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五四運動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光明日報署名文章 《紀念五四運動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2009年05月05日 5月2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同中國農業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指出,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也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正是因為有愛國主義這一強大精神支柱,我們中華民族才能歷經磨難而生生不息。一、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空前廣泛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群眾運動

1919年5月4日,爆發了中國近代歷史上一場空前廣泛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群眾運動,被人們一直視為「東亞睡獅」的中國人民終於從內憂外患中警醒起來,顯示出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偉大力量。這場聲勢浩大的群眾運動,以北京大學等高等學校的青年學生為先導,逐漸發展成為以工人階級為主要力量、有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參加的全國規模的反帝愛國運動,對中國近代政治和文化走向乃至社會變革都產生了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五四運動的發生,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根源。中華民族曾經有著令人驕傲的輝煌,對世界文明進步做出過重要貢獻。然而,自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長期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停滯狀態。外受西方列強的侵略和欺侮,內受腐朽沒落的封建專制統治的壓迫和剝削。西方列強的野蠻入侵和中國封建統治者的腐敗無能,使中華民族處於瀕於亡國滅種的水深火熱之中。

從1840年西方列強憑藉堅船利炮強行打開中國國門之日起,在短短的六七十年間,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接踵而至。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後,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1842年)、中英《虎門條約》(1843年)、中美《望廈條約》(1844年)、中法《黃埔條約》(1844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後,清政府被迫同俄、美、英、法四國分別簽訂了《天津條約》(1858年),同英、法分別簽訂了《北京條約》(1860年)。這以後,又有中法戰爭後的《中法新約》(188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的《馬關條約》(1895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後的《辛丑條約》(1901年)等不平等條約強加於中國人民身上。在這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背後,是一系列割地、賠款、租界、授予特權等喪權辱國事件的發生,中國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得四分五裂,清政府也淪為西方列強的附庸。

面對西方列強的入侵,中華民族的反抗鬥爭一天也沒有停止過。通過人民群眾的三元里抗英鬥爭、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武裝起義和改良派的戊戌變法,中國社會內部的各種進步力量和仁人志士,為了中華民族的救亡圖存,從各自的政治理念和利益訴求出發,在黑暗中苦苦探求著振興中華的真理和道路。 孫中山先生作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領導辛亥革命徹底推翻了封建帝制,打開了中國發生歷史性巨變的閘門。但是,辛亥革命後的中國,仍然處於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之下,國家更加積貧積弱,社會愈加戰亂不已,人民依然饑寒交迫。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西方列強把持的巴黎和會上,竟然決定把戰敗國德國在中國山東攫取的各種權利轉讓給日本。中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國際地位非但沒有上升,反而進一步下降;國家權益非但沒有得到維護,反而成為列強們進行政治交易的籌碼。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猶如雪上加霜,激怒了中國人民,由此爆發了偉大的五四反帝愛國運動。 五四運動的發生,還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根源。自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後,中國的有識之士和先進階級也開始了睜眼看世界的歷程。他們想搞清楚中國何以落伍、西方國家又何以強大的真正原因,並探尋拯救中國的道路。從農民運動到改良變法、再到辛亥革命,中國的先進人物在探求社會變革的同時,也在求索救國救民的真理。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那時先進的中國人,經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麼書都看。(參見《毛澤東選集》第4卷)這種以西方民主主義為主要內容的思想啟蒙,在五四運動前夕的新文化運動中達到了高潮。 新文化運動提出了民主與科學的口號,矛頭所向直指維護封建皇權統治的封建專制文化,起到了打開思想禁錮、啟迪民智的積極作用。但是,帝國主義的侵略不斷地打破中國人學西方的迷夢。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真實目的,並不是幫助中國發展資本主義,更不是幫助中國建立獨立的資產階級共和國,而是要使中國長期淪為西方列強的附庸。 就在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在經歷了新文化運動的短暫興奮而又重新陷入苦悶和迷茫之時,「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顯示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力量,使中國的先進分子在黑夜裡看到了曙光。中國人民的反帝反封建鬥爭,以五四運動為標誌,找到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 在茫茫黑夜中,首先看到俄國十月革命曙光的,正是李大釗同志。是他從十月革命中率先看到了未來中國的希望,振臂高呼「二十世紀初葉以後之文明,必將起絕大之變動,其萌芽即茁發於今日俄國革命血潮之中」(《李大釗文集》上);是他在中國率先高舉起馬克思主義的旗幟,推動了一大批具有激進的革命民主主義思想的青年知識分子開始了世界觀的根本轉變。李大釗同志代表的方向,正是五四運動的方向;他所宣傳的道理,正是五四運動所要尋求的真理。正如毛澤東同志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里所說的那樣:「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毛澤東選集》第4卷)

