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其中一部的作者身份很特殊,他的謚號更奇葩
眾所周知,《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並稱中國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中,除了《史記》部分內容涉及當朝,其餘均為後朝所修。隔代修史,有兩大好處,一是可以用宏觀眼光縱向把握前朝的脈絡,系統完整地展現前朝的興衰榮辱;二是史官身份與前朝沒什麼大的瓜葛,可以放開手腳,秉筆直書,不必為尊者諱。相比而言,《南齊書》作者蕭子顯的身份卻非常特殊。
蕭子顯出身帝王家族,南齊高帝蕭道成的孫子,豫章王蕭嶷第八子。蕭子顯自幼聰慧過人,喜好文史,深得父親蕭嶷的偏愛。七歲時,蕭子顯封侯。十幾歲時,梁武帝蕭衍以梁代齊,建立蕭梁政權。南齊覆亡後,蕭子顯兄弟十六人一併入梁,其爵位也由侯爵降為子爵,歷任太尉錄事參軍、黃門郎等職。
蕭衍是個詩、書、棋、畫、樂樣樣精通的文人,也是個好大喜功的皇帝。蕭梁初年,政治安定,文化繁榮,軍事強盛,是南北朝時期的一段盛世。歷朝歷代,每逢盛世,都會出現一次修史高潮,連蕭衍都想主編一部超越《史記》的《通史》。在這種文化氛圍下,蕭子顯上表請求編撰前朝南齊的斷代史,蕭衍見他是塊材料,且熱情高漲,便不顧其屬於南齊宗室的特殊身份,一口答應了。
南齊的國祚不長,從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和帝中興二年(502年),只有短短二十三年的歷史。但是,這裡面有幾個敏感的政治問題,如南齊政權是怎麼從劉宋政權而來的?南齊政權被蕭梁政權取代是怎麼回事?
既要捍衛祖上的尊嚴和顏面,又要維護蕭衍的正統和合法,這是蕭子顯面臨的一個嚴重矛盾和嚴重糾結的大問題,必須要理順清楚,滴水不漏。
從天監八年(509年)至天監十八年(519年),蕭子顯經過十年的努力,在借鑒和參考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完成了六十卷的《齊書》,又稱《齊史》。史學界為了區別北齊政權的《齊書》,將蕭子顯的《齊書》命名為《南齊書》。以南齊宗室的身份來撰寫南齊皇朝的歷史,這在二十四史作者中別無二人。
在編撰《南齊書》時,蕭子顯一面要為齊高帝蕭道成避諱,一面又要替梁武帝蕭衍掩飾,因為他既是南齊的宗室,又是蕭梁的寵臣。在寫宋、齊之際的歷史,蕭子顯不能直書蕭道成篡權,只能微露痕迹,閃爍其詞;寫齊、梁之際的歷史,蕭子顯則用了較多篇幅揭露齊主的惡跡,以襯托蕭衍以梁代齊的合理。
在對待父親蕭嶷的問題上,蕭子顯明顯帶有偏心。《南齊書》第三十五卷為《高帝十二王傳》,裡面提到了蕭嶷,可蕭子顯卻又為父親單獨立傳,即《豫章文獻王傳》。蕭嶷既沒當過太子,又沒被追封為太子,他的傳記排在第二十二卷,僅次於文惠太子蕭長懋,而且篇幅巨大,足有八千餘字,足見其私心。
再者,蕭嶷是蕭道成的第二子,曾與蕭賾爭奪皇位,先後有兩次「代嫡風波」,最終失敗,被迫退出權力中心。蕭子顯在為蕭嶷作傳時,有意掩蓋史實,淡化影響,又刻意回護、美化,將父親塑造稱一個急流勇退的君子形象。
儘管如此,蕭子顯的修史水平還是非常高的。在書寫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時候,蕭子顯均不直接發表議論,而是通過前後史事的對比,來揭示人物的品格。這種「於序事中寓論斷」的修史方法,與司馬遷很相似。對《南齊書》,清代史學家趙翼評價說,「此數傳皆同一用意,不著一議,而其人品自見,亦良史也」。
蕭子顯本來就以文采揚名,《南齊書》問世後,其名氣更大,就連蕭衍都坐不住了。不過,蕭衍也不含糊,他主編的《通史》預計長達六百餘卷,如果全部完成,將比司馬遷的《史記》還牛。一天,蕭衍對蕭子顯說,「我造通史,此書若成,眾史可廢」,言語中帶著自負和自滿,希望蕭子顯能為他點贊。不過,蕭子顯沒有正面回答,只是搬出了孔聖人,言外之意,你蕭衍比孔子還厲害?
蕭衍覺得《南齊書》不過是一部斷代史,雖然文辭華麗,卻難成大器;蕭子顯覺得《通史》尚未完成,就不自量力,自吹自擂,也非修史正道。自古以來,文人相輕,蕭衍和蕭子顯就是個例子。蕭子顯雖未正面批判《通史》,言辭中卻得罪了敏感的蕭衍。別忘了,蕭衍不僅是文人,而且還是皇帝,遲早會報復的。
蕭子顯活了四十九歲,著述頗豐,除了《南齊書》,還有《後漢書》一百卷,《晉史草》三十卷,《普通北伐記》五卷,《貴儉傳》三十卷。蕭子顯官至吏部尚書,但恃才傲物的文人本色讓他得罪了很多官員。在眾人的排斥下,蕭子顯被遷為吳興太守。蕭子顯死後,蕭衍採納群臣的建議,稱蕭子顯「恃才傲物,宜謚曰驕」。驕,這個奇葩謚號,自古少有,這其中應該也有蕭衍個人的意思。(劉秉光)
推薦閱讀:
※靈公那些事兒
※謚號「武穆」的帝王將相太多!除岳武穆曹武穆,你還知道誰?
※歷史上那些謚號無敵的皇帝!
※努爾哈赤一生,四位大妃,兩位有謚號,卻只有她是大贏家
※這九位謚號為靈的國君,有的是真荒唐,有的是被冤枉(八卦史記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