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拿社會的教育焦慮當生意
猿輔導官方微博截圖。 未來網圖 有律師指出,培訓機構借勢高考狀元營銷涉嫌違反《廣告法》。有些教育機構為了吸引用戶還會造假,比如把不是本機構學員的狀元說成是學員等。 炒作高考狀元的現象早已有之。雖然教育部門三令五申,有識的教育界人士反覆提醒,但是這股風氣一直剎不住。現在隨著網路技術發展和民間教育培訓機構的做大,又出現直播課這樣的新花樣。 炒作高考狀元,有悖教育公平的理念。當高考狀元淪為商業化教育機構的廣告招牌,就更加變味了。 不管教育機構使用什麼名目,它們付給狀元的錢本質就是代言費,目的就是向受眾學生傳達一個信息:高考狀元的選擇,你值得擁有。正如人們時常好奇某某明星是否吃他代言的速食麵,我們也要問高考狀元真的是這些教育機構培養出來的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別說某些狀元不是相關機構的學員,即便是,又怎能斷定這些機構的作用超過了學校和老師? 這還不同於明星吃不吃速食麵,因為大家都知道那是表演,學生和家長可能真的會以為高考狀元「選擇」的機構有什麼訣竅秘方。這應該也是相關機構給高考狀元付費時想要達成的效果。若培訓機構心理攻勢成功,教育就會更加異化成拼錢的遊戲。而當前社會上本就存在教育焦慮和「起跑線」恐慌,培訓機構炒作高考狀元只會雪上加霜。 有媒體曾對2015年各省的高考狀元進行調查,發現93.1%上的是普通幼兒園,72.4%上的是普通小學,41.3%上的是普通初中。也就是說高考狀元與「起跑線」關係不大。這組數據是有助於緩解「起跑線」恐慌的。如果有人試圖製造高考狀元只能重金培養的印象,只能說誤導公眾、別有用心。高考狀元不應該成為培訓機構通過刺激教育焦慮情緒來漁利的工具。 眾所周知,市場上的民辦培訓機構讓許多家長和孩子疲於奔命。有些家長確實是為了讓孩子學到東西,但也有不少家長是從眾心理作祟,不報班便內心不安。在當下教育神經如此敏感脆弱的時刻,再加上高考狀元這味「料」,豈不是要壓垮這些家長? 教育固然十分重要,但敏感、焦慮無助於改善現狀,全社會理應營造一個健康的環境。讓孩子們可以安靜讀書,讓家長們不必像無頭蒼蠅似的亂撞。像炒作高考狀元之類的事,都是背道而馳。
推薦閱讀:
※中國教育現狀:缺失的父親 焦慮的母親 崩潰的孩子
※帶娃越來越焦慮,是因為你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
※焦慮症心理分析:經常會出現錯覺
※男人總是在逃離,女人總是在焦慮
※如何面對考試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