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的藥箱進入「小暑」狀態了么?

作者:武艷

小暑,是24個節氣中的第11個節氣,今年7月7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05°。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

小暑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高溫多雨季節,不僅有大到暴雨,有時還會伴有雷暴、冰雹。

近日來,南方多個城市受災,不止飛機停航,甚至有多地的道路變水塘,居民划船出行。因為正值暑期,很多家庭都有帶孩子外出學習遊覽的計劃,希望各位家長盡量做好出行計劃及緊急預案,時刻關注天氣變化,保障家人安全。

防暑降溫

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後一周時間就將「入伏」,氣溫將呈上升趨勢且空氣濕度增大,此時節最易發生的季節性疾病就是中暑,防暑降溫是頭等大事。高溫天大家盡量減少外出時間、降低運動量;陽光明媚的日子要打傘、塗防晒霜;勤補水,多吃水果、喝粥也能補充水分。出汗後不要衝涼水澡、吹空調。

治療中暑的聖葯——藿香正氣水,因有些廠家的製劑含酒精,與頭孢類抗菌素同服會導致的體內「乙醛蓄積」,出現雙硫侖樣反應(出現面部潮紅、頭痛、腹痛、出汗、心悸、呼吸困難等癥狀)。因此服用含酒精的藿香正氣水要多加小心。

冬病夏治

三伏天還差一個月,相關冬病夏治三伏貼的宣傳就鋪上了各種媒體。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三伏天是什麼意思,三伏天是從夏至日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叫做初伏(10天);夏至日的第四個庚日叫做中伏(10天,也有20天),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則是末伏(10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也是自然界陽氣最為旺盛的時節,因此中醫本著天人相應的原則,在三伏天用中藥貼敷、溫灸、拔罐等方法治療一些寒冷天氣里加重的疾病,如氣管炎、關節炎、盆腔炎等。

目前醫療機構提供的三伏貼的組方大都是治療呼吸道疾病的,這裡不做更多說明。

慢性關節炎患者可以嘗試在家做三伏貼,沒有合適的中藥餅,可以用鮮蒜或者鮮姜代替,用傷濕止痛膏或者麝香止痛膏(等外用膏)固定在後背穴位及疼痛部位。

常用穴位有大椎、肝俞、脾俞、腎俞、至陽等,膝關節炎患者還可以在膝關節周圍做穴位艾灸,局部熱敷及理療。

切記:

1.網購穴位貼敷藥要謹慎,因為藥物成分不明,一旦出現過敏反應很難處理。

2.如果去醫院、門診部行中藥貼敷,從冰箱里拿出來的葯餅要放到室溫才能貼。冬病夏治本意是溫陽去病,涼涼的葯餅貼在後背上會把陽氣閉住,影響療效。

患有婦科疾病,經常手足冰冷、痛經、月經不調的女士不在少數,三伏天試著按揉或者艾灸下面幾個穴位,不止能散寒止痛、調理月經,還能助孕,想要二胎的媽媽要照著做噢!

足三里

定位:腿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

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腎炎,膀脹炎,陽痿,遺精,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治法:針刺、按揉或者用拳捶打,大便偏稀的人,適合用艾灸法。

三陰交

定位:小腿內側,腳踝骨的最高點往上三寸處(約四根手指橫著的寬度)。

主治:經期不順,白帶,月經過多,過少,經前綜合症,更年期綜合症等。此穴為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交會之處,是女性保養的大穴。可健脾益血、調肝補腎,亦有安神助眠之效。

治法:每天晚上5點-7點,當腎經循行之時,用力按揉每條腿的三陰交穴各15分鐘左右,亦可淺刺、溫灸。

八髎穴

定位:又稱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個穴位,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合稱「八穴」。

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經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經不調、小腹脹痛、盆腔炎等病症。

治法:在八髎區域進行提捏、推拿、按揉、拔罐或艾灸,可以從外而內調理胞宮。

子宮穴

定位: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中極旁開3寸。

主治:婦女不孕,月經不調,痛經,陰挺,及闌尾炎,盆腔炎,睾丸炎等。

治法:孕婦禁針。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水道穴

定位:在下腹部,當臍中下3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小腹脹滿,小便不利,痛經,不孕,疝氣。

治法:淺刺、按揉或者艾灸。

三伏天的伏是隱藏的意思,據《史記》文字記載,「伏者,隱伏避盛夏也」。舊時民間在伏天最熱的時候休息,稱作歇伏。盛夏時節,酷暑難耐,很多人既食慾差,也睡不好覺,這些人就該在伏天多休息。近來常在微信上看到西洋參配三七粉口服度過暑天的文章,大家可以試試,請於秋後反饋服用心得!

暑熱傷身,有空就請休息,休息一會兒!


推薦閱讀:

二十歲到七十歲的不同喝酒狀態!看到最後心疼了!
缺錢是經濟狀態,貧窮是一種心態(太精闢了)
夫妻關係的狀態--累——婚姻問題探秘(十三)
美國密蘇里州因騷亂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人的最好狀態:看清道理,明白事實

TAG: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