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走錯路的日本人 152

感謝各位來到《羅輯思維》捧場,我們這一季的視頻節目,談到日本帝國的興衰已經有三期了,但是總覺得意猶未盡,至少有一個角度還應該補充進來,那就是站在當時國際政治的地緣格局,我們再來看日本人在那幾十年當中,為什麼經歷了那樣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我們今年之所以對這個話題這麼感興趣,連帶今天已經講了四期,它不僅是因為,今年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了,更重要的是,日本這個國家,它經歷的那樣快速地崛起,像流星一樣的閃耀,然後敗亡得又那麼慘,這一段過程是值得,像中國重要的後發現代性國家去學習,去研究的,它在整個人類史上都是一個個案,一個孤例。很多人把日本和二戰時期,它在歐洲那個好基友德國等量齊觀,其實哪裡是一回事呢?德國的崛起和工業化的過程,是貫穿了整個19世紀的,它是在20世紀才作的死,可是日本人呢?跟中國一樣,後發現代性國家,它的明治維新,比中國人的洋務運動還要遲一些年,但是它崛起的有多快。你看,到1905年的時候,我們記住這一天,5月27號,當時日本的聯合艦隊的司令官叫東鄉平八郎。把自己的旗艦上升起旗子,打出旗語,說皇國興廢,在此一戰,諸君共同努力。24個小時之後,居然就把遠道趕來的俄國的波羅的海艦隊全部揍趴在當場,是全軍覆沒,從此就造就了一個黃種人的國家,打敗了白種人國家,在現代化戰爭中,所以日本藉此一戰,登上了國際大國的舞台。但是又怎樣,37年後,巧得不了,仍然是5月27號,另外一個聯合艦隊的司令長官叫山本五十六。以前一期節目我們講過,也是帶領他的艦隊出航,去打中途島戰役,幾天之後大敗潰輸,從此這個國家就淪入地獄。前前後後你想想看,才37年,我們都知道,蒙古族是一個非常悲情的民族。現在你到草原上去聽那個馬頭琴,還極其的蒼涼,因為它興起過,然後又衰落過,但是蒙古人好歹在歐亞大陸上搞了一百多年,日本人才37年,這37年造的孽,直到今天仍然是纏在這個民族身上的一根繩索,我們東亞其他民族談起日本人來,還有的人咬牙切齒,還得說,來說說,當年你為什麼那麼禽獸,來道個歉我聽一聽,這個國家直到今天,仍然不是一個正常國家,所以你像中國這樣的後發現代性國家,我們能不研究這個案例嘛。日本人當年為什麼走錯路了呢。很多中國人都以為,日本人之所以走錯路,兩條。第一條,太貪婪。第二條,用錯手段了。你怎麼能老搶人東西,搞軍國主義呢。可是你想想看,整個世界近代史上,有一個大國崛起它不貪婪的嗎?有一個大國崛起不訴諸於武力的嗎?歐洲的那些老流氓就不說了,全部是打群架出身,就算是底子最乾淨的美國人又怎麼樣,19世紀40年代的時候,美國人打了一場很不光彩的戰爭,叫美墨戰爭。現在很少有人提了,因為後來這兩個國家和好了。現在墨西哥人天天到美國去打工,但是那場戰爭是整個19世紀歷史上,割讓土地最多的一場戰爭,一把兩百萬平分公里,我們今天看到的什麼加利福尼亞州,北邊的矽谷,舊金山,南邊的聖地亞哥,洛杉磯,都是那場戰爭割讓給美國的,連美國自己的精英,後來當總統的那個格蘭特將軍都說,這場戰爭打得非常的不正義。你看,美國人的本性當中跟其他國家是一樣的嘛。1895年,它的GDP剛剛登上世界老大的位置,1898年,三年後,就開始打美西戰爭,因為西班牙是一個衰落的老牌帝國主義國家。既然你衰落,起開,你所有東西都是我的,不僅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歸了美國,連西班牙的亞洲殖民地菲律賓也歸了美國。所以美國人這手上也不幹凈,也是沾血的。怎麼日本人就那麼倒霉,崛起一下,用一下武力,最後就下場那麼慘呢。你看,我們中國人現在喊,我們作為一個大國崛起,要和平崛起。美國人就不信,為啥?歷史上沒有先例。所以說到這兒,我們如果用戰爭,用貪婪這種簡單的道德化的辭彙,來解釋日本人這個過程,是解釋不了的。我們必須回到當時的地緣政治格局。如果說到地緣政治格局,你攤開地圖一看,你會發現日本人手裡真是拿了一把好牌,好到什麼程度,好到英國人那個程度。如果你攤開世界地圖一看,你會發現歐亞大陸才是人類歷史上演的主要舞台,相當於一個論壇的主會場。雖然其他的大陸,大島上也發生一些事,但它是分論壇。很多主題,都是從主會場里延伸出來的,所以沒有那麼重要。我們再來看歐亞大陸的整個形狀,是不是有點像我們中國北方人吃的那個銅火鍋?對,它甚至還跟銅火鍋一樣,有兩個把兒,在西邊就是歐洲這邊,英國就是那個把兒,而在亞洲東邊,也就是日本它是那個把兒。這兩個把兒它和火鍋主體之間,是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而且這兩個國家土地面積也都類似,英國大概是24萬平方公里,日本稍微大一點,不到38萬平方公里,但是你真要把北邊的北海道,還有本州的北部拿掉,其實跟英國也差不多。這兩個國家都是和大陸遙遙相對,但是又非常之密切。你看,英國不是隔一個英吉利海峽和法國對望嗎?那日本呢,是隔著對馬海峽,和朝鮮半島對望。那這樣的地形有什麼樣的好處?