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疑冢曹操墓,終於被發現了,僅穿著補過的衣服入殮,無陪葬品
曹操不是盜墓第一人,但卻是盜墓史上最有名的人;如今盜墓類小說離不開的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雖然不是曹操發明創造出來的,但是卻是因為曹操而出名的。
據史書記載,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自於漢代陳琳所作《為袁紹檄豫州》。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餉。
而陳琳也不是空穴來風的亂寫,而是有事實根據的;漢代流行厚葬,尤其是諸侯王族,西漢中山靖王劉勝死後都穿著2498塊玉片、1100克金絲構成的金縷玉衣。
而曹操盜過的最有名的墓是漢梁孝王,曹操的勢力範圍仍然很小。有些時候,打下的城池往往還沒來得及休整,就已經換了新的主人。地盤「朝秦暮楚」已不是什麼新鮮事。誰都不知道自己能在佔領的地盤上盤踞多久。於是,打下的城池經常被洗劫一空。在這種情況下,軍隊很難實現休養生息的目的。
軍閥混戰使曹操的大軍無法長時間休整,也使流離失所的農民看到春種卻等不到秋收。這好比剛剛做好的一鍋飯,轉眼間卻變成了別人的盤中餐。於是,在短時間內籌到軍餉成了諸侯們四處殺伐攻戰的先決條件。
為了解決自己的糧餉問題,曹操把目光放在了盜墓這個古老的行當上。眾所周知,西漢中期,經歷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之後,社會生產力得到充分發揮,經濟的繁榮使得當時厚葬成風。這也就為曹操偷墳掘墓,盜取金銀財寶以充軍餉提供了條件。「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這類專司盜墓的官職在曹操的軍隊里便應運而生。
漢梁王墓葬群的每一座墓都用大量上千公斤重的塞石封死了墓道,所以普通的盜墓賊就算找到墓葬的準確方位,也很難進入墓室。為了取得墓葬里的寶物,曹操動用了龐大的軍事力量。但即便如此,進入墓室也不是件易事,士兵們要一錘錘地鑿,一點點地清理。
陳琳在檄文中具體描繪了曹操親自指揮將士盜掘梁孝王陵墓的情景。文中說:「(曹)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水經註疏》中說:「操引兵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
曹操的部下進入墓室後看到了什麼,現已很難想像。據史料記載,曹操用從墓葬里盜得的寶物,養活了手下的軍隊3年。西漢盛行厚葬之風,但凡家境殷實的,少不得帶些財寶到另一個世界,何況坐擁三百里江山、富可敵國的梁孝王等八代九王?
盜過無數漢墓的曹操,死前也非常擔心自己死後會被人挖墳掘墓戳屍露骨,於是就有了所謂的七十二疑冢之說。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稱,曹操遺命於彰德府講武城外,設立疑冢七十二,渲染了曹操的奸詐。
蒲松齡《聊齋志異》中有一篇《曹操冢》點出曹操墓可能在其設的 七十二疑冢之外,更顯示出其詭詐。隨著這些傑作的流傳,曹操墓之謎就更加引人注目,也更加撲朔迷離了。
但是就在公元2009年12月27日,經中國考古學界一致確認,國家文物局最終認定,經考古發掘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主為曹操;這在歷史上懸疑了上千年的曹操墓,終於被發掘了出來。
據了解,墓雖然多次被盜掘,但仍倖存一些重要的隨葬品,出土了器物200多件,包括金、銀、銅、鐵、玉、石、古、漆、陶、雲母等多種質地。器內主要有銅帶鉤、鐵甲、鐵劍、玉珠、水晶珠、瑪瑙珠、石龜、石壁、石枕、刻名石牌等等。
這等陪葬規模,在兩漢時期來說,僅僅是一個普通富戶的規模而已,與曹操北方霸主的地位極度不符;但卻正是因為這樣的,反而更加凸顯了曹操的不凡,一代雄主,莫過於此。
推薦閱讀:
※老祖宗留下來的千古絕句,句句驚心!
※三個錦囊破解家庭千古難題
※千古詩詞聚賢庄·講座(43)|| 淺析詩歌創作的瓶頸與解決的辦法(六)
※千古難覓是知音【圖文】
※劉邦手下有個人竟然因為溜須拍馬成了名垂千古的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