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焦慮,在為人父母的路上我們不必完美
焦慮的存在既然不可避免,我們也不能簡單地迴避焦慮,而是要認識到焦慮的意義,這樣才能勇敢地面對和克服焦慮,在育兒路上更輕鬆自在一些。
看見孩子本身
當有比較心的時候產生焦慮,是因為我沒有看見孩子本身。孩子現在需要什麼?孩子展現了哪方面的潛能和興趣?孩子的小小成就和喜悅,我跟他一起分享慶祝了嗎?孩子的小小憂傷和擔心,我能理解和體會並傳遞安慰了嗎?
看不到孩子的需要和感受,我就可能只是盯著孩子的行為,為他的拖拉、磨蹭、調皮而焦慮,而當我看到孩子本來的樣子,看到孩子內心的風景,我就可以真正接納孩子,體驗到跟孩子之間更深的聯結,我的焦慮也會慢慢緩解。
把期待轉化成需求
當我期望孩子考個好成績時,是我需要對不確定的未來在當下有個清晰可見的目標;當我期望孩子堅持彈鋼琴時,是我害怕淺嘗輒止帶來的缺憾在孩子身上重演;當我希望孩子們和平相處相親相愛時,是我害怕衝突希望和諧的內心小孩在表達。
期待是向外的,需求是向內的,當我覺察到對孩子的期待其實隱含著自己的內心需求時,我就可以採取積極的措施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比如,我為自己樹立一個小小的可以實現的目標,並為孩子的學習提供支持;比如我可以堅持做一件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比如我可以做一個平和的媽媽,在面對衝突時冷靜處理,為孩子做出示範。當我把期待轉化成需求時,外在不確定性開始轉化成確定的行動,而行動就成為化解焦慮的一劑良方。
接納自己
接納孩子的第一步,是接納我們自己。承認自己只是一個普通媽媽,在我身體疲憊的時候,在我心情煩躁的時候,在我情緒低落的時候,我有時難以快速調整好自己,讓自己以最好的狀態面對孩子;雖然我的目標是做一個零吼叫媽媽,但有時也會失控,忍不住向孩子發火。
在這種種狀況下,坦誠是最好的策略。我可以坦誠地告訴孩子:「我現在很累,需要休息一會兒。」「我現在情緒不好,需要自己安靜一會兒。」或者情緒失控後真誠地向孩子道歉:「對不起,孩子,我剛才對你發火是我的錯。」
當我坦誠相待時,孩子會比想像中更加體貼,我們的關係也會更加真誠和真實。承認和接納自己的局限,並不代表著我的無能和無力,也不會貶損我在孩子心中的地位,相反,我會更真切地感到自己的力量,在育兒中更加輕鬆和自在。
在為人父母這條路上,我知道自己永遠不可能做到滿分,不確定什麼時候焦慮就會冒出來,但我確定的是,正視焦慮,不斷放下焦慮,尋求積極的改變,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鮮活時光,是我可以把握的生命中最值得擁有的幸福。
the end免責聲明: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網的觀點和立場。贊不感興趣
推薦閱讀:
※家庭~為人子女時做到「五不怨」,為人父母時做到「七不責」。
※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試,真是太可怕了
※為人父母的無能為力
※6歲女童遭親叔、堂兄常年性侵,親媽卻說她活該!為人父母,求你善良!
※【家庭 - 家和萬事興,為人子女,為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