歷史的必然規律總是通過大大小小的偶發事件起作用的。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對中國產生的深遠影響,以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進一步傳播,使中國人民的反帝反封建鬥爭從此找到了一個全新的歷史支點。五四運動在這種情況下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二、五四運動為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增添了新的時代內涵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偉大的愛國主義。五四運動鮮明地貫穿著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主題,為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增添了新的時代內涵。

中華民族在數千年的繁衍發展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偉大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一直是激勵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動力源泉。 -----屈原、岳飛、文天祥等一大批民族英雄,便是這種民族精神的化身。 自1840年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後,隨著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深入和發展,逐漸形成了以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時代主題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是中華民族精神在中國近代的繼承和發展。 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範疇,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具體內容。五四運動所體現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並為它注入了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新的時代主題。 在五四運動中和五四時期,革命青年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奔走呼號,奮不顧身,表現出了高尚的愛國情操和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 他們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口號,甘冒被捕坐牢的危險,火燒趙家樓,痛毆章宗祥,拉開了五四運動的序幕。反動軍警的鎮壓,不但沒有嚇倒愛國的進步青年,反而促使他們下決心走發動民眾的道路。 隨即,學生愛國運動迅速發展成為以上海為中心、以工人階級為主要力量、有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參加的全國規模的反帝愛國運動。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等匯為一體,「使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出現一個壯大了的陣營,這就是中國的工人階級、學生群眾和新興的民族資產階級所組成的陣營」(《毛澤東選集》第2卷),充分顯示了覺醒和團結起來的中國民眾的巨大力量。這種景象是辛亥革命以及先前的任何一場革命運動所不曾有過的。它充分表現出以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時代主題的五四愛國主義精神的威力。 五四運動還為愛國主義精神注入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時代內涵,樹立了一座推動中國歷史進步的豐碑。由中國近代社會的性質和主要矛盾所決定,五四運動所倡導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精神,具有特定的含義和明確的指向性。 這裡所講的愛國,就是要爭取民族獨立、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奴役和封建軍閥政府的賣國行徑。這裡所講的進步,就是要反對阻礙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一切腐朽沒落的勢力,用社會革命的手段實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根本目的,推動中國社會向前發展。 這裡所講的民主, 就是要衝決封建專制的腐朽統治,勇敢地去追求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發展道路。 這裡所講的講科學,就是要衝決封建愚昧的思想牢籠,勇敢地去追求改造社會、救亡圖存的科學真理。 很明顯,倡導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精神,是實行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需要,是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這一時代主題的具體體現。

五四運動在鑄造以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時代主題的愛國主義精神中,之所以能夠起到劃時代的作用,既是因為有初步接受馬克思主義影響的具有激進的革命民主主義思想的青年知識分子的積極奔走,也是因為有改造社會的新型階級力量——中國工人階級的堅決鬥爭。最為重要的是,這些青年學生受到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又親身感受到中國工人階級的巨大力量,在五四運動的推動下開始走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道路,很快完成了世界觀和立場上的根本轉變。這一現象本身就有力地證明,通過愛國主義接受馬克思主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和主流。

