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與健腦之道
作者:董卿 |
健康是人類有生以來的追求,只有擁有健康才能幸福。隨著「亞健康」急切的鐘聲敲醒,人們意識到生命面臨另一面泥牆。俗話說:「動以練形、靜以養神」。靜養其「靜」即人靜,「養」即內練,二者合之,即人靜內練。只有練靜養神,達到靜極的境界,才能達到或出現高功夫,高智慧。正可謂:水靜極則形象明,心靜極則智慧生。中醫認為「腦為元神之府」,腦是精髓和神明高度匯聚之處,人之視覺、聽覺、嗅覺、感覺、思維記憶力等,都是由於腦的作用,這說明腦是人體極其重要的器官,是生命要害的所在。健腦是健身的關鍵,健腦方法,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一、食補健腦分析古今健腦方葯,一般是以補肝腎、益精血(如山萸肉、地黃、首烏、構杞子、菟絲子、五昧子、川杜仲、牛膝、當歸等),益元氣、活血脈(如黃芪、人蔘、丹參等)為主,化濁痰、開清竅(如石菖蒲、遠志、茯苓、澤瀉等)為輔,臨床應用,當據辨證論治為原則,有針對性地配製較好。此外,如芝麻、動物腦等食補亦可取。二、積精健腦腦為髓海,腎主精生髓。若腎精滿盈則髓海充實,故積精可以健腦。積精之法,在於節慾。明代著名醫學家張景岳說:「善養生者,必保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堅強,老當益壯,皆本乎精也。」三、頤神養腦 腦藏神,精神愉快則腦不傷;如精神緊張,心境不寧,神亂神散,則腦受損。頤神養腦,須重道德修養;如豁達大度,恬淡寡慾,不患得患失,不追名逐利,悠然自得,助人為樂,就利於養腦;如胸襟狹隘,凡事斤斤計較,七情易動,引起臟腑氣血功能失調而致病。故健腦養生,尤當注意及此。四、運指益腦各項體育運動都有益於健康,但多不是直接的。而書法、繪畫、打太極拳等則具有手腦相連、全神貫注之共同點。手腦關係最為密切,我國的健身球運動(即用二小球在手中不斷地盤旋互繞)注重手腦協調,具有較好的健腦作用,另外,各種手指健腦操效果也相當顯著。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飲食起居不規律,導致身體失衡與不適的情況就會很多,常會出現情緒低落、心情煩躁、心情不寧、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更甚者渾身無力、脾氣暴躁、心氣不足,感覺活得很累,人們的生活質量隨之大打折扣,這些都是臟腑陰陽失衡的外在反應,是身體內部發出的警告,如果置之不理,久而久之將釀成更嚴重的後果。《黃帝內經》說:「陰陽平衡,百病不侵。」中醫食療養生強調的是陰陽平衡即臟腑的陰陽平衡,臟腑陰陽平衡了,就會自然地抵抗外邪的入侵。中醫認為,人體疾病的產生,就是由於內在和外在的原因引起的臟腑失衡,那麼調理的目標也是恢復人體臟腑陰陽平衡,恢復人體原有的機能。但如何在緊張的生活節奏中、在眾多的養生產品中選擇既安全方便又適合自己的產品,是人們重點關注的。隨著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調補身體,有的人一感覺身體有些疲倦乏力就用大補的人蔘、黃芪等,這樣調補往往帶有盲目性,如果不能針對自身的陰陽狀況來調補結果會適得其反,不但身體沒恢復,反而補得口舌生瘡,嚴重的還會帶來臟腑的不適。這是因為其不了解各種補品的性味歸經,不明白自己的身體臟腑的陰陽失衡之處以及季節對人體的影響。調補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的陰陽失衡情況,選擇合適的調養品適時進行調補,比如:陰虛火旺的人,就要選用性味寒涼滋陰的而不能用性熱的補品;陽虛的人就要選用性溫或性熱的昇陽、補陽的補品,而不能選用性味寒涼的調補品。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人體也有一年四季的季節,順應自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學而知不足也。學習中醫養生,更加了解身心靈的相互依附關係。靈魂只有居住在我們這個身體上才能完成它的課題,實現它的夢想。靈魂是意識的東西——屬陽;身體是物質的東西——屬陰。養生的基本原則:一、順應自然 人以天地之氣生,四季之法成。人生於天地之間,依賴於自然而生存,也就必須受自然規律的支配和制約,即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這種天人相應或稱天人合一學說,是中醫效法自然,順時陰陽生的理論依據。順應自然包括順應四季調攝和晝夜晨昏調養。學習中醫養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故曰:「智者之養生爺爺,必順四季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致長生久視。」——《靈樞.本神》二、形神共養 形神合一,又稱形與神俱,形神相因,是中醫學的生命觀。所謂形神共養,是指不僅要注意形體的保養,而且還要注意精神的攝生,使形體強健,精神充沛,身體和精神得到協調發展,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長壽。形神共養,神為首務,神明則形安。神為生命的主宰,宜於清凈內守,而不宜躁動妄耗。故中醫養生觀調神為第一要義,守神以全形。通過清凈養神、四氣調神、積精養神、修性宜神、氣功練神等,以保持神氣的清凈,增強心身的健康,達到調神和強身的統一。中醫養生學主張動以養形,以形勞而不倦為度,用勞動、舞蹈、散步、導引、按摩等,以運動形體,調和氣血,疏通經絡,通利九竅,防病健身。靜以養神,動以養形,動靜結合,剛柔並濟,以動靜適宜為度。形神共養,動靜互涵,才符合生命運動的客觀規律,有益於強身防病。三、保精護腎保精護腎是指利用各種手段和方法來調養腎精,使精氣充足,體健神旺,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精是構成人體和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的基本物質,精、氣、神是人身 「三寶」,精化氣,氣生神,神御形,精是氣形神的基礎,為健康長壽的根本。精稟於先天,養於水谷而藏於五臟。五臟安和,精自得養。四、調養脾胃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脾胃強弱是決定人之壽天的重要因素,「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主。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當以脾胃為先。」——《景岳全書.脾胃》。脾胃健旺,水谷精微化源充盛,則精氣充足,臟腑功能則強盛,神自健旺。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紐,脾胃協調,可促進和調節集體心神代謝,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董卿老師對健康的經典總結:為人:吃得香,睡得香,情志舒展,表裡如一從內到外的快樂健康。做人:修飾、包裝、做給別人看,別人快樂,自己委屈,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總而言之,養生之道貴在健腦,養生與健腦兩者兼修方可生智慧 |
推薦閱讀:
※老年養生
※養生諺語薈萃366 條
※關於養生的書籍和網站
※《抱朴子》闡釋金丹養生之道
※養生方法
TAG: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