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認為你為他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我們該怎麼辦?
當孩子坐在桌前敲著桌子大喊:怎麼還不給我盛飯?
當孩子站在屋裡光著身子大叫:給我拿件衣服來!
當孩子認為你為他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我們該怎麼辦?
1有天午飯前,家裡阿姨擺好一桌菜後問錢兒說:阿姨給你盛飯好嗎?錢兒答:我現在不想吃,忙著拼我的「移動要塞」呢。阿姨於是去忙,一會兒又來問,他依然拒絕。大約問到第四五次,他終於結束了手裡的事,懶洋洋地坐到餐桌前,說:阿姨,怎麼不給我盛飯啊?阿姨忙一路小跑去盛了,一碗飯,一碗湯,他喜歡用的那個勺子,整整齊齊地擺在他面前。是時我正在一通電話上,匆匆結束,坐到桌前,靜靜看著他,心中感覺十分不好。他見我面色凝重,立刻瞭然,轉頭說:阿姨,謝謝您幫我盛飯。阿姨原本就喜歡他,聽到這話更是一點不在乎地說:咳,別每次都客氣,沒事的啊,快吃吧!他又偷偷看我。我說你先好好吃飯,遲一些吃完咱們談談。2仔細回想了下,這樣的場景其實很多——每次跟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吃飯,總會有一個長輩,把魚脫刺弄成碎碎的魚肉,都盛到他碗里。弄慢了他就會說,奶奶,我還吃魚,再給我弄點。我也曾表達過不滿,說他該自己學著自己處理魚刺了,但父母都心疼孩子,何況相處時間並不多,也就由著老人去了。有時他從學校回來轉達學校的要求,會說:媽媽,你必須明天給我帶。。。我猜想他腦子裡是把老師說的「You need」或「You must」直接轉換成中文來要求我了。我有時會笑著提醒他說「我不必須為你做這個哦~~」他馬上會改口說:「媽媽,明天幫我帶個。。。好嗎?」我在心裡默默提醒自己,無論是我們還是與孩子直接相關的每個人,可以為孩子包辦很多事情,可以照顧他們細緻周全,可以縱容他們推後學習自己原本應該會做的事情的時間。這雖是一種不理智的溺愛,卻是我們表達愛的方式。然而,我們不能容許孩子把這一切,都當做一種理所當然,並心安理得地接受。然後在某一天,當別人沒有如常做到,他竟反過頭來指責。3飯後沒有當著阿姨的面,我倆在書房一人一張椅子坐著聊天。我問他如果想請別人幫忙應該怎樣?他答,要有禮貌地說請,然後說謝謝。我問為什麼明明清楚,還要那樣跟阿姨說話?他說,我只是覺得那不是幫忙啊,阿姨每天都給咱們盛飯,她不給我盛,我怎麼吃啊?我心裡一驚,即便我們在家請阿姨做任何事情,都是用有商有量的協助口氣,我會說:幫我做這個,幫我把那個擦擦。。。說完,也總是不忘記說謝謝,然而孩子還是只看到了皮毛,他雖然多數時候都會照做,但卻並不懂得其中意思。於是我告訴他,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甚至包括你的父母,理所應當地為你做任何一件事。對於別人對你的好,為你提供的幫助,你要心存感激,並在自己心裡盤算下你能為別人做些什麼,作為回報。他認真地點頭表示明白了。而那天之後,自己盛飯,吃完飯把碗筷收走,臟衣服送去洗衣籃,乾淨衣服分類整理,等等這些原本阿姨就幫忙做了的事情,我開始帶他自己做。他漸漸明白阿姨原來每天做了那麼多紛亂卻勞碌的瑣事。於是在玩具玩過後,他會更自覺地收納整齊,畫畫弄髒了桌子,他也會自己去拿濕巾擦上半天。很多以前沒有做過的事,在自己動手後,他都有了新的衡量。4周末酷熱,戶外三十七八度的高溫,烈日灼得路面滾燙。我眯著眼睛向遠處看去,心裡盤算著,是不是應該跳著走才不至燙到腳丫呢?朋友給做了些好吃的東西,我們開車去取。她家離我家不算遠,三四公里的樣子。取完東西出來,錢兒想去旁邊不遠的小公園玩一會。