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按摩等取穴原則
二、配穴方法 配穴方法,是在選穴原則的基礎上,根據各種不同的病症的調理需要,選擇具有協調作用的兩個以上的穴位加以配伍應用的方法。 (1)前後配穴法:應用時先以手在胸腹部探明痛點,然後向背腰部劃一平行弧線直對痛點,對此二點進行刮拭。此法多用於胸腹疼痛疾患,例如胃病疼痛者,腹部可取梁門、背部可取胃倉。 (2)上下配穴法:上,指上肢和腰部以上;下,指下肢和腰部以下。上下配穴法,臨床應用最廣。例如胃病,上肢取內關穴、下肢取足三里穴;咽喉痛、牙痛,上肢取合谷穴,下肢取內庭穴等。 (3)左右配穴法:這是以經絡循行交叉的特點為取穴依據的。此法多用於頭面部疾患。例如:左側面癱取右側的合谷穴,右側面癱取左側的合谷穴;左側頭角痛取右側的陽陵泉穴、俠溪穴,右側頭角痛取左側的陽陵泉穴、俠溪穴。又因經絡的分布是對稱的,所以臨床對於內臟病證的取穴,一般均左右同用,以加強其協調作用。例如胃病取兩側的胃俞穴、足三里穴。此外,亦有舍患側而取健側者,例如偏癱、痹痛等,用此法也有一定的效果。 (4)表裡配穴法:本法是以臟腑經脈的陰陽表裡的關係為配穴依據的。即陰經的病變,可同時在其相表裡的陽經取穴,陽經的病變,可同時在其相表裡的陰經取穴。如胃痛,可取足陽明胃經穴,配以足太陽脾經穴。 (5)遠近配穴法:是選穴原則中的「近部選穴」與「遠部選穴」配合使用的方法。例如胃病取中脘穴、胃俞穴等為近取法,取內關穴、足三里穴、公孫穴等是遠部取穴法。
三、特定穴的應用 1.五腧穴:是指十二經脈分布在肘、膝以下井、滎、俞、經、合五類腧穴的簡稱,是十二經脈氣出入之所。「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俞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 2.募、俞穴:募穴是五臟六腑之氣彙集在胸腹部的腧穴,是陽病行陰的重要處所;俞穴是臟腑之氣輸於背部的腧穴,是陰病行陽的重要位置。募穴和俞穴與各自所屬臟、腑有密切關係,在臨床上每一臟、腑發生病變時,即可取其所屬的募穴、俞穴進行調理。 3.原穴:原穴是臟腑的原氣輸注經過留止的部位,五臟有疾取之原穴。 4. 絡穴:絡穴是絡脈由經脈別出部位的腧絡穴,也是表裡兩經聯絡之處,故表裡經病變取絡穴。 5.八脈交會穴:是在四肢部有與奇經八脈相通的八個腧穴,具有主治奇經病症的作用。 6.八會穴:是指人體氣、血、筋、骨、髓、脈、臟、腑等精氣聚會處的八個腧穴,每穴均能調理有關組織、臟腑的病症,如筋病取筋之會穴陽陵泉,脈病取脈之會穴太淵等。因此臨床上有關以上各病症,都可取其會穴進行調理。 7.郄穴:郄穴是經脈之氣深聚部位的腧穴,共計十六穴,臨床上多用於調理各經的急性病症,如急性胃脘痛可取胃經的郄穴梁丘等穴。 8.下合穴:是指六腑經脈合於下肢三陽經的六個腧穴,在臨床上,按照疾病所屬不同的六腑,即可採用所屬相應的下合穴調理,如若大腸有病,即可取上巨虛調理。 9.交會穴:是兩經或兩經以上經交叉、會合部位的腧穴,在臨床上這類腧穴可調理所交經脈的病證。
刮痧療法的必選腧穴 1.全身疾病:大椎、足三里。 2.呼吸系統疾病:風門、肺俞、膻中。 3.循環系統疾病:心俞、厥陰俞、脾俞、神道、巨闕。 4.消化系統疾病: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腸俞、膽俞、中脘、上脘、天樞。 5.泌尿系統疾病:脾俞、腎俞、膀胱俞、中極。 6.內分泌系統疾病:肺俞、心俞、腎俞。 7.神經系統疾病:心俞、肝俞、腎俞、神道、靈台。 8.腦血管疾病:心俞、神道、靈台。 9.運動系統疾病:腎俞、脾俞、肩髃、肩貞、肩中俞、肩外俞、環跳、殷門、伏兔、風市。 10.皮膚疾病:風門、肺俞。
推薦閱讀:
※四柱八字學習之取用神四大原則
※禮儀原則
※別攻擊軟肋 夫妻吵架的原則須知
※如何給寶寶改個好名字?好名字要符合10項原則
※不是錢的問題,是原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