太好了,進可攻,退可守,你一攤開地圖就一目了然。如果他們強大的時候,馬上舊可以對大陸產生影響,可以派兵登陸,可是一旦一看勢頭不對,馬上龜縮回老家,大海那麼淺淺的一道海峽,又是它天然的屏障。第二次世界大戰剛開始的時候,希特勒不就想進攻英國本土,不就是沒辦到嗎?所謂的海獅計劃就失敗了,那日本也是一樣。在歷史上,亞洲大陸很多民族都想遠征日本,最著名的就是忽必烈的蒙古人,不也是失敗了嗎?所以這樣的地理位置,這樣的地緣結構條件,實在是得天獨厚。我們就說英國吧,英國之所以後來成長為所謂的日不落帝國,跟它的這個獨特的地緣位置是有關係的。你看,它只需要做到兩手,首先我有非常優良的港口,可以全球去做生意,我天然是一個海洋國家,因為我的領土就是海島,這是一手;第二手呢,就拿一個小棒槌,你玩過那個遊戲吧,叫打鼴鼠,對吧,鼴鼠不斷的冒頭,不斷地往下敲就可以了。所以整個歐洲大陸在英國人看來,就是一個鼴鼠遊戲的舞台。我看看啊,法國、德國、俄國、奧地利、西班牙,誰狠?誰狠我上去就一棒子,反正我是一個島國,我也不想對大陸有什麼樣的心思,我只需要大陸不要崛起一個唯一的強權,然後威脅我的地位就可以了。所以誰狠我就揍誰,誰弱我就幫誰,一般的行政機構的領導都會這一手。所以英國的外交政策從十六、十七世紀之後,漸漸地就演化成一種成熟的,叫離岸平衡手的政策。這個我們一會還要詳細再講,先放在這兒。那若果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日本人是不是應該學英國人呢?對,這一點不僅是我們今天在這兒講得清楚,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它一旦睜眼看世界,馬上就知道這是我們這個國家國運所系。我們是一個海島,我們跟英國一樣,我們也面對一個大陸,大陸上跟歐洲一樣,也有很多強權,所以我們的整個國家的崛起戰略,就學英國人就行了。所以你再明治維新早期的文件當中,可以看到大量這樣的決議,和一些知識分子這樣的思考。那剛開始日本人是怎麼做的呢?就是這麼做的,學得可好了。不僅是在技術層面大量地學英國,比如說剛開始日本的海軍那真是就是跟英國人抄,甚至是請英國大量的教師爺來教他們,各種各樣的海軍的作戰訓練,都是照抄英國人。但是更重要的抄法師抄什麼,這是一個高級的抄法,就是我在戰略層面上要抄襲英國,我對大陸也應該是這樣一個戰略優先次序,誰強我就拿小棒槌敲誰。雖然日本剛開始國力沒有那麼強,但是你看它整個國策和外交的演進次序,跟英國是一樣的,那作為我們中國人,經常會有這樣的一個誤區,我們一談到中國問題,就必然要站在中國的角度來看。但是今天,我們稍微做一個智力遊戲,我們把我們的心態稍微切換到日本那邊看。假設你是一個150年前的日本人,你剛剛進入明治維新,那請問,你怎麼樣獲得世界霸權,你一看亞洲大陸就兩個強權,一個是中國,一個是俄國,而從19世紀的後半葉來看,誰強?當然是中國強。很多朋友聽到這會說,怎麼會是中國比俄羅斯強呢?我們中學時老師都告訴我們,1840年之後中國就不行了,老是受俄羅斯欺負,清政府又腐敗無能,怎麼能說中國強呢?你如果回到當時的歷史情境,站在日本人的角度一看,它真的就是中國強,為什麼?幾個原因。首先,中國那可是東亞大陸上的傳統霸主,這個傳統可是幾千年的傳統,至少從唐代開始,日本人就認東亞大陸上老大是中國。這個老大不是白當的,那叫天朝上國,我們在東亞有一個朝貢體系,早先的什麼越南,直到甲午戰爭時候,朝鮮仍然是我們的藩屬國,我們是他的宗主國,所以在東亞的意識形態當中,中國是當然的老大,這個老大日本要不能一把把他從座位上給扯下來,你什麼大國崛起,你就一邊忍著吧,所以當時中國是他的第一個戰略假想敵。那為什麼俄羅斯不行呢,你想,雖然俄羅斯的現代化歷程,比中國和日本都要早,好像國力也比較強,但是它的國力主要集中在歐洲部分,西伯利亞大鐵路那個時候還沒有修築,所以俄羅斯要想在東北亞地區,保持強大的軍事存在,那個時候還做不到,所以對日本來講,俄羅斯是第二位要解決的。而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什麼,是雙方都在競賽趕現代化,對吧,你日本有明治維新,中國也在搞洋務運動,而中國的GDP國力的總量,那是比日本要大得多的。所以最後鹿死誰手,其實當時人沒有一個看得清楚的。而中國的GDP國力的總量,那是比日本要大得多的,所以最後鹿死誰手,其實當時人沒有一個看得清楚的。在北洋艦隊灰飛煙滅之前,所有人對形勢都有可能誤判,以前節目我們專門講過這個問題。所以我們回到日本的視角,它以中國為第一假想敵,是一個非常聰明的選擇,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甲午一戰 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中國從老大的位置上被扯下來了。那然後呢?然後我們中國人的歷史觀念,就出了一點小問題,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中國人是這麼看這段歷史的,說甲午戰爭開始,中日兩國正式撕破臉,然後小日本就一直欺負我們,一直跟我們犯壞,直到抗日戰爭結束。