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求同存異中成長

經文:弗4∶1-16  以弗所書比較多的講到有關教會合一的信息。如勸勉信徒要合而為一,並指出,要合一,除了要在生活中「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外,還必須,或者說更重要的是,竭力依靠聖靈保守大家在基本信仰上要持守七個一,即「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弗4∶4-5)。由此清楚顯明:前面提到的合一,並非外面形式的一致,因為不同恩賜其外在表現肯定會有差異。

  一、教會的大同小異,正彰顯基督恩典的豐盛。

  弗2:7記著說:「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林前12∶11告訴我們:「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也就是說,教會中各人的恩賜是不同的,因此所表現的形式也是各不相同的。如此看來,教會中存在差異,這是神允許,甚至是神喜悅的。因此,基督徒不必因相互之間存有差異而分門別戶。只是因為神所賜給各人不同的恩賜、各人也各有自己的領受。

  其實,基督的教會以耶穌基督作為信仰的根基,有此大同,而禮儀特點和崇拜形式等有所不同,存此小異,更能彰顯基督恩典的豐盛。例如:一個大花園裡所有的花都是一個樣式、都是一種顏色、都有一樣香味,那又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呢?正因花園中的花兒萬紫千紅,五彩繽紛,才彰顯神創造的奇妙。

  大家都要過春節,現在聖誕節也被社會承認,教會更是特別注重。如果在這樣的節日里,各地排演的節目完全一樣,各人互送的禮物也都相同,那該是多麼單調,多麼掃興的事。在歡度節日的事情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人們是喜歡多樣性的。而聖經傳給我們信息,神的創造也是多樣性的。那麼,地上的教會也就必然具有多樣性,因此,當保羅在弗4∶8將他所領受的,像展現圖畫一樣放在我們面前時,他說:「他升上高天的時候,擄搶了仇敵,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在這裡,保羅是引用詩68∶18的話。其背景是描述當大衛王在戰爭勝利後,凱旋歸來的情形。這裡的升上高天,乃指大衛王沿著傾斜度很大的錫安山路進入耶路撒冷城,後面跟著許多戰敗被擄的戰俘,他們被捆綁著在沿途遊行,以顯示出君王的勝利,同時君王將許多戰利品分給自己的隨從。雖然這段經文的背景如此,但我們都知道,舊約是為預表新約的。因此,是用來預言基督耶穌道成肉身後勝過撒但的權勢和計謀,將那些被罪惡奴役的人搶奪回來,然後升上高天,得無上尊榮,又將各樣恩賜賞賜給跟從他的人。每人皆有,但各不相同,於是教會中的眾人又因著這些不同而有了差異。而這諸多差異,並不妨礙共同的信仰追求,都更能彰顯神救恩的豐盛。

  二、大同小異是教會成長的必需。

  在弗4∶11-13中,保羅列舉了為建立、建設好主的教會,耶穌基督賞賜給門徒的四類恩賜: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其實除了本處經文,在林前12∶4-11、27-31,還有羅12∶3-8節等處還列出了幾種不同的恩賜,本文僅就弗4∶11所提及的四類恩賜來看他們在工作中職責的差異:

  1、使徒:在新約聖經中往往專指耶穌的十二門徒(參太10∶2-4)。使徒行傳記載,賣主的猶大將這職分丟棄後,又選立了馬提亞(參徒1∶25-26)。按傳統的解釋,使徒應該是親眼見過耶穌的人,是耶穌在歷史上的見證人。因此,傳統上僅限於主耶穌的門徒(參可3∶14-19)。當然也包括保羅,因為他大馬色路上見過復活的主,並蒙召作外邦人的使徒(林前9∶1,15∶9;羅11∶13)。

  在初期教會,巴拿巴(徒14∶14)、安多尼古、猶尼亞(羅16∶7)、主的弟弟雅各(加1∶19)也曾被稱為使徒。使徒的意思是受差遣、接受使命和託付的使者。

  聖經中稱教會「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弗2∶20)。也就是說,使徒的職事十分重要,因為他們親自接受主的教誨,能為基督並他的復活作出見證,保存了福音的純正信仰。

  2、先知:指把神的信息和已經啟示的真理講解、傳遞的人。這裡並非指舊約的先知,而是初期教會特殊時期聖靈的一種恩賜,也是一種職事,他們得著神的啟示,將神的心意傳給教會。初期教會建立過程中,有先知職份的記錄(徒11∶27-28,13∶11,15∶32)。但初期教會之後,不再有使徒和先知,因為特殊的恩賜只是為特殊的時代賜下,且當時新約聖經還未完成。今日教會,已沒有人再自稱是使徒或先知,因為神的完備啟示都已經在聖經里,教義根基已經扎穩。

