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天台宗與凈土宗的歷史淵源(2)
三、行歸凈土的天台宗人
「稱念阿彌陀佛名號以往生凈土是天台宗的傳統。如唐代天台宗寺院永州龍興寺於元和二年(807)或三年(808)重修凈土院,柳宗元作記。一座普通的天台宗寺院有專門的凈土院,可見天台宗兼修凈土非常普遍。」天台宗人以凈土為歸者甚多,今揀其要者以記之,用以說明台凈互相影響之源流。
智者大師是天台宗的開宗祖師,也是天台宗中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第一人。智者大師於隋開皇十六年返回天台山,不久便告知徒眾,世緣將盡,並囑咐弟子在墳墓外另立白塔,願瞻禮者發菩提心。之後,智顗病倒,吩咐弟子智越前往石城寺洒掃,他將於彼處之佛前命終。
開皇十七年十一月,大師果然於大石佛像前端身正坐,面向西方,專心持念彌陀及觀音聖號,如入禪定,安詳示寂。大師的弟子灌頂對此作了記載:「……右肋西向而卧,專稱彌陀、般若、觀音……聽《無量壽》竟,贊云:四十八願,莊嚴凈土,華池寶樹,易往無人,火車相現,能改悔者,尚復往生,況戒慧熏修,行道力故,實不唐捐,梵音聲響,實不誑人。」
大師一生致力於天台宗的實際創宗和天台教義的宣講,於天台義理中兼弘凈土莊嚴。受其老師慧思大師末法思想的深刻影響,並以一生之經歷為借鑒,把一生所行功德成就,迴向往生西方凈土,為以後天台弟子終生以凈土為歸的風氣的形成,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章安灌頂為智者大師的大弟子之一,後被尊為天台宗四祖。大師受智者大師親傳,是智顗創立天台宗的有力助手,為天台學說的創立和弘傳做出了重要貢獻。「天台三大部」和「天台五小部」都由大師整理成書,從而使智者大師的學說能夠留傳後世。大師還宣講《法華》,自己著書,發展天台教義。大師不僅學仰其師,在終生歸向上也與智者大師相仿:「忽自起合掌,如有所敬,發口三稱阿彌陀佛,低身就卧,累手當心,色貌歡愉,奄然而逝,舉體柔軟,頂暖經日。」
除灌頂外,智者大師的弟子中還有發喜、法俊等人發願往生西方凈土。明朝天台宗人傳燈的《天台山方外志》把智者大師和灌頂也列入了蓮宗之中,可知天台宗弟子樂談凈土、樂生凈土的台凈密切關係。
義通大師,天台宗十六祖,高麗人。後晉天福年中來中國。師從天台羲寂學習一心三觀法門。大師弘揚天台教觀二十年,弟子眾多,著名者有知禮、遵式等。義通常稱呼人為「鄉人」,問其原因,則說:「吾以凈土為故鄉,諸人皆當往生,皆吾鄉之人也。」可見大師也以凈土為歸向。
四明知禮,賜號「法智大師」,天台宗十七祖。七歲出家,十五歲受具足戒。二十歲從天台螺溪傳教院義通學天台教觀。淳化二年,受請住乾符寺,遂開講席,學徒雲集。至道元年,遷住保恩院。第二年,院主顯通舍院與知禮,作為長講天台教法十方住持之地。大中祥符三年,因敕改名延慶寺。從此,大師駐此寺凡四十餘載,專以講經、修懺為事。
大中祥符六年,創設念佛施戒會,結合僧俗男女一萬人,同修念佛,發菩提心,求生凈土。以後每年春天都共集一出,萬人同心,誓生凈土。大師凈土著作和凈土思想已如上述,此不贅敘。仁宗天聖六年,大師圓寂前結跏趺坐為大眾說法,講畢,「驟稱阿彌陀佛數百聲,奄然而逝。」知禮是天台宗的中興之祖,凈土宗也因為大師的提倡而得以更大範圍的弘揚。大師門下本如、尚賢、梵臻、仁岳等都提倡凈土法門。
慈雲遵式大師,一生著有多部凈土著作,廣演凈土懺儀,世稱「慈雲懺主」。除論著凈土外,大師還勤行凈業,禮懺拜願,集眾念佛。大師主天台及蘇杭諸寺四十餘年,廣開講席,敷演教觀及凈土懺願等,度眾無數。明道元年,大師示疾,不用醫藥,只是說法以勉勵徒眾,並令弟子「請彌陀像以證其終。門人尚欲有禱,以觀音至,師炷香瞻像祝之曰:我觀觀世音,前際不來後際不去,十方諸佛,同住實際。願住此實際,受我一柱之香。或叩其所歸,對以寂光凈土。至夜奄然而逝。」處謙、慧才都曾從大師受學,也以凈土為歸宿。
知禮的弟子神照本如,住持承天寺三十年,兼弘天台凈土。與丞相章得象等,結白蓮社念佛。圓寂之日,「江上漁人,見雲端有僧西向而去。」弟子有嚴、處謙也求生凈土。
有嚴法師,九歲出家,十四歲受具足戒。深悟天台一心三觀和法華三昧之行。晚年躬作苦行,歷二十年,「專事凈業,以安養為故鄉。」圓寂前於定中見天神告以凈業成功,並夢見蓮花天樂。遂作《餞歸凈土詩》趺坐而化。
