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養老院集中養老模式不適合中國國情
央視《今日觀察》2011年6月13日播出「頤養天年?為養老而痛!」,以下是節目實錄:
最近,一段養老院里的視頻引起了大家對養老院的關注。在這段視頻里,河南省鄭州市一家叫做暢樂院的養老院,深夜經常傳出老人的慘叫聲。當記者潛入調查後發現,這些聲音的來源竟然是養老院里的護工在毆打、辱罵老人。應該為老人頤養天年的養老院,怎麼成了虐老院?在中國社會老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的今天,怎樣才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陳偉鴻和著名財經評論員馬光遠、張鴻共同評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頤養天年的老人院為什麼成了毆打辱罵的虐老院?
這幾天,一個「冷血護工」的電視報道引起網友的大量跟帖。河南電視台都市頻道記者接到報料後,蹲守6夜,錄下了護工鄭煥明凌晨三四點叫醒被護理老人時令人髮指的言行。
5月19日凌晨4點左右,記者悄悄來到老年公寓後邊1樓的窗戶下面,架起攝像機,只見一名護工走進房間叫老人起床,老人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著,不想起床。
老人:哎呀,哎呀,哎呀……
護工:哎呀,疼了吧?
老人:哎呀,哎呀,哎呀。你別打了,中不中?
護工一陣污言穢語,在老人的痛苦呻吟中,護工將老人帶出房間。
5月21日凌晨4點。
護工:喝水不喝,喝點水吧。
老人:渴。
護工:你渴不渴啊?
老人:你喝點吧。
護工:起來。
解說:記者發現老人房間里不僅拉上了窗帘,玻璃窗也關得死死的,記者只好在窗邊架起攝像機遙控拍攝,窗帘忽然透出一絲縫隙,透過縫隙記者發現,老人在睡覺的時候還被綁著雙手,身體也被綁在床上。此後,記者扮作想讓父母入住的人去諮詢,看到院長辦公室牆上掛滿錦旗,院長說,「這個養老院服務非常好,老人的入住率很高。」記者看到有的老人被綁在床上,問院長「為何把老人綁在床上?」院長回答,「因為他的脾氣不好才綁的,這對老人不會有什麼影響。」
張鴻:沒有相關部門關注過養老院的管理
(《今日觀察》評論員)
這個事最可怕的不是我們覺得很震驚、很憤怒,這種行為令人髮指,而是經過一系列報道以後,相關人等,包括這個護工對它的漠然和習以為常。這個護工已經62歲了,按說他也是一個需要照料的老人了,但是他幾乎每天凌晨三四點都要起來把他照顧的老人打一頓。現在的問題就是,我們覺得不正常的事,在他看來很正常,因為這個事已經被舉報過,家屬舉報過,然後還在發生。後續的報道里,記者走訪了很多家養老院,有一個養老院就說,「我們好,我們壞,哪個部門管過我們?」
馬光遠:目前相關部門包括養老院應承擔何種責任仍無定論
(《今日觀察》評論員)
其實這個事本身不是一個個案,兩年前,我們欄目就報道過長春的養老院里虐待老人的事。2010年,《中國之聲》對濟南市的一家養老院虐待老人也做過報道。現在,河南鄭州的虐待老人的護工被刑拘了,按照法律,他現在最起碼已經構成了傷害罪,也有可能涉嫌其他的一些罪名,那麼別的一些部門,包括民政部門、養老院本身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到現在依然沒有說。
此前,民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日趨嚴重,但養老護理人員不論是規模還是專業水平都不能適應這種嚴峻的現實,目前最少需要1000萬名養老護理人員。中國社科院有關專家指出,目前全國60歲以上的老人達1.69億,養老床位250萬張,僅占老年人口的1.5%,也就是說中國1000名老人中只有15人擁有養老床位,而發達國家是70人。
今年2月,在寧波市社會福利中心,為了能在這找一個床位,83歲的陸慶康老人來過多次了,這天他又來詢問有沒有空出來的床位。
陸慶康(浙江寧波市民):我登記5年了。
記者:因為一直沒有床位,是嗎?
陸慶康:嗯。
記者:你有在別的地方問過嗎?
陸慶康:別的敬老院我去過了,都沒有。
老人再次失望的離開,這家公辦的養老機構有300多張床位,記者發現很多都是數年以前就已經預約登記了,最早的已經排隊等了10年。
丁怡(寧波市社會福利中心):我們現在入住的老人是300個,可現在登記的有將近1200個,那可能有4倍。
記者:我看剛才都還有人諮詢,是不是經常有人打電話或者是走到這裡來諮詢?
