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塔夫: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自孔子教書教出名堂後,孔子就成為了中國億萬讀書人的榜樣。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無窮到了筆者尚未上學,就從父親口中學會了一句以孔子為榜樣的經典語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但幼時的筆者,對讀書到底有什麼好,因孔子這個榜樣離現代實在太遠,而有些認識不清,因此讀書也一直不是很努力——但這一切隨著筆者第一次造訪曲阜孔廟,閱讀孔家在歷史留下的點滴,而觀念一新。

  壯觀的曲阜孔廟

  可以肯定,第一次走入孔廟的人,都會被這座佔地300多畝,擁有九進院落和五殿、一祠、一閣、一壇、兩堂、十七碑亭、五十三門坊的,不亞於故宮博物院的氣派所震懾。著實氣派,是筆者參觀孔廟後的第一觀感。事實上,這個「榜樣」可比乾巴巴的讀孔子故事形象多了——讀書,就可能換來這樣的家業,怪不得「萬般皆下品」。

  參觀完孔廟之後,筆者開始對孔子及其後世子孫,如何能蓋起這樣氣派的房子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開始蹲圖書館,四處借閱,力圖梳理出這個「榜樣」的自我實現路徑,以便於效仿——筆者這時已經接受了一些唯物主義哲學觀的教育,不會天真到認為這樣的房子真是靠讀書讀出來的。

  不過翻看之下,筆者心中所受的震撼是越來越大:

  什麼?!孔家最多時在五省擁有土地一百多萬畝?還搞過圈地運動?僅清咸豐年間,孔府借清查祀田為名,就在江蘇銅山、沛縣派屯官率眾數千人私立屯庄二十五處,平地修蓋房舍數百間,滅沒村莊百餘處,連地方政府都不敢管?

  什麼?!孔府有世襲名號「衍聖公」,並在其之下,設有三堂、六廳的微縮政府?在自己地盤內發生的一切事情,這三堂、六廳都按照孔府家規予以生殺予奪,而無視國法?而曲阜知縣在唐代開始由「衍聖公」兼任,明代有了點進步,在「衍聖公」弟侄中揀選一人,送吏部委任,直到清乾隆年間才有所改觀,「不必拘用孔氏族人」,但人選往往也是孔府所推薦的——堂堂國家幹部,一縣之長,實際不過是孔府的一名家奴。

  什麼?!孔府佃租最高,因孔府的地租是祭孔用的,事關「聖祖血食」,因此「豐年不增,歉年不減」,被稱為「萬年租」,其征租手段比劉文彩還要殘酷?清光緒二十一年黃河決口,鄆城一帶被淹。孔府屯官報告說:「南北東西約六十餘里,共有一百餘村,平地水深七八尺、丈余不等。二麥方入場中,遂就漂沒。田地俱為水國,廬舍化為丘墟,淹死人數無算。屯民現大堤存身,糊口無資,棲身無所。」但孔府這個當地的實際政府接到報告,不但不救災救人,反而催租說:「各屯應徵祀銀,原備祭祀之用,不得絲毫拖欠。即遇有水旱偏災,亦向無豁(免)緩之例。所有本年秋征各名下應交銀兩,趕緊完納,不得借詞觀望。如有抗限延挨者,就近追比!」地方日誌中甚至不乏孔府催租打折板子、鬧出人命的記載。

  至於私自誣陷自由人為孔家「脫籍之人」,地方上強行擄掠人為奴為妾的事情,在《孔府檔案》中更是屢見不鮮——可以想像,任何看過《白毛女》的現代人,看完這些資料之後,心中會將孔府與什麼形象聯繫起來。

  但無可否認,孔府的權勢是令人艷羨的——雖然這個榜樣,任何心智健全的現代國人都會認為是「不可複製和超越」的了,但估計並不妨礙一樣可以激勵人向這個方向去努力——恐怕寫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一句的作者,也是這樣想的吧。

  識時務者為俊傑

  也許有人說,榜樣的成就我們是學不來了,但榜樣的德行高尚,是我們學習的對象。我們讀書就是要學聖人的教化之道,力圖做一個完人——對這樣的說法,筆者表示敬佩,但小聲說一句:難以苟同。

  是,儒家學說歷來被奉為帝王學說,漢、晉、隋、唐的歷代封賞,成就了孔府偌大家業的雛形,宋代甚至給了孔家「衍聖公」這一世襲罔替的尊號,承擔了曲阜孔府重建的全部建設費用,這是對孔子同學用功讀書、努力教書的回報——但孔子的德行被其後世繼承了多少,是否能對得起「衍聖公」這一世襲罔替的尊號,確實值得商榷。

  別的不說,宋代趙家前腳剛給孔家蓋好房子,奉上尊號,後腳金兵打來,孔端操(瞧這名字,多麼高大上)立即代表孔府去向大金錶忠心,而得以繼續受封「衍聖公」。這還不算,金的封號題墨未乾,金為蒙古所敗,新「衍聖公」孔元用立刻修改了自己的民族成分,親率族人加入元軍,清剿宋、金「反賊」,不幸「以身殉職」。

  之後,孔元措一系以既然歸化蒙元,那麼「衍聖公」的帽子顏色也應該改一改為由,開始了「奪嫡」,口誅筆伐,拳腳相加,刀兵並用,不可開交,鬧了好久,連元仁宗都不耐煩了,決定「以帽取人」,判孔元措一係為正溯。

