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智慧:補氣血

<中醫養生智慧:補氣血>《補氣血》第一部分 第一章 角落裡的鑽石(1) 關於中醫到底科學不科學的爭論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早在民國時期,有很多當時知名學者、政要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覺得中醫不科學、中醫很糊塗,較之理論周詳的西醫,中醫就被看成是「封建迷信」思想的代表,是「落後愚昧」的典型,應該立即扔進歷史的垃圾堆。當時的文化人,以喝酒、吃肉、罵中醫作為比較時尚的活動,不管懂不懂中醫的人,都站出來罵上兩句中醫,以示自己追求科學的決心。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五四」時期的風雲人物——胡適,他提倡新文化,主張「充分世界化」,主張科學,在他看來中醫是不科學的,所以他也就成為20世紀初反對中醫的重量級人物。可是事情發生了變化!1920年11月,胡適患上了腎炎,在現在看來腎炎是可以治療的,但當時西醫對這種病束手無策,胡適住在北京協和醫院,久治不愈,被西醫判為「無法挽救,速備後事」。胡適家人聞訊後焦急萬分。友人建議請中醫醫治,胡適稱:「中醫之學不是『賽先生』,不足信也。」(所謂『賽先生』,是「五四」時期的流行語,意思是「科學」)。就是說他覺得中醫不科學,不能相信。友人勸道:「西醫已下定論,與其坐以待斃,何不試之?」重病的胡適無奈,只好勉強答應,於是請名中醫陸仲安為其診治。 這位陸仲安是上海名醫,有「陸大黃芪」之稱,因擅長用黃芪為人治病而得名,他用黃芪劑量之大超出了一般大夫的想像力,許多人看了處方都是搖頭吐舌。他為重病的胡適診斷後,開出了藥方,胡適服藥後即見轉機,病情有了起色,直至康復。隨後,胡適又去協和醫院,經多位專家會診,所下結論均為痊癒。後來胡適又活了四十多年,此事讓他十分尷尬。他一方面反對中醫,認為中醫不科學;另一方面,中醫卻治好了他的重病,在事實面前任何解釋的語言都顯得蒼白。後來胡適只好退而認為「中醫不科學,很糊塗,但是能治病」。這也算是他對中醫價值的領悟吧。 現在的人,為了理想,為了家庭,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辛勤奮鬥。總是有太多的思慮、太多的奔波、太多的應酬,有些應接不暇,甚至感到力不從心,覺得自己處在透支的狀態,當然這不完全是人們的主觀感覺,也存在一些客觀的癥狀表現,比如頭暈、頭疼、心悸、失眠、健忘、乏力、疲倦、氣短、皮疹、手腳冰涼、月經不調、肥胖、噯氣、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脹、腹瀉、脫髮、便秘等等。這些問題如果交給西醫,他們會認認真真給你做各項檢查,如果精密儀器也測不出什麼的話,即認為你沒有病,很可能是精神壓力過大,思想過度緊張了。多建議你注意休息,放鬆心情,實在無法自我調理可以去求助心理醫生。 但實際上這些癥狀不一定都能從心理層面得到緩解,人們整天忙忙碌碌的,充分的休息和放鬆好像是一種奢求。我的許多朋友或多或少都有著上述一兩種不適癥狀,只是大家都有,也就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久而久之,這些小毛病成了老毛病,老毛病最終可能演變為大問題。 既然身體出現了不適的癥狀,就說明它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只是我們現在的科學水平還不能將細胞分子的各種細微變化都能通過儀器設備外顯出來,即便是發現一些參數出現異常,由於沒有臨床意義,也就放過去了。一般是認為沒有病,或者說是虛弱,當然現在的時髦說法叫「亞健康」。我認為真正需要提高警惕的就是處在「亞健康」狀態的人,他們誤認為自己還屬於健康的範疇,每天還是像上滿了發條的時鐘,一刻不停的運行著,各種不適癥狀層出不窮,又苦於沒有解決問題、緩解痛苦的辦法……《補氣血》第一部分 第一章 角落裡的鑽石(2) 這個時候,時常被大家拿出來當話題討論的中醫似乎有辦法。中醫不是糊塗,而是一門更為高深的智慧,是一門傳承數千年的經驗科學,它是可以幫助我們找回健康的。 中醫既像是疾病預報員,又像是優秀的調度員。在中醫看來,所謂的「亞健康」就是生病了,這種病不一定是白細胞升高,或是紅細胞減少,而是人體的運行出現不協調、不暢通。 中醫大夫會根據你的脈搏、面部的顏色、舌頭的顏色等,判斷哪個器官出現了問題,並且幫你疏導這些不通暢的部位,平衡這些不協調的器官。所以說它是優秀的預報員和調度員,使疾病消滅於無形。經過中醫方法調理好的病人會有一種渾身輕鬆,心情愉悅的感覺。 一般研究西醫的人不太相信中醫,因為中醫沒有西醫那樣系統而完備的理論體系,就連中學生物課上都會講到的人體解剖知識,在中醫這裡都無法嚴格對應。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中醫所說的脾,不能單純與人體的脾臟畫等號,它還包括胰髒的一部分功能。中醫所說的腎,也不能簡單的等同於人體的腎臟,它還包括生殖和內分泌系統的一些功能。 由於中醫與西醫所言一物,而並非一物,大家理解起來確實比較困難,因為人們腦海里根深蒂固的人體結構體系被打亂了。經常會聽到一些西醫與中醫的爭論,不過多數情況下由於西醫能夠嚴謹詳實的闡述自己的觀點,一般在歷次討論中都站上峰。中醫呢,爭論不過就用事實說話。就像陸仲安大夫為胡適先生治病,事實勝於雄辯。 講到這裡,正好有個真實的故事。我有一位同事,四十來歲,一向身體健康,可是前一陣子突然覺得眼睛疼,他立即去大醫院就診,經過仔細的檢查,最後發現他的眼眶後面長了一個腫物。醫生提出兩種辦法,要麼在腫物的部位注射激素,達到消腫的目的,或者是手術取出腫物。雖然激素治療存在弊端,但同事還是選擇了這個方法。起初,注射激素後,腫物明顯縮小,但是一停用激素,要不了多長時間這個腫物又會像韭菜一樣長出來,再次注射之後,也都是用藥時縮小,停葯就會增大。這個腫物似乎比想像的要頑固許多。大家都知道眼裡不揉沙子,這麼一個腫物長在眼睛後面,本人痛苦的程度可想而知。於是他準備選擇手術,本以為就是一個眼部手術,但是外科專家認為腫物長的位置比較特殊,不能從眼部手術,而是要開顱,具體來說就是取下位於眼睛後面、耳朵上面的一塊顱骨,取出腫物。對於普通人來說,開顱還是要下很大的決心的,我同事本身是學西醫的,從事的專業是解剖生理,儘管知道手術的風險,但如果這是解除痛苦的惟一辦法,也別無選擇了。為了慎重起見,他找了多家大醫院的知名專家會診,最後專家建議他暫時不要進行開顱手術,繼續保守治療。可保守治療的方法又是什麼呢?總不能長期依靠激素吧?這時候有人建議他求助中醫,他原來對中醫也不太信任,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抱著試試看的想法輾轉找到了一位中醫。這個中醫大夫為他進行了調理,但調理的方向並不是針對眼睛,而是從肝調起,因為中醫理論認為眼睛和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經過幾個月的服藥治療,腫物還真的消失了,而且不再複發。經過了這一場疾病,他對中醫佩服不已。險些要開顱,卻被一百多劑湯藥給徹底治癒了。難道說中醫不是一種更高深的智慧嗎! 來求助中醫的多為兩類人:患有頑疾,西醫已經無技可施的人;被西醫判為沒病的人,也就是「亞健康」人群,同樣也需要依靠中醫中藥的調理重拾健康。《補氣血》第一部分 第二章 漫話中醫理論精華(1) 由於中醫對人體的認識與西醫有差異,甚至有的存在很大的差異,請盡量拋開西醫理論先入為主的影響,重新建立一個人體架構。 一、人體的結構 (一)五臟——最重要的維持生命的器官 五臟指心、肝、脾、肺、腎。它們是人體的核心組成,關係可謂親密無間,誰也離不開誰。一個受難,其他四臟器也跟著遭殃。聰明的人體擁有一套非常精密、科學、高效、智能的運行機制,它會隨時根據各種突發情況調節和平衡。往往一個臟器的功能下降了,為了整體的和諧運行,其他四臟器的功能水平也相繼有所降低。而一個臟器的功能提高了,為了整體的和諧運行,其他四臟器的功能水平也相繼有所提高。可謂「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五臟之間存在著彼此依賴又彼此制約的微妙關係。這個關係不是古人憑空想像出來的,而是根據長期的臨床觀察和研究摸索出來的。為什麼總是說學中醫要有悟性呢?就是因為中醫的研究方式是依據許多客觀存在的真實表現,通過學習者的邏輯推理,繼而獲得的寶貴知識。即是要將大量的彷彿是巧合一樣的現象聯繫在一起,並用一整套理論來解釋這些聯繫。在這種不斷發現聯繫,不斷解釋聯繫的過程中,中醫的基本理論也就逐漸形成了。 在闡述五臟之間的微妙關係時,中醫用自然界五種物質來加以解釋,希望以此來揭示出五臟之間的協調平衡關係。這個理論就是非常經典的五行理論。 五行理論以金、木、水、火、土分別代表人的肺、肝、腎、心、脾,藉助這五種元素的特性,進而展示出五髒的關係。我們先來看一個圖: 這個五邊形的圖形,勾連出五種物質的相互關係。五條實線箭頭都是由一個元素出髮指向另一個元素。比如「木」,這個圖形顯示木能促進「火」的產生,在自然界中木頭就是生火取暖的材料;再來看「火」,這個圖形顯示「火」可以促進「土」的產生,在自然界當中物質經過燃燒之後就化成灰燼了,這灰燼就是土;再來看「土」,這個圖形顯示「土」可以促進「金」的產生,事實上,金屬礦藏大多數都是深埋於地下的。依此類推,這個依存關係是成立的。 古人根據五髒的特點,將他們與這五種物質一一對應,也同樣可以解釋五臟之間的關係。我們看實線箭頭從一個臟器出髮指向另一個臟器,同樣代表了一個臟器對另一個臟器的促進生長的作用。依據箭頭的走向,我們可以看到,肝可以促進心的生長,肝的功能提高可以使心的功能加強。依此類推,心可以促進脾的功能提高,脾可以促進肺的功能提高,肺可以促進腎的功能提高,腎又會促進肝的功能提高。它們這種促進關係是井然有序的、次遞的,這就是五臟之間的促進關係、依賴關係。 舉個例子:中醫在調理的時候,面對心方面的癥狀,不單單是調理心的功能,往往會下很大的力氣去幫助病人調理肝的功能。比如心悸,有一部分病人就是因為長期情緒不佳,引起肝的氣機不舒暢,導致肝的功能下降了,無法很好地滋養心,繼而連累了心,使得病人出現心悸的癥狀。如按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面對這種病人,就事論事的診斷方法就略顯得有些無從下手了。圍著心臟查一圈,沒發現什麼異常,只好將病人歸為體質虛弱的範圍。相比較而言,整體把握、辨證論治的方*收到比較好的治療效果。《補氣血》第一部分 第二章 漫話中醫理論精華(2) 五行理論的經典之處,不僅揭示了五臟之間彼此促進、彼此依賴的關係,還闡述了它們的另一種重要關係,就是制約關係。這種制約不是盲目的、隨機的,而是固定的、有序的、次遞的。我們還是先來看一個圖: 這回換了個五角星。這個五角星圖形,體現了五種元素相互制約的關係。五條虛線箭頭都是由一個元素出髮指向另一個元素。比如「木」,依照箭頭方向,它指向了「土」就是說古人認為「木」可以制約「土」。在自然界中樹木確實可以起到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的作用。現在大力提倡植樹造林就是因為樹木的根系可以固定住土壤。再來看「土」,依照箭頭方向,它指向了「水」。古人認為「土」能制約「水」,這個道理很簡單,土壤可以阻擋水流,成語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再來看「水」,依照箭頭方向,它指向了「火」,就是說「水」可以制約「火」。依此類推,這個圖形所闡述的制約關係是真實存在的。 同樣的元素,還是對應同樣的五臟,也就間接的表現出五臟之間的制約關係了。如圖所示,我們可以看到,肝可以制約脾的功能,避免由於某些原因導致脾的功能過於亢盛,打破了五臟之間固有的平衡。同樣,脾可以抑制腎的功能,腎可以抑制心的功能,心可以抑制肺的功能,肺又會抑制肝的功能。 例如人們在生氣的時候可以清楚的體會到肝對於脾的制約。當人們發怒之後,一般都沒有食慾,甚至還會出現腹脹、打嗝。有人會說:「我都氣飽了,根本吃不下飯。」這「吃不下飯」,就是脾功能受到抑制不思飲食的結果。 由於五臟擁有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這截然不同的兩套關係,既避免了五臟之間一味的促進,又避免了一味的抑制,使它們能夠真正地實現協調平衡。在中醫看來,人之所以生病,多是由於這兩套關係被打亂。也就是說,能夠保持這兩種關係的相互平衡,人就可以健康的生活。 (二)六腑——人體內的重要容器 六腑是指人體內的六個容器:胃、膽、小腸、大腸、膀胱和三焦。把它們六位歸為一類,是由它們的共同特點決定的。六腑分別承載著食物、消化液和排泄物,人體的氣體物質、液體物質和固體物質就運行其中。 六腑和五臟存在對應關係,這就體現出人體的又一種微妙關係——臟和腑的關係。中醫將五臟與六腑之間的對應關係稱為「表裡關係」,認為五臟更為重要,應該在身體的更深層次,所以稱「里」;六腑雖然也是重要器官,但是與五臟相比較,地位略低一些,中醫認為六腑在身體里比較淺表的位置,因此稱「表」。 