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晁錯變革亡軀

對於變革管理,每位新上任的管理者都有幾種方式處理:要麼守舊,按照原先的模式進行管理。要麼漸變,對原先的管理體制進行小變小改。要麼突變,對原先的管理機制進行顛覆式地、破壞性地變革。那是破舊立新,大刀闊斧地改變原有管理體制。 中國有句俗話叫「槍打出頭鳥」。有句成語叫「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這些詞語的意思是,有本事、有能力、有德行、敢於出頭的人往往會讓一小部分平庸的人覺得有挫折感,覺得心理受到創傷,所以就會不喜歡優秀的沖在前面的人。因嫉妒而產生阻礙心理,破壞心理。不想讓優秀的人什麼都如意。在法治不健全的社會,優秀的人往往還會遭小人暗算與迫害。 特別是變革管理,要革掉一些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遭到反對與反抗那是顯而易見的。中國歷史上的變革有很多失敗的例子,如王安石變法。百日維新等等。 現在我講一下在西漢景帝年間發生的晁錯變革失敗的案例故事。 晁錯籍貫是豫州潁川郡人。他在張恢先老師處學習申不害、商鞅的法治學說。因文字功夫不錯,成為太常寺的一名小官吏。後為太子舍人、門大夫、家令。因能言善辯受到太子,即後來的漢景帝的器重,賞識。太子家號曰「智囊」。 當時,西漢朝吸取秦朝與春秋六國的治國教訓,提出「非劉氏不得王」。劉邦除掉了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等諸侯王,把劉家子孫親屬一些人封為王。王的管轄地叫王侯國。王侯國的稅收都歸劉氏王,不要上繳中央財政。而且在管轄區有行政、人事、軍事等特權。特別是劉氏王們強大的軍隊對中央政府來說是嚴重的威脅與危害。當時劉氏諸侯王中以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軍事實力最強大。晁錯是「初生牛犢不畏虎」,多次向漢文帝上書說明諸侯王的害處與弊處,要求削減他們的特權。其實是對現有的封建侯王制的一次重大變革。漢文帝沒有採納他的意見,但是卻從心理認為晁錯是個難得的人才。升了他的官,成為光祿勛屬官中大夫。光祿勛是三公九卿之一。執掌宮掖門戶,相當於後世的領侍衛內大臣,下屬有大夫、郎等官職。 漢景帝為太子時,喜歡晁錯的計謀與合理化建議。可以用言聽計從來形容這對君臣關係。袁盎等老臣不喜歡晁錯,晁錯優秀超過袁盎他們,讓這些老臣權貴們嫉妒與不服。漢景帝正式成為皇帝後,任命晁錯為內史,內史官職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市市長。漢景帝對晁錯的寵信有加,而且聽從晁錯的觀點,對現行的一些制度進行了改革。那情形就象光緒皇帝喜歡康有為、梁啟超一樣。丞相申屠嘉心裡很不是滋味,等待時機中傷和消滅晁錯。有一次,晁錯住所跟漢景帝祖宗廟祠鄰近,出入不方便,便在太上廟的牆上打了一個洞出入。申屠嘉總算抓到了晁錯的「小辯子」,報告給漢景帝。要漢景帝治晁錯的罪,砍掉他的腦袋,因為晁錯犯了法令。漢景帝用「此非廟垣」來替晁錯開脫罪責。申屠嘉更加妒火中燒,怒對長史說,我不該去請示皇帝,我應該先宰後奏。最後,這個嫉賢妒能的丞相活活的氣得發病歸天了。於是,晁錯更加得到了漢景帝的寵信。 晁錯又進一步陞官了,從內史升到御史大夫的官位。御史大夫,官名,秦置。漢因之,為御史台長官,地位僅次於丞相,掌管彈劾糾察及圖籍秘書。與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合稱三公。丞相缺位時,往往即由御史大夫遞升。後改稱大司空,司空。相當於現在的中紀委書記。他收集到諸侯王的一些不法行為,打報告給皇帝,要求進行大改革,削諸侯的地,把他們的管理區收回歸中央。漢景帝覺得這是大事情,不好一個人獨斷。召開了擴大會議,把三公九卿、列候、皇親貴族都請過來參加這次討論會。竇嬰跟晁錯辯論,兩人產生了較深的矛盾。晁錯提出改革議案有三十條目之多。既得利益集團的諸侯們都喧嘩起來,嫉恨晁錯。