丁怡:蠻多的,一年比一年多。
目前,招工難也困擾著養老院,青島心怡敬老院營業9年了,共有近40名老人入主,今年春節後,由於缺少護工,敬老院無奈的做出了關門的決定,老人們則被安排到其他養老院。
老人:照顧得很好,我捨不得走,
倪曉平(青島心怡敬老院院長):現在工資長到1600了,管吃管住。
記者:這個價位在同行業算什麼水平?
倪曉平:算高的。
記者:還是找不到人?
倪曉平:還是找不到人。
張鴻:公立養老院入院難民營養老院生存困難
(《今日觀察》評論員)
其實養老院和入托難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性,首先是公辦的少,比如,現在鄭州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100萬,但它只有40家養老院,床位是5000張左右,這遠遠不能滿足要求,而且這40家裡只有3家是公辦的。公辦的相對來說規模會大一點,也便宜一些,而且條件符合要求,醫生、護士以及相關的配套人員的培訓也都能到位。
民營的養老院為什麼會生存困難?第一,它門檻高,這樣就導致大量的民營養老院處在灰色地帶,因為他沒法拿到那個資質證明,按照床位數、人均居住的平米數以及人員相關硬體的門檻,如果投資,是很難達到的,尤其是在社區一級的地帶里,他就不能拿到相應的補貼,因為補貼也是按照規模來的。比如50張以上床位,才能夠一個床位一年拿到3000塊錢的補貼,而且這個補貼更多的也都是在公立養老院里才能拿到,所以相對來說,優勢的資源都集中在公立,但是公立的少,所以大多數的只能去忍受。包括我們看到的這個老人,他家屬原來就知道有虐待,但查了好多家,也發現普遍存在這種問題,所以只能上這個養老院。
馬光遠:現在面臨的就是公共服務的短缺問題
(《今日觀察》評論員)
整個的社會化養老呈現出三個短缺:第一,是相關法律短缺,比如現在出了這個事以後,這個養老機構有什麼責任?監管機構有什麼責任?我們現在回到法律里都找不到什麼法律依據,我僅僅找到一個就是,1999年民政部出台的《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但是我按照這個《辦法》去追究這些人的責任,根本找不到一點法律依據,也就是說對辦養老院應該承擔的責任、標準、用人素質等等都沒有相關的規定;第二,2009年,民政部表示,目前全國的養老床位短缺。在發達國家,床位跟老人的比例是5%到7%,我們是1.5%左右;第三是護理人員非常少。按照老齡化程度,目前我們最少需要護理人員1000萬,但是真正的從事這個職業的人員只有22萬,在這22萬里,真正持證上崗的只有2萬人,這個缺口比例是相當大的。那麼在人員缺失、法律缺失、機構缺失的情況下,這些老人目前受到的一個情況,也就是即使知道老人受了虐待,即使知道這個養老院不太好,也沒有別的選擇。整個來講,我們在告別了物質短缺的時代以後,現在面臨的就是公共服務的短缺問題。
姚遠:興辦養老院的入門標準太低國家的相關政策落實不夠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今日觀察》特約評論員)
民辦養老機構從建立之初,基礎就不是特別牢靠,養老院入門的標準太低,或者說在入門時的執行力度不夠,有很多資質、條件、管理水平都沒有達到的情況下,就進入了養老行業。養老機構在運行的時候,由於經費的緊張,由於國家相關政策落實不夠,造成了它們低成本的運行,所以本來應該達到一個較高的服務水平,結果現在因為經費的問題以及各方面的原因,養老院就達不到這個標準。最後就是對已有的一些規章制度落實補足。
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哪種方式更好?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如何更好實現?