處謙法師,大明圓頓之旨,遵式大師也非常器重他。王安石等朝野賢士都盛讚其德。四十年講唱不倦,有門人三千多人。圓寂前「集中諷普賢行法、《阿彌陀經》,乃曰:吾得無生日用久矣,今以無生而生凈土。即入定寂然。」處謙的弟子凈梵、擇英、思照、宗利等都以凈土為歸宿。
凈梵大師,十歲出家,即常念阿彌陀佛。擇英大師,著有《凈土修正義》、《往生凈土十願文》、《辨橫豎二出》、《勸修凈土頌》等。他那首有「阿彌陀佛身金色」的贊偈,至今為僧俗所唱誦。臨終時「西向諷《彌陀經》,卷終而逝。」
思照大師,曾刺血寫《法華經》,專修念佛三昧。「刻三聖像,每夜過午即起念佛。月二十三日,率道俗繫念,終其身三十年。一旦語其徒曰:夜夢佛金身丈六,此往生之兆也。請僧七日以助念佛,屈指作印,奄從坐化。」
宗利大師,曾於定中神遊凈土,遂專修念佛,經歷十年。並廣修凈土道場,建無量壽佛閣。坐化之日,「告弟子曰:佛來也,吾將歸安養矣。」
中立、齊玉等也是以凈土為歸的知禮門下三世孫(可參見《佛祖統紀》卷十四)。另外,本如弟子處咸,處咸弟子元慧,元慧弟子瞭然,都修念佛三昧,以凈土為歸。
知禮六世孫道琛,專修念佛三昧,廣闡唯心凈土之說。認為「良由彌陀悟我心之寶剎,我心具彌陀之樂邦。雖遠而近不逾一念,雖近而遠過十萬億。」臨終時,集眾諷誦《觀經》。並說「佛來接我」,即沐浴更衣。並作《唯心凈土偈》,令諷誦《安樂行》,未終而逝。作《樂邦文類》的石芝宗曉,即是大師法孫。
智圓大師,是宋代天台宗山外一派的義學名僧。錢塘人。幼時出家,二十一歲,在奉先寺依源清學習天台教觀。源清是天台宗山外派悟恩的弟子。大師與當時天台宗義學沙門慈雲遵式相交,以天台三觀教人,孜孜不倦,著述甚豐。智圓曾作《阿彌陀經疏》,後來又就此疏於病中口述《西資鈔》,三月後即示寂,年四十七歲。因他隱居孤山,人稱孤山法師。
幽溪傳燈是明代中興天台宗的僧人。他少年時從進賢映庵禪師剃染,後隨百松真覺法師聽講《法華》,學天台教觀。曾問百松楞嚴大定之旨,見百松瞪目周視,他即契入,百松大師授給他金雲紫袈裟。後來卜居天台山幽溪高明寺,立天台祖庭,教授學徒,兼研習禪及凈土,世稱幽溪大師。
大師常開講席,每一登座,天樂盈空,聲滿石室,鏗鏘類絲竹。日日如是,大眾同聞。遠近緇素,咸嘆罕有。後來大師專修凈業,精進勇猛,所化甚眾。前後應講席七十餘期,無不指歸凈土。大師畢生奉凈土決疑行願為日課。撰有《凈土生無生論》,並鈔釋大佑律師《彌陀略解》,著成《園中鈔》一書。大師預知時至,臨終「向空手書《妙法蓮華經》五字,復高唱經題者再,泊然而寂。」世壽七十五。
諦閑法師,天台宗四十三代祖,浙江黃岩人。二十歲時,以先後妻死子亡、慈母見背,感悟人生無常,遂到林海縣白雲山,依成道和尚剃度出家。二十四歲,到天台國清寺受具足戒,初學禪觀,頗有領悟。二十六歲到平湖福臻寺敏曦老和尚座下,聽講《法華經》,理解漸開,而後潛究經典,頗有領會。1913年,任四明山觀宗寺住持。
受任之後,他重訂規約,以三觀為宗,說法為用,改觀宗寺名為觀宗講寺,數年之間,使觀宗寺成為東南一大名剎。他成立「觀宗學社」,自任主講,專攻天台教觀,培養了大批的佛學人才,有仁山、妙柔、倓虛、靜權、寶靜、妙真、可端、常惺、顯蔭、持松等。這些人後來分燈於大江南北,都成了天台宗的重要法匠,不少人對弘揚凈土也做出了重要貢獻。
後來「觀宗學社」改組為「弘法研究社」,發行《弘法月刊》,弘揚天台教義。1932年,於觀宗寺安詳坐逝,世壽七十五歲。臨終前書偈曰「我經念佛,凈土現前,真實受用,願各勉旃。」遂於大眾念佛聲中,含笑坐化。
縱觀天台宗和凈土宗的發展歷史,兩宗互相激勵,共同發展,促成了擁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台凈結合的修行方式和理論發展軌跡。現在,凈宗講理,還是經常參照台宗;台宗也是義兼凈土,觀有念佛,以凈土為歸宿。對於兩宗的歷史淵源,在一些天台、凈土史籍著作中多有涉及,但多為綜合論述,故挺陋力以為文,冀能拋磚引玉。兩宗歷史久遠,人物眾多,著作浩繁,而本文篇幅短小,作者才微,尚需完善處甚多,期能發揚於方家,以益學、教兩界參考。
作者: 牛延鋒,西藏民族學院民族研究所講師,
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佛教
推薦閱讀:
※體解法華經 ▏09—天台宗的宗要2
※始終心要解
※天台宗綱要
※羅什譯經與天台宗之成立
※天台宗以懺法為修行規範的僧制建設(心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