「表裡關係」說得通俗一些,即上下級關係。其中心與小腸、脾與胃、肺與大腸、腎與膀胱、肝和膽是一一對應的上下級。這種對應關係永遠存在,不會打亂,而且六腑對於其上級——五髒的忠誠度特別高,漢語里有個成語叫「肝膽相照」,其實就是體現肝和膽親密無間、榮辱與共的關係。 對於這種「表裡關係」,生活中有不少例子。就說說肝和膽吧,有的人膽囊發生病變,覺得右脅下方不舒服,嚴重的還會出現膽結石,甚至要摘除膽囊。看上去這一切都是膽的問題,似乎把膽的問題解決了就萬事大吉。其實膽只是接受命令的下級,它的功能出現混亂,完全是上級指揮有誤。如果上級的功能出現紊亂,下級當然在劫難逃了。因此,中醫按照「表裡關係」的理論,遇到膽囊有問題的病人,一定會從它的上級——肝來進行調理,把肝的功能理順了,膽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補氣血》第一部分 第二章 漫話中醫理論精華(3) 二、生理功能 記得第一次讀《紅樓夢》時,翻開書的第一頁,並沒有直奔主題,而是首先出現一個巨大的關係圖,圖中列出了書中主要人物的親緣關係,榮國府和寧國府老老少少一干人等都排列其中,就像一個族譜一樣,把大家的輩份、關係都表示出來,誰是母親這邊的親戚,誰是父親這邊的親戚,誰是表兄妹,誰是堂兄妹,都清晰可見。我並不是很在意這個圖,認為它可有可無,急急忙忙讀起正文來,但是隨著故事的層層展開,裡面形形色色的人物一個一個粉墨登場,才發現書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上百個,一時還真記不清他們的關係,於是又翻過頭來重新審視第一頁上的關係圖。 要想讀懂《紅樓夢》,了解每一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固然重要,但是錯綜複雜的姻親關係更可以幫助讀者領會人物的性格命運。 在具體介紹每一個器官之前,先解釋了一下五臟和六腑的關係,相信會對理解人體的奧秘有很大的幫助。這些成員有平級關係,即便是平級,也存在誰幫助誰,誰壓制誰的問題。當然也有上下級關係,這上下級之間也存在著遠近親疏,不是某一個上級都可以隨便影響任意一個下級,它們有嚴格的組織分工和對應關係。 在了解了五臟六腑十一位成員的關係之後,下面我們逐一介紹每一個成員的脾氣秉性。 (一)心 心就像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也就是君王。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五臟六腑少了誰都不能沒有「心」。 為什麼說心的地位舉足輕重呢?這要看心的作用。心可以推動血液運行,使血液流到全身,發揮營養和滋潤人體組織的作用。心的功能正常,人體就會血流暢通。如果這種功能不正常了,出現了故障,就會出現脈搏不整齊或者跳動無力的現象,人也會變得臉色蒼白,嚴重的還會出現面色紫暗,胸悶疼痛。生活中可以見到一些老年人,尤其是在夏天,稍微運動一會兒,就面色蒼白,大量出汗,顯得特別累,這表*的功能變弱了。面色紫暗,胸悶疼痛,是人體組織器官嚴重缺血的表現,也是心臟病發作的癥狀表現。 心還負責人的精神活動。當這種功能正常的時候,人神志清晰,思維敏捷,反應靈敏,動作協調;相反,當這種功能異常的時候,人就會出現失眠、多夢、煩躁、意識和思維混亂。臨床上一些高燒不退的病人,出現神昏譫語,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燒得說胡話,就是心功能受到影響之後的表現。還有這樣的情況,比如一個人呆坐在某一個地方,不停的、莫名奇妙的發笑,而且注意力也無法集中,這也是精神活動異常的表現。這時候身邊的人就要注意了,很可能預示心臟方面的疾病,要趕快去醫院檢查。 中醫認為,可以通過觀察舌頭了解心的狀態。有人經常會舌尖破裂或者舌尖生瘡,感覺特別疼,這是心火亢盛的表現。這樣的人估計煩心事比較多,比如快要期末考試了,或者工作中遇到很多阻礙等。這時,可以適當補充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西醫認為,維生素可以調節人體的功能。從中醫的角度來講,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都有滋陰潤燥的作用。秋冬季節和早春容易感冒,是因為人體為了抵抗嚴寒,攝入比較多的肉類等高熱量食物,導致體內燥熱。而這個季節蔬菜水果相對比較少,導致維生素攝入不足,缺少了維生素的滋陰潤燥,體內的平衡很容易被打破,當然也就容易生病。《補氣血》第一部分 第二章 漫話中醫理論精華(4) 不僅舌頭可以體現心的狀態,中醫還發現,汗液的變化也能反應心的功能。中醫認為,汗液是屬於心的液體。正常情況下,出汗是為了散熱,降低體溫。可是異常的出汗就要引起人們的注意了。我們平時可以遇到這樣的人,他們吃飯的時候特別愛出汗。一般人吃飯時只是微微有些發熱,頂多後背出一層薄汗,感覺挺暖和的,可是這些人卻好像特別熱,大汗珠子順著額頭和脖子往下流。其實這可能暗示他的心的功能減弱了。換句話說,就是心氣不足,固攝不住汗液,導致大量出汗。這些人可能平時也有氣短和乏力的癥狀,應該予以重視。 心既然這麼重要,平時就要多養護心。根據五行理論,紅色的食物可以養心,比如西紅柿、山楂等。另外,還可以每天按揉勞宮穴2分鐘,這是保養心臟的好方法。勞宮穴在手掌心,將手握成空拳,中指所觸及的位置就是勞宮穴。每天午後按揉2分鐘,可以緩解心的疲勞。 現在許多年輕人愛吃辣椒,甚至頓頓都靠辣椒下飯,否則食之無味。人吃過辣椒之後會覺得氣力十足,這是因為辣椒這種紅色的食物可以加快血液循環,使身體獲得的新鮮氧氣增多,組織器官得到了相對多一些的氧氣,可以緩解疲勞。年輕人工作強度比較大,體力消耗大,吃辣椒可以緩解疲勞,得到體力上的補充,所以慢慢地就偏愛吃辣椒了。愛吃辣椒可不是大腦的選擇,因為辣椒的口感無論如何談不上美味,沒有人會真正喜歡這個味道。愛吃辣椒應該說是身體的一種選擇,它可以暫時性的緩解疲勞。但依靠辣椒緩解疲勞只是權宜之計,不是最好的辦法。下一章我會介紹整體提升健康水平的方法。 (二)肝 對於肝的認識,中醫和西醫之間存在較大的分歧。稍微具備一點現代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肝臟在人體的右側,而中醫認為肝在人體的左側。中醫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認識呢?因為當人們發怒的時候,最先感覺到的是左側脅下脹痛,繼而發展為兩脅脹痛。如果肝在人體右側的話,這個生理現象就難以解釋得通了。中醫根據人體的許多生理現象,總結出肝的功能和作用。 中醫認為,肝有貯藏血液的作用,它可以貯存一定量的血,用來供應機體各部分活動時使用。它還可以調解人體各部分血量的分配。在正常生理情況下,人體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對恆定的,但是當機體進行劇烈活動,或者情緒激動時,對於血的需求量增大,肝就把自己平時貯存的血液向機體的外周分配,以滿足機體需要;當人體處於安靜休息狀態,情緒穩定的時候,外周的血液需要量減少,這時,相對多餘的血液就歸藏於肝。肝在這裡起到調節閥的作用。 當然,肝對於血量的調節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肝有足夠的血量儲備。只有具備了足夠的血量儲備,才能進行有效的調節。就像電視劇裡面的票號(也就是現在的銀行),必須有足夠的銀兩作為儲備,才能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擠兌現象。如果東家經營不善,導致票號里無銀可兌,那麼勢必無法維持正常的經營秩序。人體也是如此,有些人血虛,也就是血液總量不足,去醫院化驗,血色素很可能處在正常值範圍的下限,甚至已經是貧血了。這樣的人,平時運動量稍微大一些,或者情緒一激動,馬上就會出現心慌、氣短、心悸的癥狀。有的女性反應更明顯,低頭、蹲下一段時間,猛然抬頭或者起身,就會感到眼前發黑。這也是血虛的表現,很可能由月經過多造成。肝的儲血量不足,無法有效分配血液,人體會相繼出現一系列不適反應。《補氣血》第一部分 第二章 漫話中醫理論精華(5) 當這種調節功能失常的時候,人體還會出現異常的出血現象。比如吐血、鼻子出血、咯血、女性月經過多等。所以中醫有「男子看肝,女子看血」的說法。這「血」指的就是女性的月經,同樣也是間接的反應肝的功能狀態。如果女性月經正常,每月如期而至,並且月經量適中,一般身體沒有什麼大問題;相反,即便飲食和睡眠都正常,但是月經不規律了,或者時間間隔發生了明顯變化,或者月經量發生了明顯變化,都預示著身體的正常規律受到干擾,各臟腑之間的平衡被打破,失去了平衡,這可能是疾病的預警信號。提醒女性,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多關注一下自己的生理期,月經持續不規律就要及早調理。我認識一個人,三十多歲患上風濕病,四十多歲又患上甲亢。據她說從二十幾歲開始月經就不正常,總是這個月有,下個月沒有。當時年輕,也不當回事,還覺得少來幾次還避免了不少麻煩,後來體質狀況每況愈下……中醫是一門大智慧,它指給你一個了解自己的途徑。大家都知道「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給人的錯覺好像疾病是一個隨機發生的事情,誰碰上了只能認倒霉。其實還有一句至理名言,就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看似來勢洶洶的疾病,都是長期隱患堆積的結果。既然提到了月經問題,我再多說幾句,月經失調、痛經、乳房脹痛,這些問題的根源大多都是肝的功能失調。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學習緊張、工作壓力大導致情緒長期處於抑鬱、煩躁、焦慮的狀態,這些情緒引起肝的功能失調,肝的疏泄功能出現問題,則引發女性的上述不適癥狀。 肝還負責保持全身氣機的通暢。西醫沒有關於「氣」的理論,「氣」是中醫獨有的思想。我們平時都有這樣的體會,當遇到憤憤不平的事情時,總感覺有一股氣往上撞,想發泄出來。這實際上就牽扯到肝的疏泄功能了。如果這種功能正常,人體的氣和血通暢無阻,經絡通暢,各個器官的活動也正常有序。 如果肝的疏泄功能異常,會出現氣行不暢的問題,最明顯的表現是胸脅、腹部脹痛,甚至嘔吐。我們身邊可能有這樣的同事,他們脾氣挺好,為人總是「溫良恭儉讓」。實際上,他們不是沒有脾氣,只是不沖別人發脾氣,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他們自己跟自己生氣,自己跟自己較勁。電視劇里不是有這樣的劇情,別人無端對好好先生一通指責,然後拂袖而去。好好先生獨自痛苦,突然感到腹部脹痛,胸脅脹痛,只好用手壓住痛處,慢慢的蜷縮著蹲下身,臉上浮現出痛苦的表情……從中醫的角度講,這就是氣機運行不暢的表現。 當氣機運行不暢逐漸加劇,還會引起血的運行不暢。出現血行不暢時,人會有胸脅刺痛的感覺,就是在這些部位有針刺一般的刺痛感,這是血瘀形成的表現。當然偶而還會有腫塊形成,即由無形的瘀阻轉化為有形的病理產物。 肝的疏泄功能還體現在促進體內各種液體正常有序的流動上。有一種病叫「梅核氣」,患者感覺像有一個楊梅核卡在嗓子裡面,咽也咽不下,咳又咳不出來,梗在喉嚨里很不舒服。得這病的人多積極上進,不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希望通過不懈努力取得驕人成績,可是偏偏事事不遂心愿,不管多麼努力,總是實現不了自己的理想,時間長了,情緒上就發生了變化,總是比較抑鬱,唉聲嘆氣,平時也是悶悶不樂、少言寡語,好像周圍的人都得罪了他一樣。這是肝氣不暢的典型表現,氣行不暢導致體液運行不暢,於是就有「梅核氣」產生了。《補氣血》第一部分 第二章 漫話中醫理論精華(6) 有一句話叫「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中醫看來,眼睛是肝的窗戶,通過眼睛同樣可以反應肝的狀態。肝的功能好,眼睛就明亮有神。如果肝的功能不好,會引起眼乾、眼澀,眼屎很多,眼淚很黏稠,甚至沒有眼淚,試想這樣的眼睛如何能有「一汪秋水」「含情脈脈」的感覺呢? 如果肝血虛,兒童比較容易近視,老年人容易較早的花眼,視物模糊,眼白渾濁。肝與眼睛一個長在上面,一個長在裡面,但是他們又確實存在著聯繫。這點我深有體會。上高三的時候,有一次無意識的揉眼睛,突然感覺到左眼的上眼皮裡面有個軟軟的小囊泡,直徑大約5mm。那時正是複習關鍵時期,也沒有理睬它。可是這小囊泡越來越大,都可以從表面觀察到了,只好去醫院。我挑選了一家以眼科聞名的西醫醫院,大夫建議手術。手術很小,也很順利,一天之後我就正常上課了。這次經歷就像小插曲一樣,直到上了大學,有一次和宿舍的同學聊天,一個同學偶然間提到她也長過這樣的小囊泡。系統學習了中醫理論,才領悟到眼睛的問題與肝有著密切的關係。高三的時候,由於升學壓力,心情可謂是最低谷,每天睡眠時間少得可憐,面對的都是偏、難、怪的習題和作業。在這種情緒之下,肝的功能會受到影響,體現在眼瞼部位的一些腺體分泌失調,形成了囊泡。上了大學,總算鬆了一口氣,心情舒暢了,肝的疏泄功能得以恢復,這個毛病就沒再複發。 