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山人:美國的牌最近打得似乎有點急、章法有點亂

1.美國的牌最近打得似乎有點急、章法似乎有點亂

進入甲午年以後,筆者感覺美國打出的牌有點急,章法也有點亂。筆者認為這或許源於美國國內的問題已經比較嚴重的緣故所致。

下面我們不妨簡單回顧一下今年以來美國在東歐方向與東亞方向打出的一系列牌,不難發現其出牌的節奏有點急,章法也似乎有點亂:

首先,看烏克蘭方向。烏克蘭亂局肇始於去年11月21日,烏克蘭當時的亞努科維奇政府決定暫停與歐盟簽訂簽署聯繫國協定的計劃。同時,烏克蘭指示有關部門恢復與關稅同盟及獨聯體國家關於加強經貿聯繫的磋商。

這原本是俄歐之間尤其是俄羅斯與以德國為首的歐盟之間因爭奪烏克蘭而引發的矛盾,但是美國卻看到利用這一矛盾為自己謀取利益的機會,於是便斜刺里殺將進去,尤其是那個以「鷹派」形象而著稱的參議院麥凱恩公然跑到烏克蘭街頭為烏克蘭反對派「撐腰打氣」、「煽風點火」,愣是將烏克蘭局勢引向了「不可控」的混亂狀態。

筆者認為,美國主動摻和烏克蘭局勢至少帶有一下幾個目的:

1、進一步激化歐俄之間的矛盾(敘利亞危機已經在俄歐之間製造了間隙),使俄歐之間的矛盾長期化;

2、幫助歐盟挑戰俄羅斯的核心利益,觸碰俄的戰略底線。這勢必引起俄羅斯的強烈反彈而不惜使用武力。這樣,俄歐之間很可能爆發一場局部戰爭。

3、如果俄歐之間因烏克蘭之爭而在歐洲大陸腹地爆發一場局部戰爭,那麼在俄歐「覓食」的麻雀們(資本)將立即「一鬨而散」逃離而流向美國(效果與科索沃戰爭一樣),這樣既可解美國國內的「燃眉之急」,又可以同時打擊俄、歐的經濟。

但是,俄羅斯在中國的點撥之下(在法律與秩序的框架內解決)對軍事力量的使用始終堅持「引而不發」、「示而不用」的原則,保持克制態度,沒有貿然進入烏克蘭,而只是兵不血刃的將「克里米亞」收入囊中就適可而止了。俄羅斯在軍事力量使用上的剋制一方面給歐盟一個台階,另一方面使得北約出兵烏克蘭進行干預失去了借口。

在習近平主席訪問歐盟主要國家與歐盟總部以後,歐盟在烏克蘭問題的處理上開始逐漸回歸理性,也變得愈加謹慎了。

可以說,烏克蘭局勢的走向多少讓美國有點失望。至少美國的短期目標——通過在歐洲大陸腹地製造局部戰爭已達到驅趕歐洲資本(包括歐盟與俄羅斯)迴流美國的預期目標看來並沒有實現,至少效果很不理想。之所以如此判斷,從美聯儲主席在3月20日聲稱要繼續縮減購債規模,但僅僅是個十天後,3月31日又突然出爾反爾地宣布「繼續維持原有購債規模」的前後矛盾表態上似乎可以看出某些端倪。

烏克蘭亂局從最開始歐盟(尤其是以德國為首的波羅的海國家)唱主角、美國為「幫凶」(煽風點火、落井下石)演變成後來美國唱主角、歐盟(逐漸後退)充當配角,走到今天,歐美不得不同意通過「政治與外交途徑協商解決」這一局面,恐怕也是出乎美國的「初始設計方案」和不願看到的。

簡單回顧了美國在烏克蘭所作所為以後,接下來我們看看美國今年以來圍著中國周邊做了那幾件大事,打出了哪些牌:

1、2月22日,奧巴馬在會見了達賴。也就是說在美國副總統拜登「情人節」那天訪問中國後沒幾天,美國就向中國打出了「藏獨牌」,這說明美國副總統拜登訪華的「效果很不理想」。

