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meta分析的選題和寫作注意事項,醫心雜誌,醫心網
何奔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 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全國常委,中華醫學會上海市心血管病專科學會委員兼青年學組組長,美國心臟造影與介入學會委員(FSCAI),亞太心臟介入學會委員(FAPSIC),三大最具影響力的國際介入心臟病學大會(美國TCT 歐洲PCR 日本CCT)的國際主席團成員。《國際心血管病雜誌》、《國際循環雜誌》、《內科理論與實踐雜誌》等多本雜誌編委;在冠心病 高血壓、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等領域有豐富的診治經驗,尤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診PTCA方面有較深的造詣。
meta分析,或稱為薈萃分析,是目前廣泛應用的一種對文獻進行定量化綜述的數據處理方式。meta一詞源於希臘文,意為更廣泛、更全面。1955年,Beecher最先提出了meta分析的最初概念。1976年英國心理學家G.V Glass對此進行了明確定義:他將以綜合現有發現為目的,對收集到的多個同類研究進行數據提取、效應量合併和綜合統計分析的一系列統計原則稱為meta分析。時至今日,meta分析經常會和系統綜述(systematic review)的概念相混淆,後者形成於1992年,是指對具有共同目標問題的多個獨立研究進行質量和結果分析的文獻評價方法。目前通常將meta分析等同於包含了meta定量分析結果的系統綜述,但必須指出,系統綜述可以不包含meta數據分析而只進行定性的文獻評價。
meta分析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被引入到對隨機對照和觀察性臨床研究的歸納評價中,其在醫學應用中的主要目的在於:
1)提取多個臨床研究的數據,從而將單獨臨床研究中有限的病例數整合為較大的樣本量,提高統計效能。 2)meta分析對數據的提取並不是等權重的,而是根據研究類型、質量和樣本量大小對獨立研究的統計結果進行加權,匯總後的合併統計量可以較為科學和客觀地分析存在分歧甚至矛盾結果的獨立臨床研究,得到明確的總體結論。 3)整合分散的獨立研究的病例數據,通過統計學的方法得到與昂貴的「大樣本」臨床試驗相仿的研究效果,從而為臨床指南或者公共衛生策略的制定提供可靠而經濟的依據。4)對相關臨床問題的研究現狀進行定量分析,為後續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基於這些目標,臨床meta分析的核心要素可以歸納為兩點:一是設置研究目的,明確通過meta分析解決什麼問題;二是質量控制,即確保按照規範完成meta分析,使結果可信可用。meta分析的立題包含兩方面的工作:選題和對初選課題進行可行性分析。選題是meta分析論文寫作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一個步驟。選題的好壞直接決定著論文的可行性和研究意義。meta分析論文的質量,既在於所解決課題的創新性,更在於結論的實際意義。因而,所選題目最好是臨床上存在爭議或未有定論卻急需解決的課題。「最好的問題來源於臨床實踐」,事實上,只有做到對所在專業臨床現狀和研究進展非常了解,才可能在選題中兼顧創新和深度。從這個角度講,meta分析論文的立題應該更多由資深醫生完成。而目前普遍存的現象是許多低年資醫生或研究生純粹為了完成meta分析論文而閉門造車,只重視選題的「創新性」,一味追求冷、偏題目而忽視臨床實際問題,是產生眾多低質量meta分析論文的重要原因。作為青年醫生或者醫學生應當在臨床實踐中積極觀察和提出問題,作為備選的meta分析題目進行積累,然後通過文獻閱讀和與導師的討論確定各種題目的臨床意義,這樣的選題方式不但確保了論文的價值,也使meta分析的寫作過程與青年醫師臨床能力培訓緊密結合,而臨床實際問題的導向也是激勵作者高質量完成論文的最好驅動力。