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與「做到」的區別——課堂教學隨筆

作為教師,我們的教學很多時候會遇到這樣的困惑:在課堂上我們講課的內容學生聽懂了,甚至他們的課堂反應也相當好;可是當真正到把老師所講的內容變成實際的操作的時候,就不是那麼回事了,這其中的原因很複雜,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們當老師的以為自己所講的,只要學生能夠聽明白,就算是掌握了,就算是完成任務了。

其實學生聽老師講解之後,就算當時明白了,也只是聽懂了其中的一部分內容,還得有一個消化與吸收的過程,即便他似乎理解了,似乎聽懂了,這其中還是會有一些似懂非懂的內容,或者手還是有一些暫時無法真正理解的東西,如果沒有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就讓學生去實際操作,不出一些小問題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種情況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的時候會出現,我們這些成年人學習其他新鮮事物的時候,也會有類似的情況發生。不少人第一次學駕駛,有幾個人是一開始教練一講,就能夠馬上操作的?估計沒有幾個人,除非這些人平時常常摸汽車,對汽車的使用比較了解。絕大部分人教練講了很多次,甚至是無數次,依然還是會出錯,教練講的時候明白了,而當自己實際操作的時候,往往是腦子想的與手腳的配合出現問題,總是無法順利完成,只有經過了很多次的練習,逐漸摸索出了門道,甚至有點的爛熟於心的時候,才可能順利完成教練教的那些內容。

同樣的道理,學生在學習新的知識,也需要一個逐漸消化吸收的過程,而這就需要老師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不能操之過急,不能逼得太緊。如果不能理解此點,就會「欲速則不達」,適得其反。就以學習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寫作為例,當下學生是已經基本理解了任務驅動型寫作的方法與程序,幾次的考試及平時練筆也基本能夠把老師所將的那種套路寫出來,但是還是無法真正按照老師所講的那些方法去完成作文,在不少時候都是寫出一些連他們自己事後都覺得有些莫名其妙的文字出來。學生自己頭腦所想的和最終變成文字之間還是有一定的距離,而這並不是教師的講課所能夠取代的。

讓學生真正從「知道」到「做到」,教師不僅僅需要讓學生明白接受,更關鍵的是還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內化吸收,反覆揣摩思考,根據自己的實際進行必要的調適,只有學生自己的大腦真正接受了老師所傳授的信息與方法,他才可能按照老師所講的內容去實際操作,才可能最終把老師所講的內容變成一個比較理想化的結果。

推薦閱讀:

如何提高語文學科課堂教學效率
如何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親和力
林黛玉進賈府課堂教學實錄
涉江采芙蓉課堂教學實錄
英語小年齡段(1-3年級),如何設計一堂課

TAG:教學 | 隨筆 | 課堂 | 課堂教學 | 做到 | 知道 | 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