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聞的思考
06-20
民生新聞的出現和發展,是媒體,特別是電視媒體新聞改革探索和成果的反映。近幾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媒體、業內人士在做民生新聞文章,把它作為媒體的品牌來經營。理論界也把民生新聞的發生、發展、概念、類別、形式及價值取向等等諸多問題進行分析研究。無論我們怎樣看待民生新聞,都無法阻止它實實在在為廣大媒體所採用,儘管媒體之間所表達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有所區別,民生新聞還存在諸多有待探討和改進的問題,但它已確實受到很多觀眾的關注,這是一個現實。 民生新聞是什麼?內涵又有哪些?興盛的時代背景是什麼?其內容與形式的關係怎樣?健康的民生新聞是怎樣的?探討中這些問題尤為直接。 這裡我們還是從實例談起。 2005年5月29日湖南經視都市頻道《都市1時間》的一則報道:「聽證代表體驗擠公交」,說的是長沙市舉行公交車營運聽證會,入選的聽眾會代表實際體驗搭乘公交車,代表們直接聽取司乘人員和乘客意見和建議並親身作體驗。新聞的同期聲有:代表一:「應該以不擁擠為標準」;代表二:「移動的速度太慢了,特別到了夏天,乘客很難受」;代表三:「公交線路布局不太合理」「現在一召開聽眾會就是要漲價」;記者出鏡:「……現在就長沙市內公交車的線路布局和漲價問題徵集您的意 見,我們給您反饋……」。這則報道連續大篇幅地播出民眾和聽眾會代表的看法之後,都市頻道又現場直播了聽眾會的實況。新聞有兩個特點。第一,題材選取貼近民眾實際生活,是民眾親身感受的事件。第二,民眾的所想、所感、建議和意見在媒體得以表達,並建立了信息渠道。《都市一時間》把新聞傾向於民眾,報道民眾身邊的事,聽他們的說法,以這樣一種新聞結構和報道姿態,是新聞節目個性特徵的表現。這種個性的發展,我們今天很多人給出的是「民生新聞」的命題。民生新聞的出現、發展現在已經被許多媒體所採納,對新聞改革、創新、發展作了有益探索。近幾年中,一大批民生節目相繼湧現,並已經形成了品牌效應,造成了較大影響,似乎也為電視媒體注入了一劑「興奮劑」。 一、民生新聞的時代背景與概念 社會總是向前發展的,隨著改革開放更加深入,我國在政治、經濟、科技等各方面取得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一個時代的發展總會有這個時代的特徵作為標誌。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是黨和政府為我國社會新時期發展樹立的目標。***本關鍵字已替換***同志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中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新世紀新時代新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提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就是真心實意本著從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關注人民群眾所關心的、直接的、切身的利益,把關心人民群眾的利益視為「無小事」。黨和政府的這種執政理念體現了對老百姓的關愛、對人民大眾的精神需求的關心;關注老百姓生活質量、注重人民參與國家建設和管理。在民主政治生活氣氛日益濃厚的進程中,新聞變革也成為了新時代的一個標誌,新聞的多元化、新聞題材的多樣性,報道對象的變化等等,新聞改革與發展在民主政治氛圍中。民生狀態的新聞受到廣泛的重視環境。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關於人民群眾提案的層次有了新的變化,對農民工稱呼的意見,醫藥居高不下,讀書高額擇校費,住房價格只漲不穩,「炒房」現象危及普通消費者,居民生活中煤氣、自來水、公交車等調整價格聽證會等等國計民生的新聞資源越來越多地成為了民生新聞的「活水」源頭和價值取向。 新時期新聞工作要「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是新聞改革的一個指向。「三貼近」思想是對新聞工作者的職責要求。「三貼近」要求新聞媒體更直接地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實際,了解他們的真情實感,擺正他們在新聞報道中的角色與地位,與他們同甘共苦、同呼吸。