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是楚國統一天下?
冷熱軍事史
金戈鐵馬、炮聲隆隆,權力角逐、文明興衰。
NO.370- 為什麼不是楚國
作者:始安公士或
編輯:Q先森 / 出品:冷熱軍事史
春秋時的楚國長期與中原首強晉國爭霸,諸侯患楚之強。雖然吳國一度攻破郢都,但楚在秦國的幫助下頑強復國,到了戰國時變得更加地廣人眾。
進入後戰國,魏國、齊國、秦國稱霸時,都能壓制楚國。趙國崛起後也享有山東頭號強國的威名。哪怕趙國在長平與邯鄲之戰中元氣大傷,楚國也未能抓住機遇重新崛起。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個傳統強國喪失了一統天下的資格呢?
楚才秦用:貴族政治積重難返
▼
楚國霸業是被秦國毀掉的。商鞅變法以來,兩國每隔幾十年就要大打一次,楚國次次輸。如果我們對照秦國伐楚功臣名單就會發現,裡面有不少楚人。
秦楚第一輪大戰在秦惠文王時期。楚人甘茂輔佐秦軍主將魏章(魏人)和副將樗里疾(秦人)殲敵八萬,俘虜楚軍主將等七十餘人。
秦楚第二輪大決戰在秦昭王時期。秦人白起、司馬錯打得楚國遷都,但他們的後盾——總領軍國大計的相邦魏冉是楚人。
秦楚第三輪大決戰在秦始皇時期。滅楚首席功臣是秦人王翦,第二功臣是祖上齊人的蒙驁,但楚人李斯出謀劃策的貢獻也很大。
▲李斯
假如甘茂、魏冉、李斯不入秦的話,秦國帝業會生出很多波折。遺憾的是,這些人離楚入秦是必然的。他們留在楚國沒前途,因為執政的老貴族們不會給機會。
楚國軍政要職被昭、景、屈三大家族壟斷。以楚懷王時期為例,伐魏主帥是柱國昭陽,大將軍屈匄就是丹陽之戰被俘的主將,將軍景缺也死於對秦作戰。到了戰國末期,項氏(項羽家族)也世代為楚將,對江東楚人號召力不亞於楚王,故能成為反秦領袖。
當年吳起入楚變法,一度取得成效。可惜楚悼王死後,吳起死於守舊派貴族的圍殺。新君楚肅王清洗了大量涉案貴族,卻又和貴族集團妥協。此後,楚國很少再重用外邦人,最多是虛尊高位而不給實權。
▲吳起
比如,由齊入楚的田忌,沒有做楚將,最終回齊。由秦入楚的陳軫,勸阻過楚懷王不要擊秦,奈何沒話語權。趙國名將廉頗晚年做過楚將,可惜無戰功。他生前感嘆道:「我思用趙人。」言下之意,外來者指揮不動跟貴族盤根錯節的楚軍。
因此,像甘茂、李斯這樣的布衣之士,留在楚國頂多給昭、景、屈、項做副手,難以當上卿相。魏冉的貴族身份是沾了姐姐宣太后的光,他是秦國外戚,而非楚國本土貴族,在楚國也同樣玩不轉。他們只是無數流失外國的楚才中成就最高的幾位。
楚國地盤太大,容易變成北方諸侯公敵
▼
楚國因為貴族政治積弊喪失了自我革新能力。但楚國在很長時間裡都是地盤最大的諸侯。楚懷王吞併越國後,疆土北至今天的山東、河南南部,東鄰大海,西接秦國的巴蜀地區,南至南海。除了巴蜀雲貴外,幾乎整個南方都是楚國的地盤。
不過,楚國對最南方的百越地區控制極為鬆散,真正有效控制的是西楚、東楚、南楚三地。
從淮北的沛縣、陳縣到汝南、江漢地區都屬於西楚,徐州以東至東海的吳越之地屬於東楚,長江以南的衡山、九江、豫章、長沙、蒼梧等地屬於南楚。
▲楚國疆域圖
總體而言,西楚和東楚開發水平更高,南楚的開發水平較低。楚國多次遷都,但政治中心一直在西楚範圍內。三楚之間往往有高山大川相隔,楚國可以憑藉眾多山水節節抵抗敵軍。
楚國太大了,諸侯根本沒法一舉滅楚。西周昭王第二次興師伐楚時溺水身亡,其王牌軍宗周六師傷亡殆盡。晉與楚爭霸多年,但多在中原交戰,不敢深入楚地。就連攻入郢都的吳國,也未能佔領整個西楚,有長江為屏障的南楚更是毫髮無損。楚國遷都後仍是大國。
在戰國七雄中,秦獨佔西北和西南,山東五國在北,唯楚居南。楚國不像魏、趙、韓是易攻難守的四戰之國,而是攻防兼備的「負海之國」。但楚國地域廣袤,跟秦、韓、魏、齊接壤,領土糾紛複雜,敵人並不比四戰之國少。
▲戰國前期形勢圖
況且,楚與北方諸侯積怨已久。比起剛冒頭的西方秦患,從春秋時代持續數百年的南方楚患,更令中原列強警惕。這導致楚國在合縱連橫鬥爭中很難找到合適的站位。
列國連橫伐楚下手狠
▼
在百餘年合縱連橫鬥爭中,楚與秦都跟諸侯聯軍多次交戰。但山東六國攻秦往往虎頭蛇尾,秦與中原諸侯聯手伐楚卻次次都是實錘。
楚國由盛轉衰是在楚懷王時期。
起初,秦楚還延續著春秋以來的盟友關係。兩國當年為了抗晉而合作,後來又飽受稱霸的魏國打擊。
▲秦將軍