中醫認為,肝與心一同調節人的感情和情緒,肝的功能正常,人就會心情愉快舒暢,反之,人就會唉聲嘆氣、怨天尤人、悶悶不樂、少言寡語,很容易為一點小事情而大發雷霆,甚至暴跳如雷。這些人的情緒非常的亢奮,氣勢洶洶,就好像決堤的洪水,從撕開的口子噴涌而出。我建議這樣的朋友要滋陰柔肝,多吃綠色的食物。按照五行理論,青色對應著肝,蔬菜和水果是柔肝的。還可以按劑量服用維生素B12,它可以明顯地緩解抑鬱和焦慮。 (三)脾 與西醫的解釋不同,脾在中醫理論中具有極高的地位,被描述為「後天之本」。如果把中醫與西醫加以對比,我們會發現,中醫所描述的脾,不僅包括西醫所說的脾臟,還涵蓋了一部分胰髒的功能。 中醫認為,脾可以吸收和運輸營養物質。如果這種功能降低了,吃進去的食物就得不到很好的消化,人體會出現腹脹、腹瀉、食欲不振、乏力、疲倦、消瘦和下肢水腫的癥狀。脾虛的人,會感覺到口中有甜味,嘴裡比較黏膩,唾液分泌特別多,但是吃飯不香,或者說對食物沒有什麼興趣。而且這些人的腸胃比較嬌氣,吃東西要十分在意,冷飲基本不能碰,黏性比較強的食物,比如糯米做成的粽子、元宵等,也會引起消化不良。油膩的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也會引起腸胃不適。 為什麼中醫認為「脾是後天之本」?就是因為脾對於營養物質的吸收和運輸至關重要,是人體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的能量源頭。如果能量供應不足,人體是無法發揮其額定功率的。一般脾虛的人,看上去總是顯得有些嬌氣,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總是比其他人容易疲勞。所以中醫認為,脾的功能好,是人們健康長壽的重要條件。 脾還可以調節人體的水液代謝過程。我們平時可以看到一些體態微微虛胖的人,就是脾的這種功能減退,導致水液在體內停滯的結果。民間俗語稱這種情況為「水膘」,意思是說造成虛胖的原因不是肌肉增加,而是體內存在排不出去的液體。這些人一般多運動一段時間,脾的功能得到改善,水液代謝正常了,體重會有明顯的下降,整個人看上去也會顯得精瘦一些。《補氣血》第一部分 第二章 漫話中醫理論精華(7) 中醫認為,脾還有控制血液不外溢的能力,也就是防治異常出血。這種功能如果出現障礙,人會出現便血、尿血、月經過多、皮下出血等各種出血現象。 脾虛的人還有一個癥狀,就是肌肉無力。過去形容書生是「手無縛雞之力」「肩不能扛,手不能提」,這反映出書生們每天點燈熬油、苦讀詩書,思慮過度,又缺乏運動,導致脾的功能下降了,肌肉得不到有效的濡養,變得無力,甚至萎縮,不能從事體力勞動。 脾具有維持內臟正常位置的功能。我們常常聽到有的病人出現內臟脫垂,最常見的是胃下垂、子宮脫垂和脫肛。中醫認為,這都是脾虛的結果。由於脾虛,人體無法很好的滋養肌肉和韌帶,導致肌肉和韌帶組織萎縮,無法有效對上述器官形成抻拉和支撐,才會引發內臟下垂,這是脾虛導致的肌肉無力向更為嚴重的方向上發展的表現。 脾虛的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別愛思考和憂慮,腦子裡面總是在不停的想各種各樣的問題,根本就閑不住。但是他們不知道,過度的思考和憂慮是最傷害脾的。如果思慮過度,所思所想的事情又不遂所願的話,人常常會出現不思飲食、腹脹滿悶、頭暈目眩、健忘等癥狀。這種情況在白領當中比較常見。 按照五行理論,仲夏季節,也就是暑濕最盛的時候,是一年之中脾功能最差的時候。由於脾的功能相對減弱,人們沒有食慾,吃不下飯,加之天氣炎熱,人體消耗熱量又比較大,人就會逐漸消瘦,所以民間有「苦夏」的說法。 為了保養脾,在夏季要經常吃一些健脾利濕的食物,例如薏苡仁、茯苓等。平時還要經常吃黃色的穀物,比如小米、玉米等,它們可以滋補脾。 五臟之中,脾是比較難調理的,要有足夠的耐心,持之以恆。對於廣大的腦力工作者來說,健脾的最好辦法就是多運動,少思慮。即使思考問題,也只想有用的,少想些無意義的事情。 (四)腎 與脾相對應,中醫認為「腎是先天之源」。腎中之精,一部分來源於父母,即父母的營養被預先儲存在孩子的腎里,這就是「先天之源」。腎的功能強弱,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先天。 《素問?上古天真論》說:「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大致意思是說,女子的生理過程基本以7年為單位,7歲左右腎氣比較充足了,開始逐漸的換牙,頭髮開始迅速生長。14歲左右生殖系統逐漸發育成熟,開始有月經,具備生育能力。21歲左右,腎氣繼續充盈,發育完全。28歲左右是身體最強健的時期。35歲左右,腎氣開始衰弱。陽明經通過面部,由於經絡的不通暢,女性面部皮膚開始衰老,逐漸變黃,失去光澤和彈性,頭髮也開始脫落。許多女性覺得35歲以後自己的面容開始蒼老,變成了「黃臉婆」。請不要失落和憂傷,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你要想真正的延緩衰老而不是用化妝品在臉上做表面功夫,還要從保持經絡暢通和氣血充盈入手。42歲左右,各個腑的功能開始下降,面部皮膚不再有光彩,頭髮也開始花白。49歲左右,隨著經脈的虛衰,生殖功能不斷衰退,生殖器官日趨萎縮,最後失去生殖能力進入老年。《補氣血》第一部分 第二章 漫話中醫理論精華(8) 《素問?上古天真論》說:「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髮去。」大致意思是說,男子的生理過程是以8年為基本單位,8歲左右腎氣比較充足,開始逐漸換牙,頭髮也開始迅速的生長。到16歲左右,腎氣達到比較充盛的時候,生殖系統發育比較完全了,出現排精的現象,具備了生育的能力。這裡還要說明一下,由於男子是以8年為單位,通過前兩個階段,可以看出在幼年乃至青春期階段,男孩的發育是晚於女孩的。所以在小學的時候,由於女孩發育比較早,身高普遍高於同齡的男孩,而且女孩的心理成熟度也要早於男孩。男子到了24歲左右,腎氣繼續充盈,體格越來越強健。到了32歲是其生理狀態的高峰,體格健壯有力。與女性對比來看,都是在第四個時間段到達了最高峰,此後同女性一樣慢慢由盛轉衰。一些現代科學研究認為,人的最佳生育年齡應該是男性28~32歲,女性23~28歲,因為這個時候是男性和女性生理髮育和智力發育最成熟的階段,這時候也是最為理想的生育年齡,能孕育質量較好的下一代。男子到了40歲,腎氣開始衰弱,頭髮脫落,牙鬆動。48歲左右,開始明顯的衰老了,臉色也變得發黃失去光澤,頭髮也開始花白。56歲左右,肝和腎的功能都有所下降,生殖功能不斷衰退,生殖器官日趨萎縮。64歲左右基本上開始掉牙齒,頭髮也少很多。 從整體上看,由於男子是8年為一個基本單位,所以他們成熟和衰老都要晚於相同年齡的女性。年齡相仿的夫妻,有時候妻子會抱怨自己的丈夫總像小孩子一樣長不大,這與男性的心理成熟晚於女性有關係。作為妻子要清楚這是自然規律,從而理解丈夫。由於女性的衰老要比男性稍微早上幾年,所以妻子會在這一階段出現一些變化,這些變化是由於生理變化而產生的心理變化,丈夫要更加理解和關心妻子,使其平穩的度過這段時間。 當然,男性也有相對比較快速的衰老階段,只不過一般在56歲以後,此時的妻子已經度過了變化最明顯的階段,心態也變得平和了,基本上較少生病,進入了平穩期。如果年輕的時候比較注重保養,這時候的女性可以生活得很有活力。現在各大公園裡活躍著不少老年朋友,多數是精力很旺盛的老太太。 在這個時候,妻子可以給予正在經歷衰老過程的丈夫關心和幫助。夫妻二人都要經歷同樣的人生過程,只是節奏不一樣,有早有晚,所以產生了一些生活中的小矛盾。要試著理解對方,這不是他或她的性格發生變化,也不是對您的感情發生變化,更不是您當初沒看清他或她的本質,是由於自然規律的原因。雙方都理解到生理變化這個層面上,家庭自然會和睦許多。 當然,古文里所說的衰老時間段是根據古人的情況總結出來的,由於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人的壽命大大延長,也不要完全拘泥於這個時間表來判斷自身的情況。 雖說促進生長發育是腎的頭等大事,但腎還有其他一些作用。腎對體內液體的代謝起到調節作用。當這種調節作用異常的時候,人體可能會出現兩種極端的現象:要麼總是覺得渴,喜歡抱著一個水杯,大口大口地喝水,然後又不停的跑到廁所里小便;要麼剛好相反,根本不覺得口渴,也不想喝水,唾液還挺多,但是小便比較少,甚至身上出現浮腫。《補氣血》第一部分 第二章 漫話中醫理論精華(9) 腎還可以幫助肺保持吸氣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淺。我們平時可以看到一些老年人,吸氣比較淺,呼吸不沉穩,稍微吸進一點空氣就馬上呼出來,而且一運動就覺得氣短,平時還會有咳喘的問題。像這種情況,中醫考慮是腎精不足,不能幫助肺維持吸氣的深度,才會有呼吸淺表、呼多吸少的狀況發生。這種情況不妨適當補一補腎,增強一下腎的功能,也許能收到比較好的治療效果。 腎功能減弱的人會有聽力方面的問題,比如耳鳴、耳聾之類。就像肝和眼睛有著特殊的聯繫一樣,中醫認為,腎和耳朵也有著特殊的聯繫,並且這種聯繫已經被組織胚胎學初步證實。老年人常有的「耳背」現象,說話「打岔」的問題,就是腎功能減弱的表現。因此,我們羨慕一些健康的老人,雖然八十高齡,仍然「耳不聾,眼不花」,說明他們肝和腎仍未衰老。 還有一類人,特別容易產生恐懼情緒,中醫認為這是腎氣不足的表現。為什麼看恐怖電影、講鬼故事、玩刺激的極限運動都是以年輕人為主,就是他們的腎氣充足。而小朋友和老年人由於腎氣不足,是「享受」不了這種刺激的。當然要提醒一下,恐懼情緒是最傷害腎的。比如,人在極度恐懼的情況下,會嚇得兩腿發軟,走不動道,甚至小便失禁,像評書裡面講到歹徒被英雄好漢打得屁滾尿流都是恐懼情緒對腎的影響。 有個成語叫「無病呻吟」,是形容沒有什麼疾病但總是哼哼唧唧的人。其實根據五行理論,「呻吟」本身是腎氣不足的一種表現。人體的組織器官隱隱作痛,可能是氣血不足,無法濡養該部位的表現,人才會痛苦地呻吟,所以說呻吟也是虛弱的一種信號。 中國人普遍喜歡補腎,補腎也要講究方法,不是所有腎虛的人都可以通過吃六味地黃丸達到補腎的效果,要看腎的哪方面功能減弱了,盲目地亂補只能是火上澆油,雪上加霜。有一種比較古老的補腎方法,簡單易學,但需要長期堅持。方法是這樣的:中醫認為,唾是腎的液體,也就是說,唾來自於腎。唾是指口水中黏稠度很低,而且泡沫多的液體,一般稱為唾沫。古人有用舌頭抵住上顎,讓唾液緩緩的從舌下分泌出來,等到積攢了一大口唾液之後,再分次咽下去,可以補養腎精。 另外,叩齒也是一個古老的固腎的方法。中醫認為,牙齒也是由腎來領導的,每天叩齒(也就是磕牙)200次,可以有效地起到堅固牙齒、強腎的作用。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曬太陽,這個方法更為簡單。但是要曬夕陽,選擇傍晚夕陽西下的時候,到戶外去活動,可以起到補腎的效果。 中醫認為,冬天是補腎的最佳季節,五行理論中,將黑色作為腎的顏色,認為黑色物質可以起到補腎的效果。比如黃醬、紫甘蘭、紫菜、海帶、黑豆、黑芝麻、紫米、烏雞等。現在大家都重視食補,所以在每日的食譜中有意地增加這些食物,會收到良好的補腎效果。 (五)肺 肺主要是負責呼吸,並且要保持呼吸道的清潔和通暢,這是肺最為重要的功能。在五臟之中,它是惟一一個直接與外界環境相通的臟器,也是最容易受外界影響的器官,傷風、感冒之類的疾病總是首先侵害肺,因此,中醫給肺起了一個好聽的別名,稱為「嬌臟」。肺喜歡濕潤的環境,當人體內部比較燥熱時,肺就會以行動來表示抗議。所以乾燥的秋天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也是小朋友們最愛生病的季節之一。有些家長喜歡用一些寒涼的葯給孩子吃,用來預防感冒,結果孩子的體質越吃越差。其實用一些滋陰去火的食物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百合、梨、甜杏仁、大白菜、白蘿蔔、桔梗等,在每天的食譜中有意地適量增加這些食物,即可顯效。《補氣血》第一部分 第二章 漫話中醫理論精華(10) 當然還可以選用秋梨膏代替平時的甜飲料,對肺也有很好的保健功效。記得小時候經常咳嗽,嚴重的時候能咳上一個月,後來父母每天盛出一小勺秋梨膏,將它稀釋成一瓶子飲料,讓我帶到學校里喝。堅持喝了幾個月,咳嗽的毛病再沒有犯。家長們不妨試一試。秋梨膏在超市都能買到。 肺還肩負著調節水液在體內的運行、保障小便暢通的作用。肺不是孤軍作戰,在調節水液代謝方面,肺、脾、腎三臟是共同作用的。因此,當人體出現一系列由水液代謝異常引起的疾病時,例如無汗、水腫、少尿、無尿等問題,中醫都是從這三髒的功能進行調理的。像本書前面提到的胡適先生的腎炎,也是這三臟在水液代謝方面功能有異常,因此,陸仲安大夫為其開具的藥方中,重用黃芪、党參,並加入白朮、茯苓、山茱萸、川牛膝、澤瀉等,都是以調理肺、脾、腎三臟為主。在當時西醫已經束手無策的情況下,3個月藥到病除,此後胡適先生又活了40多年。 普通人肺氣不足是比較常見的。我們知道,肺氣足的人說起話來聲如洪鐘,鏗鏘有力,而肺氣不足的人會感覺呼吸無力、氣短聲低,甚至有氣無力,平時說話總是要在中間換氣,不能一口氣說一個長句,而且說話聲音也比較小,音量放不出來。 