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肥胖:從「心動」到「行動」

  「看著筍挖出來,火腿吊起來,漁網裡閃閃發亮,揭開蒸籠白花花冒著蒸氣的饅頭,拉麵摔打在案板上的脆響……都讓人激動得落淚,多可愛的中國! 」 一部以美食為主題《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的播出,引起全社會對於美食的崇尚。在這個食品工業化時代,人們彷彿又從該片中找到了對傳統美食的熱情和敬意。《舌尖上的中國》之所以如此火爆,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人類熱愛美食是源於人性,源於對生活的熱愛,享受美食也是在享受生活所帶來的幸福。  然而,人類在經歷多少年飢餓的煎熬之後,隨著近年中國經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長,同時中國人的體重、飲食和運動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肥胖一躍成為眾多疾病的危險因素,並已經成為了一種「疾病」,且與糖尿病、胰島素抵抗、高血壓、血脂異常、膽道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緊緊捆綁在一起。  FDA 前局長凱斯勒曾說:「現代人的肥胖,多歸因於食物太好吃了,好吃的關鍵要素是糖、脂肪和鹽的『完美』搭配。現代食品工業的陰謀,也正是將三者的搭配推向極致。人類天性脆弱,美食,是大腦難以抵禦的天然誘惑。減低大腦對於食物的慾望,合理運動或許是未來減肥最好策略。」  中美英相繼發表肥胖相關研究與指南  ☆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 對2003 年版肥胖篩查指南進行更新,推薦體重指數≥ 30 kg/m2 的患者應接受強化的、多方式的行為干預,但FDA 未推薦藥物干預。(AnnIntern Med. 2012 年6 月26 日在線版)  ☆ 2012 歐洲肥胖症研究學會(EASO)/歐洲高血壓學會(ESH)聯合聲公布聲明指出,肥胖患者易於罹患高血壓,常需要更多降壓藥物治療。(J Hypertension.2012,30:1047)。  ☆ 近日,英國癌症研究所發表的一項報告表明, 改變生活方式可預防40% 的腫瘤。除吸煙外,超重或肥胖是腫瘤的第二大重要危險因素。身體里的多餘脂肪並無益處,它們釋放激素或其他化合物,使機體細胞更快分化,從而使患癌風險大大增加。(Br J Cancer 2011 Dec 6)  ☆ 近期發表的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CHNS)最新結果表明,我國≥ 7 歲的兒童中,11%屬於超重人群;約42% 的兒童合併至少1 個心臟代謝危險因素;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兒分別達2770 萬和170 萬。(Obes Rev.2012 年6 月28 日在線版)  控制肥胖已列入「官方規劃」(相關資訊)  2012 年5 月16 日,WHO 發布《2012 年世界衛生統計》報告著重突出了日益嚴重的非傳染性疾病負擔問題。針對肥胖特別指出,1980 ~ 2008 年,世界各個區域的肥胖症增加了1 倍,目前全世界有5 億人(佔12%)患有肥胖症。因此面臨更大的糖尿病、心血管病和某些癌症等風險。  7 月9 日,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孔靈芝在衛生部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了由15 部委共同制定的「行動規劃」,其中一項就是到2015 年,中國成人的肥胖率控制在12% 以內,兒童青少年不超過8%。不過,孔靈芝副局長對此並不樂觀,她坦言任務「非常艱巨」。  事實上, 最新發布的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CHNS)最新數據讓人擔憂。該調查結果表明,在整個受試人群中,超重和肥胖受試者分別佔30% 和4%。我國≥ 7 歲的兒童中,11% 屬於超重人群;約42% 的兒童合併至少1 個心臟代謝危險因素;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兒分別達2770 萬和170 萬。7~11 歲組的肥胖患病率高於12~17 歲組(3% vs. 1%)。在成年人中,隨著年齡增長,超重可能性越大,中年超重人群所佔比例最高。  另外,在7~17 歲的少兒中,42% 至少合併1 個心臟代謝危險因素。在18~40 歲的成年人中,70% 的男性和60% 的女性至少合併1 個心臟代謝危險因素;40~60 歲組和60 歲以上組中至少伴1 個危險因素者分別佔83% 和90%。校正年齡因素後, 研究表明了高度城鎮化與大多數危險因素水平升高密切相關。此外,收入也是影響心臟代謝危險因素的重要原因。  該研究提示, 我國超重和肥胖人數的攀升已從城市蔓延至農村。由於超重人數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多, 未來我國的心臟代謝危險因素負擔將更沉重。  臨床肥胖管理還遠未到位  肥胖症的致病原因較為複雜, 其中遺傳因素、能量代謝、心理因素、環境因素、行為以及神經體液因素等互相影響產生致病作用。肥胖既是一個獨立的疾病, 又是2 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壓、腦卒中、膽道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多種癌症的危險因素。  近期,2012 歐洲肥胖症研究學會(EASO)/ 歐洲高血壓學會(ESH)聯合公布聲明指出,肥胖者易於罹患高血壓,常需更多降壓藥物治療,此類患者難治性高血壓風險增加。對此,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高血壓內分泌科何洪波教授強調,顯然,控制體重是降壓常見推薦策略,但當前的高血壓指南並未對如何進行減重提供基於證據的推薦。  近日,英國癌症研究所發表的報告表明, 改變生活方式可預防40% 的腫瘤。除吸煙外,超重或肥胖是腫瘤的第二大重要危險因素,63% 的受試者同意超重是腫瘤的危險因素。但遺憾的是,儘管87% 的超重或肥胖受試者表示願意減肥,但64% 的受試者缺乏意志力。  談及肥胖與癌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同濟醫院腫瘤中心於世英教授頗有感觸,西式生活方式正對我國未來癌症發病趨勢產生重要影響。癌症發病的原因至少1/3 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首當其衝要數吸煙和肥胖。  目前對於肥胖,並沒有做到像糖尿病、高血壓一樣長期管理,同時也缺乏有效減重和維持體重的達標研究。針對藥物治療的不佳, 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內分泌科鄒大進教授指出,減重手術適用於BMI ≥ 30 kg/m2,年齡在16~65 歲的成年人,特別是通過生活方式及藥物治療血糖不佳的糖尿病患者。臨床醫生一定要嚴把適應證,不能盲目開展。  河北省人民醫院老年科郭藝芳教授建議:臨床醫生應該遵循目前相關指南,為肥胖患者制定合理可操作性、個體化、長期治療目標。  肥胖管理還需全盤考量  剛剛更新的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肥胖篩查指南推薦,體重指數≥ 30 kg/m2 的患者應接受強化的、多方式的行為干預,建議肥胖者應接受行為干預,而非藥物治療(表1)。

