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古窯口綜述
江西是重要的陶瓷大省之一,與河南、河北、山西、浙江、福建等地一樣,歷史上古窯口眾多,不勝枚舉。儘管許多窯口早已湮沒,但從現在考古發掘的資料來看,也還有幾十個之多,現擇其比較重要的、有影響的窯口來作一簡要的分析。在江西古陶瓷史上最有影響的窯口主要有洪州窯、贛州窯、吉州窯和湖田窯四個,我將其戲稱為「佛、道、妖、仙」。即:佛——洪州窯;道——贛州窯;妖——吉州窯;仙——湖田窯。
一、四大古窯口——佛、道、妖、仙南宋 景德鎮窯青白釉大口蟾蜍形三足瓷水盂 1991年四川遂寧金魚村出土
1、「佛——洪州窯」
洪州窯是江西境內發現最早的且具有較大影響的古窯口之一,始於兩晉,終於晚唐。從時間上來說,基本是在吉州窯、贛州窯、景德鎮窯創燒之前,是中國古代六大青瓷窯場之一。
南北朝 洪州窯蓮瓣紋盞和盞托 (2016年佳士得香港秋拍)
對洪州的認識最早應該來自於陸羽《茶經》的記載:「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壽州、洪州次。」;「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中國的歷史太長,史料的缺少,導致我們對僅存的史料特別珍視,但有時也會過於迷信。陸羽在《茶經》中能記載到洪州窯,是洪州窯的榮幸,也是洪州窯的遺憾。
南朝 分體高足盤托杯 1986年江西省南昌縣出土 南昌縣博物館藏
說榮幸,是因為唐初時期中國已經有許多著名的窯口,洪州窯僅僅是六大青瓷窯口之一,能在《茶經》中落上幾筆已經是緣分,頗不容易。說遺憾,是因為陸羽僅僅是從茶具的角度來論述比較幾大窯口,首先,在器物上就有了局限,其次,他能否接觸到每個窯口最經典最完美的器物,也還是一個未知數。再加上,唐初時交通畢竟不便,作為南方的一個研究茶文化的學者,陸羽的眼界顯然受到地域的局限,專註於南方的窯口較多,對北方的窯口難免忽視。(僅僅提到了邢窯)。當然,我們不能求全於古人,從現在已有的資料來對古窯口進行分析更有意義。 之所以把洪州窯定位為「佛」,是因為洪州窯是與「佛」有緣的。洪州窯創燒的年代就是一個佛教興盛的年代。魏晉南北朝,是中國佛教廣布、叢林遍立的時代。特別是南北朝時期,佛教之興盛幾乎到了政教合一的程度。南朝宋、齊、梁、陳計170餘年,各朝皇帝基本上都崇信佛教。梁武帝更是篤信佛教,剃度為僧,親自抄經,親自講經說法,並舉行盛大齋會。
洪州窯青釉刻劃花紋玉壺春瓶
東晉/隋 洪州窯青釉雞首壺 1960年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大學化工廠出土
唐代杜牧詩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實質上,南朝時的寺廟規模要遠勝於此。據記載:梁朝有寺2846座,僧尼82700餘人,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就有大寺700餘所,僧尼信眾常有萬人。北魏文成帝在大同開鑿了雲岡石窟;孝文帝遷都洛陽後,為紀念母后開始營造龍門石窟。北魏末,流通佛經共計415部,1919卷,有寺院約3萬餘座,僧尼約200餘萬人。北齊僧官管轄下的僧尼有400餘萬人,寺廟4萬餘座。