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飲食是文明病流行的主因
06-20
健康新理念—素食: 錯誤飲食是文明病流行的主因2011-02-14 作者: 來源:中國教師教育視頻網 字體:默認 16 18 20 推薦給好友 文明病是指癌症、心腦血管疾病、肥胖症、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症、骨質疏鬆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結石症(膽結石、腎結石)等,慢性嚴重危害生命健康的疾病。這些疾病都是大量吃肉類,也就是高動物蛋白飲食所造成的。 (一) 肉類的危害 凡是動物性食品皆稱肉類,包括禽、畜、魚、蝦、蟹等,還包括蛋、奶動物蛋白質類。肉類的主要成份是脂肪、蛋白質、膽固醇、礦物質等。對人類健康危害最大的是吃肉成癮。肉食在消化過程中產生類似嗎啡樣的化學成份,能刺激神經系統,讓神經系統以為精神狀態好,這種刺激會讓人上癮。「肉越吃越饞」的說法。就是人們吃肉產生依賴不願意吃素的主要障礙。 1、肉類與癌症 ①、肉類有促癌作用 肉類可以促使癌細胞生長,吃肉越多(指一切動物蛋白)患癌率越增高,這在實驗室和臨床觀察都得到證實。人們認為蛋白質應從肉中來,食多無礙,不知植物蛋白更適合人。其實人每天的蛋白質,早期德國科學家卡爾沃夫(1831~1908年)發現人每天只需48.5克,但卻建議攝入118克,那時他們認為吃再多都不過分,因為19-20世紀的歐洲,認為有教養的人應該多吃肉,無肉吃就是窮和懶惰。因為這樣的文化背景,坎貝爾教授原也是食肉者,直到他參加(1960年)菲律賓的兒童救助項目時才改為素食者。他在研究中發現,黃曲霉素是致癌的主因,還發現富有家庭肝癌發病率高(甚至有4歲患病的),後印度科學家的動物試驗與菲律賓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在他後來的動物試驗和中國人群的調查中,證明動物蛋白有促進癌細胞生長的作用。在實驗中看到癌細胞的培養結果,顯示動物蛋白與植物蛋白有很大的差異,動物蛋白有促進癌細胞生長而植物蛋白不會。坎貝爾教授的癌症細胞試驗,20%蛋白質(動物)培養癌細胞生長很旺盛。5%蛋白質(動物)培養癌細胞生長不旺盛。 說明高動物蛋白能加快癌細胞生長,若減少動物蛋白則癌細胞生長減緩。低黃曲霉素+高蛋白,反應強。高黃曲霉素+低蛋白,反應弱。癌細胞生長取決於蛋白質的攝入量,但不是所有蛋白質都促進癌症,植物蛋白質即使攝入很高劑量也無促癌的作用。遠離動物蛋白可以避免癌症。在實驗室得到的結論,又在中國的人群調查中更進一步得到證實。臨床上很多癌症病人,只要控制動物蛋白質飲食,調理好作息時間和好的心態,早中期癌症有很多是可以控制達到好轉甚至治癒的。 動物蛋白有促癌作用,是癌細胞生長發育的溫床,再加上致癌物,如黃曲霉素、亞硝酸鹽等更易導致大量癌細胞生長,終於在人體發展成為癌症。人們常吃的食品中,加工肉品類有致癌促癌作用,香腸、火腿腸、肉乾、肉鬆、魚鬆等,含大量致癌物質的亞硝酸鹽,防腐和顯色作用,含大量防腐劑,加重肝臟負擔,對身體傷害更大。台灣有一位14歲學生(初二)五年級時開始每天一根火腿腸,到醫院檢查發現已是大腸癌晚期(家人無此病史),深圳一朋友的同事(大量食肉)在婚檢時發現大腸癌已至晚期。 燒烤類近來變得非常時尚,熟不知含大量致癌物,蛋白質變性會加重肝腎負擔,其發散的香味也有致癌作用,平時家庭烹調的魚肉類的油煙中也含大量致癌物質,所以婦女雖不抽煙,但肺癌的發病率也很高。近20年台灣女性癌症激增,平均每天就有6名女性死亡。