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語文課為何難於引起讀書的興趣?

日前在人大附中召開「北京市名著閱讀現場會」,我提交了書面發言,並刊載在11月26日《中華讀書報》上,題為《如何提升青少年名著閱讀的興趣》。文如下:

讓中小學生多讀名著,非常重要,不只是學語文的需要,也是為學生的一生「打底子」的需要。現在的學生讀書很少,好多人除了教材教輔,基本上不讀書,課外閱讀,特別是經典閱讀也未能認真列入教學的視野。我們老是抱怨語文教學低效、貧血、不健全,什麼原因?很多人可能全歸咎於考試,認為是中考高考和各種考試製約了語文教學,所以學生不讀書或者很少讀書。都在責怪應試教育,就是沒有從自己教學上找找原因。

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中,我們肯定會受到制約,但總也還會有些空間,我們可以讓學生考得好,但又學得不那麼死板。如果一個學生閱讀面廣,視野開闊,語文素養一般也會比較高,考試也不會差到哪裡。不要把一切負面的東西全都歸咎於應試教育,我們要面對應試教育這個現實,採取某些必要的平衡。讓學生多讀書,同時又應對考試,考得好,這兩者完全可以結合。所以你們倡導經典讀書風氣,我是非常贊成的。不過我希望大家最好還能研究一下,如何幫助一線教師改善他們的教學,在語文課中多激發讀書的興趣,學習讀書的方法。

現在中小學的語文教學在讀書方法的引導上,做得很不夠。很多語文課幾乎全都是精讀精講,什麼寫作背景、段落大意、主題思想、生詞修辭,等等,扣得很細,就如同手術解剖。老這樣,學生會膩味。課改之後想改一改,又增加了許多課堂討論,很熱鬧,但讀書興趣還是起不來,閱讀能力和口味也不見得提高。現在的語文課是分精讀與略讀兩類課的,本來精讀課就是給例子,給方法,舉一反三,激發讀書興味,然後在略讀課中讓學生用這些方法去讀,多做自主性的泛讀。可是老師擔心考試,生怕有什麼遺漏,把所有課全都講成精讀,細嚼慢咽,學生就沒有自己閱讀延伸的空間了。而且精讀課全都是差不多的面孔,都是為了應試,怎麼還會有讀書的興趣?孩子們本來有些興趣,也可能被扼殺了。

另一個弊端,就是不教或少教讀書的方法。上了那麼多課,做了那麼多題,考了那麼多試,還是不會讀書,特別是不會完整地讀一本書。最近我在海淀區給高中語文老師上課,我說,泛讀很重要,要教瀏覽和快讀,這是學生們日後生活中最有用的。我舉例說,要求高中生在2個小時之內讀完一本15萬字的小說,行不行?在場的老師幾乎都轟動起來了,說這怎麼可能?我說應當有這種瀏覽泛讀的能力,這也是讀書的方法之一呀。你們的學生不會,只會精讀,他們就缺少這種能力,日後在他們生活中精讀畢竟少,泛讀瀏覽反而是常用的。你們為什麼不教這個?這是缺陷。所以我主張語文教學改革要重視精讀與泛讀(略讀)結合,並且一定要指向課外閱讀,把課堂教學引申到課外,和學生們語文生活聯繫起來。現在有些語文老師不一定了解學生們的語文生活,你講你的,下課後學生開個玩笑就給你顛覆了。