另外,肺氣不足的人還容易感冒和自汗。這也是因為皮膚的毛孔開合受肺的控制。人體正常的排汗是為了降低體溫,如果這種功能異常,就會在不該出汗的時候也出汗,即出虛汗,並且還會把外界的寒氣或者熱氣引入體內導致感冒發熱。 肺氣不足的人,會出現鼻炎等病症。患有鼻炎的人是比較痛苦的,鼻子不通氣,真是吃飯不香、睡覺不甜。鼻子不通氣還會大大降低工作和學習效率,因為相對缺少氧氣,會有頭暈頭痛的癥狀。而且這種鼻炎都是慢性的。鼻炎患者要想擺脫這種困擾,重點是要補足肺氣,提高心肺功能。 每一個臟器都有自己的專有液體,中醫認為,肺的液體是涕。涕是鼻黏膜的分泌液,有濕潤鼻竅的作用。肺的功能正常與否也可以通過涕的變化看出來。肺比較寒的時候,人會鼻流清涕,用手摸鼻子尖,會感覺與臉部其他部位的皮膚相比,溫度更低;如果肺熱,那麼涕會變成黃顏色,而且比較渾濁;如果肺比較燥,那麼人會覺得鼻孔裡面發乾。 肺功能減退的人在性格上也有明顯的特點,他們一般比較悲觀,愛動感情,愛哭。經常處於悲傷的情緒之中。《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就是一個典型的病例。她患有肺結核,屬於肺部疾病,體質虛弱,所以總是哭哭啼啼、嬌喘微微、兩目含淚、眉頭微蹙、顴紅如妝,這是一派病象,是病人難受的表現。 說完了五臟,我們再來談一談六腑,他們雖不像五臟那樣位高權重,但也默默的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六)膽 前文講到,肝在人體內有調節情緒,促進消化,促進血液和體液循環的作用。膽作為它的下級,許多工作圍繞著肝進行。 膽具有儲存和排泄膽汁的作用,膽汁是用來幫助消化食物的,當肝的疏泄功能受到影響後,膽也會受到牽連,膽汁逐漸變得又少又稠,正常的排膽汁的功能受到影響,人會感到脅下脹痛、口苦、食慾不好、腹脹、腹瀉、飲食不能消化、嘔吐黃綠色液體,甚至出現黃疸。《補氣血》第一部分 第二章 漫話中醫理論精華(11) 肝對於膽的影響,還不僅僅限於消化方面。肝在人體里就好比一位剛直不阿的將軍,喜歡條達順暢,從不受半點委屈。如果人們遇到不服氣、不平衡的事,迫於形勢,敢怒不敢言,情緒得不到宣洩,肝就會受到影響。開始的時候,這種不良影響主要由膽來承擔。因此膽就成為肝的出氣筒。膽的表達方式很簡單,就是膽汁變得越來越少,越來越稠,就像在海水裡曬鹽一樣,濃縮到最後就是膽結石了。一些患有膽系疾病的人,總是找不到生病的原因,直到最後把膽囊都摘除了,也沒弄清楚。中醫認為,這主要和他們常年心情不好,經常生悶氣,導致肝常年疏泄不暢,再加上飲食中油膩和辛辣的食物過多,久而久之,引起了膽囊方面的疾病。 一般有「肝主謀略,膽主決斷」之說,意思就是肝氣足、肝血旺的人,善於謀略,可以運籌帷幄;膽的功能較好的人善於決策,決斷力比較強,這樣的人比較有勇氣,屬於敢作敢為的類型。我們在誇獎別人的時候,總是說:「您真是有膽有識啊!」這個成語是有根據的。膽的功能強的人,處事果斷,有勇有謀,這是如今職場上最受老闆歡迎的一類員工。如果膽的這種功能減弱,也就是膽氣虛,人就會變得膽小怕事、容易受驚嚇、愛嘆氣,做事總是思考了許久也拿不定主意,另外還有失眠的情況發生。 (七)胃 胃的工作就是配合脾,幫助儲存和消化食物。古代沒有輸液這種腸外營養方式,病人要想攝入營養必須靠自身的消化道吸收。所以在中醫看來,再嚴重的病人,只要消化功能還在,就有轉危為安的希望。反過來,如果消化功能消失了,人體的健康狀況也會急轉直下。中醫稱這種消化能力為「胃氣」。可惜現代人就是喜歡虐待老實的胃,出現了兩種極端的方式,一種是暴飲暴食。我記得小學老師教育我們不能暴飲暴食,但是面對食物的誘惑就無法控制。加上現在時髦的營銷理念,發明了自助餐,情況就變得更加不能受思維控制了。進了自助餐廳的人,幾乎都想「努力」把餐費吃回來,而且食物又做得色美味香,琳琅滿目的一字排開供人隨意取用,人們當然是吃得樂不思蜀,基本上是餓得扶著牆進餐廳,撐得扶著牆出餐廳。此時,胃在默默的、被動的收納這些食物。朋友們想一想,再大的糧庫也有一個限度,突然放進這麼多的糧食,超過了額定容量,大部分糧食缺乏必要的管理和養護,會相繼腐爛,而這腐爛的糧食是無法再利用的。人體也是一樣道理,過剩的營養物質,甚至還會反過來危害人體的環境。 另外一種極端的方式就是餓著,這是減肥大軍的慣用套路。他們以節食為減肥的最佳途徑,不管人體每天需要多少營養物質,一律斷供,而且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由三頓飯減到一頓飯,由一頓飯減到不吃飯。中醫經典《靈樞?五味》有「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之說,足見飢餓對於身體的影響有多大。這種做法實際上是人為的令身體處在一個能量水平很低的情況下,使各個組織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滋養,人體自然變得衰弱,出現面無光澤、面部毛孔粗大、心悸氣短、全身乏力、抵抗力下降等癥狀。 當然,最不能原諒的就是那種飢一頓飽一頓的人。前一天吃了一頓大餐,後兩天不吃東西,餓著自己,想讓曾經負擔過重的胃休息一下,順便還能控制體重,實在是大錯特錯。這種行為會導致人體無法判斷目前的狀態,導致功能上的紊亂,出現消化系統疾病也是必然的。最明顯的反應就是發展為慢性胃炎,稍一不注意就會腹部脹痛、不想吃飯、覺得很飽、便秘、嘔吐、噁心、打嗝、噯氣、反酸水等。《補氣血》第一部分 第二章 漫話中醫理論精華(12) (八)小腸 小腸的主要功能是負責消化吸收營養物質。如果大便出現問題,很可能和小腸的功能出現異常有關。比如有的人大便比較稀薄,不成形,甚至就像糟豆腐渣,這和小腸的消化吸收功能減弱有關係。還有人便秘和心的功能減弱有關。我們前面提到小腸和心有著密切的聯繫,心陰不足的表現就是便秘。不少老年人都受到便秘的困擾,這和他們心的功能減弱有關係。而且老年人越是便秘,越是使勁排便,越消耗力氣,心臟的負擔就會加重,有可能導致心臟病的發生。為了避免便秘,大多數人依賴各種各樣的瀉藥,但這種方法只能解燃眉之急,不會徹底改善便秘的問題。有效的方法是滋陰,使體內的各種體液變得充沛起來,這樣一來,腸道里的潤滑液多了,大便也就不再乾燥秘結了。建議平時可以多吃蔬菜和水果,堅持喝牛奶,這些在中醫看來都是補液的,可起到滋陰的效果。另外還可以適量補充維生素B1和維生素B12,不提倡人們動不動就吃各種瀉藥,雖然從短期看,積聚在體內的廢棄物被瞬間排泄出來了,但是長期如此,會對脾胃造成影響。而且這些苦寒的瀉藥,會把體質吃得更燥,也就是說使體液更加不充足。所以經常吃瀉藥的人,一旦停葯,便秘不但複發,而且會更為嚴重。 (九)大腸 大腸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水分、排泄廢棄物。當大腸的功能出現異常時,直接表現為大便異常、便秘、泄瀉、腸鳴腹痛、便血等。在這點上,基本與西醫的觀點相吻合。但中醫最獨到的地方,就是認為大腸與肺有著直接隸屬關係,大腸為表,肺為里。所以大腸的一些癥狀,其實和肺的一些功能減弱有關係。比如經常會有一些小孩,他們感冒發熱,不停咳嗽,這應該是肺部的問題吧,但同時還會出現便秘,這和大腸的功能有關。另外從大便的粗細同樣可以看出肺氣是否充足。肺氣充足的人,大便不僅成型,而且比較粗大;肺氣不足的人,大便就變成小拇指一般的小細條。這也是肺與大腸的一種關聯。 (十)膀胱 膀胱有儲尿和排尿的作用。我們平時見到的遺尿、小便失禁、尿痛、尿不通暢等問題,都是膀胱功能異常的表現。在中醫看來,膀胱受腎的控制,也就是說膀胱的問題,追本溯源都是要調理腎。我們知道,腎精封藏於腎中,一些男士由於年輕的時候過於勞累或者性生活不節制,導致人到中年就腎氣不足,可能會出現一些泌尿系統方面的問題。中醫面對這樣的患者,也是從腎來調理的。 「養生」二字的真諦就是「珍惜」,如果懂得珍惜身體的辦法,就可以避免很多疾病的侵擾。 (十一)三焦 三焦,這個詞聽起來比較陌生。前十個臟腑雖然與西醫裡面提到的器官略有差別,但還是耳熟能詳的,惟有三焦這個腑,是中醫理論中獨有的。那麼三焦到底是什麼呢?我們知道腑都是容器,三焦就是各個臟腑器官之間的間隙,這些間隙互相勾連,形成了一個通道。說得形象一些,比如在一個大紙盒子里放上幾個小盒子,這些小盒子就好比各個臟腑,這個大盒子就是人體,大盒子與小盒子之間必然存在空隙,這空隙也構成了一個封閉的空間,這個空間就是三焦。那麼為什麼叫三焦呢?因為三焦分為上焦、中焦和下焦,合起來統稱三焦。一般說,上焦指的是心、肺部位,中焦指的是肝、脾部位,下焦一般指腹腔自胃下口至二*分。三焦合起來正好構成人體的胸腔和腹腔。《補氣血》第一部分 第二章 漫話中醫理論精華(13) 既然三焦是腑,就應該是裝東西的容器,那麼它裝的是什麼呢?中醫認為,三焦主要承載的是「氣」和液體。如果三焦不通暢,各個臟腑器官就缺乏有效的聯絡,人體會有打嗝、放屁(無氣味的響屁)、胸中脹滿、嗝逆反酸、兩脅脹痛、岔氣等癥狀,總感覺有點東西上不來又下不去的。比如電影里描寫農村婦女打架,由於情緒特別激動,氣得連話都說不出來,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捶胸頓足。捶胸,就是她們感覺胸腔很滿、很脹,好像有氣體在裡面出不來,很難受,總想把裡面的氣體捶出來,這就是三焦不通導致氣機不暢。還有些年輕人,火氣比較大,遇事經常會說:「這件事太可氣了,把我的肺都氣炸了。」其實這個「氣」也並不在肺里,而在三焦裡面。再比如有的人總是不停的放屁,覺得腸子裡面咕嚕嚕、咕嚕嚕的,好像有很多氣體,迫不及待的要從體內噴射出來,而且這屁是沒有氣味的,這不屬於消化問題,是三焦不通暢的表現。「氣」在體內運行不順暢就會有這種現象。如果是消化不良,蛋白質在體內異常發酵,會產生一些味道很難聞的氣體,所以消化不良的人放屁是比較臭的。有的朋友會認為不停放屁多順暢啊。我打個比方吧,比如我們城市的公交系統,每天上路行駛的公交車,數量是基本固定的,一旦城市的某個地方出現擁堵,那個地方的車輛就會馬上排起長龍,而另一些地方會由於連鎖反應而沒車,乍看上去顯得運力過剩,其實是調度失靈的結果。三焦也是如此,要知道與其說這不停放出來的是屁,倒還不如說是「氣」。由於三焦不暢通,調度「氣」的能力出現了問題,才會導致這些「氣」無法在體內正常運行、促進各臟腑器官的工作,而是變成「廢氣」排出體外。出現某些部位「氣」相對過剩的情況,就意味著人體某些部位處在氣虧的狀態。一般不停放響屁的人都會有氣虛的感覺,這和每個人的具體身體情況和工作特點有關,建議這些人首先要梳理一下自己的情緒,保持氣機的通暢。換句話說就是別生氣、別賭氣、別嘔氣,要氣順。然後再適當地用一些黃芪、党參、西洋參等泡水代茶飲,在平時的飲食中增加牛肉和雞肉等補一補氣,可以起到調理的效果。 三、經絡 了解了人體的架構,下面我們要說一說著名的經絡。早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經絡就被聰明的中國人發現了。中醫認為,經絡是人體運行各種營養物質和能量的通道,它把人體的器官、四肢、五官有機的聯繫起來。 經絡是人體的交通要道,經絡上面分布著許多的穴位,這些穴位是各交通要道上的軍事堡壘。進入人體的營養物質都要通過這些交通要道,經過這些軍事堡壘,一旦它們不通暢了,物質的運送就要受到影響,各個臟腑器官的功能也會相繼降低。所以中醫認為,經絡暢通是判斷人體是否健康的一個重要標準。 在這些經絡中,最重要的是十二條經脈。它們是肺經、心包經、心經、脾經、肝經、腎經、大腸經、三焦經、小腸經、胃經、膽經、膀胱經。很好記,就是用十一個臟腑加上心包來命名的。 當然,以我們目前的科技水平,經絡還只是摸得著卻看不見的一條條線,但是它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尤其是在人體出現不適的時候,尋著經絡圖的標記找下去,最敏感的位置往往都是穴位點。 舉個例子,就說頭疼。同樣是頭疼,原因也並不相同。如果運用經絡的理論,就不難找出頭疼的根源。前額痛,是胃經的毛病;兩側痛,比如太陽穴痛,是膽經的問題;頭頂或者後腦勺痛,是脾經的問題;巔頂痛,是肝經的毛病。《補氣血》第二部分 第三章 人體的能量基礎(1) 我記得,小的時候物質條件比不上現在,得到一支漂亮的圓珠筆會倍加珍惜,總是輕拿輕放,小心使用,可以用鉛筆寫的作業就用鉛筆,盡量降低圓珠筆油的消耗,這都是為了它能用得時間更長一些,現在回想起來都有點像葛朗台了。我們的身體比起那支記憶中的圓珠筆寶貴多了吧,人的生、長、壯、老、已的過程,就是一個能量慢慢消耗的過程,如果我們現在就學會珍惜,學會合理的使用,就等於為將來多積攢一些身體能量,那麼做個快樂的葛朗台也無妨。 一、人體的能量 人體的能量是氣、血和精,在中醫理論中,它們就代表了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 常常聽到中醫大夫說某位患者「氣血不足」,常常羨慕20歲的小夥子「血氣方剛」,我們中國人經常把氣、血和精掛在嘴邊,足見它們的重要。 氣、血和精是三種不同的能量,作用不同,儲存方式不同,應用也不相同。 充盈的氣、血和精是人們健康長壽的根本。 下圖是能級示意圖,體現這三種能量的關係。 「氣」,是一種非常微小的物質,存在於人體的各個器官和組織中,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能量。