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的洪州窯,其生產的陶瓷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佛教的烙印。這也是南北朝時期許多窯口陶瓷產品共有的特性。 洪州窯的窯址現在已確定在江西省豐城市,與贛江一河相隔的就是江西省的南昌縣,一江兩岸遍布著古窯址的堆積和遺存。江西省的豐城市、南昌縣一帶,唐時屬洪州,窯口一般以產地命名,故名洪州窯。 南昌縣博物館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他們將館藏的數千件洪州窯整理後,進行了專題展出。《洪州窯青瓷展》2012年9月對外公開展出後,並出版了質量較高的《洪州青瓷》一書,社會反響很好,也使得南昌縣博物館從眾多的縣級博物館中脫穎而出。南昌縣博物館《洪州窯青瓷展》榮獲了2012年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南朝 洪州窯蓮瓣紋盞托
南昌市梅湖景區東晉陞平五年紀年墓出土的洪州窯
現在,對洪州窯的研究還很不夠,一些新的出土資料也在改變我們對洪州窯的傳統斷代認知。比如:2016年9月,南昌市在梅湖景區興建花博園,施工時發掘了一座規格較大的東晉時期紀年墓,出土文物54件,其中出土的青瓷雞首壺、青瓷四系罐、青瓷盞等經考證為洪州窯,其釉質和形制與我們一般認為的兩晉時期洪州窯陶瓷並不完全一致,而與南北朝時期的洪州窯頗為類似,為我們對洪州窯的斷代提供了新的參考和依據。
由於對洪州窯的研究不夠,使得洪州窯的市場價格也一直處在比較尷尬的地位,前不如精品的陶器,後不如經典的宋瓷。這近年來雖然價格有所上漲,但還遠遠不到它應有的價位。特別是南北朝時期的洪州窯,既有器形碩大的、也有小巧精緻的;既有仿金銀器的、也有民俗器物;既有文房用品、也有祭祀用品;以實用器居多,但也有非常精緻的陳設器。雖然,大部分洪州窯脫釉比較多,但也有幾乎完全不脫釉的。無論從工藝、從器形、從影響、從文物價值來說,洪州窯都是六朝青瓷中最具收藏價值的品種之一。如果說,陶瓷收藏存在價值窪地的話,那麼,洪州窯就可能是這個窪地中的一顆依然蒙塵的璀璨明珠。
2、「道——贛州窯」
贛州窯位於江西省贛州市東邊現水東鄉七里鎮,又稱「七里鎮窯」。贛州窯與吉州窯是同一時期的窯口,始於晚唐,終於元明,與吉州窯相隔不過幾十公里,在歷史上,兩個窯口橫向的交集和相互的影響應該很多。
宋 贛州窯醬釉乳釘柳斗罐 (2016年浙江佳寶秋拍,成交價2.88萬元)
贛州窯曾長期不被人重視。1976年韓國新安海底打撈元代沉船一艘,打撈元代瓷器一萬七千餘件,其中有不少瓷器無法判斷窯口。研究人員對部分難以判定窯口的瓷器與窯址出土標本器物進行比對,發現一種長頸厚唇外壁劃柳條紋頸部一圈乳釘的罐子,與贛州窯出土器物標本相吻合,從而斷定這種柳斗罐為贛州窯。因此,也引發了對贛州窯的研究和重視。
1985年至1986年底,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七里鎮砂子嶺和張家嶺窯址先後進行了發掘;1991年對贛州地區糧油公司內的木子嶺窯址堆積進行了搶救性發掘;2014年至2016年又搶救性發掘賴屋嶺與周屋塢兩處窯包。幾次對贛州窯遺址的發掘取得了重大成果。考古人員先後在贛州七里鎮沙子嶺發現一座五代龍窯,在張家嶺發現兩條平行分布的元代龍窯。後又在賴屋嶺、袁屋嶺、殷屋崬、周屋塢等4座窯包山斷面上新發現5座龍窯。特別是在周屋塢窯包發掘的龍窯,保存了高達3米多的窯壁和8個層次的完整窯尾,是目前全國所見窯壁保存最高的龍窯。正因為這座龍窯特別高、特別大,所以保留了最全、最豐富的宋代窯爐建造技術信息,超出了以前考古界對宋元龍窯的常規性認識。也充分說明,贛州窯具有當時最先進的燒窯技術,能夠生產出最好的陶瓷產品,這為我們重新認識贛州窯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
