喜歡運動,在學生領袖兼運動健將的父親積極追求下,兩人很快就墜入情網。父親當時稱讚她是「真善美的化身」。

◎1953年,三歲的馬英九和媽媽秦厚修民國33年秋,抗戰進入尾聲,日軍準備反撲,重慶震動。蔣公號召「十萬青年十萬軍」,父親帶頭響應。當時媽媽至為不舍,但以國難當前,義無反顧,她在送別會上說了一句鼓勵父親參軍的話,令人動容,也讓我至今引以為榮:「歷史上成功的男人,都是從戰場上走過來的。」父親加入青年軍不久,抗戰就勝利了。父母帶著大姊,回到湖南,二姊、三姊相繼在長沙出生。民國37、38年父母兩度來台灣,媽媽當時曾在台北一家餐廳當過會計。38年大陸局勢改變,父親應長輩與同學之邀,再回大陸西南作最後一搏,此行兇險不小,當時媽媽已懷了我,她憂心忡忡,仍然含淚送行。38年底父親幸免於難,並設法救出在湘潭老家的奶奶,安排她與二姊、三姊在39年春來到香港。稍早,大腹便便的媽媽也帶著大姊從台灣趕到香港與他們團聚,我就在那年7月出生於九龍。當時父母都在九龍「荔園」遊樂場打工,媽媽當收費員,爸爸白天在家做饅頭,晚上到「荔園」去當茶房,奶奶在家照顧四個小孫子女,一家7口,每天只吃兩頓飯。6歲的大姊每天走路送飯給上班的媽媽,媽媽不時典當外婆送她的首飾來貼補家用,全家生活相當拮据辛苦,但在亂世中全家人能夠團聚,已經相當幸運。等了一年多,全家總算在民國40年10月來到台灣,先借住在桃園,半年後搬到台北市萬華,在一個拼湊的大雜院住了11年,我的童年在此度過,小妹也在此出生。

◎未滿一歲的馬英九和祖母媽媽天性善良勤儉,伺候老奶奶相當體貼,兩人在家事上分工合作,情同母女,碰到爸媽意見不和,奶奶還常站在媳婦這一邊。我們家是典型的嚴父慈母,小孩自然比較親近媽媽。當媽媽調到石門水庫工作的時候,就把讀小二的我和小妹帶去。白天我們到龍潭的三坑國校借讀,下午回宿舍跟媽媽共進晚餐。民國47年的台灣,既無電視、計算機,電影院也少,媽媽就利用晚間,教我讀《古文觀止》。數十年來,每次回憶當時媽媽燈下課子的溫馨畫面,就感動不已。這次媽媽在加護病房的初期,意識清楚。探病時,我背「桃花源記」給她聽,背對了,她點頭;背錯了,她搖頭。我們重溫了50多年前母子共享的快樂時光。現在媽媽走了,我不敢再碰「桃花源記」,深怕自己控制不住奪眶而出的淚水。媽媽賢淑多才,照料八口之家,五個幼兒。白天上班,晚上有時還要兼課、做飯,十分辛苦。爸爸好客,常邀朋友小聚,媽媽因此燒得一手好菜,很受歡迎。還有不少人專程來吃她拿手的紅燒辣羊肉。媽媽也會織毛衣、做衣服。家中有一台縫紉機,就是她貼補家用的利器。我們姊弟妹念小學、中學的制服,很多是媽媽親手做的。當年父母的薪水微薄,媽媽能燒菜、做衣服、織毛衣,節省了不少支出。我初中一年級暑假,參加童子軍露營,學會了做紅燒茄子。回家後做給媽媽吃,她看到13歲的兒子居然懂得做菜孝敬媽媽,開心極了!也因為媽媽會做菜,我的四個姊妹不但能做菜,還會做整桌酒席。

