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陵第三位葬入者,為什麼說他是被黑透了的皇帝
大清皇陵中的第三位皇陵-泰陵!它是清朝人關以後第三代皇帝雍正的陵墓,也是清西陵中建築最早,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坐落在永寧山下。整個陵寢分前後兩個部分,前部分是門、坊、碑、亭,後部分主要是殿宇和地下宮殿,為什麼雍正皇帝的陵墓不遵循祖制「」子隨父葬「」呢?下面咱們來尋覓下雍正皇帝生前的故事。
清西陵的泰陵坐落在河北易縣城的永寧山下,東距北京市一百二十多公里,是清入關後營建的又 一處規模較大的陵墓區,也是歷代帝王陵園建築保存比較完整的一處。陵域北起奇峰嶺,南到大雁橋,東自梁各庄,西止紫荊關,方圓八百平方公里。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735年),滿族,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清聖祖康熙四皇子,母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1722—1735年在位,年號雍正,廟號清世宗。雍正在位時期,平定了羅卜藏丹津叛亂,設置軍機處加強皇權,實行「改土歸流」、「火耗歸公」等一系列鐵腕改革政策,除此之外值得稱道的政績數不勝數,如懲治貪污、解放賤民、、始派駐藏大臣等,為中國的統一與發展作出了貢獻對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去世後謚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
關於這位雍正皇帝,在野史民間傳說中他是大逆不道,殺兄弒父,貪戀美色等等,更有《雍正十宗罪》在當朝出現於民間。今天小編要說的是這是徹頭徹尾的糟蹋,誹謗,現流行的辭彙,被黑的體無完膚。
首先說雍正弒父,根據史料記載康熙皇帝於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駕崩於暢春園,史料記載,康熙四十七年,曾大病一場,無論《起居錄》還是《宮廷內侍》都有記錄表明,康熙病癒之後身體不如從前,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他的身體愈見衰弱,同五月康熙起居錄記載:《至今朕體未見甚子,行走需人攙扶,甚虛弱》十月他更坦誠的告訴大臣:《朕近月精神漸不如前,凡事易忘,間有怔忡之疾,每一舉發,愈覺暈迷》不久以後,他到內宮時《乘軟輿,腳背浮腫,不能移,用帕纏裹,方能動》,在故宮現存康熙晚年批複的奏摺也有諸多請安折,康熙回復均表明,康熙皇帝身體出了大問題。就現在科學而言,康熙晚年已算高齡,身體出了問題,還從江南招大批秀女進宮,他名下共有35個兒子,20個女兒,私生活可謂荒淫無度!康熙駕崩之時身體已接近油盡燈枯,而駕崩當時,康熙起居於暢春園打獵,由此推斷,高齡的康熙突然駕崩是合情合理的。
其次雍正篡位,民間傳說,康熙遺詔傳位於十四皇子,雍正設法將十字抹去,變為四皇子。這點毋庸置疑,史學界早有定論,因為現存的康熙遺詔在故宮保存完好,遺詔的書寫格式為滿漢雙文,即一張詔書,滿文書寫,漢文翻譯,滿文的十四是一體和四差別甚大。即便十四改成四,滿文的也無法更改,所以,雍正為康熙皇帝欽點皇位接班人毋庸置疑!
再來說說雍正的貪戀美色,這點更是無稽之談。電視連續劇《甄嬛傳》《宮》完全是糟蹋雍正,因為史料記載,雍正睡眠平均不到4個小時,每天早晨4點在養心殿上朝,一年到頭只有他過生日的時候才休息1天,光是雍正批複奏摺的文字一千多萬字,等於《資治通鑒》的三倍,皇帝批複奏摺都是簡單明了,例如欽命要犯奏摺上報,皇帝只是用硃砂筆畫個圈,打個×,意思就是殺。一年多萬字那是多少奏摺,可想而知,就這一點,像雍正這樣的皇帝,古往今來,難尋第二位!而雍正繼承皇位之時,大清朝正處於國庫空虛,吏治敗壞,雍正皇帝的主要精力都處於整治吏治,充盈國庫,哪有時間搞什麼華妃的臣妾做不到,又是嬛嬛亂七八糟的東西。可以說,雍正是活活累死的一位皇帝。
雍正皇帝應該是歷史上歷代皇帝最苦的一位,沒上位的時候就背負弒父篡位的名聲,繼位之後還要收拾康熙皇帝留下的爛攤子。康熙年間的大小戰役,巡幸江南,早把國庫花空了,加之晚年的康熙精力有限,對吏治的鬆懈,導致朝內黨羽眾多,對皇位繼承模稜倆可,導致兄弟反目,雍正繼位後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就在這樣個朝廷下,雍正皇帝拼盡必生心血,為他的接班人鋪下了一代盛世。
雍正的陵寢選址上打破了大清帝制《子隨父葬》,意思是沒有葬於康熙的景陵旁,而是選擇了永寧山下,從而分出了《清東陵,清西陵》。原因也是眾說紛紜,一種說法是雍正派人去東陵查勘,認為沒有理想的地方,這點也是雍正當朝對外說辭。另一種說法是雍正弒君篡位,因此不敢葬在父皇的旁邊,找個借口另闢陵址,這點不靠譜,因為故宮現存史料足以證明雍正乃名正言順的奉詔繼承皇位。而小編則認為,雍正皇帝可能是苦了一輩子,累了一輩子,怨了一輩子,死後也不願再見父皇
推薦閱讀:
※歷史上真實的「檻外人」
※如果臨高五百廢穿越到清末,會是什麼結果?
※相比明朝,清朝留給中國的領土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亦或是基本沒貢獻?
※她是清朝最短命皇太后, 卻生育了一代聖君, 你知道是誰嗎?
※努爾哈赤的一個制度改革,改變了清朝歷史,更奪得了天下