宋元時期 贛州窯乳釘柳斗罐
通過發掘發現,贛州七里鎮窯的陶瓷種類非常豐富,有青釉瓷、白釉瓷、青白釉瓷、褐釉瓷、赭色釉瓷、黑釉瓷、結晶釉瓷等。出土的各類瓷器多為生活用具。乳白釉瓷器中的葵口高圈足碗、盞一類器,具有明顯北宋墓常見器特徵,也與宋代景德鎮產品極相近似。所出褐黑地白釉乳釘柳斗紋罐,造型獨特,頗具韻味,是七里鎮窯產品中不可多得的精品瓷。在日本茶人千利休所珍藏的茶器中,就有一款與我所發的贛州窯枊斗乳釘罐形制完全一樣。
宋 贛州窯黑釉鬲式爐
贛州窯現在最普遍為人接受的器形之一是黑釉鬲式爐,其形似宋元時期的龍泉窯鬲爐,但胎質堅硬呈鐵黑色居多,釉色烏黑髮亮,形制端莊,有敦厚之氣。玄之又玄,可謂之「道」,這也是我將贛州窯概括為「道」的原因之一。 儘管對這種黑釉鬲爐的具體窯口還有一定的爭議,但從大的範圍來講,屬於贛州窯或贛州窯附近窯口的可能性比較大。在發掘出土的標本中,也有類似的器物可以佐證。 贛州窯以日常器皿為主,以單色釉見長,不事雕琢,不求怪異,頗有返樸歸真,道法自然的特質。故謂之「道」。
3、「妖——吉州窯」
曾寫過一段關於吉州之妖的文字,現轉述於此:「一隻叫吉州的千年狐妖,常幻化出虎斑、玳瑁、兔毫、油滴等模樣在人間行走,有時又化身為木葉、鳳鳥、奔鹿、鴛鴦等迷惑世人。其為惡時,能使人傾家蕩產,迷失心智;其為善時,又使人欣喜若狂,甘之如飴。千年以來,吉州狐妖行蹤不定,或出入宮廷深宅,或流落風塵世陌,所到之處,常引起掀然大波。」當然,這只是戲說吉州窯。
宋 吉州窯黑釉剔花梅瓶 故宮博物院藏
吉州窯,在江西乃至在中國的陶瓷史上都是一個非常獨特的窯口。一般認為,吉州窯起始於晚唐,興於五代、北宋,極盛於南宋,至元仍有發展,延至明代逐漸消亡。吉州窯前後延燒700餘年,歷唐、宋、元、明四朝,器物風格詭異多變,其妖嬈之風,一時無出其右,具體來講,主要有三個方面。
宋 吉州窯剪紙貼花小碗 故宮博物院藏
吉州窯彩繪小水盂
一是,彩釉窯變之妖。吉州窯自唐至北宋中期,器形一直中規中矩,以胎質白膩見長,釉質以黑釉、綠釉和白釉等單色釉為主,生產的器物多為實用器。但自北宋中後期及至南宋時期,吉州窯彷彿基因突變,器物風格一掃之前的正統規矩而變的妖嬈多姿。「亂花漸欲迷人眼」,首先就是彩釉的運用出神入化。吉州窯的彩釉變化,主要體現在兔毫、玳瑁、虎斑、豹斑、鷓鴣斑以及灑釉器物等方面。吉州窯彩釉的運用似乎到了隨心所欲揮灑自如的境地。一般是以黑釉為底釉,再在其上施以彩釉,在燒制的過程中又發生窯變,出窯時呈現出不可預料的絢爛的色彩,極具欣賞價值。也有觀點認為,其窯變的風格和藝術效果,與千年後的西方現代繪畫藝術竟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也深受現代人的喜愛和追捧。
宋 吉州窯剪紙貼花梅花紋碗 故宮博物院藏