高雄醫學院統計117位女性肺癌病患中有106位不吸煙,但經常烹調肉類。平時少吃蔬菜,烹炒魚肉類的油煙含大量致癌物質硝基多環芳香烴(DNP),主婦料理一餐魚肉吸入的DNP是室外的188倍。如果炒蔬菜則無這種致癌物質,婦女罹患肺癌風險會大大降低。解決健康問題的捷徑不在醫療而在餐桌,不在醫藥的發明或高科技的發現,正確膳食就能預防疾病減少醫療風險與患病痛苦。 ②、低鉀高鈉體質適合癌細胞生長 正常細胞是鉀高鈉低,細胞內鉀是鈉的十倍左右,鉀不足易造成細胞癌化,鉀升高,癌細胞就能恢復正常,癌症是可以逆轉的。如何提高鉀,降低鈉呢?食物中的鉀/鈉比值非常重要,蔬果、植物類多數>200,更有高達300-400。而雞、鴨、魚、肉類不超過3—5,火腿僅0.3,龍蝦僅0.9,罐頭類加工食品(速食麵)都在1以下,不是健康食品。 ③、身體對食物中鈣的吸收取決於磷的含量,不是肉吃多,骨頭湯喝的多就補鈣,而是鈣/磷比值越高,鈣越容易吸收。萵苣鈣含量並不高,但是比值是肝的70倍,是牛肉、豬肉的23倍。鈣的含量沒有牛奶高,但吸收率很高。營養成份不能單一看,動物性食品食入過多,鈣的吸收反而會不足,身體就會自動抽取骨髓中的鈣來平衡身體的酸鹼度,吃肉越多,鈣就會流失越多,所以現在的小孩多汗、易骨折。動物蛋白減少,鈣的需求會減少。一杯咖啡可造成2-3毫克的鈣質流失,一個漢堡鈣流失28毫克,一個牛排(30-40克)致200-260毫克鈣流失。 牛奶鈣的吸收率32%;蕪青葉鈣的吸收率51.6%;花莖甘藍鈣的吸收率52.6%;芥菜鈣的吸收率57.8%;圓白菜鈣的吸收率64.9%。 2、肉類與心臟病、高血壓、結石病、糖尿病關係密切。動物蛋白與脂肪、膽固醇與這些慢性病的關係密不可分。人是一個整體,所有的肉類都含有膽固醇,所有的植物蔬果穀物都無膽固醇,吃動物蛋白則血中膽固醇升高,控制動物蛋白的攝取,膽固醇就會下降,靠藥物控制是不理想的、沒有用的。血中膽固醇增多,血液粘稠(抽出的血沉澱後肉眼可見血清如果凍狀,膽固醇不高的人血液中的血清是清而透明),使血管通過性差,血管阻塞,血管硬化,這是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礎。阻塞在心臟,則患心臟病;阻塞在腦則中風偏癱;小血管動脈硬化,血管壓力增加致高血壓。從美國心臟科醫生艾索T斯對臨床嚴重心臟病患的觀察,還有奧尼什醫生的臨床實驗研究結果顯示,控制飲食,給全素食,心臟病發作次數減少,血管造影顯示血管阻塞降低,血管通過量增大。另一組正常給葯、飲食不控制,結果膽固醇比實驗組高,胸痛發生率也高,說明藥物治療如不配合飲食則沒有效果,甚至副作用大過疾病的危害 (美國因藥物的副作用等反應占死亡率的第三位,僅次於心臟病、癌症),說明在控制肉類攝取的條件下心臟病也是可以逆轉的。 攝入足夠量的動物蛋白,尿中鈣與草酸濃度增高,若在腎中相遇則形成草酸鈣結石。肉食越多,膽固醇越高,膽汁分泌也愈多,膽汁中的膽固醇造成膽汁過於粘稠形成膽結石。 高蛋白飲食致營養過剩,肥胖之後易引起糖代謝紊亂產生Ⅱ型糖尿病,我國已有兩千多萬,還有兩千多萬的准患者 (葡萄糖耐量降低),全球有2.46億,平均每10秒有一人死於糖尿病。美國科羅拉多州1300人受試,脂肪攝入多,Ⅱ型糖尿病增多。Ⅰ型糖尿病多在兒童,早期牛奶餵養的小孩發生較多。與胰島細胞受到傷害有關。詹姆斯安德森博士試驗:50個不超重糖尿病,25個Ⅰ型,25個Ⅱ型。美式膳食一周後改為低脂高纖,三周後胰島素劑量平均下降40%,膽固醇下降30%,三周後24人不需胰島素治療(Ⅱ型糖尿病),另一個人每天35單位胰島素第8周不需胰島素治療。威脅人類健康的是Ⅱ型糖尿病,死於心臟病或腦中風的危險升高2—4倍,是失明的主因,引起晚期腎病、尿毒症,有60-70%中度或重度神經損傷疾病,60%需下肢截肢,導致牙周病,牙齒脫落靠藥物治療是不智的。