我們每天吃飯、走路、上班、學習、上廁所……這一切活動都是「氣」在提供著能量。「氣」每天都在消耗,也每天都需要得到補充。正常的吃飯和睡覺就可以保證人體產生每日所需的足夠的「氣」。「氣」就像超市裡的商品,每天早晨按時進貨,晚上商品被銷售出去,只要當天的進貨量和銷售量保持平衡,人體就能正常運轉。 「血」是一種紅色的可以流動的液體物質。不要混同於西醫所說的「血液」。中醫的「血」比血液的涵蓋範圍更大。它是一種儲備在體內的更深層級的能量,是人體通過消化吸收飲食中的營養物質,將其轉化成「血」儲存在體內的。可以這樣認為,正常情況下我們每天攝入的能量不一定都被當作「氣」而消耗掉,其中一部分,或多或少的節餘了下來作為「血」,變成深一層級的能量。它不參與日常的能量消耗,只有在人們患病、受傷,女性月經或者大量體能透支,「氣」這種日常能量已經不足了,或者由於器官功能降低無法在短時間內化生出「氣」提供給人體,這時人體才會啟動「血」這一層級的能量,將「血」轉化成「氣」,維持正常的生理運轉。「血」就相當於國家的儲備物資,比如市場上的糧食因為某種原因出現暫時性短缺,國家會迅速調集各省市的儲備糧,充斥到市場上,以滿足這種相對過剩的需求,達到供需平衡。等到這種過剩的需求緩和了,國家還要及時補充糧食作為新的儲備糧,以備不時之需。 「精」是人體最寶貴的精華,貯存在腎中,一部分來自父母所賜,另一部分來自於後天的營養物質積累,它是一種比「血」更深一層的能量。人體平時通過攝入營養不斷積累和充實「精」的儲備,在一些需要大量消耗體力和精力的時候,人體現有的「氣」和「血」暫時不能維持如此大的消耗量,就需要用到「精」。比如女性自然分娩時,打架、戰鬥中,突發的危機和考驗面前,人體處於高度的亢奮狀態,體內會迸發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力量,就是我們常說的「我也不知道當時哪來的一股力量」,完成平時無法做到的動作。當因為某種特殊的原因,人體已經無法及時生成「氣」和「血」的時候,「精」作為高效的應急能量被氣化為「氣」,為身體服務。例如在礦井下被困的礦工、重病和久病不愈的患者,由於無法製造「氣」和「血」這兩種能量,只能依靠消耗「精」來維持生命,這一點點「精」就是家底。還有一點,就是當人們經歷更年期,步入真正意義上的老年之後,「氣」和「血」的產生自然減少了,相對比較依賴年輕時攢下來的「精」提供能量。所以一般情況下一個氣血都比較充足的正常年輕人,「精」基本不會隨意被動用。即便是偶爾累過了勁,可能已經消耗了「精」,好好的調整一段時間,通過飲食的慢慢補充和轉化,也可以慢慢彌補上「精」的損耗。不過這個過程比較緩慢,因為攝入的能量還要供應全天的「氣」,攢夠了「氣」還要補充「血」,二者會分流一大部分營養,留下來化生為「精」的當然就很少了。「精」相當於國家的戰時儲備物資,是為軍隊作戰時準備的物資,因為人難免會遇到疾病和險境,那時多數是依靠「精」來提供能量的,所以「精」是這個國家保存最深的、意義最重大的能量。當人體啟動這一層級的能量作為主要能源的時候,意味著人體的「氣」和「血」已經嚴重不足,是在用庫存來維持每天的正常生活。對於身體來說,這麼做可是「虧本買賣」。要知道「精」被消耗之後,彌補起來比較費時費力。盡量不要使人體處於這種狀態,偶爾的短暫的消耗還可以慢慢的補回來,經常消耗「精」很可能意味著提前支取壽命。《補氣血》第二部分 第三章 人體的能量基礎(2) 二、身體不是信用卡 知道了這三個能量狀態的含義,再來看一看它們與我們的健康狀況有哪些關係。 「氣」「血」「精」都充足是最理想、最健康的身體狀態,一般14歲以下的女孩和16歲以下男孩都是三種能量齊備的狀態。但是目前孩子們的學習壓力比較大,每天早起晚睡很是辛苦。進入到青春期後,由於生長發育加速、生殖系統成熟,人體會消耗比較多的能量,出現「氣」不足的現象,也就是中醫常說的氣虛。表現為怕冷、疲倦乏力、愛出汗、愛睡覺、不愛說話、容易感冒。女性由於月經來潮,還會出現「血」不足的現象,也就是中醫常說的血虛。表現為面色蒼白、嘴唇顏色變淡、精神疲倦、四肢無力、手腳冰涼、頭暈目眩、食慾下降、兩眼乾澀。這種狀態在生長發育結束後會相應的緩解。 當身體發育結束,也就是女性21歲、男性24歲時,理論上是人體「氣」「血」「精」比較充足的時期,但是這個時候也是青年人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的開始。由於社會競爭激烈,每一位職場人士都絲毫不敢鬆懈,大多數處於氣虛的水平。也就是每天產生的基本能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每天的消耗。而且隨著工作量的增加、壓力的增大、年齡的增長、家庭的負擔,使這種氣虛的狀態不僅得不到緩解,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於是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怕冷、疲倦乏力、精神渙散、愛出汗、愛睡覺、不愛說話、容易感冒等癥狀,就是心理醫生所謂的職業疲勞期,西醫所謂的亞健康。中醫認為,這是人的基礎能量供不應求的表現,是健康水平下降的信號。既然「氣」不足,人體還要繼續運轉,於是從幼年開始就在不斷積攢的血將被派上用場,一部分「血」被暫時調動出來,化生為「氣」幫助提供能量,以彌補當時人體能量的不足。 如果一直處在氣虛狀態下,必須經常調動「血」來供應能量,時間長了,人體的「血」會相對不足,也就是血虛。這意味著人體在天天消耗儲備糧。這種情況只能是暫時的,如果成為一種常態,對於身體健康是極為不利的。聰明的人體當然會再次發出更加強烈的信號,警告人們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了,人們會感到體力明顯下降,出現面色蒼白、嘴唇、甲床(指甲)顏色變淡、精神疲倦、四肢無力、手腳冰涼、頭暈目眩、手臂感覺麻木、看東西眼花、食慾下降、兩眼乾澀等癥狀。在情緒方面也有相應的變化,對於各種事物都變得無所謂、沒興趣,或者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情緒也不再是樂觀、積極向上,變得比較悲觀,愛發脾氣,愛猜疑。這是人體自發的表現,是一種對目前入不敷出的能量狀態的一種抗拒。這時,如果人們還是沒有理解身體的信號,簡單的以為是一種心理失衡,還在繼續大量透支能量,人體就要動用一部分「精」來維持正常的運轉。可是前面提到了,「精」是最寶貴的能量,可以說是在關鍵時刻保命用的,不能輕易揮霍。很多危重病人能夠轉危為安,就是因為「精」比較充足,這也是為什麼同樣危難的情況下,青年人比老年人生還的概率大,身體健壯的人比身體虛弱的人生還的概率大,就是因為前者「精」消耗的比較少。 有些一意孤行的人還是置若罔聞,繼續透支著他們的能量,「氣」和「血」已經消耗殆盡,每天攝入的飲食能量根本不夠一天的開銷(雖然吃得又多又好,但很難被有效吸收,這與經絡不通有很大關係),更不用說能有節餘了,人體只能進入到消耗「精」來提供能量的嚴峻狀態。這時候人體為了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這一點點寶貴能量,必須做一些調整,放棄一些相對不重要的部位,減少為其供應能量,重點支援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五臟。所以一些六腑的慢性病就出現了,例如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膽囊炎等,這些慢性病跟「氣」「血」不足有直接關係。「精」是一種優質能量,很少的「精」就能氣化之後為人體提供大量的能量,所以主要依靠消耗「精」來獲取能量的人們,會有一種錯覺,覺得自己不但不再虛弱了,反而慢慢「強健」起來,幻想著通過奔波勞碌把自己的體質鍛煉「好」了!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食慾非常好,全天有使不完的力氣,不知疲倦地忙於各種事務,晚上回到家裡還是精神矍鑠,到了夜裡兩、三點仍不覺睏倦,經常覺得渾身發熱,特別抗凍,別人早已穿上毛衣,他只穿夏天的薄衣也不覺得冷,整個人處在一種高度興奮的狀態,情緒也十分亢奮。旁人羨慕的目光使他們更加自豪。不過可千萬別高興太早了,透支了那麼長的時間,怎麼可能越來越「強健」呢?人體的能量水平到了這個階段,就像一團越燒越旺的爐火,能量在快速的消耗,他們出現口乾總想喝水,臉上顴骨的部位發紅,像是化了妝,打上了腮紅,全身發熱,這種熱量好像是從骨頭裡面蒸騰出來的,源源不斷。在這個時候,人體只有啟動自保程序來挽救自己了,那就是生病,強迫人停下來休息,立即減少消耗,補充能量,否則重要器官將因為氣血長期嚴重虧虛而受到損傷(女性更年期癥狀除外)。《補氣血》第二部分 第三章 人體的能量基礎(3) 單純的「氣」「血」「精」的消耗過程是自上而下的,先消耗「氣」,再透支「血」,最後透支「精」。對於本來就氣血不足、體質很一般的人來說,如果他從事的工作非常勞累,氣血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剛剛夠用,再增加工作量只能消耗「精」來維持,短期內還看不出太大的變化。因為對於一個正常的成年人,「精」的儲量應該是比較充足的。但是時間一長,他這種緩慢的消耗也就積少成多,各種不適癥狀相繼出現。有些人由於十幾年的寒窗苦讀暗耗了大量的氣血,加之他們總喜歡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充分享受自我價值實現的樂趣,使他們步入工作崗位之後總是風風火火、緊張忙碌,身體始終處於高度興奮的狀態,人體在這時就會偷偷的使用一些「精」來提供能量。本來消耗這一點點「精」對人體的影響不大,還可以通過平時的營養積累給補回來。但是時間長了,「精」累積速度遠遠趕不上消耗的速度,左一個一點點、右一個一點點,累積起來就會引起「精」的不足,於是有些「白骨精」們年紀輕輕就提前出現了一些中年人常見的慢性病。 一般來講,普通人主要以透支消耗「血」大約可以維持十幾年。大多數不愛護身體的年輕人現在看不出什麼問題,到了35歲以後可能就會出現一些由於氣血虧虛引起的疾病,主要以透支消耗「精」為主,大概可以維持若干年,一般過了45歲以後可能會出現由於「精」和「血」虧虛所引起的各種各樣的慢性病。在這段有能量可以用的時間裡,人體不會馬上出現危及生命的大問題,可是能量水平再往下降,人體的自我保護功能很可能因為能量過低而不再敏感,更嚴重的疾病就會發生…… 當然,每個人的情況也不太一樣,還要看他在幼年時期為自己儲存的「血」和「精」的多少。也就是我們常常見到的,一些身體底子很好的人,他能夠承受的透支強度和限度就稍微大一些。這些人看上去都是活力無限,干多少工作都不知道累,熬上一兩宿也挺得住。有的人幼年時期的體質比較一般,那麼他所能承受的透支強度和限度就比較小,稍微勞累一些就會因為氣血不足而出現各種不適的癥狀,比如頭痛、頭暈、精神萎靡、乏力等。不過身體再好也頂不住肆無忌憚的能量揮霍。套用香港電影里一句台詞「出來混這麼久,欠得多了,遲早是要還的」。 我們可以透支信用卡來滿足消費願望,因為可以事後把錢還給銀行。我們透支身體健康又拿什麼來還呢? 三、我們愛進補 「氣」「血」「精」可以消耗,當然也可以補充。中國人從古代就有進補的習慣,現代人就更有條件為自己進補。許多人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去飯店裡要上一桌珍饈美味,大吃特吃一番,想好好的補一補。這種意識非常好,但只有根據自己的體質狀況,參考中醫理論,用合理的方法才能達到進補的效果。 進補是一種人為的、外加的過程,某種意義上講是對人體功能的干預,所以要講究方法。否則不僅達不到效果,還會出現消化不良、頭暈、牙疼、牙齦出血等不良反應。 我認為,現代人體質下降,不是因為營養不良,而是吸收不好,補不進去。有些人吸收不好是因為消化器官的病變,要去醫院好好治療,而絕大多數人吸收不好的原因是經絡不通暢,營養物質運不進去。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我們現在都非常注意營養配餐,時不時的還去飯店吃頓大餐,要說營養夠充足的,可是越吃越胖,體力並沒有增強,反而還在下降。這是因為經絡不通,吃的食物沒有轉化成「氣」「血」「精」,而是變成脂肪堆在了外面。越吃,這些堆積物越多,身體得不到能量,反而還要負擔這麼多的脂肪,當然覺得吃力了。《補氣血》第二部分 第三章 人體的能量基礎(4) 所以要進補,首先要打通經絡。打通經絡有兩種簡單的方法:一,中速走;二,拍打膽經。 我來解釋一下:第一種方法,是公認的健康方法。每天中速走40分鐘,對於氣虛水平的人,堅持一兩個月就會收到經絡開始疏通的效果。吸收功能得到改善,氣虛的癥狀逐漸緩解。 一般大家以為是運動在直接增長人體的能量,其實運動是消耗人體的「氣」。關鍵點是運動可以使心的功能得到加強,心的運動可以促進經絡通暢,經絡通暢之後,人體攝入的營養才能被運送到臟腑里,轉化成我們急需的「氣」。人體通過運動雖然損耗了一定的「氣」,但是經絡暢通後,促進營養物質化生為更多的「氣」,兩下相抵,人體還補充了一些「氣」。也可以說通過這種方式人體得到的能量大於消耗的能量,我們就會感到體能增強了。所以運動可間接增加人體能量。 第二種方法,就是拍打膽經。我建議一周拍打2次。