二是,紋飾豐富之妖。吉州窯的紋飾之豐富是任何窯口都無法比擬的。吉州窯既有胎的紋飾,又有釉的紋飾;既有釉下的彩繪,也有釉上的彩繪;既有精細傳神的工筆描繪,又有洒脫自然的抽象表達;既有剔刻工藝,又有貼花工藝;有的簡潔、有的繁縟、有的洒脫、有的規矩、有的碩大,有的精細,風格多種多樣,不一而足,而又都恰到好處。這種博彩眾家之長而集大成的汪洋恣意的風格,在宋元時期,在一個山區僅數十平方公里的範圍內,能得到這樣極致的發展,簡直是陶瓷史上的奇蹟。
南宋 吉州窯木葉盞 (2016年佳士得香港秋拍)
三是,創新求變之妖。吉州窯不但效法百工,融合南北,而且還創新求變,創造出令人匪夷所思的獨特器物——木葉天目盞。對木葉天目盞給予再怎麼高的評價我都覺得不為過,因為,這是一種將陶瓷工藝與自然生態完全融合的典範,是給予陶瓷器物以精神內涵的完美升華。或許,木葉天目盞最初的產生,很可能只是窯工生產過程中的一個偶然產物,但是,傑出的藝術從來都不是人為做作的結果,恰恰是大自然無私的饋贈,這種饋贈,正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緣巧合,是超越人類思維又與人類思維同步共鳴的絕響。
元 吉州窯白地黑花捲草紋罐 故宮博物院藏
吉州窯在五代、北宋早期也以燒制白釉瓷為主,這與現在所說的白吉州或吉州白並不是同一類器物。或許吉州的窯工非常清楚自己窯場的優劣勢,北宋中、後期以後,改為燒制黑釉瓷,並在此基礎上發展了窯變、彩釉、剪紙貼花、剔花等多種工藝。否則,吉州窯也只能是景德鎮龐大窯系的一個陪襯而已了。
4、「仙——湖田窯」
如果說吉州是妖,那湖田就是仙。湖田精品,那種冰清玉潔的感覺,一直讓人不敢正視。如果傳說中的柴窯其特點是: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那麼,除了湖田,我不知道還有什麼窯口能與此更接近?
南宋 青白釉嬰戲紋碗(2016年佳士得香港秋拍)
湖田窯,就象誤落塵世的仙女,似乎只可遠觀,不可近玩。正因為此,對湖田窯,我一直都有種敬而遠之的情感。
當然,所謂「仙」,也不過是修鍊得道的凡人。湖田窯從根本上來說,也只是宋元時期眾多的青白瓷窯場之一。儘管許多的青白瓷窯場都不泛飄逸著「仙氣」的精品,但湖田窯與眾不同。這裡似乎是眾仙聚集的地方,因精品迭出而星光燦爛。當然,也有「馬太效應」的因素存在。正因為湖田出精品,所以,不排除許多並非湖田的精品也歸入湖田窯之中。「你有的,就要再給你;你沒有的,把你剩下的也要奪走」。這就是社會的規律,歷史的誤區。
宋 湖田窯娃娃紋碗
湖田窯的創燒與終結,與吉州窯幾乎是兩條並行的線路,都是同一時期重要的窯口。這兩大窯場在工藝上有一定的交集,但更多的是互補。從大的概念來區分、比較,普遍的規律或許可以概括如下: 胎:湖田窯勝於吉州窯,胎質更細白、緻密、堅硬,瓷化程度更高;吉州窯就地取材,胎質淘煉普遍不夠細膩,常有砂礫混雜,呈現跳刀紋較多。 修胎:湖田窯修胎更為精細,特別是北宋中後期以後,鐵刀旋削修胎技術的運用,使湖田窯呈現出薄如紙的修胎特徵,修胎技術可以說是獨步瓷壇;吉州窯修胎、修足一般都比較率意、粗獷。 底釉:湖田窯底釉瑩潤青翠,青中閃白,白中透青,近似玻璃透明狀的底釉,也在兩宋時期遙遙領先,獨具特色;而吉州窯以絲絨般的黑釉見長。 紋飾:湖田窯以劃花、印花、刻花、針挑等技法,一味追求繁複與精細的風格,走的是上層路線;吉州窯紋飾千變萬化,彩釉使用揮灑自如,生活氣息濃厚。 風格:湖田窯風格相對單一、固定,呈現的幾乎是千人一面的特點,或許成「仙」之後,神態面貌都有些大同小異了吧;吉州窯風格璀璨奪目,汪洋恣意,極盡變化,或許既已為「妖」,便與眾不同吧!