說八國聯軍是不是有你,然後二十一條是不是你提的,1928年是不是搞出濟南慘案,然後就是1931年的九·一八,然後就是抗日戰爭,你一直欺負中國。但實際上,我們回到歷史的真實發展過程,它不是這樣一根直線,當中有很多波折。為啥?因為大國的政治博弈。和我們老百姓理解的那種恩怨情仇它不是一回事,我們老百姓喜歡用情感來思考問題,你欺負過我,我記恨你一輩子,甚至世世代代的記恨。但是大國不一樣,那是什麼,是基於利益計算的國家關係處理。所以英國外交界有一句著名的話,叫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我上中學的時候聽到這句話覺得,這個大人們怎麼那麼壞?現在看來,只有用這種方法,來思考國家利益和外交政策,才是對國家負責。有什麼朋友?我跟誰有感情?我只對我的國民負責,對我這個國家的長期戰略負責。如果你帶上這個視角,再來看1895年的日本,它打贏了甲午戰爭之後,它最理性的選擇是什麼?恰恰不是繼續欺負中國,而是把矛頭指向北邊的俄國。為啥?跟英國人學。英國人那一套我們剛才已經講了,打鼴鼠,大陸上出現哪個強權冒了頭,有可能發展成大陸的唯一強權,然後對我構成安全威脅,我現在就把它列為第一假想敵,一定要把它按下去的。日本人當時也是這麼想,所以日本人的1895年不是馬關條約欺負了中國嗎,從中國拿走大批的銀子,馬上第二年開始就跟中國說,拍肩膀,兄弟,別生氣了,咱倆好吧。甚至1897年的時候,就開始已經邀請中國的高官到日本去參觀 訪問,看看我們的一些演出,包括參加閱兵式,就已經開始了。當然中國這邊醒過悶來有一段時間,畢竟被打殘了,而且那個民族情緒也在高漲,當時中國人幹了一件特別,現在看來特別犯混的事情,就是李鴻章,老頭半輩子心血北洋艦隊被打掉了,然後他就想,既然日本欺負我們,我們現在以日本為第一假想敵,那好,我就求助於俄國。所以1896年,老頭去哪兒了,就去俄羅斯,然後簽訂了一個叫《中俄密約》回來,就是我們倆好,我們倆共同對付日本。但是後來清政府很快就醒過悶來了,這事不對,恰恰這個時候我們應該跟日本好,然後來抵制俄羅斯。因為俄羅斯這個國家它更為邪惡,至少在當時的政治局勢來看。後來的發展證明,果真如此。俄羅斯侵佔東北的那個野心,比日本那個勁頭還要大,後來的歷史是反覆證明,這一紙中俄密約簽得是錯盡錯絕,引狼入室。當然中國政治家很快也就醒過悶來了。所以大國之間哪有什麼永遠的恩怨情仇,都是一時的利益判斷。中國政府發現,我應該跟日本人好的時候,它也一時不會手軟。所以你看歷史很有意思,1895年,中日打了那麼慘烈的一場仗,但是1898年中國搞戊戌變法的時候,那個舞台上居然還影影綽綽地,出現了一個日本人的影子。誰呀?伊藤博文,就是在馬關按著李鴻章簽字的那個日本首相。在戊戌變法的前夕,這個傢伙居然大搖大擺來到中國,居然還見了光緒皇帝。當時很多維新派的知識分子還提出了一個構想,說要不我們把伊藤博文留下來吧,他既然當首相,能夠帶領日本富強崛起,為什麼不能救中國呢 ?我們中日關係應該好嘛。所以你看,後來戊戌變法結束之後,慈禧老太后不是掌權了嗎,據說她還曾經排過密使到日本去,說試探一下,我們中日兩國的皇室之間,能不能建立一個信息管道,我們來協同立場,一起對付俄國呢?所以你看,這雙方都眉目傳情,都是有那麼一點意思。當然了,緊接著大家都知道,八國聯軍。那你說八國聯軍當中好像有日本,確實,但是你要看當時的歷史事實,日本人參加八國聯軍是不情不願的,剛開始列強都說,你來你來,就你最近,你派兵最快。日本說我不去,我不去,我跟中國人關係好。後來是被逼無奈,那麼多國家,因為中國當時跟所有的邦交國都翻臉了,才派兵到了中國,參加了八國聯軍。而實事求是地講,在八國聯軍當中,日本人不僅軍紀最好,沒有什麼燒殺擄掠 ,可能也有吧,但是肯定是最輕的,而且在很多客觀事實上還幫了中國人。比如說日本人在進了北京城之後,居然給幾萬戶居民發了一桿小旗,就是大日本帝國順民,說這種人我都作保。雖然在各個國家軍隊的佔領區,都有它發小旗的這個住戶,只要把這個小旗打出來,其它國家一看,日本人保護了,我們就不去欺負他,所以在客觀上也保護了很多中國人。當然這個時候日本人在幹嘛?它不是要對中國人好,還是我們前面講到的那個動因,它要集中一切力量擴軍備戰,來對付北邊的俄國人。比如說從中國手裡搶到兩億多兩白銀,一分錢沒糟踐,全部用於造軍艦,買裝備,馬上跟俄國人就要打仗了。那這個劍拔弩張到了什麼時候?1901年的時候。那導火索是什麼呢?就是俄羅斯。俄羅斯當時也參加了八國聯軍,來了之後欺負中國人一番之後,其他八國聯軍主要是來保護使館的,都撤了,簽訂了《辛丑條約》之後都走了,唯獨俄羅斯人他不走,賴在中國的東北,而且大有一直不走的意思,尤其是很快佔領了中國的旅順港。因為俄羅斯這個國家很有意思,你不要看它領土面積非常大,其實它一直夢想要有很好的出海口。為什麼在歷史上俄羅斯和土耳其打成那個樣子?那麼多次俄土戰爭,就是為了搶黑海的出海口。而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上,它仍然沒有好的出海口。為什麼?因為緯度太高,一到冬天基本港口都要封凍,如果說不凍港的話,在整個大西洋上它只有一個,叫摩爾曼斯克,這也是拜老天爺所賜了,這是北極圈內唯一一個不凍港,因為附近的洋流比較好。