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老師告訴您怎樣教育孩子之八_

調查證明,隔代人帶孩子,成功率不足30%。那麼,為什麼老年人付出了一切,收穫卻不盡人意呢?看一看下面的幾個隔代教育誤區,也許您就會明白了。

誤區一:溺愛是祖輩帶孩子的主要問題。老年人出於對第三代的過分疼愛,常常對孩子百依百順,關懷備至,所以老人帶大的孩子一般生活自理能力較差;也有的老年人對孫輩有求必應。只要是孫輩提出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一律給予滿足。這樣的孩子往往霸道、一意孤行;還有的老年人容易對孩子的缺點「護短」

,與孩子的父母教育方法、教育態度不一致。生活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孩子容易形成兩面人格。之所以產生上面的這幾種情況,主要還是「隔代親」的「親」字泛濫,祖輩對孫輩常常包辦代替一切,有求必應,缺點包容,錯誤體諒。這樣的教育容易阻礙孩子獨立意識的形成和獨立行為的發展。一些專家還對小學一、二年級學生進行研究,將從小在託兒所、幼兒園長大的孩子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帶大的孩子進行心理比較,發現他們截然不同。那些在幼兒園長大的小學生群體意識強,適應能力強,社交圈子大,許多事都能在自己動手做,膽子大,能吃苦,一般的摔跤、碰傷像沒事一樣,很小就會過馬路等。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帶大的學生則不然,有的二三年級了,還要老人接送,萬事不能動手,像提書包這樣的事也不想干。碰到問題,稍不如意就哭,就撒嬌,缺乏應變能力,不合群。

誤區二:以經驗代替科學,壟斷對孫輩的教育權。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地把落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都歸結到祖輩們身上,年輕一代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存在各種不科學的觀念和方法。但比較而言,祖輩們的確更容易靠經驗來帶孩子。主要原因在於一些祖輩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知識面較窄,接受的又是幾十年前的教育。時至今日,他們學習新知識較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水平還停留在幾十年之前。而且,祖輩人由於帶過幾個孩子,很容易覺得自己是「過來人」,「吃過的鹽比年輕人吃過的米都多」。因此,「經驗」與「科學」發生衝突就是必然的了。

誤區三:祖輩世界隔代傳播。祖輩們雖然經驗豐富,但是他們的世界觀形成於多年以前,與當今社會的發展存在某些差異。通俗一點兒講,有不少老人看問題的眼光陳舊一些,與時代發展不合拍。如果孩子大多數時間都和這樣的老年人呆在一起,容易導致教育上的「脫代」。

誤區四:容易造成親子隔閡。親子隔閡可以說是隔代撫養的又一個不良後果。這裡涉及到的親子隔閡包括兩層:一是祖輩們對父輩的隔閡,一個是父輩與子輩的隔閡。祖輩對孫輩過於溺愛,或者為了籠絡孫輩的情感而經常給孫輩一些「小恩小惠」,父輩看不慣就有可能從中進行矯正;父輩管教孩子,祖輩如橫加袒護與阻攔,這些都會導致祖輩與父輩的矛盾。二是祖輩的過分寵愛和父母的嚴加管教,會使兒童在感情上形成錯覺;只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愛我,爸爸媽媽並不愛我。於是,雖然是同樣的愛心,卻導致了雙重的傷害。心理學表明,幼兒時期是親情培養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如果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的親情就會發生轉移,把情感轉移到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身上;另一方面,相互不一致的教育態度會使孩子覺得用空子可鑽,因此形成教育上的「防空洞」、「避風港」,這種家庭生活狀態是不利於兒童的健康成長與成才的
推薦閱讀:

同等學力申碩和十月在職聯考的區別?難度如何,哪個難度更大?誠邀有經歷的大神解答
最奇葩的矛盾「老師與家長之間的矛盾」如何產生的?這倆字可化解
「城里长大的孩子」与「乡下长大的孩子」相比,优势在哪?劣势在哪?
苦於7分的你,了解一下學長的7炸經驗吧!
去行政化?

TAG:教育 | 孩子 | 教育孩子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