南宋 湖田窯菠蘿瓶
湖田窯與吉州窯在同一個時期爭霸瓷壇,各自都興盛發展走向了不同的兩極,在我看來,是殊途同歸地成就了宋瓷中的兩朵不可替代的「奇葩」。
二、宋元時期江西其它古窯口除「佛、道、妖、仙」所代表的洪州窯、贛州窯、吉州窯和湖田窯外,宋元時期江西還有一批地方窯口,有的影響還比較大,有的卻幾乎不為世人所知。在此,作為一個資料歸集,簡要敘述如下。
1、白舍窯
在今江西南豐縣白舍鎮,又名南豐窯。白舍窯現存廢窯堆積十六座,綿延約兩公里。產品有白釉、影青和粗白瓷。青白瓷潔白細膩,釉色瑩潤,接近景德鎮產品質量。
宋 景德鎮窯青白釉刻花梅瓶 故宮博物院藏
白舍窯是宋元時期「江西五大名窯」(景德鎮窯、吉州窯、洪州窯、贛州七里鎮窯、白舍窯)之一。起始於晚唐五代,興盛於北宋中期,至元代初期趨於衰落。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古時就有「先有白舍窯,後有景德鎮」記載。
據《南豐縣誌》載:「白舍,宋時置官監造瓷窯,窯數處,望之如山。」古時南豐白舍窯的市場佔有額居全國第二,金溪窯居第七。鼎盛時期,白舍窯建有窯口99座,整個窯區綿延2公里,場面異常壯闊。產品不僅銷往國內市場,還遠銷日本等東南亞地區,得到官方的大力扶持。在元代蔣祁在《陶紀略》一書中清楚地記載:「謂與景德鎮競爭者有白舍窯也」,可見當時白舍窯制瓷工藝水平之高、產銷之旺。歷史上也因此把南豐白舍窯與景德鎮窯、吉州窯、洪州窯、贛州七里鎮窯並稱為「江西五大名窯」。 北京故宮博物館收藏的北宋白舍窯瓷碗、葵口碟、梅花盞,曾在1980年英國倫敦舉辦的「中國出土陶瓷展覽會」上展出。我曾到撫州市博物館參觀,南豐縣隸屬撫州管轄,也到白舍窯遺址考察。本希望多看到些典型的白舍窯器物和介紹,但是很遺憾。就象我參觀許多縣、市博物館一樣,往往本地的窯口藏品很少,也缺乏必要的研究和整理。
2、白滸窯
位於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紅橋鎮白滸窯村東南700米的白滸渡,故名「白滸窯」。燒造年代為南朝至宋代,是我國江南古陶瓷生產史中的重要鏈環之一。
白滸窯遺址綿亘2公里,包括毛家村、一甲村與二甲村。整個窯址除有幾座遭到破壞外,仍有七座較為完整。廢墟上散布的瓷片、窯具等遺物甚多。這些瓷窯在白滸窯毛家村《白滸毛氏族譜》的南宋紹興五年(1135)舊序記載中可得到印證:「宋元豐元年(1078)毛姓氏遷來此地一日出遊汝西,車過滸渡,……而問曰:"斯何地也?』當地人答曰:"白滸渡,又曰白滸窯也。』」證實該窯早在北宋之前就已存在。 事實上,早在唐代,臨川白滸窯就頗具規模。白滸窯與豐城羅湖窯在隋唐時期同屬洪州較大的窯業基地。主要產品有碗、罐、缸等,以碗為主。器物多為平底,底心稍內凹,也有部分圈足器。大多胎骨粗糙、厚重,胎土灰色。釉色多呈青綠、醬褐,也有少量豆青色。器內施全釉,外施釉多不及底。釉面常開細冰裂紋,釉水不均勻者呈淚痕狀。紋飾較簡單,多為葵花形紋,罐類器物的肩部,常以「鋪首」為飾。所產器物古樸大方,技藝純熟,釉汁光潤,具有時代特徵,而製作造型、工藝紋飾又具地方特色而著稱江西。
3、景德鎮窯