  英國癌症研究所發表的報告表明,研究中29% 的受試者按照指南建議,每天攝入5 份(400 g)水果和蔬菜。僅23% 的受試者達到指南推薦的運動量,即每周堅持中等強度運動至少2.5 h。同時,研究者指出,大多數已意識到不健康膳食及缺乏體育鍛煉顯著增加患癌風險。  「要達到規劃指標,需注重兒童教育和行為規範的養成,因此需要社會、家庭和學校參與, 共同對肥胖進行管理。還要考慮食品加工企業的生產等,患者教育是一個非常繁重的任務。」孔靈芝副局長說。因此規劃明確指出,要積極開發推廣低鹽、低脂、低糖、低熱量的健康食品,保證中小學生在校期間每天至少參加1 h 的體育鍛煉等。7 月4 日,WHO 網站刊載的研究表明,實行嚴格的食品規範能使心血管病引發的死亡率降低20%。  法國神經科學家克洛爾對《關於脂肪的謬論》一書細化為幾個關鍵詞:除了慢進食、小分量,還包括吃魚、攝入好脂肪、低糖、少零食、拒絕美式食品。他說,膳食結構和習慣正受到衝擊。原來的膳食習慣被打破後,「因飢餓而吃」終將被「為了吃而吃」所替代。關鍵詞: 肥胖
推薦閱讀:

含糖飲料:導致肥胖,致8種癌。
雌激素低致早衰肥胖 飲食+保健補足雌激素
膽固醇高要不要緊,如何降低膽固醇?
女友比男友胖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大號的她

TAG:肥胖 | 心動 | 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