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成年人的生活里,從來沒有容易二字
這段時間熱映的電影《戰狼2》引發了大家對「硬漢」的討論。不論是影片里的冷鋒,還是現實里為了拍好影片到特種部隊待了18個月、對每個細節孜孜以求,為此弄得渾身是傷的吳京,都燃起了我們對硬漢角色的喜愛。
其實,在文學作品裡,也不乏「硬漢」型的作家和作品。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閱讀「硬漢」作家海明威的作品《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這本書篇幅很短,英文版原著僅有區區的兩萬七千餘字,翻譯成中文也只有四萬多字。故事的主要情節也很簡單,全篇都圍繞著一位老年古巴漁夫聖地亞哥,他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海岸很遙遠的灣流中搏鬥,以及由此展開的故事進行講述。
或許有人會問,這麼一本如此短小精悍的中篇小說,為什麼會成為世界文壇上的經典名著,被評為影響歷史的百部經典之一,並獲得了1953年美國普利策獎和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等令人矚目的榮譽?
為什麼這本書會如此受讀者歡迎,48小時內就賣出了530萬本?
這部作品,到底好在哪裡呢?
為什麼我們會說海明威是硬漢作家?
那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開啟我們接下來一周的閱讀之旅吧。故事或許會有些單調,但卻也足夠驚心動魄。(今天我們閱讀的部分主要是書中P1~P20)。
故事發生在墨西哥海灣,主角聖地亞哥是一位孤獨的老人,雖然年紀漸大,他依然每天搖著一隻小船在海灣里捕魚,過著清貧卻自給自足的生活。
他獨自居住在狹窄破舊的小棚屋裡,裡面只有一張床、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牆上原本掛著已故妻子的照片,但整天對著照片,讓他感到更加孤獨,於是他取了照片,小心翼翼地放在別處,並蓋上一件白襯衫。
聖地亞哥成天都面對著遼闊無垠的大海和天空,孑然一身。
但他的生活里也並不是沒有其他人——小說里另一位人物,馬諾林,這個從五歲起就跟聖地亞哥一起在海上學習捕魚的小男孩,就常常來陪伴和幫助老人。
故事一開始就瀰漫著悲觀的色彩。聖地亞哥已經整整八十四天沒有抓到一條魚了。前四十天,小男孩馬諾林始終陪伴著他,但四十天後依然一無所獲,馬諾林的父母就把他叫回去,安排他到別的船上去了。
但哪怕到了另外一條船上,而且第一星期內就抓到了三條大魚,小男孩依然心系著聖地亞哥,看到老人每天搖著空船回來,就跑下岸,幫他整理、搬運船上的漁叉、釣繩等物件。
已經第八十四天了,聖地亞哥運氣差得很,仍然一條魚都沒有抓到。他被人稱做「倒霉蛋」,就連卷在桅杆上的帆布,都像極了一面永遠打不了勝仗的敗軍之旗。
把小船停泊在沙灘後,馬諾林說自己掙到了一點錢,第二天可以和聖地亞哥一起下海。但老人拒絕了,他覺得小男孩應該待在現在那艘「幸運之船」上:我也知道,你不是因為對我沒信心而離開我。
馬諾林:是爸爸叫我走的,我還是個孩子,必須聽他的。他沒有信心。
老人勸慰道:可是咱們有信心,對不對?
馬諾林打心底里敬佩著聖地亞哥,因為從前老人教過他打漁。他邀請老人一起到露台餐館喝酒,回憶著小男孩五歲時第一次出海遇到的事兒。彼時,打魚得手的漁夫們已經回家了,忙於把捕到的魚開膛破肚,空氣中瀰漫著魚腥味。
喝完酒,他們回到了老人容身的那座小棚屋。沒有捕到魚,意味著沒有錢,沒有飯吃,沒錢買新鮮沙丁魚做第二天捕魚的魚餌。
在這裡,海明威描寫的一段對話極為生動。
男孩問:「有什麼吃的嗎?」
老人說道:「黃米飯,就著魚吃。你要不要吃點兒?」
男孩拒絕了,說他要一會兒回家吃,並詢問道:「我用一下漁網,行嗎?」
其實,此時的老人家裡,沒有黃米飯和魚能果腹,漁網也已經被賣掉了,甚至老人從床底下掏出來的報紙也是很久以前的。但他們每天都會這麼想像一番,然後煞有其事地探討著晚餐、棒球隊的輸贏。
他們也並不忌諱八十四天都沒有捕到魚這件事,反而大大方方地拿出來調侃:「你覺得咱們要不要去買張尾數是八十五的彩票?明天就是第八十五天了。」
男孩說:「按照你的紀錄(最長八十七天沒有捕到魚),去買一張尾數是八十七的怎麼樣?」
這或許是對貧窮生活的小小玩笑,或許是用來安慰自己的方式,但不能不說在這樣的話語里,仍然倔強地傳達出了一些樂觀精神。
馬諾林出門為老人準備新鮮的沙丁魚做魚餌,回來的時候,老人已經躺在椅子上睡著了。男孩沒有叫醒他,從床上抱來舊毯子,蓋在聖地亞哥的肩頭,就又出門了。
再一次回到小棚屋後,馬諾林叫醒聖地亞哥,遞給他一份飯店老闆給的黑豆米飯和燉菜,他說:「只要我活著,就不能讓你空著肚子去打魚。」
一邊吃著飯,老人也應著男孩的要求一邊講述他從那張舊報紙上看到的「棒球賽」,聊著球星、教練。談話結束後,小男孩回家睡覺了,老人答應第二天早上去叫醒他,因為「小孩睡得沉、醒得晚」,上了年紀的老頭卻總是醒得特別早,而馬諾林又不喜歡被別的船主叫醒。