對付糖尿病主要接受素食還要運動,管住嘴,邁開腿,低脂、高纖加運動。(素食+運動,不吃精細糕點、西點和糖)。 3、肉類與亞健康 亞健康就是酸性體質,目前70%的人屬酸性體質,即亞健康狀態。這是長期錯誤飲食導致體質衰弱(大量食肉,喝碳酸飲料),原因不明的全身無力、精力不集中,難以入睡或失眠、疲勞、耐力差,或全身酸痛,易感冒、皮膚鬆弛易生皺紋有黑斑,或皮膚暗沉,有疹痘、易感染反覆發作,虛胖、口臭等,體檢無明顯不正常,這些就是所謂的亞健康,這也是各種慢性病的總根源。若長此以往,各種慢性病就會光顧你,包括各種癌症、心臟病、結石病、糖尿病,各種關節病、痛風、過敏症、骨質疏鬆症,兒童也會記憶力下降等等。 ①、什麼是酸性體質 酸性:血液(組織液)中的PH值在7.0—7.2,偏於中間是酸性體質——癌症體質,養癌細胞。 鹼性:PH值在7.35—7.45,正常體質(嬰幼兒多在7.45左右)也是通常所說的弱鹼性體質。(非典病毒的培養液是7.0,過酸過鹼都不能成活。)酸性體質,說明身體已創造了適合病毒、細菌、癌細胞的生長環境。PH6.8以下死亡。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院研究測定600名癌症患者的唾液酸鹼度,90%是酸性,85%只有5.8,這種病症病人唾液酸化的驚人事實,還不該猛醒嗎? 若是體液酸鹼度減少0.2,輸氧能力就會下降69.4%,造成組織細胞缺氧,偏酸性有利於病源菌的生長。過去把疾病都推給微生物,光講環境的消毒殺滅,藥物治療,只是殺滅細菌病毒,而不知改變人體的內環境,這是不客觀的,若人體沒有微生物的生長環境是不會生病的。還是我們的老祖宗有智慧,早在《黃帝內經》就說「正氣內存,邪不可干」。 ②、如何改善酸性體質 酸鹼體質如何調整?除了生活作息影響以外,最大的影響來自飲食的攝取。檢查每天所吃的食物,天然的未精加工的粗糧、蔬菜、水果等這些植物性食品都是鹼性(食物經過消化道分解的代謝產物是鹼性或酸性);一切動物性食品全是酸性,碳酸飲料也是,其中可樂的酸性貢獻最大,一顆蛀牙放在其溶液中3-5天即不見蹤影。白糖是強酸性,白面是酸性,白米、花生、炸豆腐是弱酸性,其它蛋糕、西點很油的食物酒類等都屬酸性食品。甜食使兒童智力下降,調整你的飲食習慣,就能恢復健康的體質。 (二) 蛋奶的危害 1956年美國政府作為全民飲食的建議號召人們以肉食和蛋奶為主食。日本也強調牛奶為學生必喝的飲料,我國在近三十年普遍提倡飲用營養豐富的奶類。蛋中的膽固醇含量非常高,每百克全蛋的膽固醇含量是550毫克,居豬、牛、雞肉之首(穀類、蔬果、豆類是0),食多了增加血中膽固醇,膽固醇是文明病最強的預測因子,與高血壓、心臟病、結石症等密切相關。它和牛奶一樣是引起所有呼吸系統、過敏性疾病的根源。喝奶後身體無法排除粘液副產品,無法消化87%酪蛋白,不易消化的膠質物質會產生腹脹,無法消化的蛋白質片斷又是過敏源,造成自體免疫系統不正常的產物。科學家已告訴我們牛奶及乳製品至少含25種以上異類蛋白,是過敏反應的主因,罹患自體免疫系統病者應遠離。過早的牛奶代替母乳可能產生Ⅰ型糖尿病,臨床上有很多根據支持這種說法。事實上母乳是以白蛋白為主,並有碘、鐵、磷、鎂,母乳中色胺酸及胱氨酸的含量為其它動物所不及,是嬰兒發育所必須,母乳中的卵磷脂與牛磺酸是腦部眼睛發育所必須,而牛乳缺如。動物乳蛋白質含量比人高,但人奶是長腦,動物奶是長身體,動物奶沒有腦部發育的要求,不適合人類。豆漿可取代牛奶是經得起歷史考驗的綠色食品,對人有利無害。 牛奶的營養成份和鈣的含量確實很高,讓很多人覺得可以補鈣,但是喝牛奶愈多的國家,該國的髖骨的骨折率愈高。