這種方法更為直接有效,也是中醫獨有的方法。膽經通暢,人體的吸收效果才好。膽經是一條很長的經絡,如果您的太陽穴附近長有斑點,或者大腿外側比較胖,脂肪堆積很多,就說明您的膽經不夠通暢,您的吸收功能不會太好,體力也不算充沛。 拍膽經的辦法是用手掌沿著外側褲線拍打大腿的外側,自上而下,從大腿的「環跳穴」一直拍到腳踝。從上到下拍10下,再從上到下繼續拍,兩腿各拍200下。力度適中,以感覺觸及到堅實的腿部肌肉為度。這是膽經通過的位置,上面有很多的穴位,讀者朋友們不必記住這些複雜繁多的穴位,只要一路拍過去就可以,簡單易行。 因為是直接刺激經絡,補「血」的效果更強,這種方法是耗「氣」補「氣」和「血」,逆向的實現了能量的補充,適合以血虛癥狀為主的人(氣力不足的老年人不推薦這種方法),而且您在拍打的過程中,要注意營養補充。拍打膽經1個月,血虛的癥狀就會有所改善;3個月您會感覺體能上了一個台階。在拍打膽經的過程中有一些現象,我要提前說明: 1.比平時容易餓。這個非常正常,因為拍打膽經就是一種運動,而且經絡疏通後消化吸收功能活躍,會比平時容易餓,這個時候想吃就吃,千萬別又惦記著減肥,此刻吃進去的都是用來製造「氣」「血」「精」的寶貴營養,餓著肚子就前功盡棄了,反而會由於能量入不敷出,導致體力下降。 2.比平時愛上廁所,這個也是正常的。因為經絡疏通後人體就有能力將身體里的廢棄物排泄出來,充足的「氣」會刺激腸道,將廢棄物推出來,是體能增強的表現。拍打膽經時,一天上兩到三次廁所是正常的。而且大便的質量也比不拍膽經時好,大便成形,比較粗,這在中醫看來都是氣血充足的表現。 3.拍打時,有的部位會十分敏感,覺得酸痛,這是刺激到了穴位點上,繼續拍就可以了,這說明確實有不通暢的地方。 4.別貪多,有些人發現這個方法確實有效果,於是盲目增加力度和次數,這樣會導致短時間內「氣」消耗過多,反而出現氣虛的癥狀,保持每周兩次比較合理。 當然,這兩種方法各有千秋。 第一種適合所有人,不論男女老少,只要心臟能夠承受就可以實施。而且這種方式可以打通全身的各條經絡,可以穩步的、安全的、全面的改善體質。平時時間充裕、愛好運動的人都可以選擇。《補氣血》第二部分 第三章 人體的能量基礎(5) 第二種方法,針對性強,見效快。適合那些平時忙於工作,無暇鍛煉,或是人到中年,感覺力不從心的人。但是它有一些不適宜人群: 1.老年人和體質過分虛弱的人不要拍。因為拍打膽經很消耗氣力,這些人氣不足,無法承受,會出現心慌、乏力的反應,得不償失。 2.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的人也不要拍。因為拍打膽經可以加速血液循環,對於這些人來講,是心血管系統的負擔,刺激膽經過度會有危險。 3.女性月經期間不要拍打膽經。因為拍打膽經可以引起子宮興奮,經血量會增加,原本就體質虛弱的人是承受不了的,可出現渾身發冷、無力、面色蒼白、心慌、頭暈目眩等癥狀。 4.懷孕期間的婦女禁拍。 5.未成年人最好不要拍打膽經,可以輕輕的摩擦大腿外側,起到適度的疏通作用就可以了。 6.空腹的時候不能拍。因為空腹狀態,身體的能量已經不足了,拍打膽經又消耗氣力,會出現心慌、乏力、出汗、頭暈目眩等類似低血糖、低血壓的癥狀。 所以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效方法,切不可急躁冒進。選擇中速走的人可以量力而為,先走10分鐘,逐漸遞增;選擇拍打膽經的人可以先拍100下,觀察自己的承受能力,適度增加次數和力度。 在打通經絡的基礎上,可以配合一些食物和中草藥,這時候才能補得進去。我個人比較傾向於有藥用價值的食物,因為安全有效。俗話說「是葯三分毒」,只要是藥物,就有一些特殊的性質,沒有醫生的指導,普通人使用不當或是過量,一樣會影響身體健康。 用食物和中草藥進補,需要先明確判斷出自己屬於哪種能量虧虛,如圖所示: 補充能量的原則是由深一層級往淺一層級補。氣虛的人應該是補血又補氣,血虛的人應該是補精又補血。如圖所示: 氣虛的人比較普遍,在食物和中草藥進補的時候,不但要補「氣」,還要適量的補「血」。因為氣虛的人,已經有一段時間是在用「血」作為替代能量了,「血」也有損耗,所以兩者一同補。如果只補氣,那麼吃進去的補藥就像是外加燃料,燒完了,能量也就消失了,對人體沒有實質性的幫助,一旦撤去進補的食物和藥物,人也就像是斷了燃料一般,還是回到原來的老樣子,體力沒有多少改善。因此強調要氣血雙補。 方法:年輕朋友可以每周吃一些山藥、小米、牛肉、雞肉、魚肉、蜂蜜作為補氣的食品,用大棗和紅糖適當補血。要細水長流,配合前面打通經絡的方法,效果很好。中老年朋友可以適當增強進補的力度,適量服用西洋參、太子參、党參和黃芪補氣,配合當歸和阿膠補血,但切不可長期大量服用,一到兩周就停止,視效果再決定是否繼續進補,而且在藥物進補的同時一定要配合打通經絡,可以拍打膽經,也可以中速走,否則吃進去的補藥只會擾亂現有的臟腑平衡,使問題變得更為複雜。 血虛的人,主要是女性朋友以及操勞過度的職場人士。他們不但要補「血」,還要適量補「精」。如果只是單純的補血,收效不是特別明顯,而且還會有上火的現象。 方法:每周吃一些大棗、紅糖、龍眼、當歸、阿膠補血,用山藥、黑芝麻、羊肉、核桃、桑椹、枸杞子補精。配合打通經絡的兩種方法,三個月左右會有明顯改善,可以觀察到嘴唇和甲床的顏色都變得紅潤了。 精虧的人要注意,「精」一部分是源於先天,損失之後,彌補起來比較難;另一部分是營養物質慢慢積累轉化而來的,這就需要時間。因此,單純的短時間的依靠食物或藥物進補效果不是很理想。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些慢性病人,平時很注意營養,也服用一段時間的中藥,短期內還是不能擺脫「精」虧的癥狀。 方法:首先要打通經絡,補不進去關鍵是經絡不通。「精」虧的人,經絡肯定不通,而且這種不通暢的狀況應該有很久了,營養物質早就進不去了,否則也不會發展到只能消耗「精」來供應能量的地步。這些人先下決心打通經絡,配合吃一些山藥、枸杞子、黑芝麻、核桃、百合、麥冬等比較安全有效的食品,根據自身情況,花上三個月到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把自己調整到血虛的能量水平上,那時候,進補的方法多了,參考血虛水平進補的方法繼續調養,多吃一些大棗、紅糖、龍眼、當歸、阿膠補血,慢慢的體質會有所改善。 體力下降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鍛煉進補當然也不能急於求成,貴在堅持,相信您健康狀況的每一點改善,都將成為您繼續努力進補的動力。《補氣血》第二部分 第四章 破解中醫理論的玄機(1) 讀大學的時候,總是期盼著趕快學習專業課,等到真開始接觸中醫基礎理論的時候,不得不感嘆中醫的深邃,儘管老師做了詳細的解釋,還是覺得中醫像是高高神壇上的祭品,莊嚴而神聖。我們學到的第一個中醫理論就是「陰陽理論」,這是經典中的經典,基礎中的基礎。當時教材里的書面解釋是:「陰陽是宇宙中相互關聯事物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這個解釋完全出乎意料,我甚至懷疑這是不是一本醫學教材! 後來朋友聚會,天南海北的聊天,學經濟的人為大家講解金融形勢,學法律的人為大家普及法律知識,大家好奇,問我在大學都研究什麼?我說:「我研究宇宙中相互關聯事物對立雙方的屬性。」在場的人都聽愣了,差不多十秒鐘鴉鵲無聲,然後一同大笑起來,直說:「深了,深了!」 中醫理論之所以難以理解,是因為古人的科學水平有限,遇到一些反覆出現的,有規律的人體現象,只能用一些虛擬的、象形的方法加以解釋,目的是能夠總結出一套當時社會條件下人們堅信不移的理論體系。但是今天的讀者再去學習,不免感到虛無縹緲,變幻莫測,充滿了玄機。加之一些學者,喜歡用哲學的語言反過來揣摩老祖宗的意思,把中醫解釋得更玄,人為的把這些理論變得更晦澀難懂了,只能令今天的人望而卻步。其實,中醫理論中一些出現頻率極高的經典辭彙,可以用現代人的語言解釋清楚。中醫理論源於對很多人體現象的解釋,只要從現象入手,結合現代科學知識,運用現代語言,是可以為大家闡述明白的,沒必要弄一些哲學辭彙,雲里霧裡地轉上幾圈,把大家都說暈了。 「陰陽」「五行」「上火」「寒熱」等,都是耳熟能詳的中醫辭彙,到底這些辭彙代表著怎樣一種生理狀態,對我們現代人有什麼幫助和啟發,我根據自己的學習和總結,嘗試著為讀者朋友們做一下解釋。 鑒於中醫理論實在博大精深,我的破解工作可能無法盡善盡美,也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引起更多人探索和學習的興趣。 一、陰陽 中醫認為,陰陽平衡是人們應該追求的健康境界。 「陰陽」一詞,通行教材裡面用哲學的高度來解釋是「宇宙中相互關聯事物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還有的書中概括這一概念為「陰陽是有特定屬性的一分為二」。 陰和陽到底是什麼呢?我認為,陰陽不能簡單的理解為寒與熱,漢語里也從沒有把「陽」單純的解釋為「熱」,把「陰」單純的解釋為「寒」。換句話說,陰陽不是溫度的代名詞,陰和陽是有物質基礎的,只是限於古時的科學水平無法解釋清楚。隨著生物學、化學等基礎學科的不斷發展,我們對人體的了解已經進入微觀領域,造出了許多新的名詞,結合陰陽理論的表述,我的體會和理解是: 「陰」泛指人體內的所有液體,包括血液、淚液、唾液、體液等各種組織液,即相當於人體這台機器的潤滑劑,發揮著緩衝、潤滑、保護、傳遞等作用; 「陽」泛指人體的各種激素、蛋白和酶類等生物活性物質,它相當於人體這台機器的能量源,是人體進行各種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 找到了陰和陽的物質依據之後,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很多問題。 經常有人開玩笑,說自己是「冷血動物」,因為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怕冷。 這樣的人為數不少,並且以女生居多。他們喜暖怕冷,不愛喝水,總感覺嘴裡唾液很豐富,即便喝水,他們也經常選擇喝熱水,因為喝了冷飲,哪怕是冬天喝常溫水,都會感到腹部一陣陣的寒意,渾身發冷。在飲食方面,這樣的人也有特別的愛好,就是喜歡吃蔥、姜、蒜等辛溫的作料。平時不怎麼愛吃水果,尤其像西瓜、香蕉、柿子、獼猴桃、鴨梨、蓮藕、荸薺這些清涼的水果。因為吃過會引起腸胃不適,輕則腹脹、腹痛,重則腹瀉,甚至還會引發腸胃型感冒。《補氣血》第二部分 第四章 破解中醫理論的玄機(2) 一年四季,他們最有自信的是夏天,因為他們不怕熱。夏天也是長褲長衫捂著,不喜歡吹空調,多熱都能忍耐。 到了冬天經常比別人多穿一件衣服,天氣剛剛轉涼,就馬上把自己包得嚴嚴實實。「春捂秋凍」對他們來說沒有意義,他們就是一個字「捂」。 平時洗手喜歡用熱水,就連洗澡水也比別人高上幾度。就這樣手腳總是冰涼的,精神萎靡,臉色總是白惶惶的,大便偏稀,甚至不成形。心跳常常在每分鐘72次以下。喜歡坐著、躺著、卧著,不喜歡運動。 總之,整個人呈現出來的是一種節能程序下的運行狀態。節能程序下,會降低系統性能。所以,對這些人來說,一切只是剛剛夠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實在是沒有多餘的力氣再做一些要求更高的事情。 上述都是能量源不足的表現,即中醫所謂的陽虛。陽虛的人就是我們常說的體質虛弱的人,他們的某些激素水平或者生物酶水平通常在正常值的下限,總給人一種動能不足的感覺。他們不缺少潤滑劑,缺少的是能量。為一台缺少能量的機器過多添加潤滑劑,也只能變成阻力。所以這些人總是覺得累,不僅僅是四肢無力,而是從心裡覺得累,好像我們常說的「力不從心」吧。 對於陽虛的人,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他們強健起來呢? 既然機器裡面缺燃料,我們就補充燃料。首先要明確燃料不足的原因,要對症補充。 一般人體燃料不足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供應不足,二是無法吸收。 供應不足主要是由於這些人偏食、挑食,減服不愛吃飯,導致脾比較虛。解決的方法是盡量多攝入不同種類的食物,尤其是穀物。因為這類食物能夠提高脾胃的功能,另外平時適量吃一些山楂、雞內金,喝一些大麥茶,它們可以刺激胃腸分泌消化液,提高人的食慾。 無法吸收是由於經絡不通暢。這些人一般食慾不錯,甚至胃口好得驚人,可是經絡不通,吸收不好,營養物質運不進去,都堆在皮下變成脂肪了,看上去挺結實的,其實沒什麼力氣,喜歡靜止不動,不是坐著就是躺著,稍微一運動就覺得累了。這些人不需要特別吃什麼補品,他們的當務之急是提高脾的功能,多運動,中速走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中速走可以增強心的功能,從而促進經絡的暢通;中速走可以提高脾的功能,讓營養物質能有效吸收,發揮作用,只有這樣體質才會有明顯的改善。經過一個月到三個月,不僅體質會增強,不再那麼怕冷,開始覺得體內涌動著熱流,四肢也覺得有力氣了,脂肪層也會慢慢變薄,可謂一舉多得。 與上面的情形剛好相反,還有一些朋友,他們不怕冷,但是怕熱。