「三貼近」原則的確立也給媒體在激烈競爭的狀態中創造了發展機遇,主流媒體、大台、說大事;非主流媒體則可充分發揮地域性,接近性特點,實現報道對象重心的轉變,不再與主流媒體進行題材重複,形式雷同的同質競爭,而是另闢蹊徑錯位發展,把注意力目光轉向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民生新聞因此迎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以人為本,關注社會,關心民眾,暢達民意,本色表達百姓的生活,訴說他們生活狀態,為他們說話提供媒介。北京電視台關於「農民工樂隊」走工地為工友為演出的報道;中央台關注民間手工藝絕活的題材,湖南經視都市頻道關注馬路破損、坑坑窪窪事件為「百姓說話」,披露和追蹤劣質奶粉事件、亂砍濫伐農民承包的山林樹木,公共汽車站摩的當道等等,這些關注民生生活、轉達民意、傳遞民情、反饋民聲、架設以民眾為重的言論橋樑,並整合各種新穎的、豐富的表達形式,融合了這個變革時代觀眾的收視心理。 幾年中,猶如湖南經視都市頻道《都市一時間》,江蘇和南京的《南京零距離》、《直播南京》等等一大批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為代表的民生新聞節目相繼創立,這些節目不但內容特色明顯,表達方式新穎活潑,贏得了觀眾群體的首肯,市場效益也有不俗的表現。主流媒體與非主流媒體形成了各取所需,錯位發展,同域並存發展的競爭態勢。民生新聞借勢壯大發展,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分化的、民眾「問天下事」的收視心理需要。媒體則在不斷擴大民生新聞影響的同時,也在謀取市場的利益。無論從其內涵實質、表現形式,表達方式,民生新聞正呈鼎盛勢頭。 媒體民生新聞的興盛,我們能給民生新聞一個怎樣的概念呢?業內人士和理論界對此也有許多探討,有人士認為,無論從類別、內容結構的外在形式,民生新聞既不能等同於社會新聞,又不能割裂與之密切的關聯。還有研究表明,民生新聞並不是一個嚴謹的科學命題。理論研究中百家爭鳴,筆者認為,民生新聞概念仍屬於信息傳播的範疇。信息作為消除人們觀念中的不確定性是構成新聞概念的條件。這裡的「新聞」不能與「民生」割裂而論之。即新聞既包含著新鮮的、新近發生的人和事,同時也包含了關呼民眾、為民眾關心的要點。因此,這裡可以將「民生新聞」概述為「為民眾關心、關呼民眾的新鮮事實、或新近發生、或未終結的信息的傳播。」所謂「傳播」應理解為沒有傳播即不能成為新聞事實,亦不可能引起民眾的關注。 二、民生新聞內容與形式的關係 民生新聞紅紅火火,為專業化了的媒體,分化了的受眾群體提供更多的信息選擇。從內容上來看,一般意義指的是,民生新聞的實踐中體現的是「以百姓為本,突出人文關懷,體察民情,傳遞民生」,「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宗旨。從另一層次上分析,其內容的範疇又與社會新聞重疊,這樣民生新聞就集納了社會新聞、生活資訊、經濟新聞等概念的內容要點,突出的則是報道對象以民眾為主。目前理論界一部分研究中,張君昌「民生新聞:轉型期社會新聞的價值縮影」一文中認為民生新聞不是一個嚴謹而又科學的命題。李舒和胡正榮發表的《「民生新聞」現象探析》在區分兩者內容時認為,「社會新聞就是從人們的日常生活角度出發,報道類似社會學所研究的範圍以及人與自然界中奇異現象的新聞。民生新聞主要表現的是日常狀態下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及其所想、所感。」平民姿態說百姓事、讓百姓說話,附以恰當的表達,實現對傳統新聞報道對象的轉型,報道內容的調整、表現形式的變化。打破了傳統的、嚴肅的、聯播式的新聞「一統江山」的格局,新聞的結構不再是一花獨放,放大和強化民眾,強化民生與民願是複合型新聞類別的又是一枝。正因為民生新聞的獨樹一幟,使得民生新聞內容與傳統新聞內容發生了變化,報道的對象表達方式、語言、語氣等等也發生變化。 民生新聞內容與形式的關係具有多重性和複雜性。 1、選題不同,表現形式的多樣性。 民生新聞區別於傳統的、時政性的選題,既有嚴肅、大政方針、國家大事等與關聯民眾的題材,更多反映的是小事,瑣碎事、平凡事、煩惱事,民生新聞由於反映民眾所想、所為的雜碎式生活情景的特點,題材範圍擴展了,內容豐富了,報道對象也呈多層次性。新聞整體顯現出與報道對象尊重性、服務意識特點,媒體的本位性、官位性不再是民生新聞的選項。民生新聞媒體採取了「你所關心的,我來發達」(湖南經視都市頻道宣傳用語)這種互動式新聞合作姿態,因此,媒體在表現形式上尋找和構建較為有利的和恰當表現形式。