同時,這一天烏克蘭局勢出現急劇變化,總統亞努科維奇被烏議會宣布解職,議長更換,反對派領導人之一前總理季莫申科被釋放並出現在首都基輔的獨立廣場。

本來,「藏獨牌」一直是「老歐洲」們手中的一張牌,這次奧巴馬主動打出這張牌顯然帶有多重目的:一方面警告中國在事關歐美利益的烏克蘭問題上要「謹言慎行」;另一方面測試歐盟態度(是否敢於在「藏獨問題」跟進美國);還有一層目的就是試圖拿早已過氣了的「達賴」作為棋子與中國進行交易。由於那些「老歐洲」沒有在「藏獨問題」上及時跟進美國,同時,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也表態謹慎,因此「藏獨牌」的效果也並不理想。

2、3月1日,中國昆明火車站發生「恐怖暴力事件」。這一「恐怖暴力事件」背後明顯有「疆獨勢力」極其國際反華勢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幕後勢力此時對中國打出「疆獨牌」,除了繼續對中國施加壓力進行警告之外,也在進一步測試俄羅斯對「疆獨問題」的態度。但是令美國失望的是,在昆明火車站「恐暴事件」發生後的次日,普京即向中方致電慰問並堅決譴責,同時,表示願與中方就打擊恐怖主義進一步全力開展合作。

3、3月8日,載有154名中國人的馬航MH30客機失去聯繫。有關馬航失聯客機的分析文章已經夠多了,這次事件已經足夠拍攝一部電視電續劇了,筆者相信若干年以後一定會有人干這個事的。筆者認為,策劃與實施這次事件的幕後勢力之所以「喪心病狂」的製造這次「災難」,主要有這幾個目的:(a)、在國際社會面前展示自己的某些能力與手段,已達到威懾某些國家;(b)、廣泛測試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甚至中東、歐洲諸多國家的態度(實質上為日後可能發生的大規模戰爭提前進行陣營測試);(c)、測試中國的態度、決心與能力。筆者相信,這次事件所測試的事項涵蓋了政治、軍事、外交、甚至諜報部門。

4、3月18日,利用「克里米亞公投」事件以及台灣的「隱獨」與「顯獨」等各種政經勢力在台灣上演了一出「公投危機」的把戲。以「台獨牌」威脅中國。

5、3月19日,利用自己的「跟班」——英國那位過氣的「末代港督」竄訪香港,以「港獨牌」威脅中國。

6、3月29利用菲律賓在仁愛礁上演一出「補給」鬧劇(3月9日,菲律賓想借「馬航失聯事件」剛剛發生故伎重演1999年中國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後派軍艦「坐灘」那一幕,結果被中國海警船截停而返回);30日菲律賓將南海爭議向國際仲裁庭提交訴狀,強推仲裁。美國唆使菲律賓向中國打出了「南海牌」。

7、4月1日—3日,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在夏威夷召開首屆美國—東盟防長會議。會上渲染中國在南海、東海等海洋爭端上的「咄咄逼人」態度,特別是渲染中國可能會在南海設立防空識別區,進而加深東盟對中國的提防心理,拉攏東盟與美國聯手應對中國的崛起。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還指責中國試圖攔截菲律賓前往仁愛礁換防士兵的船屬於「挑釁及引發動蕩的行為」,要求中國克制。聲稱美國和東盟合作夥伴「必須面對現實,有所準備」。

8、4月6日,美國防長在日本訪問時一改過去在日本「集體自衛權」問題上的模糊態度,公開表示支持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並影射中國「不能四處重劃邊界」。

9、4月7日,美防長訪問中國時公開聲稱「對地區安定做出貢獻的正是安倍政權的亞洲外交,完全不符合中國方面的指責」,同時強調「將會在《美日安保條約》的基礎上踐行對釣魚島的防衛義務」。並稱「修改憲法是日本的國家權力」。

10、3月份以來,在朝鮮半島與韓國連續舉行「關鍵決斷」(2月24日—3月6日)、「禿鷲」(2月24日—4月18日)、「雙龍」聯合登陸作戰演習(3月31日—4月7日)、「超級雷霆」聯合空中演習(4月11日—25日,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等多場「無縫銜接」的軍事演習,朝鮮半島局勢日益緊張並有升級的可能。並且威脅「如果朝鮮進行第四次核試驗,朝鮮將付出不堪設想的代價」。