  當然,這期間「衍聖公」也沒少在蒙古人那裡搞政府公關——派出張德輝、元好問等覲見忽必烈,跪請他為「儒教大宗師」。忽必烈雖然不知道是否真的能看懂孔老先生用漢字留下的學說,但還是非常愉快地准了他們的請求,蠲免了孔府和儒戶的兵賦——估計忽必烈決策時沒少請翻譯介紹孔老先生的名頭和生平事迹,或許是被感動和教化了,亦未可知。

  但好景不長,蒙古人入主中原未及百年,被一個窮小子朱元璋打跑了。這朱元璋估計讀書不多——從他留下的一些親筆親言往往貼近現代的白話文,識字的現代人幾乎都能看懂——未免對孔老先生有些不夠了解,但為了國家統一,社會安定大計,仍續封孔府後人為「衍聖公」,但要論尊寵,就很難比得上蒙古人在位的那個時候了。

  不過,朱元璋雖然讀書不多,但朱元璋的子孫可都是讀書人,於是孔府又開始顯赫起來——明末「衍聖公」孔胤植,不但繼續受封「衍聖公」,還被尊為大明朝的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傅——但李自成一進山東,他立刻供奉大順國永昌皇帝龍位,並獻馬獻銀,跪納印信。

  不過李自成得大位不正,得遭天譴,轉瞬後金大軍殺到,孔胤植倒也不含糊,立刻仿諸葛武侯《出師表》體做了《初進表文》,稱頌清帝「山河與日月交輝,國祚同乾坤並永」,並表示願為所用。但後金國主那時估計文化也不高,漢字尚且需要翻譯成滿文,這文言文估計翻譯得慢了點——沒及時做出響應,而是先頒布了剃髮令。孔胤植馬上,立刻,不折不扣地執行了此令,「恭設香案,宣讀聖諭」,令族人剃髮。順治帝聞之大喜,於是把孔子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乾隆帝更賜孔家排輩所用「字」。

  然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大清忽換民國,袁世凱當政,號稱要「共和」,但這難不倒孔府,連發兩封「勸進電」勸袁「早日登極,以慰民望」。袁世凱雖然見電「甚慰」,無奈難敵生死關,張勳進京將「民國六年」改為了「宣統九年」,當值「衍聖公」孔令貽當機立斷,馬上拍電報改口說「恭承明詔日月重光毅力誅猷普天同慶」,「敬賀大喜」。

  不過,孔令貽似乎與其先祖們比起來,論氣節一事要有所持——1919年,孔令貽「入覲天顏」,在紫禁城裡享受了騎馬待遇,依然呈送「奏摺」,自稱「微臣」。1923年還派孔德成以「宣統十五年」向溥儀「叩謝天恩」。

  但到了1928年,蔣介石至曲阜「朝聖」,孔府開始轉向,殷勤伺候致使蔣公大喜,遂將孔丘老先生的生日定為「國定紀念日」,並搞了個《尊孔祀聖》決議,將決議「衍聖公」稱號改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1935年孔德成親赴南京宣誓就職這個奉祀官不說,還說蔣介石搞的「新生活運動」是「拯救中國,振興民族的良圖」。 

  值得注意的是,孔德成親赴南京宣誓就職奉祀官的同年,孔府還派出孔昭潤遠赴東洋,主持蓋孔廟,開儒教大會和祭孔等多種活動。至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孔德成先生作詩云「江川珠泗源流合,況是同州豈異人」,宣傳中日「同文同種」,誰入主中原都一樣的國際主義理念。其後,孔令煜在還「恭逢」汪偽政權「還都三周年」,給汪精衛拍出祝賀電報,稱「我主席旋轉乾坤,實為從前所未有」,還在汪偽政權搞的紀念孔子大會上發表演說,呼籲「復興各方文化」以協助汪偽政權「完成大東亞聖戰」。

  尾聲

  要說孔家唯一一次沒有在政權更迭中倒向,那還是1949年,百萬良田、300畝豪宅庭院說不要就不要了——沒錯,要的就是這股氣節,細軟一卷,追隨蔣介石到了台灣。當然,也有人說是想要也要不了了,沒準還會落得個劉文彩的下場——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孔家絕不會像陳布雷那樣「殉國」,那是因為他有那一文不值的所謂信仰,而憑此信仰孔家得以榮耀千年。

  不過到了台灣之後,孔府後人似乎於西方式教學有所不適應:1965年孔德成長子孔維益考大學居然落榜了!蔣公介石一看,這還了得?!馬上批示免試入學,不過孔維益進入了台灣政治大學中文系之後,似乎仍在適應新學,在政治大學讀了六年才畢業。時隔一年,孔德成次子孔維寧再次落榜,蔣公介石再次大筆一揮,又將其保送進了台灣大學。也許是考慮到乃兄於新學不甚合宜的前車之鑒,孔維寧選擇了考古人類學系。 2008年10月20日,孔德成因肺炎並發敗血症、心肺功能衰退,被送往台北慈濟醫院急救,隨即被送進內科加護病房治療,藉藥物及呼吸器穩定生命跡象。然腦部缺氧嚴重,延至10月28日上午10時50分,因心肺衰竭病逝,享年88歲。

  11月30日上午9時,台北市第二殯儀館景仰廳舉行公祭,馬英九親臨其覆蓋「中華民國國旗」的靈柩前發表追思感言,「以彰忠藎」——至此,孔德成,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代「衍聖公」以及唯一的「中華民國」世襲官員,就此落幕。


推薦閱讀:

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顧炎武是如何讀書與行走的
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一)
書單來了| 讀書到底為了什麼,這7本書給你答案
讀書的男人//讀書的女人
楊絳:讀書是一生的信仰

TAG: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