◎馬英九全家福。最後面那個英俊的男人是馬英九父親馬鶴凌,緊緊挨著他的男孩就是小時候的馬英九,最左邊是馬英九母親秦厚修,最中間的是馬英九的祖母媽媽非常孝順父母,外公住在新店,媽媽那時幾乎每個周末都去陪他聊天吃飯。外公去世後,媽媽即使膝蓋受傷,不良於行,也要上墳祭拜。外婆當年留在湖南沒有來台,1980年,政府尚未開放大陸探親,媽媽思母心切,自己不能赴大陸探親,只好要求旅居美國的大姊到長沙,探望30年不見的外婆和阿姨。大姊回台灣,帶回外婆的思念和一件特殊的紀念品。外婆在民國72年過世,她們母女從民國38年一別,一生未再見面!外婆送的紀念品,媽媽一看就流淚,一直保存到現在。我們會把這件紀念品放在富德靈骨樓,永遠陪伴媽媽。媽媽做人厚道,樂於助人。小時候我們跟奶奶上西園路天主堂,常常領回麵粉、苞谷粉等外國救濟品。有一次我在大門口發現一位貧窮的老人在餿水桶中找東西吃,我立刻跑去告訴媽媽,她馬上裝一包香噴噴的苞谷饅頭送給那位餓極的老人。看到老人感激的眼神,我很開心,也才懂為什麼「助人為快樂之本」。媽媽是一個國家民族觀念很強的人。小時候,她講給我聽的床邊故事,不是俠盜羅賓漢或白雪公主,而是鑒湖女俠秋瑾與革命黨員徐錫麟從容就義的故事,她尤其喜歡講述高志航烈士在浙江筧橋機場擊落日機的英勇事迹。這是最鮮活的民族精神教育,我畢生難忘。媽媽一直有一個夢,希望有一天,她的子女考上聯考的狀元,那時記者就會來訪問她是如何教育子女,她一直在等這一天。等到民國59年小妹考上台大外文系,不是狀元,以後家中無人再參加聯考了,媽媽才斷了念頭。沒想到我大學畢業那年,舉辦第一次預備軍官考試,有不少人落榜。我幸運考上第一志願海軍補給科,還是台大這一科的第一名。有同學打電話來問我考上沒有。我不在家,媽媽接的電話,告訴同學我考上了,還開心的加了一句「還是個小狀元呢!」她的兒女狀元夢,總算勉強實現了!天下父母心,令人莞爾。

◎大學期間的馬英九媽媽從我們小時,就教我們要勤儉、誠實、清廉、愛國。要讀古文、讀英文、練毛筆字。病中跟我們筆談時,她還寫著:「你父親和我, 一生不貪財」。家中建立勤勞獎金制度,鼓勵做家事,養成子女勞動與儲蓄習慣。媽媽做事低調、謹言慎行,我從事公職30多年,她從不介入我的公務。她給我的只有支持,沒有困擾。父母都鼓勵我們實踐先祖父立安公「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的家訓,父親並手書「為善讀書不忘家訓,立身行道毋忝所生」對聯,掛在客廳時時提醒我們。我們在文山區住了40多年,媽媽留給左鄰右舍、市場攤商的印象,就是如此。兩年多前, 當我們知道了媽媽有肺部淋巴瘤的時候, 我很感謝大姊提出、大家一致認同的作法---我們要給媽媽最後的日子有尊嚴、有質量的生活。今天,我們可以很驕傲的說,我們做到了!進醫院的兩個星期前, 大姊還帶媽媽到台南後壁鄉去看國際蘭花展。只有最後的這三星期她是躺在醫院的病床上,但她仍然非常幽默,和我們談以前的趣事。我們要她做一個蘭花手的姿勢,她會刻意用兩隻手來做,還上下搖動,逗得我們大樂,病房常有笑聲,完全沒有受苦的樣子。美青跟唯中探病的時候,安排元中從美國打電話唱歌給媽媽聽,媽媽還記得元中小時候的招牌歌「小小羊兒要回家」,指定要她唱。每次美青和我去探病,我一定會親親她,陪她聊一陣子,再跟她擊掌6次才告別。這段時間,四個姊妹輪流陪伴照顧媽媽,備極辛勞。醫生們都讚許媽媽是最合作的病人─親切而有教養。

◎馬英九證件照媽媽走了,明天就是母親節,我們怎麼來過生平第一個沒有母親的母親節啊?媽媽嫁到馬家70年,相夫持家,養兒育女,教忠教孝,含辛茹苦,她對馬家的貢獻太大了。她生前四代同堂,晚輩有38人,和樂上進,可謂福壽全歸。她留給我們兩件世上最寶貴的遺產─母愛與家教。所以,我們在她骨灰罈上刻的字是:「厚德修身,一生忠黨愛國;慈母良師,永世難報親恩。」這是我們對媽媽最崇高的敬禮。媽媽,請您好走,永遠跟爸爸作伴。我們結緣64年,但願來生再續緣。(英九,2014年5月10日)
推薦閱讀:

每位媽媽,都有一段「血淚史」!
孕媽媽生男生女六大異常癥狀
當著親媽面穿成這樣?真的會被打死的!
不同的傷口類型,處理辦法也不盡相同,轉給身邊的爸爸媽媽!
糖媽媽平穩度過妊娠期

TAG:媽媽 | 文章 | 馬英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