有人說,五四運動最終選擇了革命道路,打斷了現代化的正常發展路徑,使現代化歷程出現了一個非正常的「拐點」。這實際上是對現代化發展道路的誤讀。當舊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成為新的生產方式發展的桎梏,不打碎它便不能為新的生產方式發展掃清道路之時,社會革命就成為社會生產力繼續發展的催化劑。就拿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發展道路來說,正因為有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等一系列的革命運動,才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社會制度的建立與鞏固掃清了道路,才有了工業革命的發展。 中國自近代以來,實際上面臨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務是為後一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如果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看作是一個具有不同發展階段的完整發展過程的話,那麼,通過民主革命完成第一個歷史任務、創建新中國,就是它的序幕,新中國成立以後60年的發展則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的開始。兩者是有機的統一。 有人說,五四運動造成了中華文化傳統的中斷。這實際上是對文化傳承發展客觀規律的誤解。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文化傳承與文化變革總是相輔相成的。就拿西方近代文明的發展道路來說,沒有資產階級人文主義精神對中世紀基督教神學統治的挑戰,就不會有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就難以發生宗教改革運動,就難以出現民主與科學思想的發展和普及。同樣的道理,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產物,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專制統治的總要求在文化上和觀念上的集中反映。因此,在那個時代,強烈地呼喊出「民主與科學」的時代音符,具有把「亞洲睡獅」從封建專制文化統治中解救出來的歷史進步意義。 歷史的發展,總體上是遵循著否定之否定規律的,思想文化的發展也是如此。我們今天承擔著「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歷史任務,這就需要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這也就是毛澤東同志所說的「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毛澤東選集》第2卷)。要完成好這一歷史責任,「全盤西化」不行,「復古主義」也不行,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更不行。三、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歷史和中國人民作出對社會主義鄭重選擇的新起點

中國近代歷史,以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為開端,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為結束,分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兩個發展階段。五四運動,則標誌著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五四運動高舉起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旗幟,為中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帶來了新氣象、新力量、新希望。 新氣象,就是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 新力量,就是五四運動把工人階級推上了歷史發展的前台。新希望,就是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提供了思想理論和組織基礎。 從此以後,中國的革命雖然依然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但是領導階級變了,逐漸由資產階級讓位於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變了,逐漸由形形色色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讓位於馬克思列寧主義及其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結晶——毛澤東思想;發展方向變了,逐漸由各種各樣的資本主義發展藍圖讓位於經由新民主主義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道路。歷史的發展已經證明,中國選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選擇馬克思主義的指導,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做出這些正確選擇正是從五四運動開始的。 五四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旗幟,並促成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昭示出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歷史必然。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不同的文化歷史背景,對民主與科學會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如前所論,由中國近代社會的性質和主要矛盾所決定,民主與科學在五四時期有其明確的指向性。提倡民主與科學,就必須高舉反帝反封建的旗幟,就必須找到救國救民的真理和道路,就必須解決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五四運動的實踐有力地證明,在各種救國救民的理論中,真正能夠實現這種旗幟、理論、道路的統一的,只有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中國的歷史命運便為之一變。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開闢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確道路,產生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兩大創新成果,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了創建新中國和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兩大歷史性成就。

五四運動促使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台,並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的必要準備,昭示出中國人民選擇共產黨領導的歷史必然。五四運動之後僅過了兩年,中國共產黨便宣告正式成立,這決非偶然。五四運動證明,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必須要有工人階級的領導。工人階級也只有接受馬克思主義,從「自在階級」轉變為「自為階級」,才能實現這種領導。在五四運動造就的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的推動下,在實現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過程中,創建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為之一新。中國共產黨人不僅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成功地找到了正確的道路,而且在不斷推進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進程中,以思想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建設為主線,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使中國共產黨始終成為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強領導核心。

五四運動標誌著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昭示出中國人民選擇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和道路的歷史必然。五四運動發生在中國社會大變動的年代,既是社會政治力量與社會思潮激烈交鋒碰撞的產物,又反過來推動了各種社會政治力量和社會思潮的消長變化。在這一漫長曲折的過程中,社會實踐最終得出了正確的結論: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誌著開啟了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篇章。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上,同樣要付出艱辛,同樣要經歷曲折。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反覆證明:「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鄧小平文選》第3卷)

90年前發生的波瀾壯闊的五四運動,造就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精神,在選擇馬克思主義指導、工人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方向上邁出了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開啟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新篇章。 今天,我們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就要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同心協力,共克時艱,在改革開放中發展中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推薦閱讀:

願你遠離亂世如麻,永遠錦繡年華——南京紫金山事件隨想
「精日」分子到底在想什麼呢?好想拿核桃夾子夾開他們的腦瓜子。。。。
"我們邀請了一位在澳大利亞的中國留學生來分享他的經歷和體驗。"
科學愛國與復興傳統文化:愛國與傳統文化復興的心理學和中醫學依據
遇到凈土釋疑網,彌補了我的愛國主義教育課

TAG:運動 | 精神 | 愛國主義 | 愛國 | 紀念 | 五四運動 | 主義 | 五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