要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除了精讀,還有瀏覽、猜讀、跳讀、群讀,等等,都是有用的,也都需要給具體方法。但是現在的語文課對此很少關注,專家也很少研究。這是個大問題。我現在特別要提出,讓中小學生「海量閱讀」,學會「連滾帶爬」地讀。不要每一本書都那麼摳字眼,不一定全都要精讀,要容許有相當部分的書是「連滾帶爬」地讀的,否則就很難有閱讀面,也很難培養起閱讀興趣來。我說的「連滾帶爬」地讀,包括瀏覽、快讀、猜讀、跳讀,學生可以無師自通,但有老師指導一下,甚至納入教學,就事半功倍了。這可能是激發閱讀興趣的好辦法。回憶一下,小時候我們讀書,很多情況下都是「連滾帶爬」、老師不怎麼管,但我們自己也讀得不錯。記得我小學四五年級讀《西遊記》,很多字都不認識,按照現代的語文教學的要求,不認識的字就要查字典,可是如果每隔幾行就查字典,大概也就讀不下去、趣味索然了。所以我那時的讀法就是跳著讀,猜著讀,大致能懂就一氣呵成讀下去。小孩子嘛,看到寫風景的跳過去,看到詩詞也不去管,遇到寫妖怪的就多看兩眼,很快讀完一本,就有信心了。後來又讀三俠五藝、七俠五藝、包龍圖什麼的,閱讀面就上去了,讀書的興趣也有了。對學生來說,課外閱讀很重要,但不能都是精讀,在很多時候,應當是「連滾帶爬」的讀。語文老師應當鼓勵,而且給方法。

我最近在《中國教育報》發表一篇講稿,建議讓學生多讀「閑書」。「閑書」是指規定讀的書之外的那些課外書,是學生自己有興趣選擇讀的書。現在很多家長老師是不讓學生讀「閑書」的,怕耽誤考試,學生自己選書還要經過老師批准,怎麼可能還有興趣?家長老師越是不讓孩子們讀「閑書」,就越是打壓閱讀興趣,語文素養也就不可能提高,考試也不見得考得好。檢討一下,我們有些關於讀書的傳統的觀點是不一定對的,比如「不動筆墨不看書」。在一定的情況下,比如強調讀寫結合,可以這樣要求。但這不應當作讀所有書都必須遵循的戒律,凡是讀書全都要求「動筆墨」,那就不切實際了。還有,現在的閱讀教學往往都要指向寫作,作家的意圖呀、手法呀、篇章呀,處處都是導向練習寫作,這也未免太累了。能不能不那麼「實際」,多讓學生欣賞和感悟一下?有些司空見慣的觀念,也未見得就正確,要想一想,是否符合實際,是否過猶不及。

如今讀書的風不盛,甚至低迷。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有過調查,發現國民讀書讀得較多的還是小學生,但到了初二,就幾乎是個轉折,之後便一路下滑。現在高中生幾乎都是應考,除了教材教輔,就很少讀課外書。高中三年完整地讀過幾本書的是少數。大學生讀書狀況也不樂觀,很多大學生沒有讀書的習慣,即使讀書,也是為了考試或者求職,讀的是很實用的書。還有,就是網上的作品。

前幾天有一個家長送他的孩子到國外留學,去之前到我家裡玩。我問那個同學平時多讀什麼書,他有點不好意思說幾乎全是上網閱讀,最喜歡網路小說。他可能連一本正經的書都有完整讀過。我為他感到有點可惜。跟他說,網上閱讀也是閱讀,也能提升閱讀能力,但網上的確有太多的垃圾,要注意選擇分辨,老是讀那些消遣的刺激的甚至低級的東西,上癮了很難辦,培養什麼口味還是要留意。年輕人還是要讀一些有經典性的基本的書。

我們的學生讀書情況不夠好,國民閱讀狀況很差,那麼語文教師如何?據調查,也是很不理想的。有的教師閱讀甚至比學生更糟糕。很多老師也不是不讀書,他們讀的主要是與職業需要相關的實用的書。我稱之為「職業性閱讀」。明後天就要上課了,趕緊找有關材料讀一下。或者要評職稱了,立竿見影讀一些「救急」的書。此外,就很少自由的讀書了。很多老師一年到頭除了讀幾本備課用的書,其他很少讀,除了上網,就是讀一些暢銷雜誌。其實雜誌是不能取替讀書的。語文老師要養成讀書的良性生活方式。如果老師自己不是「讀書種子",你的學生就很少可能會喜歡讀書。


推薦閱讀:

TA對你有沒有興趣?7招試探出TA的想法
怎樣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黃繼森作於2004年12月5日
到底是怎樣的油畫,連他們的小孩也對此感興趣呢
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TAG:興趣 | 語文 | 讀書 | 語文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