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澤亞:無論哪個國家,刪改歷史都是非常齷齪的(3)

  宗澤亞:在明治維新的時候,國家就賦予了它的老百姓為國民,可是當時的老百姓並沒有理解國民的含義,但他們覺得很新鮮,於是戴著這頂國民的帽子開始了他們的社會嘗試和一系列的作為。就好比我們的解放戰爭結束,國家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那個時候全體中國人民都有一種沸騰的感覺,我們當家作主了。那已時期和明治維新人們的心理狀態非常相似,覺得人民當家作主,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非常自豪。

  從天皇來講,日清戰爭的時候,他個人是反對對大清國開戰的。天皇有兩個角色,一個角色是私的天皇,一個是公的天皇。私的天皇就是睦仁天皇,睦仁天皇是他的名字,公的天皇是明治天皇,代表了國家。天皇雖然個人反對戰爭,可是一旦國家決定要開戰,他必須以國家的明治天皇的身份,一個日本國民身份的角色參與這場戰爭,指導這場戰爭。清日戰爭的書中也寫到戰時日本妓女把自己的儲蓄拿出來獻給國家,她這種行為都是作為一種國民的意識,去獻身國家。所以國民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我希望我們國家也可以秉承孫中山奠定的國民的概念,賦予人民國民的地位,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思想指引。

  共識網曹樂溪:關於明治維新後期的自由民權運動,它對於推進日本政治和社會的現代化有什麼意義?

  宗澤亞:我可以給你看一個圖片,這個圖片非常微妙的表現了明治維新時期新聞媒體出現管制的諷刺畫。在明治維新剛開始的時候,政府給予了媒體很多的自由,讓大家來表達對社會的意見,對憲法的看法和社會的一些現象,可是由於這個口一放開了以後,有些媒體就開始對隨意政府說三道四了,批評政府的言論滿天飛,這時候政府就發布了管制令,讓這些媒體全都封口,以後發表的新聞通過警察局才可以發表。這幅畫表現的就是外國人諷刺日本政府當時對新聞的管制,批評憲法主張的民權空有虛名。

  關於如何評價自由民權運動對日本政治現代化的意義,我覺得雖然日本在一些地方進行管制了,但是民權運動的展開還是比較順暢的,主流還是主張自由民權。限制主要是在幾次戰爭過程中,日本在海外打仗,做了一些壞事,不願意讓老百姓知道,這是政府封住媒體的口的原因。對國內事件的報道還都是比較積極、開放,我認為日本現在的新聞里是非常自由的,比如寫書,想怎麼寫都可以,並不會遭受重重審查,我在日本研究清日戰爭和明治維新,就是因為在這裡環境很好,不受到任何干擾,也不受到中國審查制度和寫作套路的影響。

  一個自由的國家,要有民權、自由,日本憲法中給國民民權,在憲法實施上來說一直非常執著的,只要你不犯法,不違法,你就可以自由的表達。民權不能光掛在嘴上,應該賦予國民真正的權利,讓他們去自由表達。自由表達不意味著推翻黨和政權,而是更有效的監督黨的行為,讓黨更好的為人民服務。這就是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奉行的基本路線。當然,不包括軍國主義戰爭時期的黑暗時代。所以我覺得日本的自由民權運動,對於中國的政治現代化也有很深刻的意義,至少沒有什麼壞處,別人好的地方你可以學。