鼎鼎大名的景德鎮窯在這裡放在江西其它古窯口來介紹,似乎有些委屈了!其實,前面介紹湖田窯時,就已經是將景德鎮窯突出的代表作了單獨的介紹。
南宋 景德鎮窯影青觀音座像
五代、宋元時期,景德鎮窯的發展雖然影響較大,但比之明清以降,景德鎮窯一統天下窯業的盛況來說,自然不可同日而語。景德鎮窯是一個大概念,是指在景德鎮燒制的的諸多窯口的總稱,所以,應該叫景德鎮窯系。五代以來其較為著名的窯場主要有:湘湖、湖田、楊梅亭、黃泥頭以及柳家灣等窯場。
景德鎮位於昌江之南,古名昌南鎮。據說,中國的英文名CHIAN,其音就是從昌南而來。此說不可考據,但卻無形中更增添了景德鎮的名氣和地位。
南宋 景德鎮窯影青刻花牡丹紋筒式爐
五代至兩宋時期,景德鎮窯以燒制青白瓷為主。其瓷釉色白而略帶青味,這種白中泛青、青中見白的色釉,為景德鎮窯的新創,其色調給人以清新爽快之感。青白瓷以光素者居多,亦間有刻花者。靖康之變後,隨宋室南遷,北方定窯的許多制瓷工匠也隨之南下,他們帶來了定窯瓷器製作技術,在景德鎮仿製定窯瓷器。青白釉瓷器的釉質透明如水,胎體質薄輕巧,青白的瓷釉罩在刻花、印花的器皿上,紋樣的凹下處積釉稍厚而較青,胎薄的花紋在迎光下若隱若現,故又有影青、映青、隱青、罩青之稱。景德鎮窯青白瓷曾作為貢瓷,供御府使用。
北宋 景德鎮窯影青荷葉托盞
青白瓷的影響甚大,其龐大的窯系幾乎遍及全國各地,江西宋元時期的各個地方窯場也幾乎毫無例外地燒制過青白瓷。只是術業有專攻。青白瓷品質最好的還是在景德鎮,其優質的瓷土和精湛的工藝,為元代以後景德鎮窯一統天下窯場奠定了基礎。
南宋 景德鎮窯青白釉鳳首流瓷水注
4、臨江窯
窯址位於吉安縣天玉鄉,與永和鎮一江之隔,五代至明皆有燒制,以宋元為盛。臨江窯器物整體上與吉州永和窯類似,因此,又被稱為吉州窯的分窯。 現在,市場上有些工藝不夠精細的吉州窯器物,通常被稱為臨江窯或贛州窯,已是既成的事實,也無法進行分辨。臨江窯燒制的年代下限要晚於永和窯,窯址出土的器物中,還有青花、龍泉類產品,所以,說臨江窯是吉州窯的延伸也不為過。
5、盞窯
位於鉛山縣新安鄉盞窯里,是一處南宋時期專燒黑釉茶具的窯場。所產茶具有盞、碟、壺、壇、罐等。瓷胎以黃色為主,灰胎次之,主要施黑釉,也有褐釉和青釉,胎厚釉黑,邊緣呈古銅色,潤澤光亮,隱然有異彩,釉不及底。此窯非常獨特,心嚮往之。
南宋 青白釉刻花蓮荷紋鼎式爐 1991年四川遂寧金魚村出土
6、丫髻山窯
位於靖安縣東源鄉丫髻山,創建於南宋,興盛在元代,至明代衰落。據中源鄉腦上村《胡氏宗譜》記載,南宋中期,當地胡文靖在丫髻山始建瓷窯。窯址在堖上以西3公里處,距縣城86公里。窯址有上山和下山兩處。上山多為覆燒組合瓷器殘片遺存。下山有覆燒堆積與迭燒遺存。丫髻山主燒青白瓷,也有部分青瓷,產品多為民間日用器皿。胎骨細而堅緻辭,呈淡灰色。青白釉泛青灰,主要器形有杯、碗、盞、罐、盆、高足杯等。
7、寧都窯
位於贛州市寧都縣的東山壩、橫陂、固厚三鄉,實際上是三個窯址,綜合為寧都窯。燒制時代主要為南宋至元,生產青瓷、青白瓷和黑瓷,以青白瓷和黑瓷為多。胎質有紫紅色、白色、灰白色,以白色細膩者為多,器形主要有碗、盞、碟、罐、壺、盤、洗、爐、瓶、缽等。
南宋 青白釉刻劃花嬰戲紋深腹碗 1991年四川遂寧金魚村出土