說過晚安後,聖地亞哥摸黑睡下了,脫下來的長卷褲被當做枕頭,整個身子蜷縮在毯子里,身子底下則墊了一些舊報紙,用來遮蓋床上的彈簧。
在這樣困窘的境地、破爛不堪的環境里,累了一天的老人卻很快就睡著了,並做起了每天晚上都會做的夢。
夢裡是他年輕時曾去過的非洲,那裡有著綿長的金色沙灘,陡峭的岬角和褐色的山巒。在那道海岸上,你可以清晰地聽到海浪在怒吼,小船乘風破浪地穿梭在海上。
出現在他夢裡的,只有這些異域風光,只有海灘上的雄獅,過往的那些暴風巨浪、女人、妻子、大魚、搏鬥,都消失不見了。只有在薄暮里的獅子,它們像嬉戲的貓咪一樣讓他心生憐愛。
很快,他從夢境里醒來,知道應該起床,去叫醒男孩,並且,他又要獨自一人出海捕魚了。
故事到這裡為止,或許你會覺得《老人與海》讀來有些乏味,讀了20頁,都是些老人聖地亞哥與小男孩馬諾林的對話、相處,也沒有什麼精彩的地方。既沒有眾多的人物、曲折的情節、文采飛揚的語言,更沒有離奇、驚險或哀婉的情緒。
但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或許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管是誰來讀這本書,都會從中窺見自己的影子、自己生活的片段。很多小說故事曲折、情節離奇、背景恢弘,但讀來總覺得它們與我們的生活相距甚遠。《老人與海》則與之相反。
只有那一點點略微傷感的情緒,通過海明威對老人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以及處所寥落的細緻描繪之後,慢慢地壓過來,讓我們產生了一種惆悵的情感:是啊,成年人的世界,就是這樣不容易,這才是真正的生活。
相信大多數在生活的泥濘里掙扎過的人,在閱讀這一部分的文字時,都會聯想到自己的生活。
誰不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呢?
老人長達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就像是我們在工作事業上的失利。他孤獨一人住在環境堪憂的小棚屋,正如我們為了生存或理想,獨自一人在陌生的大城市裡咬牙死撐。
又或許,現實中的我們還不如老人聖地亞哥,至少還有一個小徒弟馬諾林相伴。對聖地亞哥而言,起碼「有人陪你立黃昏,有人問你粥可溫」。更多的時候,我們只是一個人孤身奮戰。
這一部分文字,確實沒有那麼戲劇化,充滿情節張力,但卻能讓我們由書及人,產生跨越時空、事件的情感共鳴:不論是書中還是書外,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我們的人生,到了一定年齡,都是帶著點心事,帶著點難言的痛,每天笑嘻嘻地「假裝」生活下去的。
我們都是一群帶著枷鎖在跳舞的人。
另外,也不得不提一下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獨特的創作手法。
海明威曾經這樣談論對人物的描寫:
「作家寫小說應當塑造活的人物。人物不是角色,角色是模仿。如果作家把人物寫活了,即使書里沒有大角色,但是他的書作為一個整體有可能留傳下來;作為一個統一體,作為一部小說,有可能留傳下來。」
在他的紀實性作品《午後之死》(1932)中,海明威第一次把文學創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說:「冰山運動之雄偉壯觀,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如果一個作家省略的是他所不了解的東西,那隻會給他的作品留下空白。」展露在海面上的僅僅是其一角,但卻給人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這就是海明威寫作上的「冰山理論」。
雖說海明威行文風格惜墨如金、異常簡潔——用現在流行的說法,就是文字里的性冷淡風,但他卻從不吝嗇對細節的精雕細琢,他是在「刻畫人物」,這也是他所說的那八分之一留在水面上的冰山。這一點我們從這書籍前20頁里,對聖地亞哥外貌的描繪,就能夠深刻感受到了。
聖地亞哥脖頸後幾道深深的溝壑、兩腮的褐色斑塊,他那雙因為長年拉網而勒出疤痕的雙手,他那雙像海水一樣蔚藍的、透露出年輕氣息的眼睛......
諸如此類對老人樣貌的描寫,加上他和小男孩對話時的語言、語氣,都是海明威手中的刀,在一絲絲刻畫出聖地亞哥這個人物。
在之後的篇章中,對人物的刻畫也將逐漸由表及裡,由相貌深入到精神內核。
那麼,一個以捕魚為生的老人,持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一條魚,他要怎樣生活下去?新的一天,他能夠打破「霉運」,捕到一條大魚嗎?
每一個曾經體會過生活不易的人,都應該耐心讀完接下來的章節,看看「硬漢」海明威和他筆下的老人聖地亞哥,像我們傳達了怎樣的精神和情感。
推薦閱讀:
※未成年的叔嫂一起行竊6次 錢江晚報
※成年後,想增加視力,按這三處准沒錯
※18歲時候的你在想些什麼?
※十八歲生日那天你是怎麼過的?
※西班牙破獲兩華人賣淫團伙 含多名未成年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