  3、傳福音的:傳福音的也是神的一種恩賜,如腓利就被稱為傳福音的(徒21∶8)。其實傳福音是復活的基督給基督徒的大使命,只不過有的是專職傳福音(靠福音養生),有的像保羅,邊織帳篷邊傳福音;而且傳福音也分為口傳、文字傳、以生活見證傳等等。

  4、牧師和教師:牧師和教師是一個職位的兩方面工作,含有駐在某一地方教會的牧者之意。這一職位要同時負起牧養與教導的職責。牧師側重於照顧關懷,用真理餵養信徒,引導入歧途者迴轉。教師側重於保守信仰的純正,使之不受歪曲錯謬之異端邪說干擾和混亂。

  從以上四種職責明顯的不同,而初期教會也有具備不同條件的被揀選者來擔當,結果當時的教會得以建立且迅速發展,得眾民的喜愛。當時使徒和先知為教會的建立打下基礎,傳福音的各處佈道撒種,教牧留守牧養,使信徒們的生命逐漸成長,教師們多方教導,抵禦異端邪說的侵擾,才使福音興旺,而且有堅實的信仰根基。可見教會的成長需要大同小異,不同恩賜的同工相互配搭事奉,教會才能穩步成長。

  因此,教會中的差異是為了更好的配搭,基督徒的生活不會是一種模式,各人在教會裡要相互發掘對方的才幹和恩賜,協助對方去更好地發揮他的功能,這才是「百節各按各職,照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6)。

  三、大同小異是教會成熟的標誌。

  保羅稱哥林多教會的信徒是小孩子,只能吃奶,不能吃乾糧(林前3∶1-4)。小孩子的特徵就是有紛爭,不能很好配搭,且容易上當受騙。在教會的成長過程中,異端邪說的干擾是十分厲害的,這一點在初期教會的成長史中表現得十分明顯。保羅在加拉太書中大聲疾呼:「無知的加拉太人哪!耶穌基督釘十字架,已經活畫在你們眼前,誰又迷惑了你們呢?……你們是這樣的無知嗎?」(加3∶1-3)。使徒行傳中記載了有人傳異端的道(徒24∶14),彼得提醒信徒要注意「有假師傅私自引進陷害人的異端」,並稱這樣的人必「自取速速的滅亡」(彼後2∶1),保羅特別告誡年輕的傳道人提摩太∶「囑咐那幾個人不可傳異教」(提前1∶3)。這裡的「異端」、「異教」,主要是指宗教思想上的謬誤。成熟的基督徒,能夠分辨出哪些是合乎聖經的純正道理,哪些是異端邪說。凡是超出聖經範圍走火入魔的道理都是異端。這些似是而非的道理最能叫人上當,因為把一些不符合聖經的教訓告訴人當作屬靈的追求,使人在不知不覺中漸漸跌入他們的陷井。現在,仍然有許多異端邪教打著基督教的旗號,或裝作屬靈的追求引人上當。例如過於注重主觀的經驗,忽略掩蓋客觀的真理,或者一種外表的虛偽的假象吸引人狂熱起來,鼓勵人把房子賣了,金錢全部奉獻,並且要在一起讀經禱告,說這是照著耶穌的吩咐變賣所有的來跟從主等等。這些表面非常屬靈的做法,其實是違背聖經的。所以,保羅說:「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異端」(弗4∶14)。

  而一個成熟的教會,在信仰根基上肯定是相同的,至於吃什麼,不吃什麼,崇拜時程序不同,所守的日子不同等等,卻完全可以存有差異,而且能互相尊重、彼此配搭、共同建立,這正是教會成熟的一個標誌。

  總之,教會是基督的身體,而且這身體「連於元首基督」(弗4∶15)。教會中的各人,或者各地的教會,雖然在禮儀特點或傳統背景上有許多差異,甚至有的可能比較大,但正由於這些差異,使我們能各自站在不同的崗位,負起不同的責任,發揮不同的功用,使身體漸長,在愛中建立。


推薦閱讀:

韓雪: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到底對人生有多大影響
王菲、章子怡告訴你,撕下「偶像包袱」有多爽
是的,我就是想睡你的內在美
一萬次刻意練習
[美文]最好的婚姻,是兩個人成長

TAG: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