於是一家人頂著烈日,陪他玩了會兒,他自己也嫌熱,說要回家了。韓先生給我們每人買了個冰淇淋,安置我和背帶里的妹妹,連同錢兒站在一片陰涼里,說,你們別走動了,我去把車開過來吧。於是就見他滿頭大汗地匆匆走了。我和錢兒站在原地,吃著涼涼的冰淇淋,熱氣也退去不少。可能是靜止不動就感覺時間過得格外慢的緣故,最多三分鐘後,錢兒不耐煩地說:爸爸怎麼還沒來啊?我說,這裡走到停車的地方得走會兒呢,爸爸怕熱著咱們,肯定也是緊趕慢趕去開車,再耐心等會吧。接著,他說出一句讓我十分震驚的話,他說:真是的,爸爸磨磨蹭蹭半天不來,他幹嘛不跑著去啊?我心中的怒火「騰」地升了起來,但還是非常理智地跟他解釋。我說爸爸心疼咱們,才不讓咱們一起走過去,咱們也得心疼爸爸啊。你吃著冰淇淋站在涼快地方,他呢?他提著重重的一堆阿姨剛做的食物,背著媽媽的大包,還得頂著大太陽出著汗不停走啊!錢兒不吭聲了,安靜地舔著奶油,望著來往的車輛。大約又是兩分鐘後,他大咧咧地說:切,我看爸爸,不是又跑哪兒玩去了吧?怎麼還沒來啊?我莫名地出了一身冷汗,心裡問自己一句話:如此下去,我不會養出個白眼狼吧?3韓先生停穩車子,趕緊下來幫我接下妹妹,然後張羅兒子上車。他自己臉上的汗還沒幹呢,卻不忘給孩子先擦汗,然後捂住孩子們的額頭說,爸爸給把空調開得低,上車那一下有點涼,捂著頭別閃著。我把妹妹安置在提籃里,囑韓先生說,你開車帶妹妹先回家,我帶錢兒走回家。韓先生大驚,說這麼熱的天,圖什麼啊?我於是簡單跟他描述了下事情前因後果,他說那他陪孩子走,我沒同意,好不容易把他勸走了。轉過頭用濕巾,把吃完冰淇淋的我和錢兒都擦拭乾凈,然後告訴他,剛才爸爸從出發到開車回來,一共用了12分鐘。現在,咱們先走去停車場,看看以最快的速度多久能走到。他望著絕塵而去的車,表情複雜。我說,別看了,舒服遠去了,只能靠自己了。走吧!我們用近乎小跑的速度,走到停車場,花了整整10分鐘,他自己喃喃地說,爸爸放好包再開回去接咱們只用了2分鐘。我說也不盡然,爸爸必然是走得更快,不然2分鐘怎麼夠呢?他不語。接著我們又快步走了三四公里回家,我這種平日很少大汗淋漓的人,都滿臉滿身濕漉漉,更別說活力旺盛的孩子了。一進家門,錢兒就抱著爸爸大哭起來。他說爸爸對不起,我知道錯了。我知道你是愛我們,心疼我們,不讓我們自己走路,我沒心疼你,我就想快點坐車就涼快了。。。一向寵愛孩子的韓先生見狀心疼得不得了,忙說沒事了沒事了。我卻囑他,真的不能再這樣下去,若是孩子心安理得地享受別人為他做的事,卻不懂得心存感激,那麼在他今後的人生路上,除了父母,又有幾人能真正擔待?4其實孩子不知感恩,將一切當做理所應當,錯並不在他們,而是我們家長本身的教育出了問題。韓先生有個朋友,從小家裡縱容他說話沒大沒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有求必應。成年後回家依然是橫草不沾豎草不拿,處處使喚父母,言語也頗為不敬,每次都與家人鬧得不歡而散。父母說他不懂事,為老不尊,他怨父母老來糊塗,他從小一貫如此從沒變過,而父母的要求卻變了。韓先生勸他說,你也彆氣了,都是你父母的錯。朋友喜出望外,韓先生繼續說,他們錯在當年對你只知付出不去管束,養出這麼個不知感恩的混球兒。
這雖是玩笑話,但那次長談後,朋友說,他也開始反思自己,回家對父母和善了許多,家庭關係竟有了極大改觀。父母要求的並不多,幾乎是給點陽光就燦爛的狀態,但因為自小伸手慣了,改起來頗是費了些心思。不勞力,主要是勞心。
若干年前韓先生在電台做一檔心理類節目,每周嘉賓都是不同的心理學領域專家。有次下節目一位老師跟我們閑聊,聊起當時新聞里講的一個年輕的啃老族無業游民,因母親一次沒給錢,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十幾刀落在母親身上,這是有多大的仇恨呢?