他們冬天穿得比其他人少,手腳心和胸口總是燙的,顴骨的部位總有一團紅暈,好像有一種從骨頭裡源源不斷蒸騰出來的熱量。 他們愛喝水,總是覺得嗓子干、口渴,喜歡冰涼的飲料,愛吃清涼的水果,飲食起居也比較貪涼。 他們會有一些不適的癥狀。比如乾咳,總是覺得嗓子眼裡痒痒,但是痰少,另外眼睛乾澀,唾液少,早上起來覺得口乾舌燥,早餐喜歡有湯湯水水的食物。平時會有頭暈耳鳴的癥狀,還會經常便秘。晚上睡不好覺,整夜做夢,等到天亮了,又覺得渾身睏倦乏力。這些人比較容易激動,愛哭、愛發脾氣,心跳常常在每分鐘80次以上。 這些現象都表明體內的潤滑劑少了,也就是中醫所謂的陰虛。他們的各種組織液、體液、唾液乃至血液總量都可能相對偏低。由於潤滑劑少了,人體自然有一種乾澀、焦灼、燥熱的感覺。這些人不缺少能量,他們目前的狀況就像鍋里沒有了水,下面的柴火還在不停的燃燒,等於是在干燒,所以人會有許多不舒服的表現,而且這些不適癥狀遠比陽虛的人多。《補氣血》第二部分 第四章 破解中醫理論的玄機(3) 我們知道,表面上看缺少潤滑劑的機器,功率變大,特別有幹勁,可時間長了,零件肯定磨損嚴重,會影響機器的使用壽命。所以陰虛實際上比陽虛更需要重視。 對於陰虛的人,任務是補充體液。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入手。 1.多吃補充體液的食物 經常吃山藥、百合、麥冬、牛奶、荸薺、黑芝麻、豬蹄湯、鯽魚湯、鴨湯(這些湯盡量少放鹽),可以起到補充體液的效果。如果您想起效更為迅速,可以適量服用維生素B1、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盡量少吃或者不吃燥熱辛辣的食物,如蔥、姜、蒜、辣椒、胡椒、花椒、孜然,以及羊肉、雞肉、咖啡等,並且少吃鹽。 有人認為喝水能補充身體里所需要的液體。但那是對於陰陽平衡的人來說的。陰虛時由於腎的氣化功能偏亢奮,導致補充進來的液體很快變成尿液,繼而排出體外,並不會在體內過多的停留,當然也很難進入組織細胞當中。所以陰虛的人儘管大杯大杯喝水,但是無法真正緩解體內乾燥的狀態。 2.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早睡早起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夜晚的睡眠有助於人體製造血液,而熬夜不睡覺會更多的消耗人體的氣血。對於陰虛的人來說,早睡覺可以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補充體液的時間。 研究陰陽理論非常有現實意義。對於處在「亞健康」階段的人,可根據自身的癥狀表現,判斷屬於哪一種類型的虛證,按照上述的方法調整飲食和起居,使陰陽恢復平衡,治病於無形階段,使您及早擺脫「亞健康」的困擾。 二、寒熱 「寒熱」也是中醫經常提及的一個辭彙,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長期熏陶的人,大多似懂非懂的理解「寒」或「熱」所代表的意思。 下面我們來具體說一說。一般人們會將「寒」理解為自己感覺身體在發冷,喜歡多蓋被子,多穿衣服,但是仍然不能緩解這種冷的感覺,好像這種冷是由體內源源不斷透出來的。這就是說你受寒了,或者說著涼了。 同樣人們會將「熱」理解為感覺身體在發熱,想喝冷水,煩躁不安,流黃鼻涕,小便少而且顏色比較黃,大便乾燥並且結成了球,這就是說你受熱了。 在中醫理論中,這種受寒或者受熱主要是由於外界環境對人體產生了影響,我們稱之為外感疾病,它完全是基於人體在疾病發生過程中的自覺溫度感受來定義的。 這種外界作用於人體的寒或熱比較好理解,相對比較難以理解的是中醫同樣把人體器官功能出現異常也用「寒」與「熱」定義。 中醫大夫在診斷一些疾病的時候,經常會告訴病人「你有胃熱」,又或者說「你胃寒」。這時候人們就比較費解。 中醫理論對許多疾病都有獨到的見解,都能夠說出原因,找到疾病產生的根源,並通過很多草藥加以治療,但關鍵在於中醫是非常依賴大夫個人主觀能力的一門學問。如果真的切到疾病的根源,藥到病除;如果沒有找准疾病的根源,不會達到治療效果。 那麼,中醫把內臟器官的功能異常定義為「寒」或者「熱」是基於什麼生理現象呢? 人體長期勞累,或者存在不良情緒,例如生氣、惱怒、憂愁、思慮、悲傷、恐懼等,以及飲食的不合理,都會影響到內臟器官的功能,使氣機失調,臟腑功能失常。這種損傷是一種暗耗,它雖然沒有外感疾病來得氣勢洶洶,但他所造成的傷害要遠大於外感疾病給人體造成的影響。我們稱這種損傷為內傷疾病,它們是由內而發的疾病。《補氣血》第二部分 第四章 破解中醫理論的玄機(4) 如果由於內傷病的原因,導致機體呈現各種代謝都比較旺盛的狀態,比如引起人體心跳加快,血液循環加速,呼吸頻率提高,嘴唇、牙齦、臉部皮膚比正常情況下偏紅,人的聲音高亢,情緒激昂,食慾增加,愛喝水,消耗的能量比以前增多,排泄速度也加快等,中醫將它定義為「熱」。 我們常說的心火、肝火、胃火等都是由於機體內在原因造成的某種代謝比較旺盛,屬於熱的範疇。此外,如果小腸或大腸有熱,直接影響到大便的質量,大便可能比較黏膩,排便不爽,也可能會幹燥成球,導致便秘。 長期存在「熱」象,用西醫的診斷方法,可能會檢測到某些組織部位存在輕微的慢性炎症。例如長期肝膽有熱的人,可能到醫院做腹部B超檢查時,會發現有輕微的慢性膽囊炎存在。這時患者也許並沒有什麼明顯的不適感覺。 在了解到什麼是「熱」之後,大家肯定會有這樣的疑問,就是「熱」是怎麼產生的?我們剛剛共同探討了陰陽理論的實際意義,用這個理論可以解釋「熱」是如何產生的。「熱」是由於機體的某些代謝功能比較旺盛,所以產生「熱」的原因就是陽盛。這是陰陽平衡被打破之後的反應。 陽盛的意思是「陽」比較旺盛,陽的作用力遠遠超過了「陰」,導致陰陽失衡。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說,就是人體的各種激素、蛋白和酶類等生物活性物質比較活躍,它們使人體呈現出能量過剩的狀態。中醫把這種情況稱為「實熱」。意思就是說,實實在在的能量過剩。一般青少年多出現實熱。民間有句俗語叫「傻小子睡涼炕,全憑火力壯」,就是折射出青少年各種代謝比較旺盛。 陽盛的另一種原因是陰虛,意思是陰不足,導致「陽」相對旺盛。注意!是相對旺盛。並不是因為這些人體內的各種生物活性物質真的特別活躍,能量真的特別過剩,而是因為機體內部的各種組織液、血液、唾液等潤滑劑少了,陰虛反襯出陽亢。這是陰陽平衡被打破的表現,表面上看這些人幹勁十足,活力無限,其實是一種「假象」。中醫把這種情況稱為「虛熱」,顧名思義,就是虛假的能量過剩。普通人是很難分辨出自己屬於「實熱」還是「虛熱」。尤其是「虛熱」的人,或者說是陰虛火旺的人,自我感覺會很良好,有使不完的力量,工作熱情特別高,每天風風火火,不知疲倦,睡眠也特別少。其實這是表面的假象。 比如最常見的糖尿病,中醫把這種病稱為「消渴症」,是根據這種病症的表現命名的,因為病人特別愛喝水,愛出汗,飯量大,但是體重減輕,在中醫看來就是一副陰虛火旺之象。還有高血壓、高血脂、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無不呈現陰虛的癥狀。雖然陽虛的人給人一種弱不禁風的感覺,其實他們沒有什麼大毛病。反倒是陰虛的人,渾然不知自己的能量是虛還是實,自我感覺總是特別良好,哪裡會把自己當「虛弱」的人對待。可是恰恰生病,尤其是患大病的,就是這些平時一貫「身體極好」,甚至連感冒都不得的人。 面對突如其來的慢性病,甚至是更為嚴重的疾病,很多人都怨天尤人,總是覺得這是命運的安排,無法預知。但是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只不過是你暫時不清楚如何去觀察和判斷,明明身體已經在頻發信號,可你根本就看不懂,聽不懂。 可以這樣總結:「熱」就是加速、亢奮的意思,它為機體的正常運行製造不必要的混亂,屬於多餘的、添麻煩和搗亂的能量。這股能量就像學校里每個班都有那麼幾個精力過盛的淘氣孩子,從來不遵守課堂紀律,總要為班級找麻煩。如果不及時教育,在他們的帶動下,整個班級風氣都可能是浮躁、混亂、肆意妄為,甚至烏煙瘴氣。中醫在治療「熱」的時候,遵循的大原則就是抑制這種亢奮,用偏寒涼的藥物去削弱這些過盛的能量,或者把這種過盛的能量引導到身體其他相對缺少能量的部位,以期達到平衡和諧的目的。《補氣血》第二部分 第四章 破解中醫理論的玄機(5) 如果由於內傷病的原因導致機體呈現各種代謝都比較緩慢的狀態,比如引起人體心跳變緩,血液循環趨緩,呼吸頻率降低,嘴唇、牙齦變得淡白,甚至顏色發暗,臉部皮膚比正常情況下偏於青白色或青黃色,人的精神比較萎靡,嗜睡,食慾不佳,不愛喝水,不愛說話,喜歡獨處靜卧,消耗的能量減少等,中醫定義它為「寒」。 寒主要表現是人的各種代謝緩慢、衰弱,幾乎快停滯了。比如胃功能異常,不消化食物,食物吃進肚子里就好像停在胃裡了,不往下運行,早上喝了一杯牛奶,到中午打嗝還能聞到奶的味道,人被撐得很飽,肚子覺得很脹。這就是一種停滯的狀態。 又比如心臟不太好的人,氣血運行不暢,有瘀阻的部位。古人不知道「血栓」一詞,他們只能從外面觀察到這些人的舌頭和嘴唇呈現青紫色。而在自然界里青紫色往往是寒冷季節里的顏色,是冷色,所以古人也順理成章的將停滯、瘀滯、凝滯等活力減弱的狀態用「寒」這個詞來概括。 寒又是如何產生的呢?它也是由陰陽失衡衍生出來的問題,是陰盛的結果。 陰盛是指人體陰過於強大,也就是說各種體液含量確實比較多,這就是「實寒」。實寒的人代謝緩慢,各種體液就像停在了身體里不向下運行。所以他們痰多,伴隨著呼吸能聽到痰鳴,當然還有咳喘。腹部也是水液停滯的主要部位。唾液多,小便多。這是由於潤滑劑過多,太多的潤滑劑反倒成了人體的阻力。正常情況下的動能無法推動這些潤滑劑有效的循環。 陰盛的另一原因是陽虛。這種情況是陰沒有太大變化,但是陽相對不足,反映出陰相對亢盛的假象,也就是說罪魁禍首是陽虛。中醫把這種現象稱為「虛寒」。既然虛寒是由陽虛主導的,說明是人體內的激素、生物酶等物質偏少了,人體的代謝當然會趨緩了,出現能量不足的一系列後果。從外部觀察,虛寒的人表現出來的是畏寒怕冷、四肢不溫、表情淡漠、無精打采、懶得說話、安靜獨處,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看上去「比較蔫」。這樣的人由於能量不足,不喜歡運動,所以他們的水液也不能正常的循環,會出現唾液增多,小便增多,大便不成形。由於水液不容易運行,所以組織細胞內水分相對比較多,因此人看上去還可能會微微有些發胖。這時不用著急,最好的方法就是活動,不喜歡運動也要強迫自己活動,每天進步一點點,等體內的能量被帶動起來了,不僅水液循環正常了,人也會變得精力充沛起來。 當然中醫的調理方法也不僅僅限於運動。既然「寒」是緩慢、凝固的意思,可以說它為機體的正常運行製造障礙,中醫在治療「寒」的時候經常運用一些偏熱的藥物,這些藥物使瘀滯散開或者化開,刺激那些運行緩慢的部位,使之興奮起來。 三、上火 經常會聽到有人說「最近又上火了」。「上火」是漢語里獨特的辭彙,它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會上火? 中醫認為,「氣有餘便是火」。意思是說,「氣」太多了,太足了,用不完了,人就出現上火的癥狀。 上火一般出現在這些人中: 1.心裡有著急、煩惱、憂愁事情的人,比如準備期末考試的學生,無法按時完成工作任務的白領。這種人三焦不通暢,導致「氣」鬱結在上焦和中焦,不能正常向下運行,「氣」相對太多,所以變成「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心火旺和肝火旺。《補氣血》第二部分 第四章 破解中醫理論的玄機(6) 2.最近大魚大肉吃多了的人。這種人原本氣比較充足,總是吃蛋白質含量很高的食物,等於是在人為的還往裡面補充能量,導致「氣」真的過剩了,過剩的「氣」變成「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胃火太大。 心火和肝火比較旺的時候,要調整心態。要知道著急、煩惱、憂愁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只要心態平和,人體會自動將這些「氣」順著三焦疏導下去,上火的癥狀會消失,臟腑之間的平衡得以恢復。如果不調整心態,氣機無法暢通,總是擁堵在上焦和中焦部位,同時身體還會不斷的產生心火和肝火,這對於人來說也是一種無謂的消耗,是一種能源的浪費。換句話說,是對身體的傷害。所以心火旺和肝火旺時,調整心態比什麼葯都管用。我有一位朋友,因為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短期內無法解決,他感到十分煩躁,處在焦慮和抑鬱之中,基本上天天上火,吃各種祛火藥,可是這「火」就像是跟他打游擊一樣,這幾天是嗓子疼,吃了葯之後,嗓子不疼了,換成牙疼,於是又找出一堆葯治牙疼,好不容易牙不疼了,牙齦又開始出血。總之就是「按下葫蘆起來瓢」,他向我訴說自己的遭遇,我知道問題的癥結是他那糟糕的情緒,所以建議他把自己的煩心事寫出來。他說都是一些特別瑣碎的事情。我說不要緊,哪怕是流水帳也全都寫出來,可以加入自己的評論,抒發自己的觀點。兩周之後,他說感覺好多了,每天對著電腦不停的敲,把縈繞在心頭的問題都寫出來了,心一下子靜下來,而且感覺後脖頸在冒涼氣,已經伴隨自己多年的牙齦出血也消失了。