那在太平洋上它就更沒有了,因為從中國人手裡搶了海參崴之後,現在改名叫符拉迪沃斯托克,那也是一個凍港,要想在太平洋上擁有不凍港怎麼辦?還是只能從中國人手裡搶。搶來搶去,就盯住了中國的旅順。所以在八國聯軍之前,俄羅斯就開始強租旅順,開始在這個地方營建它的東方海軍堡壘。那你說,八國聯軍之後,大家一商量都撤,俄羅斯人能撤嗎?這是一個帝國多少年來的一個夢想,要在太平洋上有一個不凍港的出海口。可是日本人怎麼能夠容忍呢?說東北亞我要崛起,你滾回你歐洲玩去。這個地方你要搞出一個海軍的基地,以後我不是要跟你博弈嗎?所以就把目光集中在了旅順。所以到這個時候為止,大概八國聯軍這個事件結束之後,俄日矛盾已經是一觸即發。那整個國際格局還出現了什麼變化呢?就是英國這個變數。英國人跟俄國人可是死磕了將近一個世紀,這個時候英國人說,那乾脆我們在亞洲,乾脆結一個盟唄。英國一直是不結盟政策,但是在1901年的時候,它居然結了一個盟,就是英日同盟。那為什麼要結這麼一個盟呢?很簡單,兩個原因:首先,英國人已經明確地感受到,日本人這個時候已經以俄羅斯為假想敵了,當時倫敦外交部有一個駐在日本的助理,就寫了一份備忘錄,說我在日本已經明確地感受到,日本人覺得俄羅斯的威脅是迫在眉睫,那既然我們英國人跟俄國人已經死磕了快一個世紀了,既然有人從背後要踢俄國人的屁股,我們為什麼不支持一把呢,這是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在英國人看來,我們和日本的那個地緣政治結構是一樣的,我們都是海洋國家,海洋國家將來的發展,一定是要靠全球搞什麼殖民地,做生意,我們是戰略態勢非常相近的國家,那在東亞,我跟誰結盟,本來最好的選擇應該是中國人,但中國人不爭氣嘛,所以找日本人來結盟,然後牽制俄羅斯,這是一個最為理智的選擇。可對於日本人來說,這個信號太重要了,按照日本那個大文豪夏目漱石講,當時日本人得知英日要結盟的時候,高興得就像一個窮孩子突然過繼給一個地主家,就那麼高興,舉國歡騰。在這兒我打個岔,我就跟很多創業者來講,我說你的創業項目什麼叫靠譜了?就是你感受到我這個項目一旦放到市場上,不做任何推廣的情況下,就有無數種力量、無數種資源來主動幫它的時候,這個項目就一定做對了,你就勇敢地往下做。當時日本人就有這個感覺,怎麼要什麼就來什麼呢,感覺到俄羅斯的危機,人家英國人就開始萬里迢迢趕來幫助我們。其實英國人能幫你什麼呢,頂多借點錢給你了,隔得那麼遠,它也不會真的派兵。但是確實英國人叫什麼酒壯慫人膽,走夜路唱歌,自己膽氣就壯。於是,從1901年一直到1904年,日本人就瘋狂地擴軍備戰,對俄羅斯要開刀了。那關於日俄戰爭,整個過程非常複雜,我們在這兒只能簡單地給大家勾勒一個輪廓。最開始打起來是1904年的2月份,也是日本人先挑起來的,用的也是後來珍珠港那一招,叫偷襲,偷襲了俄羅斯的太平洋艦隊。雖然剛開始得了點手,你畢竟不能把太平洋艦隊全殲,為啥?因為有旅順港的存在,俄羅斯經營旅順港已經好幾年了,那個塞防系統、岸炮系統已經非常完備,換句話講,我只要把太平洋艦隊龜縮在港口之內,你日本人拿我一點招都沒有。雖然俄羅斯人也覺得挺苦的,困守孤城,還一度準備逃跑,但是也沒跑成。但是日本人就更為難,這叫狗咬刺蝟,雖然名將東鄉平八郎帶隊,但是拿俄羅斯也是沒招,雙方一僵持就是半年之久。但是到了1904年的10月份日本人就覺得不對了。日本人真的快急瘋了,為什麼?因為時間並不站在日本人一邊。兩個因素大家要考慮在內,第一俄羅斯那個西伯利亞大鐵路已經修了有10年之久,再加一把勁沒準就什麼時候修通了。日本這時候也不了解。一旦修通有什麼結果,就是俄羅斯部分從歐洲部分,向亞洲調兵、調給養、調後勤,只需要兩個月時間。原來是一年半時間,西伯利亞那麼荒涼,如果這個變數出現了日本人完全受不了,因為你畢竟國力比較弱;第二個變數呢是在1904年10月份的時候,當時俄國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已經下令把波羅的海艦隊,遠道調往亞洲太平洋戰場跟日本人決戰。這樣波羅的海艦隊一來,那馬上實力對比就會發生逆轉,日本人仍然受不了。當然這個時候波羅的海艦隊還遠著呢。萬里滔滔要趕過來,所以必須要抓緊一個很短的時間窗口,把旅順港拿下,這個時候日本人就瘋了。這個時候日俄戰爭中出現了一個真正的瘋子,這個人叫乃木希典,在日本軍隊文化當中,乃木希典是具有軍神一樣的地位,但是你真要看他幹了什麼,這個人完全就是一個瘋子,傻叉,是一個神經病。他上戰場的時候是抬著棺材上去的,自己的幾個兒子也跟上。抬了三口棺材說我一定要把旅順港拿下,什麼辦法?就是拿人肉往上面填啊。要知道日俄戰爭是世界戰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運用機槍,機槍那種屠殺效率任何國家軍隊沒有見過,乃木希典也沒有見過。拿人肉往上填,一場戰鬥下來死傷四萬多人。這個數字報到日本大本營的時候都沒人信,說是不是多寫了一個0,真的就死了這麼多人。而且乃木希典自己的兩個親生兒子也死在戰場上,為什麼說乃木希典這個人腦子不太靈光呢,你看,1912年也就是明治天皇駕崩,乃木希典幹了一件事,就是天皇死了我是不是要跟著去啊,於是就切腹自殺了。