針對民生新聞的題材、內容的豐富性,民生新聞稿件的導語、人稱、口語、語氣、語調,記者現場採訪姿態,主持人親和的播報風格在實際運用中發生了較大變化,表現出多樣性,因題材內容的需要而選取靈活的方式表現。江蘇台城市頻道《南京零距離》子欄目《小璐說天氣》把每天程序式、單調、科學的預報用趣味性、輕鬆語氣、結合知識性和生活參謀,演繹顯得自然貼切。主持人孟非隨和、真誠的主持態度,不僅形成了另一種民生問題節目的形式,而且游刃的風格較好地使民眾反映的各種「小事」與政府和職能部門有利結合起來,真實地體現了欄目真實於「民生」的創意。《南京零距離》的各個子欄目內容和不同的表現形式各顯特色。周炯在《意識形態梳理與主流媒體構建》一文中對此的評說是:「幾乎涵蓋了所有新聞報道形式」。 2、報道對象的改變,「白描」式的手法真實反映。民生新聞確立的對象不再以「官」為主,表達方式也就不再援引「說教」、「灌輸」的呆板格式。報道百姓民眾的人和事真實而具體,多而雜,採訪對象對新聞人物和事件的觀點與看法各持己見。媒體民生新聞節目在確定其傳播的內容時,民眾的地位與價值取向始終處於置於的主要地位。因此,報道方式上許多媒體則採用了「平鋪直敘」「白描」的方式。如湖南經視都市頻道2005年6月8日《搶鮮看法》的一組編排: △旅客墜涯,命懸一線 △「發財」美夢,監控拍下竊賊 △人行道整修,摔傷了老奶奶 △魏老伯家「陽光被偷」,原來屋外建樓梯 △公車上反扒行動,現場全記錄 這組新聞的共同特點採取了新聞「白描」的表現手法,每篇報道都有大量的真實記錄和民眾的同期聲運用。《「發財」美夢,監控拍下竊賊》採用的不間斷電視監控記錄,真實直白;《人行道整修,摔傷老奶奶》,一條多年來的坑窪路面,引來民眾對問題的各種看法,大篇幅的眾多民眾採訪中,表達出各種看法有說出行不便的,有說嚴重後果的,有的政府職能部門失職的,有提建議十幾種說法集中在這一條信息當中了,表達形式的恰當運用突出了事件的內容。平鋪直敘,不加修飾的表達既實用又真實。 3、故事和人物的變化,使民生新聞在時間、講述、情節描寫等的表達上得到增強。民生新聞不但強調時效性,還出現了時空上的伸縮,新聞事件情節,講述新聞的拓展,以及新聞現場的描繪等。傳統新聞類別中不但有現場短新聞,而且強調在有限的時間傳達最重要和儘可能多的信息。民生新聞則在結構、情節、講述與描寫得到更充分的發揮,關聯新聞事件和人物因素,分別被真實記錄、現場模擬、人物串接式講述,主持人現場採訪評說等形式加以綜合運用,突破了以往新聞對時間長短固的框框,甚至跨越了歷史、資料運用上的一些界定。這樣做的效果是更多滿足觀眾對新聞深度與廣度的要求。 民生新聞內容與形式的磨合,與發展符合辯證法觀點,「內容和形式以及形式和內容的鬥爭。拋棄形式,改造內容。」(《列寧選集》第2卷,第608頁,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由於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必須適合內容,所以要善於根據內容的變化,適時地、正確地選擇、利用和創造適合內容的形式,拋、改造和革新各種不適合於內容的形式,以促進事物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第165頁,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目前的湖南經視都市頻道以民生為主線的一大批欄目正以新的形式裝載著不同內涵予以表達。如《搶鮮看法》、《尋情記》、《百姓說話》、《小李飛到》、《世界大不同》、《都市社區》,節目內容新題材,形式、風格各異。極大地豐富了民生新聞的內容,凸現出個性的表達風格 三、民生新聞的健康關係 民生新聞的興起有一個新時代的大背景,有深刻的人文文化積澱影響。民生新聞把向人的本質特性回歸視為基點與發展動力。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質是人的真正的社會關係(《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第311頁,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新聞尊重並反映人的本質特徵,特別是在社會不斷發展變化的進展中,兩者密切關聯的,相互影響。新聞尊重人的本質,將媒體與百姓的關係置於新時代新聞改革的突出地位,使兩者關係朝健康、和諧的方向發展。 民生新聞這種理念與節目發展方向已經在指導媒體改革新聞,這其中尤以為數眾多的非主流媒體,特別是地方電視媒體為多。「民生視角、本色表達、人文關懷、關愛都市、關注民生」是民生新聞貫徹的節目宗旨。一大批內容、風格、形式新,貼近性、人情味、親和力強的民生節目,以及其較好市場經濟效益,令受眾和業界人士刮目相看。