11、8日上午,美國眾議院通過「2014年確認台灣關係法與軍艦移轉法案」,再打「台獨牌」。

以上是美國自2月22日會見達賴,對中國打出「藏獨牌」以來一個半月的時間內在中國周邊打出的「系列組合牌」,其密度之大、頻率之高可謂是史無前例。

美國之所以在短短的一個半月時間裡針對中國如此高密度、高頻率的打出這一系列「牌」,其牽制與施壓中國的意圖是非常明顯。不過筆者認為,牽制或施壓只是手段,並非真正的目的。

從美國這次出牌的手法來看,問題應該還是出在美國的經濟上。筆者認為,美國的經濟已經嚴重的「內出血」了,急需國際資本「迴流美國」給美國經濟「輸血」,否則,美國將會出現嚴重的社會綜合征。事實上,美聯儲主席時隔十天在「量化寬鬆」問題上的矛盾表態已經顯露了「天機」。

美聯儲主席之所以在21日晚急於宣布縮減「購債規模」,是因為她對俄羅斯正式批准克里米亞入俄以後樂觀地認為歐盟主導的北約必然軍事干預烏克蘭局勢,只要在烏克蘭出現任何「局部戰爭」的苗頭,則滯留在歐洲與俄羅斯的資本必然選擇美國這個避風港進行「逃生」,而耶倫選擇此時宣布「縮減購債規模」對俄歐來說無疑是「釜底抽薪」、「雪上加霜」。

而奧巴馬此時不失時機的派出其夫人訪華「示好」,意在習主席訪歐之前讓中國在俄歐的「烏克蘭之爭」中作「壁上觀」以配合美國實施「釜底抽薪」之計。但習主席出訪歐洲後在俄歐之間的「斡旋」與「協調」作用又無疑打亂了美國既有的「趕麻雀(驅趕資本)」計劃。因此,在習近平主席訪問完德國,德國對季莫申科的態度(實質上就是對烏克蘭反對派)出現轉折性變化之後,美國發現其在歐洲「趕麻雀」的計劃已經難以完成的情形下,耶倫不得不於3月31日晚上再次「出爾反爾」宣布維持原有購債規模不變。這也是為什麼哈格爾到訪中國前先後在夏威夷、日本高調挑釁中國,甚至不惜擺出一副正式「放狗咬人」(支持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而那條狗也嗅覺異常靈敏地在哈格爾訪問日本前(4月1日)公然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則」急於通過「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安倍的這一舉動一方面討好美國主子,另一方面達到了藉機給自己「鬆綁」的目的。

高手過招,而且是被對手知曉深受「內傷」的人在與對手過招的時候,任何的「心浮氣躁」、「破釜沉舟」式的做法都是忌諱,不但很容易被對手抓住「破綻」而化解,甚至借力打力導致加重自己的「內傷」。這次美國將好不容易才積聚起來的一些「內功」全部使出來企圖取得「畢其功於一役」的效果,也算得上是犯了大忌,結果不但事與願違,反而徒耗了自己的體能與「內功」。

這一輪大國博弈完畢以後,接下來的看點恐怕又要轉移到中東北非地區、朝鮮半島、東海與南海地區了。下一步包括埃及、敘利亞、伊朗、朝鮮、東海、南海等方向的動態值得密切關注,當然也不排除會波及到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突尼西亞、利比亞、葉門、巴勒斯坦與以色列、黎巴嫩、土耳其、委內瑞拉、蘇丹甚至一些非洲地區如中非、馬里。

圍繞著中國,在「藏獨」、「疆獨」、「台獨」、「港獨」、「南海」、「朝鮮」、「日本」等諸多牌被美帝一口氣悉數打完且功能盡廢以後,美帝手裡還有多少牌可打?又能發揮什麼神效?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2.美元在國際貨幣市場「收放自如」的難度越來越大

昨天,海關總署發布了我國2014年一季度進出口統計數據。

數據顯示,2014年一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5.9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3.7%,其中出口3萬億元,下降6.1%;進口2.9萬億元,下降1.2%;貿易順差1028.3億元,收窄60.9%。

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03萬億元人民幣,下降11.5%。其中,出口1.04萬億元,下降9.2%;進口0.99萬億元,下降13.8%;貿易順差468.6億元,去年同期為貿易逆差67.1億元。