所以你看什麼叫做狂熱的軍國主義份子,乃木希典就是啊。拿別人的命不當命,拿自己親生兒子的命也不當命,他自己的命也覺得不值錢。這才叫狂熱的軍國主義份子。那我們還是回到日俄戰爭的戰場,日本人這一發瘋,居然就把旅順港拿下了。拿下了岸上的塞防系統和岸炮系統,馬上掉轉炮口,往旅順港里轟。太平洋艦隊灰飛煙滅。整個戰爭的第一階段就結束了,但是你還記得我們剛剛扔了一個尾巴。那個波羅的海艦隊正在萬里迢迢的趕來,等趕到的時候黃花菜都涼了。東鄉平八郎於是在1905年的5月27號,在他的旗艦上升起旗幟:皇國興廢,在此一戰,諸君努力。24個小時之後,日本人擊敗了俄國,終於登上了大國舞台,成為了一個響噹噹的大國。按說到目前為止,日本的所有戰略都是對的,那後來到底什麼當口,它又走錯了路了呢?剛剛我們講到了日俄戰爭,但是請注意日俄戰爭不僅是日本崛起的決定性一戰,因為到那個時候為止,在世界近代史上,這是唯一一例黃種人的國家打敗白種人。所以日本人很爭氣,從此成為大國俱樂部的一員。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從日俄戰爭中的結果透射出一個問題,就是直到那個時候為止,日本這個國家在崛起的過程中它的戰略選擇是對的,為啥?因為他畢竟是以弱勝強,而一個國家要想以弱勝強,他必須是得道多助,請注意我們這個時候講的道不是什麼道德的道,你都打仗作為帝國主義有什麼道德,是天道的道,就是你一定是走對了路叫做順勢而為。那些天時地利人和各種各樣的因素就會配合你,來取得這次逆襲的勝利。那日俄戰爭主中日本人得到了什麼幫助呢?主要是兩個國家,一個是中國,一個是英國。聽到這你說不對吧,我們中學歷史教科書上提到日俄戰爭,可不是這麼說的,當時說中國是嚴守中立的,這好像還是清政府的一項罪證,兩個帝國主義在你的領土上打仗,你居然嚴守中立。好意思嗎?羞羞啊。其實不是這麼回事,中國政府那個時候慫,兩邊都得罪不起,當時他並不是沒有任何偏向的,什麼拉偏架,下黑手的事中國人乾的多了,在日俄戰爭當中。那為什麼要幫日本人呢?很簡單因為俄國人對中國人的東北那是有實實在在的領土野心的,而在馬關條約之後雖然日本人也經常占我們的便宜,當時沒有明確提出領土野心。所以你說中國人幫誰?民間和官場都是一樣的共識。我們簡單給大家舉幾個例子。比如說當時代表中國外交的就是那個袁世凱,因為他是北洋大臣,主持中國的外交。當時他派了很多他底下的軍隊,包括一些測繪、偵察這樣的力量到東北,幫日本人幹什麼?叫招募馬賊。其實什麼叫馬賊?有的時候跟正規軍、跟中國軍隊也分不清楚,總而言之都是馬賊,幫日本人打仗,也不是我中國政府派的。其中就有一個很重要的人,這是北洋軍閥當中非常著名的那個常勝將軍吳佩孚。吳佩孚剛開始就是跟著袁世凱的,後來被袁世凱派到東北去,屢立戰功,就是幫日本人招募馬賊。後來被俄羅斯人給逮著了,逮著了還判了死刑,然後把他押去執行的路上,吳佩孚腿腳比較好,跳車逃跑,後來日本人還給他發了個勳章,這是一個例子。再比如說,當時中國的一個朝廷的武官,官級挺高的,是直隸總督叫馬玉昆,他雖然在中立區,說我這塊這兒不打仗,我是中立的,但是真是幫日本人那些中國馬賊等等。到哪兒?比如說偷襲了俄國人,他包庇,他甚至還給提供彈藥,這樣的例子也到處都是。當然雙方都是作為絕密保存的,什麼時候給暴露出來的?是後來日本在搞偽滿洲國的時候,說我們中日向來親善,才把這些例子給公之於世,後來還給了獎狀,還立個碑紀念一下,是到20世紀30年代才逐漸公之於世。而中國民間也是這個情緒,從封疆大吏袁世凱,什麼兩江總督端方,什麼兩廣總督岑春煊,這些人都在民間搞募捐,募捐幹嗎?要救治日本傷兵。大家還記得那個時候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知識分子叫鄭觀應,寫的那本名著叫《盛世危言》,他在民間,在廣州也開始搞募捐,都是要捐給日本傷兵。所以中國上上下下,其實都在幫日本人。你想,你在中國領土打仗,中國上上下下都幫日本人,這是多大的地利和人和啊。我們再說英國,英國跟日本人1901年我們前面講,已經結成了英日同盟,但是它是不會往亞洲派兵的,頂多借給日本人錢,借了不少錢,那具體的幫助有一點什麼呢?就是阻滯俄國的那個波羅的海艦隊萬里迢迢來到亞洲。當然了,俄國這波羅的海艦隊,也是世界戰爭史上非常奇葩的一個存在。當時是在1904年的10月份,當時沙皇讓他趕到亞洲去參戰,那是多遠的一條路?3萬公里將近。他得從波羅的海繞歐洲、大西洋,然後到大非洲西岸,然後一直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從印度洋繞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太平洋,然後一直北上。3萬公里,要走那麼長的時間。而波羅的海艦隊根本就沒做好準備,很多船剛剛造好,船上的很多設施根本就沒安裝,那就邊開邊安裝,尤其最倒霉的是那些電報設施,都是德國人的技術。德國的工程師他們才不跟你去亞洲呢,一下船,這些電報機都不怎麼好使。你想打仗,這個通訊設備不行,那怎麼打呢?