晁錯的父親聽到這件事後,從潁川郡趕過來。謂錯曰:「上初即位,公為政用事,侵削諸侯,別疏人骨肉,人口議多怨公者,何也?」晁錯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廟不安。」錯父曰:「劉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歸矣!」遂飲葯死,曰:「吾不忍見禍及吾身。」———(史記卷一百一,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晁錯的父親也知道剝奪諸侯王既得利益集團們引起了他們的痛恨,擔心引火燒身。晁錯也知道得罪了那些權貴們,但是他想到的是天子的尊嚴與國家的穩定,其實對於個人的安危已經致之度外了。晁父知道勸不到兒子,只好吃毒藥死亡,不想親眼看到晁錯身首異處。 果然,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膠西王劉卯、濟南王劉辟光、菑川王劉賢、膠東王劉雄渠起兵叛亂,危害國家安全。打著「清君測,誅晁錯」的口號。在竇嬰與袁盎的挑唆下,政治上不成熟的漢景帝把晁錯殺了,幼稚地以為可用晁錯的人頭以止兵戈。 後來漢景帝從校尉鄧公的口中,才知道晁錯冤死在他的手上。吳王劉濞想要造反已蓄謀十多年了,誅晁錯和反對削潘變革只不過是他的借口而以。漢景帝後悔不已,錯殺忠臣了。最後,漢景帝任命周勃的兒子周亞夫與竇嬰統領平叛軍隊才鎮壓了吳王挑起的七王之亂。 晁錯主要是讓人嫉妒,沒有爭取袁盎與竇嬰的支持才有殺身之禍。對於袁盎,他也使過壞水,派出紀委幹部治袁盎的受吳王賄賂的貪腐案,使袁盎免職,袁盎對晁錯恨之入骨。如果晁錯不想整死袁盎,袁盎也不會和竇嬰聯手對付他。袁盎最後被梁王派刺客殺於安陵郭門外。竇嬰因與田蚡政治鬥爭被人彈劾偽造先帝詔書而治死罪暴屍街頭。 從晁錯的變革管理,我們作為管理者可吸取與總結如下教訓: 一是管理者在變革時,要贏得一些有影響力的人和中間派的支持。因為變革時,會出現三類人:支持者、反對者、中間派。變革是要觸動反對者的利益的,是不會支持站在你這一方的,與反對者聯手無異與虎謀皮,戊戌變法中譚嗣同去找袁世凱商量尋求支援就犯了這樣的錯誤。支持者如果不處理好關係,也會變成反對者,這就要求管理者與其同心同德,加深關係,尋求支持。中間派風吹兩邊倒,對他們要盡量團結,以得到他們的支持。讓他們能夠得到看得到的利益。有影響力的人能影響支持者與中間派,所以要建立關係得到他們的認可與支持。 二是在變革時,不妨採取漸變的方式,能夠避免一部分不明情況或者不明真相的人的激烈反應。我國改革開放時,偉大的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就選擇漸變的改革方式,比如設立深圳特區。 三在變革時要採取有效的策略。要會運用減少變革阻力的方法。有這些方法可用:教育與溝通、參與、促進與支持、談判、操縱與合作、強制。 四是要知道是什麼原因使組織內的成員反對變革。一般有三種原因會使人們抵制變革:對未來的擔憂、害怕失去某些利益、相信變革對組織不利。找到真實原因的話,那麼變革時就能想出好的對策與方法來化解阻力。 五是管理者要成為變革的推動者。管理者的變革思想有時是受領導變革(LOT)模型的影響。變革過程是這樣的「凍結—變革—再凍結」一個過程。變革時打破了原先的穩定,變革後要重新穩定下去,鞏固變革成果。 六是作為管理者,不要輕信謠言與讒言。自已要能判斷是非,知道對錯。要勇於承擔責任,不要推諉責任。在處理事務時,如果出現兩難境界時,不妨把問題鎖過抽屜,等冷靜時再處理。 七是管理者要保護人才不受排擠與打擊。特別是變革時,要能堅持,如果是正確的方向一定要堅持到底。不要輕易退縮,不要虎頭蛇尾。誰笑到最後才是勝利者。
推薦閱讀:

【藝海拾珍】中國治玉工藝簡史(十) 清代治玉變革
英國與歐盟:延續與變革
AR-VR-AI引領第四次變革:從手機到頭顯
法律變革的邏輯
一份「作業」帶來的「互聯網 教學」變革

TAG:變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