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篇,讓你有「漏」可撿!
撿漏,原是古玩圈的行話,指用很便宜的價錢買到很值錢的古玩。在清末民國,甚至是幾十年前藝術品收藏剛剛興起的年月,關於撿漏的故事不時上演。著名收藏家仇炎之上世紀50年代初以1000元價格從香港同行手中購得成化鬥彩雞缸杯一事,時至今日仍被收藏界視為「撿漏」的範例。然而這樣的範例只能被當做傳奇一笑而過。
鬥彩雞缸杯成名記
仇焱之:1949年,在香港古玩市場上,出價1000港幣買回一對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坂本五郎:1980年11月在香港蘇富比拍出了528萬港元。玫茵堂主人:1999年4月在香港蘇富比拍出了2917萬港元的天價。劉益謙:2014年4月,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以2.5億港元的價格竟得,加上傭金為2.81億港元。
時下,藝術品市場的信息越來越透明,撿漏的定義也在逐漸改變,靠「撿漏」淘到好東西開始變得沒那麼簡單。今時不同往日:隨著股市的疲軟,樓市的打壓還有貴金屬的徘徊不前,使得一些人需要找到新的投資口,近幾年由於國內興起的藝術品熱潮,資本大舉進軍藝術品市場促進了文化消費。在這樣大的市場環境下,收藏圈裡早就有前輩說過:三十年前已沒漏可撿。
不過儘管如此,還是有一部分孜孜不倦地深陷在「撿漏」的世界裡不能自拔。重點是確實也有人因此而大獲豐收,是巧合運氣還是傳說的真行家?小編告訴你,其實他們是在「科學撿漏」!何為「科學撿漏」,就是在如今市場透明的時代,以藝術品交易的大數據作為支撐,科學的分析相同藝術品的地域、時間、還有大小拍賣會的差異,從而賺得其中差價,這或許也是古董商賺錢的方式之一。
致謝,數據來自artnet
致謝,數據來自artnet
大小拍賣會差異
很顯然地,同一件藝術品在不同的拍賣平台所拍得的價錢肯定大相徑庭。而這樣大小拍賣會的價格差異也同樣給意在撿漏的你提供了新的機會。
清雍正·黃地青花三多花口高足碗以138萬元的價格成交,而其第一次出現在拍賣市場上是在幾個月前的梅洛斯&柯克(Mellors & Kirk)拍賣會上,當時的落槌價只有5萬英鎊。
唐 白玉神人佩一件原本在朋友圈裡銷售8萬元無人問津的4厘米高的古玉,在香港邦瀚斯拍賣出了290萬元的天價。
清乾隆 纏絲南紅瑪瑙朱雀鈕「叢雲」一位買家在去年的西泠秋拍中以1.8萬元低價購入的清代閑章,在2017年的北京保利春拍中,被人以380萬元競得,半年時間凈賺200餘倍。
2015年5月底結束的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件清乾隆·鬥彩蓮托八吉祥紋圓罐成交價達到了315萬港元。而僅僅在2月底的時候,這件官窯瓷器在倫敦的一場小拍中的價格只有32000英鎊。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內,這件瓷器的漲幅超過了8倍。
地域差異撿漏的可能性之一就是地域差異,具體說來地域差異分兩類。其一是海內外差異,中國人到國外買中國古董藝術品的過程大致已經有了十幾年的歷史。民國期間,國內戰亂,民不聊生,藝術品是向外流的,很多國寶就這樣被賣到了國外或是被帶出了國門。2000年以後,隨著內地文物藝術品市場價格的不斷攀升,國外中國藝術品的價格逐漸低於了內地,因而開始出現內地的藝術品藏家出境去找貨,買到再帶回到國內來。最初的時候,大家多是去少數那幾個國家的知名大拍賣行,比如去倫敦、紐約的蘇富比和佳士得,後來逐漸擴展到日本、法國、德國。每次去成交幾件藏品,回來擺在古玩店裡或送到北京的拍賣公司,據說常常能賺上一、二倍的錢!再後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這一點,使得早期去國外依靠地域差異撿漏的人又發現了新大陸,轉向一些非英語國家、英美中小城市和小拍賣行。
2006年,在法國第戎拍賣行出現了一方「清乾隆白玉御題詩『太上皇帝』圓璽,」被國人以100.8萬歐元買走。2011年,該方御璽在北京保利以1.61億元拍出!
