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死於兵變, 他不敢打仗只敢凌虐百姓, 擁兵八十萬號令天下
像明代的許多職業軍人一樣,左良玉也出身窮苦人家,身處戰亂年代,他自幼父母雙亡,由叔叔養大,連母親姓什麼都不知道。這樣的出身,註定了左良玉是個目不識丁的大老粗。後來發生兵變,叔叔一家更是全部被殺,只有一子跟在身邊。不過,這個大老粗對人情世故、亂世的生存法則把握得十分精準。
左良玉最初在遼東服役。崇禎即位那年,寧遠士兵因朝廷長期拖欠糧餉而嘩變,逼得巡撫上吊自殺,左良玉也受牽連被革職。不久,因朝廷正是用人之際,他很快官復原職,並在和後金的戰爭中表現不俗—「戰松山、杏山下,錄功第一」。
崇禎六年(1633年),隨著農民軍的發展壯大,崇禎不得不從遼東前線抽調部隊回內地鎮壓,左良玉就在其中,任務是負責河南境內的戰事。此後直到甲申之變的十多年間,左良玉一直輾轉於河南、安徽、湖北等地與農民軍交手。他的交手成績可以概括為:逢張多勝,遇李輒敗——多次大勝張獻忠,卻屢次敗於李自成,以至於後來畏李如虎,能夠避免交鋒就堅決繞道而行。
左良玉認為,在亂世,作為一個職業軍人,保存自家實力才是頭等大事,至於為國為君分憂,那是聖旨里和奏章中的口號。因此,還只是個中級官員時,左良玉就以此為第一要義,對上司的命令,如果可能傷及自身利益,就採取陽奉陰違的辦法,能不聽就不聽,即便對於己有恩的楊嗣昌和侯恂也一樣。
崇禎十三年的瑪瑙山之戰中,張獻忠的妻妾被擒,張獻忠派人給左良玉行賄,並挑撥說:「有我在,朝廷才會重視你。你的部隊經常搶殺百姓,而楊嗣昌又多疑。一旦我被消滅了,朝廷也就會跟你算總賬了。」
左良玉覺得有理,於是當張獻忠入川時,儘管楊嗣昌給他下達了九次嚴令,他都不予理會,任由張獻忠順利入川並再一次死灰復燃。更要命的是,當張獻忠次年席捲川中出逼武昌時,左良玉依然坐視不管,以至於張獻忠攻破武昌後,殺死襄王—崇禎的叔祖。這對守土有責的楊嗣昌來說,無疑是彌天大罪,楊嗣昌一氣之下,不吃不喝,不久就一命嗚呼了。
崇禎十五年,李自成圍開封,侯恂從獄中被起用為督師,負責守城。是時,左良玉隸屬侯恂,與其他幾支部隊一同駐防朱仙鎮。但左良玉看到李自成兵強馬壯,不想為了朝廷拿自己的本錢去血拚,竟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拔營逃跑,繼而引發了其他幾支友軍的整體潰逃。
但李自成早已派人在左良玉的退路上挖了一條環繞上百里的深溝,當左良玉諸軍逃跑時,李自成乘機追殺,左良玉諸軍下馬渡溝,亂作一團,李自成「從而蹂之」。是役,官軍大敗,棄馬騾萬匹,器帳無數,左良玉一直狂奔到襄陽。因正值用人之際,崇禎罕見地沒有計較左良玉的敗績,只是令他速到開封幫助侯恂。但是,左良玉對李自成極為畏懼,一直拖延,直至開封城破,侯恂被撤職。
明末與農民軍作戰的官軍的軍紀大多很壞,而左良玉的軍紀無疑是最壞的,燒殺搶掠如同家常便飯。左良玉被李自成追趕到武昌時,向楚王索要20萬人的糧餉,楚王沒答應,他就縱兵大掠,放火燒城,以至於上至朱明宗室,下至普通百姓,紛紛逃入山谷。左良玉在武昌駐留了二十來天,當他率部離開時,武昌人在蛇山上大聲歡呼:「左兵走了!」後來,作為對楚王不肯發餉的報復,李自成急攻武昌時,就在附近的左良玉坐視不救。城破後,楚王被沉入長江。
左良玉常常放縱甚至命令部下搶劫姦淫。他們為了勒索老百姓的財物,常常把被勒索人用木板夾住,再用小火燒烤,稍胖一點的人,被烤得滿地是油。至於在大街上公然姦汙婦女,幾乎是每入一座城池都會有的家常便飯。
當士兵們把搶來的婦女拖上船載走時,如果這些婦女望著岸上的家人哭泣,站在她們身後的左軍士兵就會一刀砍掉她們的腦袋。其行徑極其殘暴兇狠,然而左良玉卻固執地認為,這樣做算是給了追隨他的弟兄們一點好處和回報,能起到凝聚作用。至於民間的憤恨和言官的激烈批評,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面前,簡直就是虛無縹緲的滿紙荒唐言。
甲申之變後,左良玉據守長江上游的武昌一帶,他的實力確實保存得很好——擁兵80萬,號稱百萬。不過,儘管江北四鎮都得到了南明政府的支持,但左良玉被認為是侯恂的人,而侯恂又是東林黨的人,於是,東林黨人的對頭費盡心力打壓左良玉,最終激起了左良玉的兵變:他以清君側為名,率大軍順江而下,準備一統天下。就在軍隊行進到九江時,原本抱病在身的左良玉嘔血而亡,其子被眾將推為首領後,旋即投降清朝。
推薦閱讀:
※這位猛將打仗出工不出力,害死了兩位主帥,最終被崇禎秘旨斬首
※這位開國上將打仗歸來, 不僅媳婦跟了別人, 母親還成了乞丐
※揭密:林彪的四野為何最能打仗??
※士兵打仗時裝死有用嗎?
※女人,不要和年齡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