選題完成後還需要論證題目的可行性。可行性也包含兩部分含義:1)針對相關問題的研究數據是否足夠進行meta分析;2)針對某一問題的meta分析文章是否已經發表。通過電子資料庫的檢索,完成題目的可行性分析並不困難。需要注意的是,在一開始就要確定基本的研究入選和排除標準。理論上,高質量的meta分析要求只納入隨機臨床試驗,但是對於一些特殊的領域或非常有價值的臨床問題,也可以納入高質量的對照研究。研究的數量和數據的可提取性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統計量的合併對數據點數量有最低要求(可以參考相關說明),儘管在文章檢索時設定語言限制可能帶來選擇性偏倚,但從數據提取角度考慮,一定數量的英語和中文文獻是確保meta分析可行的重要條件。另一方面,已經發表的同類meta分析論文並非選題絕對的「攔路虎」。需要謹記,meta分析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如果出現新的臨床研究或者已發表的論文納入的研究不夠全面都可以重新撰寫新的meta分析論文。
meta分析質量控制的精髓在於規則預立、嚴格入選標準和嚴謹的統計方法。如前所述,meta分析的根本目的在於合併針對同一問題的獨立研究中相同的統計值。這種合併有兩大前提:第一,用於合併的獨立研究在設計和施行上必須規範可信。meta分析最終結果的科學性和納入研究的質量直接相關。因而,必須預先制定納入或排除獨立研究的規則,即明確可以納入meta分析的獨立研究的目的、設計類型和偏倚控制標準(如盲法、中心數量、人種選擇等),從而在保證入選研究科學性和可信度的基礎上,盡量減少各研究中除樣本量以外的差異。合併的第二個前提是統計量的同質。一個通俗的說法是「香蕉和蘋果不能相加,過期的牛奶和新鮮的牛奶也不能相加」。在進行數據提取前,必須明確擬進行合併的統計量定義和限制條件(如統計目的、干預或隨訪的時限等),防止出現錯誤的合併。需要指出,在預先設立各種標準以後,有時會發生符合條件的研究或者某一統計指標過少的情況。對於前者,應當仔細檢查納入和排除標準,如果沒有明顯缺陷,應該考慮等待進一步的臨床研究公布,隨意降低獨立研究的入選標準將嚴重影響meta論文的質量。而對於後者,不應強求統計量的合併,可以直接描述獨立研究的統計結果作為代替。完成meta分析文章可以有兩種形式:一是撰寫Cochrane meta分析論文,二是自由撰寫。Cochrane是1992年在英國牛津成立的系統綜述全球協作組織。撰寫Cochrane meta分析是指按照Cochrane協作網統一工作手冊規定的方法和原則,在相應Cochrane專業編輯小組指導和幫助下完成meta分析寫作,符合標準的論文將發表在Cochrane圖書館內(SCI 收錄)。完成Cochrane論文的步驟較為繁雜,首先必須由編輯小組判定選題合理且無重複時才可以獲得註冊。Cochrane meta分析只納入隨機對照臨床實驗,文獻檢索和數據提取需要多位作者進行集體討論,meta分析的每一步驟都需要按照指導手冊的要求進行並受到編輯小組的監督和指導,此外對論文的節點進度、格式也都有嚴格的限制。進行Cochrane註冊論文寫作的益處在於需要強制性遵守規範流程,完成的論文質量上乘,對初學者也是非常好的培訓過程。作者當然也可以選擇自由撰寫的方式完成meta分析,其優點在於選題較為靈活(可以重複已有或相似的題目),可以加入一些新的統計方法(Cochrane統計方法較少)以及擁有更多的投稿選擇。但作者同樣應當遵循上述質量控制的原則。
meta分析的寫作中還有種種技巧,在各類文獻中已有專門討論,本文不做一一贅述。文章立於形而傳於神,只要牢牢把握立題的新穎和深度,嚴格控制入選研究的質量,正確選擇進行合併的統計指標,就能為一篇成功的meta分析論文構建良好的基礎。
來源於:《醫心評論》第66期
推薦閱讀:
※《世界知識》雜誌:莫迪訪美,美印戰略夥伴再出發?——林民旺
※心理雜誌
※艾瑪·斯通半裸登雜誌封面
※影視圈雜誌
※『訪談』蔡康永的說話生存學 - 良品雜誌的日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