引起筆者關注的是,這次海關總署公布的統計數據中首次使用「人民幣」作為直接(或者成為「第一」)計價工具,而不再像以往一樣以「美元」計價。

這意味著今後中國有關進出口統計數據將不再以「美元」作為直接或者第一計價工具;也預示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正在逐步加速,今後在進出口貿易結算的貨幣工具中人民幣的使用份額與頻率也會逐漸增加。

隨著中國在去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貿易大國,以及人民幣今年在已經建成的離岸中心的結算量的逐漸增加,可以預見,今後在國際貿易結算、國際投資甚至國際貨幣儲備中,中國將更加傾向於直接使用人民幣作為工具,這對美元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筆者認為,隨著人民幣國際化步伐「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的推進,無疑將給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制定與貨幣工具的選擇增加越來越大的難度。美聯儲如果繼續選擇「量化寬鬆」的話,那麼隨著美元在國際貿易結算、國際投資與國際貨幣儲備中使用量的減少,其持續超發的貨幣總有一天會迴流美國最終「反噬」自己,造成美國國內的通貨膨脹並進而影響美國的社會穩定;如果美聯儲選擇逐漸縮減「量化寬鬆」的劑量甚至採取加息政策讓美元迴流,則美元迴流以後留下的市場空白正好被人民幣或者歐元所逐漸填補,這樣給日後美元再流向國際貨幣市場無疑增添了變數與難度。

今年以來,國內有很多美國的「擁躉」們(最典型就數那個所謂的著名財經評論員「牛刀」之流了)一直在蓄意唱衰中國經濟,目的就是在人民幣國際化還沒有完全準備就緒的條件下配合美國的主子將美國多年來超發的貨幣先導流回美國,這樣一方面可解美國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可以由此引發新興經濟體的「貨幣功能紊亂症」,然後再將迴流美國的美元回灌廣大發展中國家大量收購這些國家的「實體資產」,藉此實現美國經濟所謂「華麗轉身」的目標。

要破掉美國及其在中國國內代理人的這一「毒計」,也並非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筆者認為,發展到今天的中國,不但在政治、軍事與外交領域已經擺脫了那種「任人宰割」的命運,即使在西方長期主宰的國際經濟乃至金融領域,中國也並非如某些西方代理人所「鼓吹」的那樣全然處於「任人宰割」的地位。今天的中國已經具備了在「金融保衛戰」中相應的「自衛能力」——如果那些國際金融資本家自己不惜「自損八百」也要發起「傷敵一千」的「金融貨幣戰」的話。

面對西方及其潛伏在中國境內的「金融第五縱隊」蓄謀已久的「金融貨幣戰」,中國最需要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的戰略定力與戰略耐力,按照自己既定的「戰略部署」與「戰略節奏」走下去,不被那些用心邪惡的「鼓噪雜音」擾亂自己的「心智」就可以了。李克強總理這次在「博鰲亞洲論壇」上鄭重聲明「不會為經濟一時波動而採取短期強刺激政策,而是更加註重中長期的健康發展」其實就是對那些自去年以來就開始不斷蓄意唱衰中國經濟的西方及其「第五縱隊」的強有力的回應。

那些蓄意唱衰中國經濟的西方經濟界、學界、媒體甚至包括其潛伏在中國國內的「第五縱隊」的代理人們之所以「步調一致」的給中國經濟上演了一出「大合唱」,無非就是想通過製造「經濟恐慌」氣氛,打亂中國經濟發展既有的「戰略部署」與「戰略節奏」,從而引發中國經濟與金融「紊亂症」,達到「亂中取勝」的目的。

雖然自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為了避免經濟衰退而超發了不少貨幣,導致M2總量出現連年快速增長的態勢,導致國內防通脹的壓力越來越大、宏觀經濟的調控難度越來越大。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這些新增的M2總量在適當的時候也會成為打擊「美元霸權」的子彈,因為一旦美元開始迴流美國時,中國就可以乘勢將這些M2用於填補美元迴流後留下的國際貨幣市場空白。相應地,一旦美元的市場份額逐漸被其他貨幣所填補,那麼已經迴流的美元要想再流入國際貨幣市場「興風作浪」的難度將會越來越大——因為貨幣與商品一樣,在一定時期內,其市場需求的存量與增量總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有限的市場空間被別的貨幣擠佔了,要想再奪回來就會難上加難了。

下面我們不妨來看最近發生的幾則有關美元與人民幣的新聞:

1、美聯儲19日表示,將在利率前瞻指引中放棄6.5%的失業率門檻。耶倫表示將在今年秋季結束購債,並在6個月後首次加息。

2、美聯儲主席耶倫3月31日在訪問芝加哥戴利(Daley)學院的製造實驗室時發表演講,稱美國經濟仍需要「一段時間」的非常規支持,削減QE並不意味著降低刺激承諾。

3、工行新加坡人民幣清算行清算量超10萬億。

記者從中國工商銀行獲悉,截至2014年4月8日工行新加坡人民幣清算行完成的清算業務量已超過10萬億元,其中單日清算峰值從最初的20億元發展到現在近3000億元,呈現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有力地推動了新加坡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建設。

據介紹,今年以來工行新加坡人民幣清算行的各項業務全面提速,一季度共完成清算量6.9萬億元,是去年全年的2.7倍。目前已有73家當地及外資銀行在新加坡清算行開立了人民幣清算賬戶,清算服務覆蓋33個國家和地區。清算行總資產、人民幣存款均比年初實現了翻倍增長。

工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新加坡清算行人民幣清算業務的迅猛發展是人民幣跨境使用日益擴大的直接體現。

4、澳洲考慮將悉尼打造成人民幣離岸中心。

 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周五(4月11日)在上海發表講話時表示,澳洲考慮將悉尼打造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

  澳洲聯儲(RBA)和中國央行(PBOC)正在合作,為未來實現在悉尼清算與結算而努力。

澳洲財長霍基(Joe Hockey)在周五稍早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澳大利亞和中國達成一致,將加強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

  聲明顯示,澳大利亞和中國的銀行均十分努力推廣澳元和人民幣的直接交易。過去一年的每月交易額從直接交易前的相當於3.24億美元增長了6倍多,至24億美元。

5、英德角逐人民幣離岸中心

從3月28日到3月31日,前後3天之差,央行相繼與法蘭克福和倫敦簽署人民幣清算和結算諒解備忘錄。在這場以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為目標的馬拉松中,誰將領跑,大戲剛剛開始。

「從中國角度來說,我們創造可以開展離岸人民幣業務的條件。至於能不能形成中心,可能還要靠他們自己的努力,也要看天時地利,看市場參與者的意見。」央行行長周小川如此坦言。

6、滬港通採用人民幣結算。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4月11日表示,滬港通採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

儘管美聯儲主席在有關「量化寬鬆」問題上的表態稱得上「翻臉比翻書還快」,儘管澳大利亞、英國、德國有關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爭奪戰還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其進程,但是新加坡人民幣離岸中心人民幣結算使用量的數據是切切實實、不容忽視的,滬港通人民幣結算的雙向流動也是切切實實、不容忽視的。

不管美聯儲的耶倫在貨幣政策問題上「翻臉」是不是比中國川劇中的「變臉」戲法還要快,不管法蘭克福、倫敦或者悉尼在「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爭奪戰中是否「三心二意」還是「陽奉陰違」,但是只要人民幣在境外結算中在不斷的穩步上升,人民幣在國際化的征程中始終堅持「以我為主」、「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的推進就夠了,足以增加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決策難度」就夠了,足以打亂美聯儲「收放美元」的步驟與節奏就夠了。

耶倫在「量化寬鬆」問題上上演中國川劇的「變臉戲法」不就是為了引發新興大國的「金融功能紊亂症」從而引發一場新的「金融危機」甚至「經濟危機」嗎?結果如何,恐怕並不完全取決於發起進攻的一方的主觀意願,更取決於各自的「內功」如何。

在歐元與人民幣對美元市場份額都「虎視眈眈」的今天,在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貿易國完全有條件要求進口中國商品的國家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的背景下,美元「得心應手」「收放自如」的日子恐怕會一去不復返了,美國恐怕得仔細評估一下「一旦收回去恐怕就難以放出來」的後果。

推薦閱讀:

最近大家都在說氣質,氣質到底是什麼?是怎樣看出來的?請附圖說明?
這部堪比琅琊榜的現代劇,或是胡歌最近兩年的唯一新劇
潮人鳳姐,最近雷語頻出
最近有什麼書值得讀?|「外文好書」聯合推薦書單
最近該如何

TAG:美國 | 最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