楚國精心備戰數年,先敗魏,再攻齊,後又與秦、齊會盟,形勢一片大好。當魏國組織合縱攻秦時,楚懷王君臣認為這是個遏制秦國崛起的好機會,於是加入合縱。不料,這是噩夢的開始。
五國聯軍內部勾心鬥角,擊秦不勝,被殲滅了八萬兵馬。秦軍消滅的主要是韓趙之師,楚軍全身而退。但秦惠文王君臣從此把楚國視為心腹大患。
合縱攻秦失利後,北方列國陷入混戰。秦齊兩強脫穎而出,為了爭霸而積極拉攏楚國。楚國起初與齊親善,但在秦相張儀的欺詐下,楚懷王絕齊和秦。
▲張儀雕像
楚國當時正在攻韓,又跟齊國交惡,魏與楚有舊怨,頓時陷入了外交孤立。秦國撕毀合約,楚懷王怒而興師,卻兩次被秦軍大敗。韓魏聞楚之困,舉兵南襲……
楚國在秦韓魏的聯合打擊下元氣大傷,丟失了漢中六百里地。好在秦國很快把矛頭轉向中原,給了楚國喘息之機。
接下來,楚懷王趁著秦韓交戰時入侵伊洛之地,又聯合秦國擊退齊韓魏聯軍的入侵,東滅越國。楚國不僅實現復興,疆域也達到了巔峰。
可惜好景不長。入秦為質的楚太子在私鬥中殺死一個秦大夫,慌忙逃回了楚國。秦昭王怒而發兵南征,齊韓魏聯軍也趁機再度擊楚。楚軍兩面迎敵雙雙落敗,大將被殺,喪師丟土。
▲秦昭王
四國之師收兵後,楚國又發生了庄蹻暴郢之亂。在內困外患的夾擊下,楚國內部四分五裂,從此失去了稱霸的資格。
楚與秦交鋒,戰場環境很不利
▼
秦楚交手歷史中,楚國敗多勝少,而且幾乎從未獨力勝秦。除了兩國實力懸殊外,主要原因是戰場環境對楚不利。
秦國疆域南北跨度大,南陽、漢中、巴蜀等邊郡恰好從北面和西面半包圍楚國。楚國版圖東西幅員廣,西楚被秦地包夾著,南楚、東楚與秦境八竿子打不著。
秦可以集結多路兵馬夾擊楚,楚只能投入西楚和南楚之師抗秦,東楚駐軍不得不留著戒備齊魏。而且,秦位於漢水和長江的上游,楚在下游。秦順流而下擊楚易,楚逆流而上攻秦難。
▲戰國後期,秦能從長江和漢水順流而下攻楚
秦昭王時期,名將司馬錯兩度出擊,在楚國北部防線和西部防線都撕開了大口子。當大批楚軍調往西線時,白起又發動鄢郢之戰,席捲江漢。楚國三戰皆負,郢都也被佔領了。楚頃襄王君臣只好逃到東楚,遷都自保。
春申君的努力只是迴光返照
▼
由於長江、雲夢澤和群山的阻隔,秦很難吞併南楚與東楚。於是秦國不再追打楚國,重新以三晉為首要打擊目標。
秦趙爭霸引發的新一輪中原混戰,給了楚國十多年的相對安定環境。戰國四公子中的春申君黃歇在此期間表現活躍。
▲秦國軍隊
黃歇曾經說服秦昭王放棄滅楚,還促成楚考烈王回國即位。楚考烈王拜他為相,封為春申君。春申君禮賢下士,從各國招攬三千餘賓客,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楚國人才外流的局面。憑藉楚王的寵信與賓客的擁戴,春申君權傾朝野,風頭蓋過了昭、景、屈、項等貴族。
楚國遷都後失去了爭霸的雄心。既打不過虎狼秦國,又不能搶山東五國的地盤。於是春申君與列國修好,放棄對外擴張。他跟秦昭王君臣關係不錯,又通過平原君、信陵君等人結盟趙魏。無論秦與趙魏交鋒多麼激烈,楚國都置身事外。這個局面一直維持到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作者韓洪偉,來自雅昌藝術網
秦在長平大破趙軍,又發兵包圍邯鄲。平原君入楚求援,他的門客毛遂用激將法促使楚考烈王出兵。春申君率領大軍北上救趙,配合竊符救趙的信陵君大破秦軍。
趙魏楚聯軍連戰連捷,打得好戰之君秦昭王晚年無力東出。春申君隨後北上滅魯,招攬儒家大師荀子入楚。但這些舉措並未從根本上解決楚國積弊。
隨著春申君遇刺,楚國的貴族政治積弊徹底爆發。表面上還有數十萬大軍和驍勇善戰的將軍項燕,實則經不起一敗。彙集天下精英的秦國攻滅三晉與燕國後,立即討伐人才凋敝的楚國。
▲秦將王翦
秦滅楚之戰雖有波折,但結果早已註定。名將王翦虜楚王,殺項燕,先破西楚,再平東楚,繼而略定南楚,又南征百越,完全不給楚國殘部絲毫生機。
這一回,秦國投入足夠多的兵馬橫掃整個南方,楚國也無法靠遷都來續命了。
推薦閱讀:
※教你一天用會PS(上)
※把每一天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來過
※學拉丁忽視這8點,一天練24小時也白搭!
※假如有一天成了億萬富翁 你還會繼續工作嗎
※象法班(上)第一天教學綱要
TAG: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