當然波羅的海艦隊在出航的時候,就已經慌了神了,他們不知道從哪兒得到的假情報,說日本人的艦隊已經趕到這兒了,趕到歐洲來揍你們了。所以就草木皆兵,看到遠處一艘船,這別是日本人的船吧,開炮吧,開炮吧,就打,居然有一次把英國的一條漁船給擊沉。那英國馬上就開始借題發揮,我們跟日本人盟友,對吧,從此我們所有路上的中立國,都不許給這支艦隊提供給養,什麼概念?3萬公里,路上沒有給養,那個時候船又沒有什麼核動力,對吧,都是燒煤的。所以沒辦法,波羅的海艦隊把所有的地方都裝上了煤,甲板上,船艙里,軍官的卧室里,甚至所有的衛生間里全部裝上了煤。你想,要走將近一年時間,所有地方都是煤,那個衛生條件你就想想看,還怎麼辦?船上大量的非戰鬥減員,甚至還出現士兵暴動等等這種情況。而沿途呢,英國人給所有的中立國都打好招呼,說按照國家法,這中立國像這種交戰國等等船隻,一律不準讓它停靠,一律不準給它任何給養。比如說在越南的那個金蘭灣,有一次波羅的海艦隊實在是不行了,說讓我歇口氣行不行?法國人說,算了吧,英國人打招呼了,你還是別來吧,滾滾滾,就給攆走了。所以這支艦隊等它趕到黃海,就是對馬海峽的那個戰場上的時候,已經是筋疲力盡。它的最高指揮官已經是幾次死去活來,生病快死了,請求辭職,沙皇不批准。就這麼一支部隊殺到戰場上,那你想,東鄉平八郎打它,還有什麼還手的餘地呢?所以一戰全殲波羅的海艦隊,當然也有逃跑的了。比如說後來參加十月革命的那個阿芙樂兒號巡洋艦,就是逃跑的艦隊當中的一支。那這場戰爭,俄國人是損失了基本上,你想它就三支艦隊,波羅的海艦隊,太平洋艦隊,全部損失掉,俄羅斯只剩下黑海艦隊。所以俄羅斯作為一支全世界最重要的海軍力量,從此就不復存在了,日本人崛起為海軍大國。你看,直到這個時候為止,日本人做的全對,因為對了你才能勝。但是後來它為什麼又走錯路了呢?說白了,根子就是沒有堅持向英國人學習,所以我們先把日本人放下,我們看看英國人是怎麼玩的。剛開始,英國人也不是什麼善男信女,吃齋念佛的。它作為一個島國,天然有不安全感,天然對大陸上的領土有野心。所以,英國人剛開始打了一場叫英法百年戰爭,從14世紀中葉一直打到15實際中葉,真的是一百多年。那這場戰爭很有意思,如果你把它和20世紀的中日之戰,也就是抗日戰爭相對比,你會發現驚人的類似。首先,英國人和後來的日本人一樣,剛開始是攻城虐地,節節勝利;第二法國政府和後來那個不爭氣的,重慶政府也一樣,把首都都丟了,巴黎都扔給英國人了,然後退守大西南,蔣介石不是退守重慶嗎。法國政府當時已經退守到奧爾良地區,已經到了民族危亡時刻;但是更重要的是第三點,結果呢,結果你英國人和日本人最後,不還是灰溜溜的夾著尾巴逃跑嗎,而且還產生一個特別重要的副產品,在法國歷史上有這麼一句話,說英法百年戰爭是法蘭西民族的助產士。因為原來的法國貴族根本就不聽法國國王的,法國國王能管住巴黎那一片就不錯了,但是就因為打這一百多年,反而讓他產生了凝聚力,這個我們都懂,外敵入侵的時候,最容易產生內聚力。大家都知道,法蘭西民族有一個英雄,就是聖女貞德,她說有一天上帝給我顯靈,給我託夢,讓我帶領這個民族打民族解放戰爭。雖然聖女真得最後被英國人給燒死了,但是這個民族的凝聚力就此形成。那抗日戰爭對中國的作用是一樣一樣的,我們都知道,抗戰其實是中國,作為一個現代國家的起點。為什麼?因為現代國家我們多次講過,它是一個想像的共同體,不是說你有領土,有軍隊,有人民就叫一個國家,是這塊土地上的人民都認同與這個國家。而抗戰就是從精英到民間,大量的深沉動員,讓中國人真的凝聚成一個國家,這是日本人,和英國人當年發起戰爭的時候始料未及的。那英國人後來怎麼樣呢?這就是英國人聰明的地方,它吸取教訓。你一看,自己一個島國,島國天然的戰略是發展海洋,我跟你大陸上的人搞什麼搞呢?英國人一下子就明白了,所以他的國策就分為兩手,一手是專註的發展海洋;那第二手就是盯住歐洲大陸,不允許出現一個單一強權,誰強我就揍誰,誰弱我就扶誰,就是我們前面講的那個打鼴鼠的策略。那這個國策英國人一旦定下來,是一直玩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可以說直到今天,英國人跟歐洲都是那種若即若離的關係。曾經我就看有人說,你現在跑到英國去問英國人,請問英國算歐洲嗎?英國人都會想一下,算歐洲嗎?歐洲不是對岸嗎?想了想,還是算了吧。你看,它一直就是這樣一個關係。英國的國策的起點叫大陸均勢,那最開始玩這套的是誰?是英國那個著名的女王伊麗莎白一世,關於這個女人 以後我們多次還會提到,今天我們就講一點,她一輩子沒結婚,但是她用結婚這件事情,幾乎調戲了歐洲大陸上很多君主。比如說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要不我嫁給你作為聘禮,能不能替我打一下法國人呢?法國人老跟蘇格蘭人在我背後搗亂。等西班牙幫她打完了之後 說算了算了,我想清楚了,我還是不嫁,我這輩子還是個處女吧。然後又跑去跟法國人說,要不你打一下西班牙人,我跟你結婚。就老玩這一套,這就是英國這種外交政策的起點。而且英國作為一個老牌帝國主義國家,這一手是越玩越純熟。我們來看幾個點,今天也講不了太多了,比如說打英法七年戰爭的時候,這是一個在海外殖民地打,什麼北美洲,加拿大,到處打。但是英國人就玩了一手,在歐洲大陸去制衡法國,那找誰來制衡呢?