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穴位的謎團 中醫的穴位治療(圖)

說起穴位,大多數的人因受武俠劇或武俠書的影響,而感到其威力無比又玄妙神秘。其實認真學習穴位,既可掌握文化知識,又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足三里穴位

記得學習中醫時,老師要求背誦一首歌訣:「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這是介紹記憶人體穴位與治療關係的歌訣,合轍押韻,念幾遍就背下來了,於是四個穴位與它們在針灸時的臨床應用也記下來了。在後來學醫問道的過程中,發現編一些歌訣是一種加深記憶的好方法。尤其是表面雜亂無章的一些名詞,單獨去死記硬背,肯定效果不佳,特別是遠期記憶更差。如果把這些名詞和與它相關有意義的東西合在一起,再按照詩歌的韻律編成順口的五言或七言歌訣,既加深記憶,又節省了學習的時間。我在從事醫學教學時,也常向學生介紹這一學習方法。醫學教育是終生教育,學生如何在畢業後提高自學效率,這種自編歌謠無疑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穴位·針灸·疾病

上面提到的介紹中醫穴位的歌訣告訴我們人體的四個重要穴位:足三里、委中、列缺和合谷。穴位是針灸學的名詞。針灸是中國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對人類的貢獻目前已十分明顯。所謂針灸是一種治療方法,包括針法和灸法,前者是以金屬針刺入人體一定的穴位;後者則是以艾絨(把艾蒿的葉子晒乾後搗成的碎末)做成艾柱或艾條,點火燃燒,溫灸穴位表面的皮膚。針和灸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法,在臨床上常合用,故稱針灸。針灸刺激的都是穴位。穴位原名「俞穴」,也有人稱其為「穴道」、「腧穴」(或寫成「輸穴」)、「孔穴」或「氣穴」等。俞有輸注的含義,穴有空隙的意思,因此,穴位是經絡中氣血輸注的位置。《黃帝內經》是最早的一部介紹針刺治療的醫書,書中只介紹了人體160個腧穴,而與經絡相關聯的穴位遠非這些。概括地說,與十四經(十二正經與任、督脈)有關的穴位有360多個,每個穴位與臟腑功能密切相關,因此稱為「經穴」。還有沒列入十四經內的穴位則稱為「經外奇穴」。此外,沒有固定位置,隨壓痛點而定的稱之「阿是穴」,也稱「不定」穴、「天應」穴。阿是穴這一名稱,源於《千金方》(唐代孫思邈著)一書中所寫:「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當其處,不問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即雲『阿是』。灸刺皆驗。」所謂「快或痛」是敏感反應的意思。因此阿是穴就是壓痛點。後人在《玉龍歌》中寫道:「渾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細審詳,有筋有骨須淺刺,灼艾臨時要度量。」說出了阿是穴也叫「不定穴」。從阿是穴的取穴方法可以推出,穴位的起源,即人類在生活中,偶然因體表撞擊而使他所患的病痛得以減輕或痊癒;或者在身體不舒服的部位按摩或捶打,使病痛得以緩解。實踐經驗的不斷積累,加之以砭石這種原始的醫療工具刺激身體,長時期的實踐,人類對「穴位」逐漸有了明確的認識。這一認識的再發展形成祖國醫學中所稱的「經絡」。

推薦閱讀:

專家述評:兒童重症肌無力危象的識別與治療進展
手腳指穴位刺血治療常見病
「三院兒科醫生的一周」主人公本人錄音|面對兒童流感,我們怎樣預防與治療?
女性睾酮偏高的原因與治療

TAG:中醫 | 治療 | 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