8、金溪窯
位於金溪縣對橋鄉朱家村之小陂、蘆和鄉之清江里,也是二窯合一。時代為宋元。小陂窯器胎多灰或灰黃,里窯胎多灰白。兩窯都生產青瓷,還產黑瓷。器形以盞、杯、碗、盤、高足杯、爐、碟等為主,兼燒一些陪葬冥器如皈依瓶等。里窯的青白瓷胎白而輕薄,釉瑩潤,是成熟的高質量的青白瓷。
9、窯場里窯
位於奉新縣澡溪九仙村北1.5公里處的窯場里。該窯東西長110米,南北寬35米。整個窯址範圍內殘損窯具和器物俯拾皆是,是一個元代燒青白瓷為主的窯場。器物多缸胎,青白釉發灰,器形有燈、盅、盞、碟、碗、盤、壺、缽、罐等,工藝上盛行覆燒法。
10、南坑窯
位於萍鄉市南坑鎮橫江自然村的鳳凰坡、東沖、山下、瓦子坳等處,時代為宋元。所產瓷器主要為青白瓷和青瓷,及少量黑瓷,以青白瓷為主。青白瓷胎白堅緻,釉色淡青,主要器形有盞、碟、缽、碗、盒、盤等。青瓷胎白泛青灰,釉多為豆青色。該窯明代還生產青花瓷,為贛西最大民窯之一。
宋 景德鎮窯青白釉倒流壺 故宮博物院藏
11、彭家窯
近日讀《青原山志》,無意中看到一個彭家窯遺址的記述,這窯口竟可能就是著名的吉州窯的源頭,對研究吉州窯也很有意義。 彭家窯,位於吉安市青原區友誼村委會彭家村對門嶺上,與永和窯隔河相望,相距約2公里,距著名的瓷土產地青原山雞岡嶺1.5公里。2003年8月修建河東大堤取土現場發現,9月,江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吉安市博物館聯合對其進行了試發掘。發掘面積181平方米,揭露斜坡式龍窯一座,長33.5米,南北窯壁最寬2.2米。最窄1.9米,窯床內發現有序排列的燒柱11個,出土窯具40件,陶瓷器物559件。 經考證分析:彭家窯的始燒年代為唐末,終燒年代為五代,從地理位置與出土器物的燒造年代、燒造工藝判斷,彭家窯為吉州窯的源頭。
北宋 青白釉荷葉形托盞 常州博物館藏
此外還有:樂平窯、貴溪窯、江村窯、吉水窯和峽江窯等。古時全國各地窯口眾多,江西的古窯口也不能盡錄於此。
中國曆來重理學輕工商,儒家文化總是將工藝技術歸入末流,不登大雅之堂。煌煌二十四史,皇家本紀就佔了大頭,接著是一些官宦、大儒的生平,還有就是奇人異事和風俗民情。真正記載工藝技術和商業經營的內容少之又少,或許,這也是農耕文化的一大特點和弊端吧。所以,當我們要從工藝上、技術上、商業上來分析一個時代、一個產業的發展時,往往資料匱乏無從入手。 古窯口的情況紛繁複雜,作為業餘愛好人員既沒有這個能力,也沒有這個精力一一考證。只能是搜羅一些資料,以某一個窯口為主線,旁及一些相關窯口,以起到比較、印證歷史器物的作用。羅列分析這些古窯口,一方面是為了保存一些歷史資料,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說明,當我們面對一件並不典型的古瓷器時,要準確斷定它的窯口,其實很難很難。作者:山陀
推薦閱讀:
※江西省省長鹿心社:提高下放許可權含金量 探索縣域發展新模式
※江西婺源迎來踏青潮
※【秀色江西】贛州龍南
TAG:江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