  李鴻章在清日戰爭(甲午戰爭)中犯了任人唯親的錯誤

  共識網曹樂溪:洋務運動,明治維新和戊戌變法,它們是發生在比較相近的歷史時期,為何背景都是在國家處於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尋找救亡圖存的道路,但只有明治維新取得了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宗澤亞:首先這裡提到了救亡圖存這個詞,我認為日本的明治維新是真正的考慮到救亡圖存,而大清國的洋務運動並沒有達到救亡圖存的境界,它只是把西洋那些技術、那些好東西拿來,老佛爺說那些西洋玩意兒都是奇技淫巧,並沒有感覺到自己國家的那些制度是腐敗的,是需要改變的,也就是說根本沒有那種救亡圖存的意識。明治推翻了幕府,要建立一個新的國家,這個新的國家要向哪個方向去走呢?他們有一種危機感,覺得要拯救這個國家必須走符合近代化發展的道路。從這個角度來看明治維新顯然和洋務運動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洋務運動只不過是拿來外國的皮毛來玩耍而已,而明治維新是要真正把國外的精髓學到,嫁接到日本這個國家的改造上去。正因為這個不一樣,明治維新取得了成功,真正實現了救國救民。甲午戰爭明治政府打了勝仗,清朝出現了戊戌變法,也是想把明治維新這套搬過來做,其實他們這麼生搬硬套,而不徹底改變國家的構造,因此註定重蹈洋務運動的覆轍。

  此外,其時康有為提出的那些改革方案,光緒皇帝想百分之百的接受,迅速把這些外國人的改革馬上就嫁接到大清國的改造上面來,有點過於急躁,就得罪了一部分清朝頑固勢力。伊藤博文曾經這樣評價過,戊戌變法的總方向是好的,但是他們太過急躁了,中國有自己的國情。

  共識網曹樂溪:如何評價李鴻章在日清戰爭中的責任,目前比較有爭議,有人覺得他賣國,有人說他誤國,當然也有不少人覺得他很冤枉,您怎麼看?

  宗澤亞:在《清日戰爭》和《明治維新的國度》兩本書中,我都把他稱作一個偉人。李鴻章在清日戰爭清政府戰敗這個問題上是沒有責任的,說他有責任那是非常冤枉的事情。在《清日戰爭》當中,我比較仔細地把他到馬關談判的經歷都介紹給讀者了,其實李鴻章腦袋非常清晰,非常精明,他在馬關談判的時候的每一個談判細節,都會及時發電報發給總理府,他們一直在保持電報聯繫。所有的決定不是李鴻章做的,而是大清國總理府衙門他們做的,李鴻章到最後只不過是簽了一個字而已,還為了大清國吃了一顆子彈。就因為這顆子彈,日本做出了很大讓步,一開始談判時提出的是清政府賠償三億兩白銀。最後李鴻章由於他吃了一顆子彈以後,天皇他們就非常恐慌,覺得我們雖然在武力上取得了勝利,可是我們喪失了道義。於是,天皇就責令伊藤博文要無條件地接受李鴻章提出的休戰案,賠款改為兩億兩白銀,遼東半島的疆域,日本也是做出了讓步。

  甲午戰爭,李鴻章要他的部隊在朝鮮好好打,可是一個爛攤子的軍隊一擊即潰,還沒見到日本兵就聞風喪膽,再好的指揮家也打不贏,後把這個戰爭打敗了都歸罪於李鴻章,那是天大的冤屈。另外,咱們很多讀者也好,很多研究者也好,說李鴻章不讓我們的北洋水師出戰去迎擊日本艦隊,這種說法值得商榷。在黃海海戰後,北洋水師的艦隊已經受到重創,包括北洋水師主力戰艦「定遠」和「鎮遠」號,在這種情況下他怎麼能出戰到遠海去跟日本艦隊對決?李鴻章和德國的軍事顧問商量,讓軍艦進入劉公島停泊,利用海岸的岸炮來支援他們保存的艦隊的實力,這是非常英明的舉動。現在我們的評論說李鴻章讓我們的艦隊躲起來,是很懦弱的表現,最後責任讓李鴻章買單,其實是不公平的。

推薦閱讀:

改變國家的綜藝還是停了
全球人均壽命最短的國家,壽命只有30多歲,日本是它的兩倍多
【速存】開放電子簽證申請的國家一覽!足不出戶辦簽證!
從「治民」到「民治」:國家治理民主的發展轉型
分享:盜國家的財物,還一國人的債;盜寺院財物,罪墮阿鼻地獄

TAG:歷史 | 國家 | 是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