它結盟了一個叫普魯士的國家,就是後來德國的那個前身,普魯士這個國家當時真是慘,結了英國這個盟,普魯士說,要不你出點兵,英國人說要兵沒有,要錢我可以給你一點。所以後來腓特烈大帝就講了一句話,說我這輩子倒了血霉,就是跟英國人結盟。為什麼?太弱了。雖然普魯士這個國家他的軍隊很強,但是畢竟整個歐洲大陸,你想什麼奧地利,什麼法國,什麼西班牙,俄羅斯,都在打它,真的是一比三的實力對比。但是腓特烈大帝真的是一個軍神級的人物,比拿破崙牛多了,在戰場上真的就扛到了最後一刻,然後是因為什麼呢,因為俄國女王突然駕崩,而繼位的是他外甥。誰的外甥?腓特烈大帝的外甥,這就是彼得三世。彼得三世這個人不太會說俄語,但是講了一口流利的德語,他又是腓特烈大帝的粉絲,所以俄羅斯退出戰場,而且掉過頭來幫普魯士,這樣腓特烈大帝才打贏了。這個過程英國作為一個同盟國,一直就在外面看著,頂多給錢,絕不出兵。所以後來的那個德國首相俾斯麥就講過一句話,說英國人的外交政策我看得清清楚楚,很簡單,就是在歐洲大陸上,找這麼一個願意用身體替他擋子彈的一個傻瓜。這就是英國所有的外交政策。英國人確實就是這麼玩的。比如說我們後來就簡單地說,拿破崙時期法國崛起,英國怎麼能讓你崛起呢?反覆組織反法同盟,最後,第七次反法同盟,我們都知道,惠靈頓將軍在滑鐵盧一戰把拿破崙給收拾了,可是收拾完法國之後,你以為英國人會像一般人想的,打了這麼多年仗,我死了那麼多人,我弄死你?沒有,英國人在處理拿破崙的時候反而是最為仁慈和寬容的。英國人當時講了一句話,說一個強大但是不謀求單一霸權的法國,比一個虛弱的法國更符合英國的利益。你看,英國人在這個時候清醒的不得了了。所以馬上19世紀過程當中是什麼?它馬上跟法國結盟,去打俄羅斯,因為俄羅斯你成為歐洲憲兵,你成為歐洲強權,那哪兒成啊?所以整個19世紀基本上就是英國和俄羅斯在全球各個板塊死磕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日俄戰爭英國人幫日本人的原因。可是打完俄羅斯之後到了20世紀的時候,它開始跟誰結盟?協約國。跟俄羅斯結盟,跟法國結盟,揍德國,因為德國崛起了,我絕不允許。可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過程當中,我們都知道英國人的行為好古怪,比如說巴黎和會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它就主張不要那麼嚴厲地處置德國,相反法國人很較勁。為什麼?大陸均勢原則。再比如說二戰之前,為什麼英國人對德國人那麼搞綏靖政策?為什麼?大陸均勢原則。大陸均勢原則發展到最後,最高境界是什麼?在英國外交史上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光榮孤立,因為我大英帝國實力全球最大,我打遍全球無敵手,我跟誰都不結盟,我是一個孤立的,但是誰想挑戰我的位置我就打它那麼一下。但光榮孤立政策提出來,就是最後這個理論成型,英國一個首相叫索爾茲伯里,他講過一段話非常傳神,說我們大英帝國只需要從容地順流漂下,但是我手中有一根竹篙,如果關鍵時刻,我會伸出竹篙點那麼一下,以免使英國觸礁。所以後來丘吉爾說英國所有的外交家當中,玩這根戰略竹篙最高的高手,就是這位索爾茲伯里。你想這是一個海洋國家多麼遊刃有餘的戰略選擇啊。又來了日本人怎麼就這麼傻它沒有選擇英國式的戰略呢?剛才我們說的是英國,現在我們轉過頭來再來看日本,我假設啊,僅僅是假設,我們作為一個現代人穿越回1905年,而且穿越到日本明治天皇的身體里,我們也當一把天皇,過過癮。那我們怎麼繼續駕駛日本這艘航船往前走呢?答案很簡單嘛,接著學英國。因為1905年的時候,日本剛剛打贏日俄戰爭,戰略態勢太好了,甚至在英國崛起的過程中都沒有這麼好的戰略形勢。我們簡單給大家分析一下,當時如果站在日本人的角度看,首先整個東亞大陸上所有的強權全部被我干趴下,中國俄羅斯都不會再對日本構成安全上的威脅,這是一;第二,我現在是取代俄羅斯成為全球第三大海軍強國,我面對如此廣袤的海洋,我可以開拓我的遠洋貿易,我的商人駕駛著商船在前走,我的海軍就可以用軍事形成保護傘,保護我的貿易,就像英國人玩的嘛,英國商人在前面做生意,後面是皇家海軍。所以你的生意是有堅定的軍事後盾的,那第三,要知道,這個時候全球的海洋國家已經隱隱然形成一個同盟關係,英日同盟。它是海洋國家的同盟,而這背後還站著另外一個海洋國家,那就是後崛起的美國,這三個鐵三角其實把歐亞大陸死死地鉗在一個叫世界島的地方,歐亞大陸上再也不可能產生強權了,整個世界就是由美國來主導,由英國在歐洲,由日本在亞洲,形成了這樣一個鐵三角關係。這還不是我在胡說,你想想看,二戰之後,它不就是這樣嗎?我們都在說美蘇爭霸,而美國人最後怎麼玩的,不就是在歐洲牽住一個英國,在亞洲牽住一個日本。形成對蘇聯的一個歐亞大陸島上的包圍趨勢。所以日本人作來作去最後還是回到我剛才講的這個模式,三個海洋國家形成一個結盟關係,只不過你作嘛,作到最後現在你只能變成美國人的一條狗。直到今天,你還不是一個正常國家。那你如果當年不那麼作,你至少混成英國今天的位置是沒有問題的。我們再回到1905年前後,隨後中國人又給日本人送去一份戰略大禮。