在2012年中國嘉德的秋拍中,一件清乾隆·御制金桃皮鞘「天字十七號」寶騰腰刀,成交價為4830萬港元,而其在2005年德國的一個小型拍賣會上,成交價只有130萬元人民幣。
在德國科隆的「Lempertz」拍賣行的一個拍賣會上,一幅齊白石的作品《大富貴亦壽考》以1.5萬歐元起拍,最後被現場和電話委託出價的中國買家給爭到了40萬歐元,增幅達27倍!
這隻在去年歐洲某拍賣會上33萬歐元落槌的乾隆寶璽,放到2017年的北京保利春拍,最終以2300萬元成交。
法國小拍上,這隻三清茶碗3.2萬歐元落槌,到了2017年的北京保利春拍,730萬人民幣落槌,這一年的投資回報,高達20多倍!
此外,地域差異這一點在書畫收藏上體現得比較明顯。比如在南方買北方畫家的畫,在北方買南方畫家的畫。利用書畫作品本土藝術家在本地和外地的價格差來進行「撿漏」。
時間換空間
通過對市場的預判尋找暫時被市場低估的的藝術家或者藝術品,作為「潛力股」期待日後升值,這也是目前最可能有撿漏機會的途徑。當然,這也是建立在足夠的收藏知識專業眼光的積累之上。如今相比真偽鑒定較為困難的近現代書畫和古代書畫而言,當代書畫家大都健在,購買的真偽鑒定問題就迎刃而解。隨著當代書畫作品的受青睞,使得資金不是特別充足且眼光長遠的收藏家更願意去收藏二三類新藝術家的作品,以望在未來能得到更好的回報收益。早在70年代,那時候買畫的時候,像北京幾個重要畫家,李可染、吳作人、蔣兆和,當時收購價都是45塊錢,而齊白石才賣10塊錢。如今看來,中國書畫增值了1000倍不止。
(請橫屏觀看)
《茅山雄姿》最早現身拍場是在1999年,拍出308萬元,2004年以460萬元起拍,並創出當時傅抱石個人書畫拍賣的世界紀錄——2090萬元,如今以1.87億元成交,18年間上漲了60倍。
在1952年的時候,黃賓虹的畫才1塊錢一幅,普通工人一個月工資可以買好多幅。
《黃山湯口》在2017年中國嘉德春拍中以3.45億成交。
在2012年北京保利的春拍中,一件乾隆御題官窯貫耳方壺,成交價為3622.5萬元,而其在2009年紐約佳士得的秋拍中,成交價僅為21.85萬美元。
抗戰期間,仇炎之在北平花費800元買的宣德雪花藍大碗,這隻碗最終賣到了370萬港元!被香港趙氏拍到手,共增值4000餘倍。
清雍正天藍釉團壽心蓮花式盞托在2010年出現在香港佳士得以314萬港元成交,
2017年春拍,成交價為424萬港元。
戴福保舊藏的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1971年他花1680英鎊購入,2010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它以2.5266億港幣創當時拍賣紀錄。
最後小編還是提醒你撿漏需謹慎!隨著藝術品市場的健康發展,「撿漏藝術」應運而生,它好像是「撿漏」的升華,是新時代的新理解。「撿漏藝術」是當下新藝術潮流下的產物,摒棄了藝術品高高再上的姿態,以實惠的價格,滿足大眾對藝術品的需求。撿漏藝術的使命就是讓藝術走進每個人的生活,引領藝術領域走上一個新的台階。
推薦閱讀:
※學習臨摹王羲之蘭亭序,這篇教程不得不看,收藏起來慢慢學!
※一美國穆斯林姑娘的思考.無論你是穆斯林還是非穆斯林.我都希望你能讀完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可以挽回你的婚姻和愛情。
※打開這篇,讓你七天下不了床
※富不過三代怎麼破?這篇文章把事情說清楚了
TAG: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