那位老師說,其實啊,從做父母的角度來說,對孩子多好都不為過。問題並不出在你對孩子好上,而是出在你是否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要對他如此好上。
若孩子明白了,就不會只索取,而不思付出。
我那時還沒有孩子,並不能領會她的意思。如今回頭來看,簡直不能同意更多!
5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且毫無保留的。我們願意傾盡所有地愛他們,並為他們做一切事情,完全不期待任何回報。然而若是他們將父母所付出的一切當做理所當然,並由此推己及人,認為別人也理應這樣對待他們,那麼碰壁與失落,就難免成為生活常態。
不過在方法上,如我般苦口婆心地告訴他,別人原本不必非這樣對你,而是因為愛你,喜歡你,心疼你才為之,其實是很低階的方式。
更高階的辦法,還是父母的身體力行與生活中不動聲色的小提醒。祖父母們與父母在一起時的互相照顧與惦念,孩子在收到別人禮物適時提醒孩子還禮回去,別人費心為我們提供了便利,用適當的方式表達感謝,等等等等,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讓他們知道,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永遠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更不能把這些愛當做理所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只有心存感激地去面對這個世界時,才會發現其中無限的美好。而若是只想索取,從不思考付出,那麼稍有不滿,便覺全世界虧欠。那種憤懣,會時時伴隨著一個永遠不會成功的人生。閱讀更多文字:
●生活中,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視而不見的美好!
●教育孩子,先從不做伸手黨開始!
關於我們一家*錢兒爸,即韓先生,兩獲金鷹獎,兩獲五個一工程獎,獲習近平主席在中南海親自接見的語言藝術家。代表作《習仲勛》《故宮100》《喬布斯傳》等,解說幾百部BBC及國內外經典紀錄片。創建的「Michael錢兒頻道」為孩子播講了上千部中外經典繪本故事,該頻道常年位居喜馬拉雅有聲平台兒童頻道首位。*錢兒媽,粉絲們愛稱「白大人」,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畢業,中英文雙碩士。專業紀錄片英文翻譯,從事英文教學15年,專註兒童雙語啟蒙與教育10年。講解的英文教程《牛津閱讀樹》廣受孩子們喜愛。*Michael錢兒,粉絲們愛稱「錢兒爺」,小學一年級的小豆包。特長花樣滑冰、芭蕾,酷愛樂高。為多部商業廣告配音,是喜馬拉雅最受歡迎的小主播。*金子妞妞,七個月的小baby,目前功能僅為吃喝拉撒睡。
推薦閱讀:
※《易經》,初學者該怎麼學?
※孩子「人無我要有」的行為是怎麼來的?
※心涼了,怎麼熱?
※你家的門面怎麼裝?35款玄關案例告訴你!
※遇到職場「冷暴力」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