江蘇台的《南京零距離》節目,「該節目開播36周後長期佔有第一位置,曾拍得年度廣告1億零88萬元」。湖南都市頻道《都市一時間》「它的火爆已經激活了它所在都市頻道的整個播出平台的收視率,……其15秒廣告單價在眾多知名品牌的爭奪下已經上揚到9200元,創下了除中央電視台外內陸電視15秒廣告價格的最高紀錄。」(《呂煥斌「民生視角,本色表達,人文關懷,整合營銷」《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4.6,第30頁》 民生新聞的知名品牌,名牌效應引發了更多媒體的追求。隨著節目的興旺,民生新聞不容忽視地出現了許多並非健康因素。 不健康因素一:題材重複。火熱趨勢的民生新聞,各個媒體的取材雷同,重複現象多,表現形式和表達的方式上大同小異。地方性電視媒體民生新聞節目中反映市民遇到的停電停水事故、出行不便、住戶投訴、假冒偽劣商品等等問題,在省級媒體,甚至其他城市媒體也可以見到。各媒體對報道的題材所採取的手法基本接近,主持人「說」、「調侃」、「幽默」的風格並無本質區別。這樣就形成了民生新聞剛剛擺脫了傳統新聞取材「跟風」問題,表現形式「說教」格式,又掉入了另一種更為狹小的精神產品的競爭空間。節目結構、表現形式、主持人風格給觀眾的印象都似曾相識。大量可以創新形式、挖掘題材、拓寬領域多樣性新聞素材沒有被真正發掘,重又在民生新聞的領域內展開了同題競爭。這種非健康現象如果長期存在下去,必將削弱民生新聞發展的動力源,已經在民眾中樹立的品牌和良好形象也難以持久穩定。 不健康因素二:喧染、炒作,未求得其正解。民眾新聞以民眾為報道對象和收視群體,與傳統的、嚴肅的新聞類別有明顯的區別。一些媒體的民生新聞根據這一特徵,在實際操作過多、過分地強調視覺衝擊力,往往通過預告、宣傳片等形式頻繁地進行炒作。遇到特別的案件、重大事件等題材,甚至將事件神秘化、媚俗化、娛樂化,過度喧染造勢,以求吸引觀眾。有的媒體在報道中反覆和失度地宣揚刑事作案人殘忍的手段;公安民警破案過程的偵察思路、手段和技巧;不明真相的旁觀民眾的不負責的言論等等,違背了新聞尊重民眾、為民眾釋疑解惑、正確引導民眾輿論的目的。民生新聞的選題、報道形式與手段實際具有多樣性,把握好宣傳的度和宣染的量需要從業人員正確理解和靈活把握,因題、因時、因人而異。一味突出題材的個別特徵,其效果不但適得其反,民生新聞的健康狀態也會受到損害,實不可取。 不健康因素三:事無巨細、無止境堆砌;家庭瑣事、選擇失當。從目前一些民生節目可以看到,報道民眾停水停電、垃圾問題、雜訊擾民、車禍、鄰里糾紛、商品質量投訴等等的內容頻繁無休止的出現。一些新聞報道並沒有為觀眾提供對內容進行深層次的、全方位的新聞信息服務,起到舉例說法,舉一反三的指導性作用。讓民眾通過報道不僅了解新聞信息的何因、何事、何人、為什麼、結果的要素,從而正確引導觀眾。那些關於民眾鄰里糾紛、家長里短、「眉毛與鬍鬚一起抓」的堆砌式的報道,非但不能提升民生新聞的品位,也違背了「關注民生,人文關懷,本色表達」的初衷。 民生新聞是時代的產物,是以黨和政府倡導建設和諧社會、以人為本為己任,是滿足民眾對精神產品的訴求。民生新聞要本著「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原則,以健康的心態,健康內涵來表達。 健康的民生新聞首先應博採眾長、廣泛吸取時政新聞、社會新聞、國際新聞等諸多新聞類別中的「合理內核」,並在突出關注民生的特質中,建設民生新聞獨有理念與模式。其次:「國計」與「民生」的融合。國家大政方針、國之大計有效地與民眾生活與工作結合,為民眾釋疑解惑、拾遺補缺。第三:民眾的參與是健康民生新聞的一個重要因素。民生新聞關注民生,離不開民眾參與和對新聞的品評,民眾喜好是一個有效的尺度。第四:民生新聞的市場經濟效益與其傳播特點同等重要,是媒介產業化的有效組成部分。節目的收視與收益「雙贏」是重要的健康標誌,即遊離於市場收益之外的節目,並不會成為民眾心目中真正的喜愛的新聞形式。 民生新聞的發展與成熟當然需要更多的業內人士不懈的探索與努力,需要強有力和正確的理論支持。她業已顯現的諸多特點之所以為媒體所應用,為理論界所探究,是因為生命力之所在。民生新聞經過人們不斷的創新、創造將更有潛力、發展更快,更健康。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中央工作會議|階級鬥爭與經濟發展:誰先誰後?
※最早為新聞事業獻身的人
※《科學》雜誌:假新聞跑得比真新聞快多了
※虎年無「立春」春不吉祥?-天氣新聞
※再聊《奧數天才墜落之後》 | 這是一個不站隊就不能好好討論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