什麼?就是辛亥革命。我們中國人講辛亥革命,總是從自己的角度說,我們把皇帝給攆走了。其實如果站在日本的角度說,這是多大的好事!就是中國作為東亞大陸上的一個強權,可能暫時地失去了它的歷史性機會。因為它碎成一地,軍閥到處地方割據,那你日本人的戰略遊戲就太好玩了,你完全可以學英國,首先在總體上我幫著中國人去抗擊俄國人,這叫鋤強扶弱,你那個新聞宣傳稿也好寫:我們黃種人幫助黃種人,我們搞大東亞共榮圈,你看這個詞這麼才落地。而在中國內部,你完全也可以玩英國人在歐洲玩的那一套,哪個軍閥強一點,打壓一下。哪個軍閥弱了,給點槍炮子彈。你作為東亞的一種超然的勢力是在海外影響大陸上的局勢,你就可以光榮孤立。然後你再應和美國,什麼門戶開放,允許英國人過來做點生意,你不就漸漸把自己國力搞起來了嗎?而作為中國,可能反而是一個悲劇,這個國家統一的過程,因為日本這個強權的存在,以及它的影響力的滲透,也許會遲很多很多年也未可知。當然歷史沒法假設,我們只是推導這種可能性,但是日本偏偏不走這條路。但是日本人當中有沒有明白人呢?有,我給大家舉兩個例子,1911年的時候,日本的海軍大學的一個教員,叫佐藤鐵太郎。他寫了一本書,叫《帝國國防史論》裡面就明確提出來,說這個國家不要在大陸上搞什麼軍備,一定要發展海洋,我們的命就是一個海洋國家的命。但是一個普通教員的話誰會聽呢?我們再說,日本政治家當中有沒有。也有,著名的就是20年代的那個叫幣原喜重郎,他就是搞各種各樣的平衡政策,放棄大陸政策,不要在中國大陸上什麼滿洲搞來搞去。也有這樣一派,但是最後他們的聲音無一例外全部都沉寂了,為啥?因為日本人他作為一個島國,他按捺不住對於大陸領土的那個野心。一定要干中國的滿洲。後來的故事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參閱我們這一季的有一期節目,叫《日本為什麼會失敗》,後來它的整體命運就這樣奠定了。其實我們觀察這個問題還有一個角度,就是從日本和英國和美國這些海洋國家的關係的角度。你想,日本人拿下中國的東北,也就是滿洲國的時候,那叫一個志得意滿。我們作為一個島國,終於在大陸上擁有了我們控制的領土,趕緊移民,開發,歡天喜地。可是它有沒有想到,你拿下滿洲之後,你的國家性質變了,你再也不是一個海洋國家,你變成一種叫陸海複合型國家。這種國家在英國和美國這種純粹的海洋國家看來,這叫什麼?眼中釘肉中刺。他們最見不得的就是這種國家。比如說在歐洲,從路易十四一直到拿破崙時代的法國,從威廉二世到希特勒時代的德國,英國人是想盡辦法,拼盡老命,一定要把你按住的。你不要看美國自己好像有大陸,但是在國際政治格局裡,它的本質是一個海洋國家,它無法接受在東亞,隔著一個太平洋,出現這樣的陸海複合型國家。所以日本人表面上佔領中國東北是佔了便宜,實際上徹底失去了和英國和美國同盟的可能性!那美國和英國不揍你揍誰。所以後來的太平洋戰爭,你的最終的慘敗的根子,其實就種在中國的東北。如果有興趣,再次強烈推薦大家看我們另外一期節目,叫《日本為什麼會失敗》。當然今天我們為什麼要羅里吧嗦講這麼多日本呢?我們對日本又沒那麼大興趣,對吧?最後還是回到中國,你看,中國這一輪崛起,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它到底是一個海洋型國家的崛起呢?還是一個陸海複合型國家的崛起呢?國家領導人想什麼我也不知道,我只能從表象上猜,我覺得中國現在是一個典型的海洋型國家的崛起。這條路我個人覺得是走對了,你看,如果作為陸海複合型國家,它應該既跟海洋國家有敵對關係,又跟陸地上的國家有敵對關係,當年的法國和德國全是這樣。但是你看,近些年來中國政府搞外交是怎麼搞的?什麼中亞,什麼俄羅斯,關係搞得好的不得了。我們在陸地上的戰略局勢是一直在好轉,而相反,這些年來我們和什麼日本,在釣魚島上搞點摩擦,對吧,我們在南海好像有點小矛盾。但這是一個典型的海洋國家的煩惱,我們刨除那些軍事、政治、戰略我們都不談,我們就看這個國家,它的最核心的發展點在哪兒?要知道,中國可是現在國際貿易當中,搞自由貿易的響噹噹的旗手。我們甚至比美國人,比英國人還要更加主張自由貿易。這是一個典型的海洋國家的主張。所以一旦走向海洋,走向不是佔有,而是共享,不是做零和博弈,而是做貿易式的多贏博弈,這個國家就真的有前途。所以我們講這麼多期日本,最後還是回到我們中國人關心的自己的國運上面來。那我們這期節目講了這麼多中日之間的這種糾葛,尤其是站在日本那一邊,談了這麼多的戰略問題,最終我把我今年讀到的最好的一本關於日本的書推薦給大家,不好意思,也是在我們店裡賣的,在春節之前,這一套《一寸河山一寸血》,是用最實地的採訪,最親身的經歷,也是我看到的最靈動的筆法,對八年抗戰進行了論述。這套書寫得真是好,推薦給大家。

推薦閱讀:

為什麼切爾諾貝利核污染使該區成了死亡地帶,而小日本廣島、長崎核爆炸確至今無事?
日本妻子驚人主動:中國男人竟受不了
如何看待中國高規格紀念 1937 年南京大屠殺?
抗戰片中的明治、大正、昭和是什麼,近代日本三位天皇和年號

TAG:日本 | 日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