「勞我以少壯,息我以衰老」,據預測,2014年全國老齡人口將達到2億,每7個人中就有一名老年人,讓老人安然養老成為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托老所」讓居家養老更方便。在蘇州二郎巷社區就有這樣的老年日托,老人們白天在這裡休閑聚會,享受豐盛的午餐,晚上再回到各自家裡,可謂是樂在其中。
民政部門相關負責人:今年,我們還要把居家養老的發展爭取全市全覆蓋。
上海松江的朱良才老人投資6000多萬元建起了一家非盈利性的專業護理養老機構,有床位380張。
朱良才(上海親清老年護理院養老院院長):我們開養老院給社會減輕負擔,給國家減輕負擔。
「虛擬養老院」備受老年人歡迎。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的虛擬養老院通過接待中心、呼叫指揮中心和管理服務中心組成了一套完整的服務系統,城關區的張效鸝老人兒女不在身邊,老伴又有病,他們老兩口的生活主要是靠虛擬養老院照料。
馬光遠:養老的社會化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
(《今日觀察》評論員)
按照專家的預測,到2050年,中國真正進入到所謂的重度老齡化的階段,到這個階段以後,中國的老齡人口是4個多億,這在全球人口裡排第三位了,而且基本上3個人里有1個是老人。到這個階段以後,如果單純依靠家庭來養老,肯定是不現實的,那麼養老的社會化是一個大趨勢,而且是不可逆轉的一個趨勢。
我們一定要嚴格界定社會化與市場化的區別,現在來看,鄭州40個養老院里,只有三家是公辦的,這說明我們在整個養老的福利事業里,政府投入太少。在現在政府投入不足,整個社會力量投入有很多困難的情況下,有些人選擇以房養老,但有房子的人畢竟有限,所以我們在探索這個方向的時候,一定要分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一方面我們通過政策的鼓勵,讓社會力量覺得有錢可賺。同時政府要加大投入,如果政府不投入,那麼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尷尬局面。
張鴻:居家養老可以用財政撥款來撬動建議在社區建立相關的養老配套設施
(《今日觀察》評論員)
我身邊就有很多年輕的朋友,他們擔心有一天在外地的父母老了,怎麼辦?那就得在北京買房,因為孩子的事業在北京,現在房價又那麼高,那就不得不選擇集中養老,就是養老院。很多老年人的觀念也一時半會兒改不過來,但是這卻是他們一個不得不選擇、不得不面臨的一個問題。
現在的情況是,公辦的擠不進去;盈利的又太貴,那就只能居家養老,所以政府要提供的不僅僅是養老院這種集中養老方式。居家養老也可以用財政撥款來撬動。比如我租一個房子給父母,在我上班以後,老人能有餐桌,社區有專人服務,就是在社區建立相關的養老配套設施,這樣年輕人的壓力就會小很多。
周孝正:集中養老模式不適合中國國情家庭養老仍是主要養老形式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社會學研究所所長《今日觀察》特約評論員)
集中養老模式不適合中國的國情,我們主張家庭養老,仍是我國主要養老形式,一定要注重親情,我們絕對不能把老人都推到養老院,因為養老院的發展有個過程。養老院是把老人湊在一塊,它有很多很多的問題。比如,老人就不可能有天倫之樂,作為它的補充社區養老,也就是一個小區有幾十棟樓,一般來講,老人應該居家,社區應該配上一些醫療的辦法。比如社區有一個醫療站,如果老人需要搶救了,他一按鈴,就可以進去,還應該把老人組織起來,這就是政府的責任了,因為老人的家可能是空巢家庭,他的孩子不在,那麼別的老人的孩子可能沒有走,讓他們調劑,這是基層社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
張鴻:我們需要有遍地開花的社區養老院要用更多的投入來撬動周邊配套的養老服務讓更多的社會資金考慮到養老的需求
(《今日觀察》評論員)
當我們看到這種現象之後,我們除了憤怒以外,其實還有一個隱隱的擔憂就是,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怎麼辦?我們不僅是個人要考慮,政府更要考慮。第一,我們需要明白,養老其實是一個家門口的需求,按照中國傳統的觀念,老人都不大願意離開自己的家,哪怕和孩子不在一室,但是能住得很近都很好。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有更多的遍地開花的社區邊的養老院,我們要用更多的投入來撬動周邊的配套的養老的服務,讓更多的社會的資金包括一些開發商在建房子的時候,能夠考慮到養老的需求。
馬光遠:讓老人有尊嚴的活著是發展經濟和社會存在的最根本目的
(《今日觀察》評論員)
其實我覺得讓人有尊嚴的活著,特別是讓老人有尊嚴的活著,是我們發展經濟和社會存在的一個最根本的目的。聯合國有一個專門的老年人的基本原則,其中有兩個基本原則非常重要,第一個是照顧原則;第二就是尊嚴原則。
(《今日觀察》欄目播出時間:周一至周五21:55-22:25)
推薦閱讀:
※衍水青云:巴黎恐怖襲擊帶給中國的戰略機遇
※漫談中國福文化
※中國現有警犬展示~![組圖]
※著名漢學家錢存訓在芝加哥去世享年105歲 最早在西方嚴謹傳播印刷術起源於中國
※俄羅斯姑娘為何搶嫁中國男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