這說明調整心態,調動人體自身的調節機制,令氣機順暢運行,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當然,生活在如今競爭的社會裡,誰都會遇到一些著急上火的事情,除了儘力調整心態,還可以用茶葉、蓮子心泡水飲用,降火的效果也很不錯。 胃火太旺的人,最好吃一些清淡食品,並且要多做運動,消耗掉過剩的「氣」。另外還可以服用冰糖山楂、大麥茶以促進消化吸收。 有些小孩也有胃火,這和營養過剩有著很大的關係。小孩本身脾胃功能弱,消化高蛋白質的食物比較費力,再加上小孩普遍不喜歡喝水,而水恰恰是分解這些蛋白質的重要媒介,所以容易上火。 為了預防孩子上火,要讓他們多喝水,多吃水果。吃過了大魚大肉一定帶著他們多運動。最好不要總是讓孩子吃牛黃解毒片、牛黃清心丸等寒涼的藥物,雖然可以起到去火的效果,但是力度過猛,而且經常大量服用這些藥物會對孩子的脾胃造成傷害。我們說過,脾是後天之本,損傷了脾胃,影響了消化吸收功能,會對孩子以後的生長發育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不少小孩跟同齡的孩子相比,長不高,長不壯,沒力氣,可能和營養過剩,總是上火,用寒涼的藥物瀉火,影響了脾胃功能有關係。 四、五行 在介紹人體結構的時候,為了強調五臟之間的制衡關係,我們已經初步介紹了五行理論。其實中醫對於五行理論的研究還不止這些,應該說五行理論是中醫通過長期觀察研究,不斷積累總結,將人與自然的各種相似特點進行的「超」高度的概括。這種概括超出了現代人的想像能力。把一些看似不相干的自然現象和人體結構聯繫在一起,需要相當的智慧和勇氣。《補氣血》第二部分 第四章 破解中醫理論的玄機(7) 五行一詞,乍一聽覺得挺神秘的,實際上它是將自然界的各種事物和現象,人體的臟腑組織、器官、生理和病理現象都分成了五類,然後又研究它們的對應關係,找出每一類的共同特點。然後藉助這一理論解釋生命現象,治療疾病。 我們的祖先太善於觀察和總結了,他們對於自然界和人體的聯繫有著濃厚的興趣。總是在摸索其中的規律,希望找到揭示這些聯繫的鑰匙。 我們先來看一看自然界。 食物的種類繁多,但歸結起來基本就五種味道,它們是酸、苦、甘、辛、咸。 大自然是色彩斑斕的,古人將其高度概括為五種顏色,即青、赤、黃、白、黑。 自然界的氣候是變化多樣的,古人經過長期觀察,總結出五種氣候類型,即風、暑、濕、燥、寒。 一年有四季,古人在四季的基礎上,又總結出長夏這麼一個季節,也就是夏季和秋季之間的季節稱為長夏,這是一個孕育的季節,是植物由花結成果的季節。所以古人將季節分為五種,即春、夏、長夏、秋、冬。 下面是我們熟知的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臟:肝、心、脾、肺、腎。 五臟相對應的五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 還有我們的五官,即目、舌、口、鼻、耳。 我們知道,組成人體的部件不止臟腑器官,還有其他組織,古人就把這些組織也規成了五類,它們是筋、脈、肉、皮、骨。 以上是有形的物質,人這種高級動物還有情緒變化,古人把這些情緒歸結為五類,即怒、喜、思、悲、恐。 人發出各種聲音,古人把這些聲音規為五類,叫五聲,即呼、笑、歌、哭、呻。 人體分泌各種體液,古人總結出五種,叫做五液,即淚、汗、涎、涕、唾。 相信看到這些規類大家就已經開始佩服古人善於總結的精神了,我們覺得順理成章的事情,古人都耐心細緻的加以總結和歸類。 我們偉大的祖先並沒有就此止步,他們又做了一個堪稱偉大的組合(見下表),以此來揭示人與自然界的規律。 總表: 自然界 五行 人體 五味 五色 五氣 五季 五臟 五腑 五官 形體 情志 五聲 五液 酸 青 風 春 木 肝 膽 目 筋 怒 呼 淚 苦 赤 暑 夏 火 心 小腸 舌 脈 喜 笑 汗 甘 黃 濕 長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歌 涎 辛 白 燥 秋 金 肺 大腸 鼻 皮 悲 哭 涕 咸 黑 寒 冬 水 腎 膀胱 耳 骨 恐 呻 唾 我們可以對照查詢一些生理現象,然後在表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一行: 自然界 五行 人體 五味 五色 五氣 五季 五臟 五腑 五官 形體 情志 五聲 五液 酸 青 風 春 木 肝 膽 目 筋 怒 呼 淚 這個表關於人體部分的第一列是五臟,五臟之中第一行是肝,也就是說肝這一行揭示的內容與肝有著密切聯繫,了解它們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保養肝。 具體解釋一下,我們先往右看,分別出現的是膽、目、筋、怒、呼、淚。膽和眼睛與肝有關係,膽和眼部的疾病都可以追溯到肝的問題,尤其是肝的疏泄功能。這種疏泄功能出了問題,就會引起膽汁分泌減少,膽汁變得濃稠,膽囊壁增厚,膽管狹窄等,而且膽結石和膽囊炎都是由此發展而來的。 肝疏泄功能不暢,同樣會引起眼部不適,比如眼睛乾澀、發癢,甚至發炎,眼淚減少,變得濃稠,看東西昏花等。民間有俗語說的是「著急上火爛眼皮」。是指情緒煩燥、焦慮不安的人易出現眼皮干癢甚至起皮的癥狀。這是肝失疏瀉,肝火上延於目的寫照。《補氣血》第二部分 第四章 破解中醫理論的玄機(8) 「筋」同樣受到肝的管理。筋負責人體各個關節屈伸,如果我們抓東西抓不牢、握不住,缺乏力量,原因可能是肝中所儲藏的血不夠,導致筋得不到濡養。 當肝的功能不暢時,人體會有情緒上的外在表現,那就是發怒。通過適度的怒,可以使被壓抑的氣機得以舒暢。人體有自我調理的能力,在宣洩的時候,人體會發出「呼」的聲音,例如呼喊就是一種釋放,可以起到舒肝理氣的效果。如果是大怒,甚至是暴怒,那可就會影響肝的正常功能了。所以說小怒使氣血條暢,暴怒使氣機橫逆,會影響其他臟腑的正常功能。 眼淚出現問題,還是要聯繫到肝的功能。眼淚變多變少,或者變得濃稠渾濁,都與肝血不足、肝氣不暢有直接的關係。現在很多年輕朋友都依賴眼藥水,我見到過一個年輕人的桌上擺著好幾瓶眼藥水,有消炎用的,有清涼明目用的,還有人造淚液,因為她的眼睛總是出現不適。其實解決眼淚的問題,要從調理肝的功能入手,肝氣通暢,肝火消了,眼淚問題會迎刃而解。 這是右面部分的分析,下面我們再看一看左邊。左邊的內容好像和人體沒有關係,都是一些自然現象,但是研究左邊的內容,可以幫助我們調節身體,避免一些因肝而起的毛病。 左半行依次是酸、青、風、春。 酸味可以調節肝的功能。最簡單的例子,轉氨酶升高的病人,不僅食慾不好,而且聞到肉味、香油的味道都會覺得噁心,但是當他們聞到醋的味道時,會感覺香,甚至想大口大口喝醋。為什麼肝病患者覺得酸的食物誘人呢?那是因為酸可以柔肝,可以調理肝的功能。所以中醫總結出「酸入肝經」,可以助消化、解油膩,促進肝的代謝。我們平時可以吃一些酸味的食物來養肝,例如山楂、西紅柿、橘子、檸檬等。 青色。中醫認為,綠色的食物是入肝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都知道綠豆可以解毒,古人就是用大量的綠豆煮水,來解救誤食有毒物質的病人。現代醫學也同樣認為,肝臟是人體的化工廠,是解毒的器官,所以綠豆可以幫助肝起到解毒的作用。不僅是綠豆,綠色的蔬菜也是入肝經的,可以起到清肝熱、降肝火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平時愛發脾氣,總有「無名火」的人,多吃各種綠色蔬菜,例如菠菜、芹菜、薺菜、油菜等,可以調節肝膽功能。 風。古人談到「風」,是認為風邪由肝而生。由於肝的功能異常,導致肝風內動,人會出現眩暈、四肢麻木、抽搐、口眼斜、半身不遂等。古人把這種病理現象形象的稱為風邪,因而有「諸風皆屬於肝」之說。中醫大夫在治療高血壓等眩暈病,以及肢體麻木、抽搐的病人,通常會去調理肝的功能。 春。春天是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季節,也是養肝的季節。中醫認為,肝負責氣機的生髮,它的作用就像春天一樣,所以春天會賦予肝更多的能量。人在春天最容易肝火旺盛,煩躁,容易咽喉腫痛、牙痛。有乳腺增生的女性,春天的時候,她們的不適感覺會更為明顯。大自然好像事先就知道春天需要養肝,我們前面提到的酸性食物、綠色食物,大多是春天成熟的,我們可以食用春天成熟的應季食物來養肝。 第二行: 自然界 五行 人體 五味 五色 五氣 五季 五臟 五腑 五官 形體 情志 五聲 五液 苦 赤 暑 夏 火 心 小腸 舌 脈 喜 笑 汗《補氣血》第二部分 第四章 破解中醫理論的玄機(9) 第二行的中間標明的是心。第二行揭示的內容與心有著密切的聯繫,它揭示的規律也同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保養心。 我們依然先從中間往右看,分別出現的是小腸、舌、脈、喜、笑、汗。小腸和心有密切聯繫,如果飲食中的熱量過高,會影響負責消化的臟器,小腸生熱,熱上移到心,人會有心煩、舌頭顏色發紅、口舌生瘡、舌尖發紅的表現。當人心火比較旺的時候,也會下移影響小腸,出現尿少、尿痛、尿熱,並且尿的顏色加深等現象。 中醫認為,「舌為心之苗」。也就是說,舌頭的一些異常變化是心的功能發生變化的反應。比如一些心腦血管病人,他們會有口齒不清的問題,主要是舌頭的靈活性不及以往了,這是心的功能受到影響之後的表現。 心主血脈,血脈的暢通與否和心休戚相關。心的功能變弱了,無力推動血的運行,脈絡勢必會瘀堵;心的功能正常,血液在體內正常的循環,脈絡暢通,人體各臟腑功能也可以有效的發揮。 喜和笑是心所對應的情志。如果一個人整天嘻笑不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自言自語,就是心神散了的表現。現代醫學認為,這種人有精神方面的疾患。中醫認為,心是控制人的思維的,一旦心神散了,思維能力也會出現障礙。像電影《末代皇帝》中,描寫皇后婉蓉在受到精神刺激之後出現的異常表現,就屬於心的問題。 最近看新聞,說南方有位小夥子在鬧市街頭擺攤,並且不停的大笑,引來路人駐足觀瞧。記者上前打聽,才知道這位小夥子是想通過自己的笑聲感染和帶動大家以愉快的心情面對生活。他的初衷很好,但是不停大笑會耗傷心氣。鏡頭裡這個小夥子顴骨部位發紅,在中醫看來是心的功能減弱的一個表現。所以說快樂不是留於形式上的大笑,是內心的一種感覺,當人調整到陰陽平衡的狀態時,既沒有陰虛造成的上火、心煩等問題,也沒有陽虛造成的萎靡、冷漠等乏力的感覺,內心自然是充滿了輕鬆和舒適,這種感覺是由內而外的,不是特意表演出來的。如果勉強的放聲大笑,只能打亂臟腑的平衡,傷害心的功能。 最後我們說一說汗。中醫認為,汗是屬於心的液體,也就是說大汗淋漓是心氣不足,固攝不住汗液的表現。所以中醫提倡適度鍛煉,以後背微微出汗為最佳境界,不提倡高強度、長時間的運動,人體大量出汗會傷陰,人為打破了原有的陰陽平衡,對身體來說是不利的。 下面我們往左半行看,分別對應出現的是苦、赤、暑、夏。 中醫認為,苦味入心經,可以增強心的功能。比如咖啡,味道苦中帶澀,飲用咖啡可以起到提神醒腦的作用,使人恢復活力,精神百倍。中國人特別喜歡的茶葉,同樣也有淡淡的苦味,是中國人緩解疲勞、提神醒腦的佳品。 赤,也就是紅色。中醫認為,紅顏色是心的顏色,吃紅顏色的食物可以保養心。例如西紅柿、山楂、紅小豆、胡蘿蔔等,都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溫經通絡的作用。從現代醫學角度講,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這些維生素可以起到營養心肌、抗氧化的作用。 中醫認為,暑熱的夏天最容易耗傷心氣,所以這個季節是心的功能比較弱的時候,一般夏季也是心腦血管病的高發季節。所以古人在夏季特別注意保養心,少做劇烈的運動,午飯之後小睡30分鐘,每天午後按揉勞宮穴2分鐘,經常喝茶水,可以緩解心的疲勞。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為勞宮穴(即手心)。 第三行: 自然界 五行 人體 五味 五色 五氣 五季 五臟 五腑 五官 形體 情志 五聲 五液 甘 黃 濕 長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歌 涎 這一行居中的是脾。這一行揭示的內容與脾有著密切聯繫,它揭示的規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保養脾。 往右看依次是胃、口、肉、思、歌、涎。脾與胃的戰友關係是相當明確的,只要脾濕健運、消化功能減弱了,首先會影響胃的受納功能,人會出現不思飲食,沒有食慾,沒有飢餓感,吃飯不香,味如嚼蠟,而且吃一點就覺得特別飽。嚴重的還會有腹脹、腹痛等消化道反應。所以有脾胃病的人多數是比較消瘦的,因為無法得到充足的營養物質。
推薦閱讀:

補氣血的食物有哪些 女人要臉色紅潤有光澤(4)
紅棗怎麼吃,補氣血效果最好? ?(weiyi立的回答,66贊)
冬天補血氣食療的7款益氣補血燉湯配方,滋補暖身又暖心!
滋補氣血好糖水
中醫講穴| 艾灸這12穴位,補氣血,人年輕,病也少了!

TAG:中醫 | 養生 | 智慧 | 中醫養生 | 氣血 | 補氣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