這是1986年的結論,說明牛奶對骨質疏鬆症無任何幫助。事實上體內激素維生素D鈣三醇可以調節鈣的吸收和排泄,若在大量高濃度鈣的體質中,就會失去鈣三醇的調節作用,認為體內不缺就不會調節。赫斯特德教授在此研究報告中指出長期大量濫用某種物質,身體就會喪失對該物質利用效率與精細調節能力,這是自然生理的法則。某一營養成份是身體需要的,但長期大量使用,這個身體的回饋機制會被麻痹掉,反而會認為身體永不饋乏,沒辦法調節,就會有大量鈣的流失。 (三) 精細食品及化學添加物的危害 1、白米、白面、精加工後糠和麥麩已被去除,白米中如蛋白質、脂質、維生素B族、E、D,纖維素、微量元素、鉀、鎂、鋅、鐵、錳、鉻等全在米糠中,營養十分豐富。但精加工後已被統統丟掉,到煮成飯,吃到嘴裡只有45%的營養了。糙米難看、口感較硬是因為有纖維素,因此可以減少腸中細菌和食物轉變成有毒物的機會,稀釋食物有毒物質,預防大腸癌,直腸癌和痔瘡,糙米有飽足感,是有效安全的減肥食物。 精白面損失的營養成份:維生素E100% 、維生素B190% 、泛酸96% 、 維生素B6 83% 、維生素B281%、葉酸78.2%、菸鹼80%、亞麻酸50%、蛋白質22%、錳84%、鐵76%、鎂76%、鉀74%、銅74%、鈣60%、鋅54%,所以當今人們須吃維生素片來補充,不然微量元素就會不足。但是營養是整體的,不是缺什麼補什麼,若單補還會造成傷害。過量會中毒。 2、白糖,強酸性,慢性食物中毒,長期食用損害牙齒,掠奪體內維生素B,破壞鈣的新成代謝,對神經系統有壞影響,兒童調皮、暴躁、易感冒、多動,成人情緒低落緊張,吃巧克力,甜食多,自殺症、抑鬱症年年上升,白糖燃燒體內養分,使免疫力下降。必須調整飲食加強身心休養可以改善。 3、精細糕點、碳酸飲料及化學添加物,這些全屬酸性食品,本質上與食肉沒有區別。當今幾乎所有的糕點、飲料都含有色素、香精、防腐劑、糖等,這些都會增加肝腎的負擔,還會在行為上出現多種毛病。我們先從一些例子來看,去掉這些含糖的精細糕點食品後,美國十二所少年感化院8076個孩子特異行為下降47%。洛杉磯留護所1382個問題行為,自殺傾向下降44%。紐約803所公立學校改變午餐,前後國家考試成績百分位排名,學生成績得到提升(只干預一餐)。在碳酸飲料中,可樂最酸,對人的傷害最大,特別是兒童,這些糕點飲料會使體質酸化,降低免疫力,是小胖孩、齲齒、近視眼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現在超市食品,好多都用油炸。炸雞塊、薯片、速食麵等,還有蛋糕、麵包、餅乾等為了口感佳,容易保存大多使用人造脂肪(美國加州已立法所有食品中禁用人造脂肪即氫化植物油),這些脂肪積存體內,不容易排出,增加血管負擔,會形成潛在的危險。現在超市食品大都含有這類物質,因用人造脂肪製作易保存、口感好。要下大決心,才能管住人的口服之欲。還有味精,學名谷氨酸鈉,有鈉離子,細胞中的鈉離子高會導致促進癌細胞生長。過度添加損害腦神經,頭痛、頭昏、疲勞、倦怠、行動不協調、氣喘、視力模糊、學習能力下降。轉自:中華素食網 原文地址:http://www.chinavegan.com/2011/02/2011021210342418.htm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Bottega Veneta(葆蝶家)2014早秋流行發布
※【Miuo】流行元素:馬海毛,柔美至上
※1992年最流行歌曲是什麼?
※幾款女士流行服飾裁剪圖
※職場調侃:女白領溜須拍馬新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