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針對失眠的拔罐療法-精神疾病

中醫針對失眠的拔罐療法

1.火罐法 【取穴】心俞、膈俞、腎俞、胸至骶段脊枝兩側全程膀胱經內側循行線及周榮穴。 【用法】以拇指指腹在心俞、膈俞、腎俞上進行往複重力揉按5次左右,然後於兩側膀脹經上各拔罐4個(均勻分布),留罐30分鐘,起罐後即在周榮穴的範圍內又拔罐30分鐘。每周治療2次,6次為l療程。 2.刺絡(刺血)拔罐法療法一 【取穴】①大椎、神道、心俞、肝俞。②身柱、靈台、脾俞、腎俞。③中皖、關元。 【用法】局部常規消毒後,用三棱針點刺所選穴位後,立即加拔火罐,使之出血。留罐16—15分鐘.去罐後揩凈血跡。以上各組穴每次用1組,每日或隔日1次。療法二 【取穴】肩胛間區到腰骶關節脊柱兩側距正中線0.5—3寸的區域。 【用法】在以上區域內常規消毒後,用皮膚針或滾刺筒進行輕刺激,使局部皮膚潮紅,然後在其上排列數個罐(排罐法)。留罐10-15分鐘。每周治療2—3次,待病情好轉時,可減至每周1—2次。 3.針罐法 【取穴】背部自風門到肺俞,每隔2橫指取l處;內關、足三里、三陰交及其上下每隔2橫指各取l處;外關、合谷、湧泉、太陽。 【用法】將青黴素空瓶磨掉底部後製成小抽氣罐,置於以上所選用的穴位處,緊貼皮膚上,用10或20毫升注射器將小罐中的空氣抽出,罐即緊拔於皮膚上。然後再注入4—5毫升清水,保持罐內皮膚潮濕,避免因負壓過高造成皮膚滲血。留置10一15分鐘後,將罐取下,擦乾局部。7次為l療沒,每次更換穴位。

注意事項 (1)高熱、抽搐、痙攣等證,皮膚過敏或潰瘍破損處,肌肉瘦削或骨骼凹突不平及毛髮多的部位不宜使用;孕婦腰骶部及腹部均須鎮用。(2)使用火罐法和水罐法時,要避免燙傷病人皮膚。(3)針罐並用時,須防止肌肉收縮,發生彎針,並避免將針按壓入深處,造成損傷。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4)起罐時手法要輕緩、以一手抵住罐邊皮膚,按壓一下,使氣漏入,罐子即能脫下,不可硬拉或旋動。(5)拔罐後一般局部皮膚會呈現紅暈或紫紺色瘀血斑,此為正常現象,可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嚴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由於留罐時間過長而引起的皮膚水泡,小水泡不需處理,但要防止擦破而發生感染;大水泡可用針刺破,放出泡內液體,並塗以龍膽紫藥水.覆蓋消毒敷料。

失眠在《內經》中稱之為 「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難經》始稱「不寐」;《中藏經》稱「無眠」;《外台秘要》稱「失眠」;《聖濟總錄》稱「少睡」;《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則稱「少寐」;《雜病廣要》稱之謂「不睡」。
推薦閱讀:

老中醫的五音療法——焦慮防治
芒種五行人的中醫調養
食谷者巧而慧,食肉者勇而悍,從中醫的觀點看這個有依據嗎?
老中醫分享的22個冬季養生妙招
胃腸功能紊亂的中醫藥治療心得

TAG:疾病 | 中醫 | 失眠 | 精神 | 拔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